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筑成的金字塔社会--《舌尖上的历史》读后感之三

作者&投稿:巩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AN EDIBLE HISTORY OF HUMANITY 舌尖上的历史  中信出版社

【美】汤姆・斯坦迪奇

[简介]

一本从食物角度来看历史的书:将历史看成一连串由食物导致、促成或影响的转变过程。古往今来,食物发生的作用不只是让人填饱肚子而已。在社会转变、社会组织、地缘政治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和经济扩张等转化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从史前时代至今,这些转化的故事构成了整部人类历史。

食物、财富与权力

食物喂养了权力。标准职业表(STANDARD PROFESSION LIST)是一份源自文明初始的文件,以楔形文字的典型字体刻写在小泥碑上。最早的版本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古城(URUK),其年代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是最早出现文字书写与城市的地区。由于这份文件是用来教导抄写员的模板,因而有许多副本流传下来。表上含有129种职业,总是依同样的顺序书写,将最重要的职业置于顶端。其中的条目包括“大法官”、“市长”、“哲人”、“廷臣”和“信差督察”,不过有许多条目的意义已无从得知。这份职业表说明,乌鲁克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里的民众被分成不同的专业阶层,而某些职业比其他职业重要。相较于农村(农村在这个地区出现的时间,比城市早5000年左右),这是个重大的改变,而食物为此转变奠立了根基。

从人人平等的小村庄,到划分社会阶层的大城市,这种转变之所以可能发生,是因为农业密集化的缘故---在此过程中,部分人品所生产的食物,超过了维持其生存所需的量。这些多余的食物可以用来供养其他人。于是,再也不必让每个人都当农民了。在乌鲁克只有80%左右的人是农民。农民所生产的过剩食物,由位居顶端的精英统治阶层征收,后者重新分配其中一部分粮食,将剩余的食物归为已有。这种由剩余农粮所促成的社会分层,不仅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也发生在世界上每个实行农牧的地区。这是食物协助转变人类存在性质的第二种重要方式。因为农业人们安顿下来;因为农业的密集化,人们被分为成富人、穷人、统治者和农民。

我们习惯认为食物是将人聚合在一起的东西,无论是就实际上而言(大家在社交聚会里围桌而坐),还是从隐喻上来说(人们通过某种共同地区料理或文化料理结合为一体),但是食物也能发挥分隔的作用。在古代世界,食物就是财富,而对于食物掌控就是权力。

权力就是对于食物的掌控,因为食物确实通过喂养人类和动物,让一切继续运作。通过从农民那儿征收多余的食物,精英统治阶层便有办法养活全职的抄写员、士兵和专业工匠。这也表示一部分民众可以被派去从事建筑工程,因为留守在田地上的农民会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食粮。因为大量的余粮赋予其拥有者做各种新事情的能力:打仗、建造寺庙和金字塔,以及支持精细工艺品的制造(生产者是专业的雕刻师、纺织工和金属工人)。

文明的形成,余粮的集合

有种概括性的看法认为,较复杂的社会(亦即有强势领导、社会阶级分明的社会)较具有生产力和恢复力,能在艰苦条件下生存,也较善于保卫自己。因此出现强势领导人的飘荡,会在竞争中胜过组织较不完备的邻村,并成为具吸引力的住处。我们通过以为强势领导人是靠着强制手段崛起的,但是人们一开始可能认为,将部分或全部剩余产品交给领导者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只要他们觉得自己利益有足够的价值。这些利益包括有效的灌溉系统、更安全的生活、举行宗教仪式以维持土壤肥沃、以及在争端发生时有人调解。

考古证据显示,社会分层的过程在全球发展的方式大同小异,最后以青铜时代的文明兴起为巅峰。世界各地的青铜时代的文明大致相似,但出现的时间点不同:约莫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出现于中国北部的商朝;从公元300年左右起在墨西哥南部随玛雅文明兴起;大约同时出现在南美洲,导致15世纪印加帝国的建立。

社会分层的初期迹象通常是陪葬品种类的增加,以及出现较精细的区域性陶器形式。在公元前5500年左右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2300年出现于中国北部,而在公元前900年出现于美洲。这类陶器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专业化,以及可能出现了能够资助全职工匠的精英阶层。

