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大戏

作者&投稿:鄢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韩乾昌

对家乡的思念,是午夜里伸展的枝枝蔓蔓;是爷爷忽明忽暗的烟锅;是屋顶一页斑驳的瓦楞;是墙角的一蓬衰草;是平地而起的一声铁炮仗;是一嗓子穿胸而出的吼秦腔。

农历九十月间,秋收结束了。洋芋入了窖,玉米上了架。被扁担压弯了腰的乡民,终于可以长长舒一口气,吼它一板秦腔戏,把这一年的辛劳与喜悦表达出来。

在那个完全靠天吃饭的年代,老一辈对天充满敬畏。祈求着老天爷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天爷毕竟太远,而龙王爷却近在眼前。我家乡最尊崇的神祗是黑脸龙王。这龙王爷的来历由于年代久远,已说不清楚。但在黄土高原上,干旱缺水的乡亲们的心里,龙王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于是,敬神就是一件大事。敬神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请龙王爷看一场大戏。

戏,当然得是秦腔戏。

秦腔,是从灵魂里吼出来的心声,嗓子眼带着血丝,曲调里飞扬着黄土地的苍凉。倘若登堂入室去看,总感觉失了原味儿。我心里的秦腔属于塬野上扛着锄头的农人、沟渠边浣衣的女子,那一声震天的吼,或是一曲缠绵悱恻、悠扬婉转的低吟。

西北的黄天厚土、粗砺风景,正适合抒发那些捶打人心的凄苦、悲决、哀怨、激昂的情绪。秦腔,一句句、一声声都是尖刀从人心尖儿上剜下来的。是人最原始淳朴的情感。听着秦腔,你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真正活着的人。

早上,蜷在热炕上的被筒筒里不想出来时,爷爷已经笑盈盈的架起火盆,罐罐茶欢奔乱跳地往外溢。他喝了茶,捋了胡子,咕咚咕咚吸着水烟,厨房里已经飘来了馓饭的香味。不一会儿,奶奶踮着一对儿小脚就把热腾腾、黄澄澄的馓饭和麻菜摆到了炕桌上。一家人围着炕桌,把一碗碗清香温暖的馓饭“吸溜”进肚子里。奶奶舔了自己的碗,还要边咒骂边把孩子们的碗再舔一遍才放心。

爷,爷!今儿戏场子里唱戏哩!

咹!你想不想看戏去?

爷,我想看!

哈哈!让爷揣个牛儿,爷就带你看戏!

爷一手捧着“烧奠”一手拖着我。戏场里欢闹一片。上了高高的土台阶,恭恭敬敬跪在龙王爷跟前,爷爷把“烧奠”一点不剩的看着焚化,一脸虔诚。我始终不敢抬头,黑脸龙王实在有点害怕。我在想,龙王爷的脸可真黑啊,比村子里黑将的脸还黑。又觉得这么想是不对的,这是对神的大不敬,赶紧收住胡思乱想,认认真真磕几个响头来赎罪。

戏还没开唱,可小商贩们早已占据了有利地形。

卖麻子大豌豆的,卖柿子的,卖凉粉汽水的,卖糖秆的……手里边忙活边吆喝。旁边围着一群小孩儿,有的遂了心愿,双手掬着根“糖秆”小口小口的咬;有的眼巴巴望着一碗亮晶晶的凉粉偷偷咽口水。谁家的小孩儿拽着她娘的衣襟哭闹着要气球,他娘不给买,屁股上早挨了一巴掌,哭喊着,鼻涕吹出个泡泡。

老年人专为看戏而来,年轻人就为图个“混火”,说不上还能碰上邻村谁家的女娃,瞅个对象,这得看运气。

小男孩儿不管这些,树叉上,墙头上,哪里高就往哪里爬。

突然,嘟啦啦——嘟嘟啦啦一阵唢呐响,戏就要开场了,人群一齐往戏台跟前凑。掐着麦杆的女人挤不进去,老远半张着嘴眺望,看谁的身子妆的好,听谁的嗓音受听。随着大铜锣和梆子采巴巴——采采巴巴——的声音停住,板胡就勾勾悠悠地拉起来了。

每当这时,我就盼着出来个大花脸,因为大花脸出来打的热闹。如果出来个女人,必然要咿咿呀呀的哭诉半天,恨不得在心里骂几句,赶紧死下台去!

