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之秦国是蛮夷?乃周文化正宗继承者!各国用什么语言文字?

作者&投稿:佘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公元前400年前后,中国人口达到了约2千万,其中楚国450万,齐国310万,魏国320万,秦国220万,赵国200万,燕国130万,韩国140万,其他国家100万多,中原以外地区约100多万人口,这些都是估计数。



此时,中原地区的铁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耕牛的推广和耕地技术的提升使得农业生产飞速发展,人口也增长迅速,军事装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此各国进入到轰轰烈烈地争夺统一主导权的大战之中。

战国七雄有大有小,土地面积各不相同,七国之中楚国国土面积最大,其次是秦国和赵国,齐国,魏国,燕国紧跟其后,韩国面积最小,内地的一些戎狄诸族,一个接一个的被七个大国所吞并,逐渐民族融合,七国的国土疆域所能达到的范围,包括今天的陕西,湖北.....包括今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及甘肃东部和中部,四川的大部,贵州的东北部,辽宁的南部以及内蒙的一部,较之春秋时广阔得多。《禹贡》、《职方》、《尔雅。释地》等篇中所载地理形势,大致上即战国时的疆域范围。



由于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争不断,而东周的疆域也只能从各个诸侯国算起。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和甘肃东南部。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国家养兵并不多,到了战国中后期,此时各国对其他国家实行的都是灭国战,不再是讲究仁义道德的攻伐战,迫于巨大的生存压力,各国都把军队扩张到了极限,在战国后期,七国人口约2000万,总兵力就达到了500万,且征兵制度极其严格,以秦国为例,男子17岁开始就要编入军籍,平时务农,如果战争需要,随时需要应征入伍,直到60岁才能免除兵役。



如果战事紧急,各国都要举全国男丁投入战场,在长平之战中,秦王下令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全部投入到长平战场,赵国死了45万,秦国也死了不少于30万。



至于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之间语言交往 ,这主要还是一些上层人士的来往,比如各国外交人员和行走列国的士人。像孔子孟子在各国讲学,苏秦张仪在列国合纵连横,他们讲的都是雅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



诸侯国都是当初周王分封到各地产生的,开枝散叶般在中华大地上生长,根毕竟还是在周朝那边。

最早的雅言以周朝的国都西岐地方语言为基础 ,到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迁往洛邑(今天洛阳),春秋战国开始,洛邑的地方语言就成了整个东周雅言的基础,孔子在鲁国讲学,三千弟子来源各国,他就用雅言给学生们授课。“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春秋战国时期, 普通的老百姓基本上没几个人识字 ,他们除了当兵打仗,也不太可能远行,也不需要懂什么雅言。真正懂雅言的都是识字的,在各国之间游荡给人做门客、混官职吃饭的,或者是各国的外交人员,这些人都是懂雅言的,彼此间交流都是用雅言。


春秋战国时期,邦国林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数百个之多,因此人口不好统计。大体而言,华夏诸国的人口以华夏族为主,兼有戎人、狄人、匈奴人、东胡人、林胡人、东夷人、南蛮等民族。华夏诸国的经济均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商业为次的经济结构。各国的语言都以周王室的雅言为主,兼有地方的方言,文字在西周文字的基础上各有不同。



七国的文字都源于西周王室的金文,语言也源于西周的雅语。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裂而出,晋国本为姬姓诸侯国,因此三国文字相近,语言相似。燕国王室与西周王室同宗,齐国是姜子牙后代,楚国是周王室册封的国家,秦国是东周开国诸侯,因此在周王室的领导下,语言文字相似,但在不断的伟承中又各有不同。


《辞海·雅言》条说:“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孔颖达在《正文》中说:“雅言,正言也。”“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

说起来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东方六国认为秦国是蛮夷,但是秦国却是周文化的正宗继承者。原来周王室东迁后,关中平原封给了秦人立国,而秦人原本没有什么文化基础,于是在关中立国后全面采用了西周的文字与语言。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西周文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小篆字体,在全国推行使用。





秦孝公具体做了哪三件大事?竟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秦孝公的招贤令,吸引了大批士子入秦 秦孝公以前,中原诸侯十分看不起秦国,认为那是一块蛮夷之地、虎狼之地,秦民粗鄙不堪、野蛮不堪、不开教化,各种高层会议从不通知秦国,秦国的存在感极低。士子游学,从不到秦国去,结果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秦国封闭落后,人才凋敝。秦孝公上位后,...