在中国北部,龙山文化(公元前3000年~2000年)的聚落开始拥有高大的墙,长矛和棍棒等武器也日渐普遍。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L”形的建筑物入口、弹弓用的石头的储藏室,以及泥土筑的防御工事。同样明显的是迈向书写的第一步,其形式包括西亚地区用于管理的标志和印信,以及在中国北部,由占卜家写在兽骨上符号。随着村庄扩展成城镇,不断增大的聚落意味着日益强化的政治组织。

到了公元前1850年,商朝在中国兴起时,已经有专门的工艺作坊,而且,某些聚落有某几种作坊 ,且各地的作坊种类不同,显示出刻意安排的地方特色。

另一个工艺专门化的迹象,是近东与中国的铸铜能力,以及南美洲人打造黄金的能力;陪葬品中的精致的金属制品显示出分层的状况。美索不达米亚的皇家陵墓和中国的类似实例,提供了显著而可怕的社会分层证据。

等到早期城市的出现,伴随着被组织到不同区域的专业工匠,以及寺庙和金字塔等巨型建筑的出现,社会分层无疑已经确立。事实上,有书面资料可以直接证明这点。在中国,有文献详细描述了复杂的贵族阶级制度;在君王之下,各级贵族各有其领地。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泥碑上记录着已缴的税赋。

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各地的一些巨型建筑,无疑为初期文明的社会分层提供了最直接而持久的证据。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只有在有效的管理系统之下才能实行;还必须辅以一套储存余粮、并将它分配给建筑工人的制度,以及用来说服人民这项工程值得进行的意识形态。

简言之,只有拥有无上权力的君主所统治的阶级社会,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建筑工程。

埃及的金字塔、美索不达米亚的宝塔,以及墨西哥中、南部的阶梯式寺庙,它们之所以能存在,都是拜剩余农粮和随之而来的复杂化所赐。靠渔猎和采集为生的人们,不会梦想建造它们,即使有此梦想,也缺乏这么做的工具--亦即以余粮形式呈现的财富,以及必要的组织结构。这些雄伟的建筑是不朽的作品,它们不仅见证了早期文明的兴起,也见证了不平等和(从那时一直延续至今的)社会分层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程度。

[跟随食物的轨迹]

权力结构背后的食物

每年8月耕种季节到来时,在印加首都库斯科(CUZCO)的玉米种植仪式中,由君王宣布耕种季节的开始。在好几块只能贵族成员耕作的圣田中,君王犁其中一块,种下植物,借此揭开耕种季节的序幕。君王进行了犁田的动作之后,印加贵族才可加继续后面的过程。“如果印加人没有这么做,就没有印第安人敢破土耕作;而且印第安人相信,倘若不由印加人先行破土,这块土地就不会产出粮食。”一位目击观察者这样记述。

对印加人来说,农业与战争密切相连;仿佛在战斗中一般,土地被犁打败了。因此,收获的仪式由年轻贵族男子进行,作为其获得战士身份的启蒙仪式的一部分;而且当他们采收玉米时,会唱一首军歌来庆祝自己战胜了土地。下一个种植季节开始时,只有统治的印加人拥有力量,能够打败土地,并获取其生殖的能量,以确保农业的周期循环成功运转,因此他们必须率先破土。这凸显了印加人掌控人民的力量:没有它们,人们将会饿死。土地的象征性战败,也是在重演印加始祖与瓦拉人(HUALLA)之间的战役;后者是库斯科的原住民,印加人打败他们之后,才种下第一株玉米。在印加人看来,他们以两种方式战胜了大自然:先是击败当地的野蛮人,然后又引进农业。精英统治阶层声称自己是最初那场战役的战胜者的直系子孙。仪式强调这种联系以及由此衍生的、精英阶层统治民众的权力;同时,仪式也暗示社会的阶层结构是古代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其言外之意是,如果君王及其贵族被推翻了,将没有人来令作物生长。

在早期文明中,这类与食物有关的活动,普遍被用来界定并巩固精英阶层的特权地位。食物、或是生产食物的能力,被用来缴税。在军事胜利之后,战胜的一方强征食物作为贡品。食物被当成贡品或祭品,用以维持宇宙稳定,并确保农作的周期循环不断。正式施与的食物,无论是作为口粮、薪资,不是出现在餐宴与庆典上,都凸显了食物,以及食物衍生的权力如何分配。在现代社会,金钱决定了权力的归属。在古代世界,食物揭露了权力的结构。为了明了早期文明的组织,你必须追踪食物的轨迹。

