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不战而屈任之兵,善之善者也的翻译

作者&投稿:称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是什么意思啊?~

百战百胜并不是擅于打仗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的擅于作战。所谓上兵伐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攻心的效果、就如淝水之战、符坚所观 ‘草木皆兵’先自心怯。还有长坂坡、张飞让士兵马尾挂草在林中奔驰尘土飞扬、疑做伏兵、张飞大吼退敌

记得采纳啊

避免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你这句的意思是:对待敌人,攻心是上策,攻打城池次之,不发动干戈,而又能降服敌人,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孙子兵书》原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建兴三年诸葛亮什么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作战方针,取得一系列成功。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叛乱而对南中蛮族发动的一场战争。蜀国大臣朱褒、雍闿、高定等叛变,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从此...

何为攻心为上,伐城为下呢?
战国时有说齐王日:“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饯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据演义叙述,诸葛亮率军南征之初,马谡奉后主之命,携酒帛前来劳军。公务完毕之后,诸葛亮把他留在帐中,请他对这次“征南”“赐教”。马谡回答道:“愚有片言,望丞相...

三国演义谁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的哪一篇?
谋攻第三 原文:【谋攻第三】1.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2.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

攻城为上攻心为下什么意思
攻城为上攻心为下什么意思:意思是指使人心服口服胜过采用强硬的手段。详情解释:首先,我们来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句话是孙子兵法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了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对抗,更是心理和智慧的较量。在战争中,如果只注重攻击敌方的城池、阵地等物理目标。而忽略了攻击敌方的心理和...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
三者比较,萧衍认为佛学理论和佛教修行方法对人民更具吸引力,也更具欺骗性。萧衍一贯擅长心理战术,在早年领兵打仗时,萧衍就总结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梁书》)。他带头舍身,大兴佛教,无疑是为了凭借佛教征服人心,加强思想意识统治,大造自己的声威。大凡统治...

诸葛武侯祠对联
这副对联总结了诸葛亮军、政两方面的经验,向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上联说能使用攻心战术,如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那样使其心服,则一切怀异心、图反叛的阴谋就自会消失,所以古来懂得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凭武力取胜。我国大军事家孙武在所著的《孙子兵法》里就主张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攻心为上,上兵伐谋”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的计谋有哪些与攻心...
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进攻,攻打。谋就是谋略。伐谋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

七擒七纵
所以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最主要的是要收复其心。诸葛亮深以为然,决定不仅要彻底击败蛮兵,还要彻底让孟获心悦诚服,因此才有七擒七纵之事。 然而要让一个骄悍勇猛,不习教化的蛮横之人衷心臣服,谈何容易,诸葛亮对此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七擒七纵也还是出乎他的意料,然而一而再、再...

攻心为上是什么意思
攻心为上的意思是: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拼音:【gōng,xīn,wèi,hàng】。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闷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并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白话译文:就是说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败旁对手投降是...

临安市17217694144: 攻心为上,攻城次之,不战而屈任之兵,善之善者也的翻译 -
大钟可明:[答案] 你这句的意思是:对待敌人,攻心是上策,攻打城池次之,不发动干戈,而又能降服敌人,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孙子兵书》原句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临安市17217694144: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大钟可明:[答案] 百战百胜并不是擅于打仗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的擅于作战.所谓上兵伐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攻心的效果、就如淝水之战、符坚所观 '草木皆兵'先自心怯.还有长坂坡、张飞让士兵马尾挂草在林中奔驰尘土飞扬、疑做伏...

临安市17217694144: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是什么意思? -
大钟可明: 这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征讨南蛮时马谡说的,当时南蛮地处偏僻,用武力征服的话不久还会再叛乱,所以马谡说要注重政策上的征服,使对方正的心悦诚服,而不是武力征服.攻心就是指使对方心悦诚服,攻城就是指武力.

临安市17217694144: 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还有什么什么,什么为上? -
大钟可明:[答案] 战国时有说齐王日:“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饯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

临安市17217694144: 兵家主要主张是什么? -
大钟可明:[答案] 讲究势,不战而屈人之 兵,攻心为上,攻城为 下

临安市17217694144: “攻心为上”的来历
大钟可明: 是从孙子兵法中引申出来的 谋攻第三 原文:【谋攻第三】 1.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

临安市17217694144: 关于兵法的一句话.
大钟可明:希望对你有帮助:本经: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解:屈:屈服,这里意指使敌人屈服

临安市17217694144: 三十六计中,"攻心为上"的历史典故的由来
大钟可明: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攻心为上"的历史典故的由来 ? 三国时期,南中奴隶主贵族起兵反叛蜀国,在恢复了吴蜀联盟、巩固了国内政权、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公元225年诸葛亮进入云南,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擒孟获、平定南中.看过《三国演义》的团友对这段历史就非常熟悉了.直到今天,云南各地还保存着很多与诸葛亮有关的遗迹,傣族布朗族的屋顶还很象诸葛亮的帽子,诸葛亮还被茶农尊为“茶祖”.

临安市17217694144: 孙子的军事思想孙子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大钟可明: 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临安市17217694144: 词语出处?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吗?与其相同意思的还有哪些词
大钟可明: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孙子《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