早期秦国国力孱弱,为何一直没有被大国吞并?
秦国虽弱,但是由于地处西北,不怎么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战国七雄里面,其他六国都地处中原,只有秦国偏居西北,文化和经济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六国。六国打心底瞧不起秦国,认为秦国的人不过是西北蛮夷,就连自嘲自己是蛮夷的楚国也瞧不起秦国。不过,被六国无视也给了秦国默默发展的时间。其他六国在中原...

秦国国力很强,那为什么六国看不起秦国?
从秦国历史来看,秦国国君的祖先是给周天子养马的,俗称“弼马温”,也就是和孙悟空一个官职。因为养得好所以得到一小块边疆的封地。但是由于靠近西域边陲所以土地相对比较贫瘠,为此秦国祖辈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扩张领土,慢慢壮大,终于在周朝大乱之际护驾有功从而被授予爵位。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秦国...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中国?
之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整个中华大地都处于战乱之中,人们渴望和平,天下已经分裂了那么久统一是必然的,秦始皇作为时代的浪潮儿站在了时代的顶端,他重用人才,以李斯为丞相,以王翦尉撩为帅平定天下,为了人才他可以甘心承认错误,这就是他能一统天下的根源。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这个蛮夷逐渐变...

电影17《风云战国之列国秦国篇为什么是秦》
秦国篇:为什么是秦?1.出身草莽,被华夏正统视为蛮夷 2.文化落后,诸子百家没有人是它的血脉 3.成为六国的掘墓人         嬴渠梁之前四十年,一个国君被迫自杀,一个太子不能即位,一个国君和其因 母被沉尸深渊,贵族专权,内乱不断,国君朝不保夕。秦人出身卑微,他...

秦穆公之后秦孝公之前,秦国一直默默无闻。为什么其他大国不来灭秦国?比...
春秋初时,秦国羸弱,但是从秦穆公时起,在百里奚和蹇叔的辅佐下,秦国已经开始称雄,首先晋文公(重耳)是由秦穆公扶持才继承晋国的,当时真的是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秦晋反目,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秦军大胜,夺得晋国王官。次年,秦军出征西戎,再次大胜。从此...

薄情寡义的秦国负完商鞅负张仪,为何会这么做?
正如《大秦帝国之裂变》中所唱到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从根本上来说,秦人从心理上有一种天生的排外感,往往对非秦人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此外,再加上山东六国长期将秦国视为“虎狼之国”和“蛮夷之...

秦国因为哪道诏令,成为了最能吸引布衣英才的国家?
本篇飞鱼就从秦孝公的“求贤令”入手,浅析秦国的崛起之路为何无人才之忧。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秦孝公继位之初,山东诸侯国已成气候,诸侯国之间有个集会活动什么的,也不会让秦国掺合,因为山东诸侯一致认为秦国乃西部蛮夷(《史记》记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

造成秦朝短命的原因是龙脉被切断,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造成秦朝短命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龙脉被切断。主要是因为以战养战的不可持续,导致财政迅速崩溃。也没有抓好思想工作,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秦国的愚民思想就是将老百姓训练成只会种地的机器。秦国本是蛮夷之地,这一套只适合在秦国推行,但是统一了六国之后,这种做法并不适合其他六国的百姓。对于一个...

东周乱世,山东六国深受中原文化熏陶为什么会被虎狼之秦所灭,天下归一呢...
0.2楚国是一个可以和秦国抗衡的蛮夷国家,楚国的发展史比秦国的发展史困难不知多少倍。楚人是正正宗宗的中原血统,身为黄帝之孙的后代,却被周天子当成蛮夷,驱赶到蛮夷之地。之后的楚国在夹缝中生存,直到被周成王想起,分封在楚蛮,楚国才正式立国。立国之后的楚国依旧得不到中原国家的尊敬。羡慕中原...