食用货币

早期文明中,食物被当做成一种货币,用于以物易物的买卖、支付薪资和缴税。食物以各种方式从农民上缴到精英统治阶层,然后再被重新分配到薪资和口粮,以支持精英阶层的活动,例如建筑、管理和征战,等等。人民必须交出部分或全部的口粮,这是所有的早期文明共有的原则,因为征收余粮是促成这些文明兴起的核心基石。这其中有许多不同的体制,但是在每个体制中,社会的结构---人民为谁工作、他们的粮食来自何处、他们向谁效忠--都由食物界定的。

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民不仅直接用食物来缴税,也同时通过农业劳动的形式间接缴税。大多数的埃及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而是向地主租地,后者则索取小部分收成,作为地租。国家拥有许多土地,因而可以获得土地,因而可以获得许多食物收入。

就像地租一样,税也是以食物的形式缴付。税吏将最后收到的物品拿到各地区的管理中心,在那里,物品被重新分配成薪资,付给政府官员、工匠以及临时调派来为国家工作的农民,亦强制劳役的劳工。这些工人构筑维修灌溉系统、建行陵墓和金字塔。

然而,在某些文化中,税完全以劳动的形式缴付。在中国的商朝,农村地区的家庭除耕耘他们共有的田地以外,也耕耘特殊的田地,后者的收成交给君王、农村行政首长或其他官员。同样地印加的农家不仅要耕自己的田地,也要耕作属于其氏族的田地。

食物也会以贡品的形式从臣属的邦国流出。通常在一场战役以后,居优势的邦国和城邦向弱小的邻邦强征贡品,后者在武力威胁下只能屈从。例如,在美索不达米亚,当一个城邦被另一个城邦打败时,战败的城市除了被洗劫之外,还要定期向战胜的城市纳贡。征贡的最佳实例,也许是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特斯科(TEXCOCO)和特拉科班(TLACOPAN)所结成的阿兹特克“三国同盟”。这个城邦向整个墨西哥中部征贡。位于墨西哥谷地之内与谷地周围的邻近邦国,必须供应大量食物:每天特斯拉科的城主收取足以喂饱2000多人的玉米、豆子、瓜、辣椒、番茄和盐。较远的邦国则供应棉花、布匹、贵重金属、珍禽异兽以及各种制品。纳贡的等级由各邦国与三座首都之间的距离(同盟对于远方邦国的控制料弱,因此要求较少的贡物)以及该邦国在服从同盟统治之前,是否曾奋战抵抗(不战而降的邦国纳贡较少)决定。粮食与其他物品不断流向首都,清楚显示出权力所在。阿兹特克的统治者运用这些贡物支付官员薪资、供养军队,并资助公共工程。交给贵族的贡品不仅巩固了统治的地位,也削弱了臣属邦国的统治者的力量,后者能分配给臣民的物资变少了:较少的食物意味着较小的权力。

神所依赖的食粮--宗教与食物

随着社会组织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宗教实践也日益繁复--它们为精英阶级征收上述一切税赋提供了宇宙论上的理由。世界上的诸多早期文明,各有彼此迥异的宗教信仰与传统,但是在许多例子里,民众付税给精英阶层的方式,与精英阶层将牲礼和供品“付给”

神祈的方式,有明显的一致性。人们相信,这些贡品将能量送回它神性的源头,让此源头能继续赋予自然办生命,并供应食物给人类。神的力量并没有强大到不需要人类支持而存在,相反地,人们认为神依赖人类,而人类也反过来依赖神。举例来说,一份源自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埃及文本称人类为造物神的“牛群”,暗示神不仅照顾人类,也依赖人类维系其生存。同样,许多文化相信,神创造人类,是为了要人类通过献祭和祈祷的形式提供精神养分。相对地,神也通过让动植物生长,来为人类提供物质养分。献祭被视为维持这个循环的主要方法。

