注疏的详细解释

作者&投稿:晨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注疏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比如《史记》~

注释的体裁与名称:注、集解、传、笺、疏、正义等.
1.注着重训怙就是注解,对难解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
2.集解通常是集诸家的解释和自己的解释而成.
3.传是传述的意思,有的阐明经义,有的也解释字句.
4.笺是对传注的引申发挥,或补充订正.
5.疏是解注并解原文,是南朝出现的,而在唐代兴起的一种注解的名称.汉代人的注释,到了唐代人看起来也已经不容易了解,所以又出现一种新的注解,不但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加以解释,这就叫疏,也叫正义.
6.正义是注的注释,一般正义都有选定的注本,如清人焦循《孟子正义》是释赵氏《孟子注》而成.
注疏原是两个概念,注是训诂字词,疏是疏释文意,如“十三经注疏”都有《注》、《疏》两本书,后世也混用为一般注解的代名词.
7.索引原意是绳索,即纲领、总目录.

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或注解、注释,对某些典籍、古文献做注始于汉代。先秦是我国学术昌盛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流传下来大批典籍、文献,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 汉代人已很难读懂,从而一些学者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注解又有傅、笺、章句等名称。傅,有转授、相承师说的意思,一般指阐明经义;笺,是说明作者的用心,或断以己意;章句,指分析正文的章节句逗;它们是各有不同角度的。及至唐代,许多汉人的注解也已不易理解。于是产生了新的注解形式,即注解者既注解正文,也注解前人的注解,也就是总的加以疏通,这种注解称为“疏”,也称“正义”,如《周礼》有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尚书》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等。宋以前注和疏是分别印行的,后来则合为一本书,一般的排列是先注后疏,合称注疏。
汉代学者主要是注解经书,后世历代学者对许多重要古籍均从事了注解工作,注解的内容、范围、体例也日益扩展和完善,如所注的范围有词语的音义,来源;引文、典故的出处;人名、地名、年代、方位和史实的考证;以及划分段落,串讲大意等等。注解的方式又有夹注、脚注、篇末注等等。

注疏是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或注解、注释,对某些典籍、古文献做注始于汉代。

词目:注疏

拼音:zhùshū

例如:《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又称《论语注疏解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二十卷。《论语注疏》是十三经注疏中的一种,吸收了北宋以前人的注释,保存了不少古注。

按照训诂学的传统,古人注疏向来遵循“注不离经,疏不破注”的原则,人们对“增字解经”向来是非常忌讳的。这一原则一方面有利于避免臆说与生造,但另一方面也有辞费啰唆,甚至知错不改的时候。

扩展资料

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主要有三类:


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2.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3.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先秦是我国学术昌盛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流传下来大批典籍、文献,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汉代人已很难读懂,从而一些学者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

注解又有传、笺、章句等名称。传,有转授、相承师说的意思,一般指阐明经义;笺,是说明作者的用心,或断以己意;章句,指分析正文的章节句逗;它们是各有不同角度的。

及至唐代,许多汉人的注解也已不易理解。于是产生了新的注解形式,即注解者既注解正文,也注解前人的注解,也就是总的加以疏通,这种注解称为“疏”,也称“正义”,如《周礼》有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尚书》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等。

宋以前注和疏是分别印行的,后来则合为一本书,一般的排列是先注后疏,合称注疏。 

汉代学者主要是注解经书,后世历代学者对许多重要古籍均从事了注解工作,注解的内容、范围、体例也日益扩展和完善,如所注的范围有词语的音义,来源;引文、典故的出处;人名、地名、年代、方位和史实的考证;以及划分段落,串讲大意等等。注解的方式又有夹注、脚注、篇末注等等。



1.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
宋 人将十三经之 汉 注 唐 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唐 韩愈 《冬荐官殷侑状》:“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注疏之外,自有所得……以臣所见,堪任御史、太常博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国史云:‘ 庆历 以前,学者尚文辞,多守章句注疏之学。’”明 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盖隆万之间,士子尺寸功令,宋人注疏之外一步不窥。”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舍注疏立异论》:“若舍注疏而立异论,不可辄许。”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儒家的精神、 孔子 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
2. 记述,记载。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其 戏 之所赞而今不作传者,余皆注疏本末於其辞下,可以觕知其髣髴云尔。” 晋 袁宏 《<后汉纪>序》:“末吏区区,注疏而已,其所称美,止於事义。”
3. 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盖举子专诵 王氏 章句,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注疏尔。”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卷六:“注疏非不能解经也,习於成解而废夫研寻,则人之得之也不深。” 清 昭连 《啸亭杂录·陆中丞》:“公所著《切问斋丛书》,皆选本朝诸名臣奏疏见诸施行者,各分门类,其注疏尤详备。”




古文中疏是什么意思
上~。奏~。寰再上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明史·海瑞传》另有解释:1.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林。~星。2.不熟悉;不熟练:生~。荒~。3.空虚:志大才~。4.姓。5.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疏的部首是什么?
疏的部首是:疋 1、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2、分散:疏散。3、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4、不亲密,关系远的:亲疏。5、不细密,忽略:疏忽。6、空虚。

_疏的意思 _疏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是:cū shū。 结构是:_(左右结构)疏(左右结构)。 注音是:ㄘㄨㄕㄨ。_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粗疏,不细心。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隋书二》:“后之八十卷,皆史臣_疏之失。引唐宋而后,志艺文者,重_益甚矣。”...