哈密市13481317455: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是个弱国,商鞅变法秦国成为虎狼之国 -
晋帘复方: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也不是弱国.已经强大.只是还没强大到,可以“彻底解决”其他六国的实力.春秋霸主之一,就有秦穆公.百里奚提出的西和诸戎,就使秦国由弱变强.

哈密市13481317455: 虎狼之国什么意思 -
晋帘复方: 形容侵略成性的国家,如虎狼般贪婪凶暴的国家.古文中主要以此来代指强秦,比如西汉司马迁作《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中就有“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释义】像饿虎贪狼一样的国家.形容侵略成性的国家.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

哈密市13481317455: 秦国是在什么时候成为战国第一强国的 -
晋帘复方: 秦国 在 商鞅变法 之后 和魏国 争夺 河西之地 '一举 打败了 魏武卒 成为 战国 第一强国 从此 也被 称为 虎狼之国望采纳

哈密市13481317455: 渑池会和将相和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点 -
晋帘复方: 1.“完璧归赵”故事主要表现了蔺相如哪些特复点? 2.“渑池会”故事主要表现了蔺相如哪些特点? 3.“将相和”故事主要表现了蔺相如哪些特点? 答案 1.①勇敢:勇敢地接受出使“虎狼之国”秦国的重任,勇敢地当面斥责制秦国君臣. ②机智:看出秦王有诈,从秦王手中骗回和氏璧,又让从者化装“完璧归赵”. 2.勇敢:面对兵刃,勇敢地与秦国君臣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懂得斗争策略:采用针锋相对的斗争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以国事为重,捐弃个人的名利,“先国zhidao家之急而后私仇”.

哈密市13481317455: 孔子游说秦国国君,给孔子与秦王间的对话? -
晋帘复方: 秦国地处西部边陲,仪狄之风盛行,孔子视秦国虎狼之邦,是不服教化的蛮 夷,他根本看不上秦国,当然秦国也对他不感兴趣,所以孔子就没有去.有个故事说,孔子去秦国的路上,路过潼关,看到有一群孩子在路上用泥巴玩“筑城池”的游戏,孔子让孩子们给他让路,孩子们理直气壮的说没有城墙给马车让路的道理,就是不让.孔子感慨:秦童尚且如此,秦人何须我来教化!虽然故事真伪难辨,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孔子对秦国鄙夷的态度.

哈密市13481317455: 下列哪个国家受中原文化影响最直接a楚国b吴国c晋国d秦国? -
晋帘复方: d秦国.秦国在春秋的时候被各国认为是蛮夷,经过长时间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才逐渐被中原各国接受,成为中原大国.

哈密市13481317455: 从将相和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性格和特点 -
晋帘复方: 将相和里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完璧归赵,首先体现了他的勇敢(敢于进入虎狼之秦),其次体现了他的机智(看见秦王没有用城池交换的诚意就说壁有瑕疵,将壁拿到自己手里),最后送壁偷偷归赵,集中体现了他的智谋和超人的胆略(独自留在秦国,临危不惧,在秦廷慷慨陈词.) 渑池之会基本也是体现了蔺相如的勇敢过人,而且有大局观,能在小处看见大的问题(国家的尊严.) 负荆请罪体现了蔺相如的胸襟,和对事物深刻的分析.不已一己之私,和别人怄气,能以大局为重,知道廉颇和自己两个人好的关系对赵国的重要性.

哈密市13481317455: 屈原与国王的对话 -
晋帘复方: 公元前294年,秦国到了昭襄王时代.昭襄王为了打楚国的主意,也是许以将秦女嫁给楚怀王,以秦、楚二国结盟为名邀请怀王入秦. 楚大夫昭睢谏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往,有并诸侯之心.”(见《史记•楚世家》) 屈原也全力劝阻怀王,告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哈密市13481317455: 为什么春秋时期的多数诸侯国将秦、越等国视为蛮夷?为什么春秋时期的
晋帘复方: 主要原因有三点: (1)这些国家所在地区为蛮夷的活动区域. (2)这些国家对华夏文化和周礼的认同程度确实弱于中原诸侯. (3)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原国家以此为噱头号召各国共同对抗秦、楚、吴、越等国对中原的进攻渗透,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和利益.

哈密市13481317455: 文言文翻译《六国论》翻译
晋帘复方: 苏辙《六国论》原文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 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