有些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相信,众神甚至会不时牺牲自己或彼此,以确保宇宙持续存在,人类继续生存。例如玛雅人相信,玉米是众神的肉,含有神圣的力量,在收获的时节,众神其实是牺牲自己来养活人类。当人类进食时,这种神圣的力量传入人体内,特别集中于血液。杀害活人以作为祭品,以回报这个恩惠、并让神圣力量回归众神的一种方式。食物和熏香也被当作供品呈献,但人祭(HUMAN SACRIFICE)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祭品。

阿兹特克人也认为,通过人祭可以回报众神所赐的能量。他们相信人血能滋养大地之母,而且只有当后者得到足够的滋养时,作物才会生长。被牺牲应该是一种光荣,从即使如此,牺牲者似乎并不属于精英统治阶层。他们大多是罪犯、战囚与儿童。人们认为人的血肉由玉米做成,因此人祭维续了宇宙的循环;玉米变成血,血再转化成玉米。成为祭品的牺牲者被称为“众神的玉米饼”。印加人也认为必须用祭品来滋养众神。

在埃及的寺庙里,人们杀死动物,并将其肉呈献给诸神的肖像。他们相信神每天栖息于肖像中三次,以便汲取来自供品的生命力。神需要这种生命力才能补充他们维持宇宙运行所消耗的能量。同样,在中国的商朝,神明和皇家祖先同时被供奉以谷粮、粟米酒、动物(狗、猪、野猪、牛、羊)和人牲(大多是战囚)。人们认为神明会喝下被屠杀的牺牲者的血。然而最精心准备的供品是献给商王祖先的,因为祖先依赖这些牲礼为食。商代的君王相信,倘若祖先没有得到充足的食物,便会用作物歉收、败仗和瘟疫来惩罚子孙。

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神能够不靠人类而生存,但只有在他们生产自己的粮食的情况下--因为这个缘故,他们创造人类来为自己做这件事,并教导他们生产自己的粮食。

在上述这些例子中,牲礼和供品将能量传送回超自然的领域,成为滋养众神和祖先的精神食粮,并确保他们会反过来维持农作周期的运转,以继续滋养人类。呈献牲礼赋予精英阶层极重要的角色:即成为神祇和农民之间的媒介。通过纳税,农民其实是以食物来交换世俗的秩序和稳定,因为精英阶层会负责管理灌溉系统、组织军事防卫等工作。而通过为神提供牲礼,精英阶层其实是以精神食粮来交换宇宙秩序,因为神会使宇宙保持稳定,土壤保持肥沃。

尽管有时空上的间隔,这些早期文明却都酝酿出如此相似的宗教意识形态,这绝非偶然。神必须依赖来自人类的供品才能生存--这个观念为这些文明所特有;无疑这是因为对精英统治阶层的成员来说,它非常方便好用。它将财富与权力的分配不均正当化,并提供了暗示性的警告;若无精英阶层的管理活动,世界将停止运转。农民、统治者和神祇彼此依赖,以确保大家都能生存;如果其中任何一方背离了自己的指定角色,便将引发大灾难。然而,正如农民有为精英阶层提供食物的道德责任一样,精英阶层也有义务照顾人民,维护其安全和健康。简言之,农民与其统治者之间(也延伸到他们与神明之间)有一种社会契约;如果我供养你,你就必须供养我们。结果,以物质食物缴纳的税,和作为精神的食粮的牲礼--丙者都被宗教意识形态合理化--强化了社会与文化秩序。

“贫穷相对论”

在现代世界,食物不再直接等于财富和权力。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来说,食物是一种保值品、货币,以及财富的指标;那是人们整日辛苦工作所生产的成果。但在现代都市社会中,金钱扮演了这些角色。金钱是一种更具弹性的财富形式,容易储存和转让,随时都可以在超级市场、街角的杂货店、咖啡馆或餐厅换来食物。只有当食物稀少和昂贵时(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食物才等同于财富与权力。但是,依据历史标准,食物在今日是相对丰足和便宜的,至少在发达国家是这样。

然而,食物并未完全失去它与财富的联系。鉴于这种联结的悠久历史,如果此联系真的不复存在,那才是怪事。即使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文字或风俗,仍有无数例子回响着食物曾经扮演的重要经济角色。在英文中,家庭的主要赚钱者称为“BREADWINNER”(挣得面包的人),金钱也被称为“面包”(BREAD)或“面团”(DOUGH)。共同分享的餐食仍然是社会货币的一种主要形式:参加精心筹备的晚餐后,一定要回报以同样铺张的餐会。奢华的盛筵是用来展现财富与地位的普遍方式。而在商业办,它更提醒人们谁才是老板。