各疏己见的疏的意思
不细密,忽略:疏忽。空虚:志大才疏。不熟悉:生疏。粗劣:疏食。疏粝。古同“蔬”,蔬菜。分条说明的文字: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姓。亲密 笔画数:12;部首:疋;笔顺编号:521214154325 详细解释: 疏 疎...

疏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疏的词语解释_疏是什么意思?
疏的拼音 疏的解释 疏是什么意思 1、疏字的拼音是shū ; 2、 疏字的解释:(1)本义:(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导。(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4)(动)疏忽:~于防范。(5)(形)空虚:志大才~。(6)(动)分散;使从密...

疏_的解释 疏_的解释是什么
疏_的词语解释是:1.犹粗疏。__同"粗"。 疏_的词语解释是:1.犹粗疏。__同"粗"。 拼音是:shū cū。 注音是:ㄕㄨㄘㄨ。 结构是:疏(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疏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犹粗疏。_,同“粗”。引章炳麟《<初步梵文典>...

“疏”的部首是什么?
部 首 疋 疏 拼 音 shū 部 首 疋 笔 画 12 五 行 金 五 笔 NHYQ 详细释义 〈动〉远亲。泛指关系疏远的人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韩非子·五蠹》又如:疏房(即远族,远房);疏宗(远房宗族);疏客(关系疏远的客人);疏丧(关系疏远者或远宗、远亲的丧事);疏...

疏_的解释疏_的解释是什么
注音是:ㄕㄨㄎㄞˇ。拼音是:shūkǎi。结构是:疏(左右结构)_(半包围结构)。疏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豁达;开朗。引《明史·杨士奇传》:“荣疏_果毅,遇事敢为。”二、网络解释疏_疏_豁达;开朗。《明史·杨士奇传》...

疏字的偏旁怎么读
疏的偏旁:疋 ,疋 有三个读音:shū、yǎ、pǐ。汉字: 疏 读音 : shū 部首 :疋 笔画数 : 12 笔画 名称 : 横撇\/横钩、竖、横、竖、提、点、横、撇折、点、撇、竖、竖弯钩 解释:1.去掉阻塞使通畅:~导。~通。~浚。~解(jiě)。2.分散:~散。仗义~财。

_疏的意思_疏的意思是什么
注音是:ㄑㄨ_ㄕㄨ。拼音是:qúshū。结构是:_(左右结构)疏(左右结构)。_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附着。引汉扬雄《太玄·进》:“进以_疏,或杖之扶。”范望注:“_疏,附离也当以圣道附离於臣,臣则尽忠辅佐於上。”...

新华区17732674210: 注疏是什么意思?
侨闹百定: 注疏:zhùshū1.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2.记述,记载.简单来说就是注解,解释的意思

新华区17732674210: 注疏的详细解释 -
侨闹百定: 1.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 人将十三经之 汉 注 唐 疏合...

新华区17732674210: 注疏是什么?和解释有什么不同?我买了一本庄子注疏,它和庄子的不同在哪 -
侨闹百定:[答案] 注疏就是解释.具体来说,注是对于儒家经书中相关字句的解释,疏是对于注的解释. 《注疏》一书,除了《庄子》原文外,包括注和疏.

新华区17732674210: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
侨闹百定: 注疏 :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指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

新华区17732674210: 《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注疏?有什么区别? -
侨闹百定: 正义又称疏,系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依据,故群经注疏之写本、刻本流传甚多.北宋国子监有诸经正义单刻本,称单疏本,南宋时又复...

新华区17732674210: 古书中主要用于阐述经义的注释体例叫? -
侨闹百定: 注疏自汉以来,释经之书,有传、经、解、学等名目,今通谓之注.唐太宗诏孔颖达与诸儒,择定五经义疏,敷畅传疏,谓之正义,今通谓之疏.

新华区17732674210: 庄子注疏和庄子有什么区别? -
侨闹百定: 古籍注释体例 (一)传 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 氏传》、《春秋公羊传》.(二)注 本意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 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 《...

新华区17732674210: 简述诗经的注解体例 -
侨闹百定: 《诗经》的注解体例以义疏体为主.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人“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黄承吉《左传旧疏考证序》)因而义疏在唐代又称作“正义”,...

新华区17732674210: 疏、正义、章句、笺是什么意思 -
侨闹百定: 疏:注释,解释.正义:经史的注疏 章句: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亦泛指书籍注释. 笺:注释的文字 都可以用来指书籍注释,各有其细微的区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