许多国家在厘定贫穷线(POVERTY LINE) 时,根据的是购买基本最低量食品所需的收入。

贫穷代表着缺乏获得食物的渠道。那么言外之意,富裕无须担心下一餐在哪里。

然而富裕社会的一项共同特征是,人们觉得自己丧失了与土地之间的古老联系,并渴望重新建立它。对于最富有的罗马贵族来说,其掌握的农业知识和拥有的大庄园,可以证明他们并未忘记传说中族人的起源:卑微的农民。许多世纪之后,在大革命之前的法国,玛莉・

安东妮皇后(QUEEN MARIE ANTOINETTE)曾经命人在凡尔赛宫的庭园建造一座理想化的农场,在那里,她和宫女打扮成牧羊女和挤牛奶的女工,为已经被仔细擦洗干净的乳牛挤奶。如今在世界许多富裕的地方,人们享受着在自家菜园或市民农场上种植自己的食物。在许多例子中,他们完全负担得起购买现成蔬果的花费,但自耕自食使他们能于土地联结,从事温和的运动,获得新鲜产品,并逃离现代世界。(在这些圈子里,不使用化学肥料或农药来种植食物,通常会得到特别高的评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最富裕地区,最受尊崇的是意大利农民的简单食物。财富的特权之一,便是可以选择模仿农村穷人的生活。

财富通常会使人远离在土地上工作的生活;事实上定义财富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不必去当农民。当今,最富裕的社会,是那些花在食物上的收入比例最低、从事食物生产的劳动力比例也最低的社会。在美国与英国等富庶国家,农民只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在卢旺达等贫穷国家,与农业相关的人口比例仍然超过81%,就跟5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城一样。在发达国家的世界,大多数人从事与农业无关的专业工作。当人类开始实行农牧,而放弃平等主义和狩猎生活形态时,将每个分隔成不同角色的过程便启动了;如今,这个过程已经达到其合乎逻辑的结论。

当今发达国家中的人们,大多有特定的工作---律师、机械工、医师或巴士司机,这是剩余粮食直接造成的结果。之所以有剩余粮食,则是因为过去几千年来,农牧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剩余粮食剧增的另一个必然后果,是贫富与强弱之分。这些区分不可能出现狩猎部落中;而在人类存在的绝大部分时间,这种社会结构一直是人类的特性。靠渔猎与采集维生的人只拥有少数财富,或根本没有财产,但那并不表示他们很穷。只有当他们被拿来与定居某地,因而可以累积物资的农业社会成员相比时,他们的“贫穷”才显现出来。换句话说,富裕与贫穷似乎是农业及其发展出的文明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小结:从食物的表面,揭示出古代世界的财富实质。食物和金钱都属于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分层和权力的掌控。

【下一篇预告:香料大冒险---食物与地理发现】


史书中有哪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很残酷的话?
3、京观,就是骷髅台 把战败的敌军尸体全部堆积在道路的两旁,然后用土把这些尸体夯实,筑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军功。历史上隋朝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统治者便将战死隋军的尸体筑成“京观”。史书体裁汇总 1、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

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态,社会复杂化是它的重要表现。大约在5800年前,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复杂化的先声,阶级分化愈加明显。而在5300年前崛起的良渚文化,则被视作“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良渚古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城墙有40到60米厚。良渚古城、“土筑金字塔”莫角山(上有宫殿基址...

埃及金字塔资料
最大、最有名的是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为出名。埃及金字塔成为了古埃及文明最具有影响力和持久力的象征。古埃及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建筑物,其中以胡夫的金字塔最大。 1、历史 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共有七十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吉萨高原的...

关于金字塔之谜是指什么?
(4)金字塔形状之谜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金字塔,它们通常由石块、砖块或者泥土筑成,而形状也相近:底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有4个三角形的斜面向上交于一点。这样,它的重心在高度的1\/4处,塔身自然就很稳固了,不容易倒塌。 关于大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的形状,被说得玄妙莫测。有人认为,按比例尺缩小的金字塔模型,具有...

(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

在《神秘的金字塔》中,世界上第一座金字塔叫什么
第一座金字塔 卓瑟王(Djoser)阶梯式金字塔为最古老的金字塔,是由台状石室坟墓(mastaba)堆垒而成.崩溃式金字塔是原欲筑成真正的金字塔,但因斜度太大,导致外部装饰崩坏.为免崩坏.曲折式金字塔於中途改变角度,这个第一座的金字塔--应该也是人类史上第一座大型的石制建筑物--乃是由卓瑟王在西元前2680年...

金字塔里面有什么?
金字塔里面有国王或贵族的棺椁、尸身和各类随葬品、祭品等。古埃及的金字塔,主要是国王或者是国王亲属的陵墓,故以发现或发掘的金字塔里面主要是放国王或贵族的棺椁、尸身和各类随葬品、祭品等。中南美洲的金字塔,主要是作神庙使用,所以里面也会有棺椁等葬具、明器等。金字塔的由来:古埃及人埋葬国王和...

库库尔坎金字塔详细资料大全
库库尔坎金字塔 “库库尔坎”金字塔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早期墨西哥金字塔。它是一座用土筑成的九层圆形祭坛,高29米,周边各宽55米多,周长250米左右,最高一层建有一座6米高的方形坛庙,库库尔坎金字塔高约30 米,四周环绕91 级台阶,加起来一共364级台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象征了一年中的365 天。台阶...

古埃及金字塔
可惜巨像雕成不久,即为流沙掩埋。1920年代,来自欧洲的考古学家合力消除了巨像的流沙,加以修葺,使这座巨像重新雄踞於卡夫拉王金字塔前,凝视著浩瀚的黄沙。 与外星人有关? 提到埃圾,便想起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呢?要建造这麼庞大巨型建筑物,即使使用现在先进科技,也极之艰巨。何况是千万年以前!所以...

第一位建造金字塔的法老是谁
卓瑟王(Djoser)阶梯式金字塔为最古老的金字塔,是由台状石室坟墓(mastaba)堆垒而成.崩溃式金字塔是原欲筑成真正的金字塔,但因斜度太大,导致外部装饰崩坏.为免崩坏.曲折式金字塔於中途改变角度,这个第一座的金字塔--应该也是人类史上第一座大型的石制建筑物--乃是由卓瑟王在西元前2680年左右所建,由...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350字 -
原贵珍珠: 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南北方美食数不胜数.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烹调技艺是它的文明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中餐的菜肴名称也别具特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人以美好的回味.读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后,让我...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系列纪录片,通过中国各地的中华美食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示人和食物之间的故事,透过中华美... -
原贵珍珠:[答案] (1)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传承和发展文化.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2) ①政府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故事剧情介绍美食的故事
原贵珍珠: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故事剧情介绍 美食的故事,在世界上每一份美食都带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例如茶叶蛋的故事,那么说到美食背后的故事怎么可以不了解呢?下面跟着小编...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收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写一篇“饮食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方面的地理小文章500字(求原创) -
原贵珍珠: 《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陈晓卿曾明确表示过:“我们是用敬畏的态度来对待食物,我们把所有的日常生活都仪式化,观众看后再看看我们平时的生活,发现它是那么的庄严.”的确,《舌尖上的中国》最为可贵之处是将食物置于普通人的日常...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编导新生求《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分析 -
原贵珍珠: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每一集的主线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是什么? -
原贵珍珠: 望采纳. 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7613736信才能说服别人.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舌尖上的安全作文500字 -
原贵珍珠: 作为一个正宗吃货,《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几乎让我所有的馋虫都被瞬间激活了.那些看起来质朴,但是美味的食物让我对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美食都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第二季开播之前我就看过了预告,除了美食,似乎多了很多更加朴实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 舌尖上的中国走红)即兴评述 不会别瞎扯,考试用 -
原贵珍珠: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

甘南藏族自治州15284541748: 舌尖上的中国年作文350字 -
原贵珍珠: 这几天,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凭借着高清的摄影技术,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对热爱美食的中国人的描写,都令它狠狠地火了一把.作为一个小小的美食爱好者,看完了“舌尖上的中国”我不禁一阵感慨呀.在这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