如果运气好,赶上唱“杀庙”,就能看见韩琦。因为这庄是韩家庄,戏里姓韩的大英雄当然就是韩家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

看戏的人都爱嗑麻子,麻子皮来不及吐,粘在胡子上,挂在嘴角却浑然不觉。眼睛不用看,就能把一嘬麻子扔进嘴里。

唱到悲伤处,鸦雀无声;唱到高兴处,人群里嗡啦一声,有人笑到忍不住,还能嘣出一个屁来,放屁的人红着脸往别处瞅,被栽赃的人气得吹胡子瞪眼;唱到悲愤处,女人们连麦杆都掐偏了;唱到仇恨处,人群里牙花子咬得咯吱吱响。

那时候小,完全看不懂戏,只图个“混火”就行。大人高兴时,还能得一两毛的零花钱,买一包五香葵花或者喝一杯五颜六色的汽水,是最大的享受和幸福。

后来长大,才知道秦腔里寄托了乡亲们多么炽热浓郁的情感。和天地打交道的农民不善于表达,他们平时沉默寡言,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田间地头吼一板秦腔。一嗓子“王朝马汉喂一声”或者一嗓子“呼喊一声绑帐外”就能把心事说给老天爷听,说完了心里痛痛快快,利利囊囊。他们性子直,就像最爱吃的长面,长长的一根,从肠子这头到那头。几碗长面倒进肚子里,身上热热火火,脸上淌汗,五脏六腑暖暖和和,没有地方藏心眼子。他们说话做事都是直来直去。

请戏班的钱是全村人凑的份子。这要看这个村的人口和实力。如果哪个村请来了大剧团,那可是很让十里八乡热眼的事情。一般请来县剧团或者庄浪某个剧团倒没什么,如果请来了市上的剧团或者陕西凤翔的剧团,不但本村人高兴,周围村子的人赶上十里八里的来看戏也是乐此不疲。

对孩子来说,戏台的后场永远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所在。后台是演员们休息和堆放道具的地方,一般人不让进去。如果恰好谁的爷爷或者叔伯是“会长”,则有机会走后门儿进去。那是一件值得自豪骄傲很久的事情。可以绘声绘色的给小伙伴儿们炫耀:那王朝马汉的刀是多么明晃晃的快,杨家将的矛子是多么的尖,唱秦香莲的女人像谁的妈,陈世美又像谁他爸。

一到九月九,十里八乡的都要唱大戏、敬神。

本村的戏散场了,就到七大姑八大姨家去看戏,看戏走亲戚两不耽误。孩子们穿起新衣裳,大人们的脾气突然好了很多。

亲戚家的长面早擀了一案板,臊子汤也割好了。上炕的上炕,蹴板凳的蹴板凳,抹胳膊挽袖子,把一碗刚出锅的长面吃得风生水起。

看戏看不出门道没人笑话,要的就是一个欢闹,如果大家都欢闹了,这戏就算看得成功。

有时还能遇上耍把式的,变魔术的,那就是意外的惊喜了。看乏了,大家挤在炕上猜谜语、讲“古今”,兴奋到后半夜才渐渐睡去,连夜里谁尿了炕,水漫金山都不知道。

对农民人来说,除了过年,唱大戏就是最喜庆热闹的事情。从东庄转到西庄,从南村走到北村,看完了戏,走完了姑姑舅舅姨姨这些亲戚们,才算是对过去一年的一个总结和交代。不管过去的一年有多少喜怒哀乐,用这样一个庄重喜庆的仪式作为道别,也饱含着对来年的希冀。

以后上学离开了家乡,多年没看过家乡的大戏。可每当听到秦腔的伴奏响起,就把心思拉回那个热烈纯真的年代。

也见识过其它一些戏曲的美妙之处,可总不似秦腔,一下子就能唱到人心里。秦腔说的是老家的话,唱的是老家的腔,表达的是黄土地的子民心中最原始最淳朴的情感。

每当听到秦腔就想起可爱的父老乡亲和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那时物质匮乏,可人们的心里亮堂,人活的畅快。

时代变迁,许多年轻人离开了家乡,去了不同的远方去追逐梦想。与家乡渐行渐远,再会,大多是在梦里。

偶尔回老家,家乡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是一座座新式楼房或精致奇巧的院落。原来的老戏台已经被宽敞明亮的新舞台代替。龙王爷也要搬进新居了,据说还请来了几个别的神仙做邻居。看来,连龙王爷也赶上好时代,与时俱进了。看着这日新月异的变化,龙王爷他老人家嘴上不说,心里该是高兴的。

更令人高兴的是,一代代从家乡走出去的乡亲们,心里依然装着这片贫瘠而热情的土地。在老家的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和留守的乡亲们一起,都尽了自己的一片心,一份力。

记忆里的大戏犹在耳畔,新的大戏一定会唱得更“欢火”更热闹。无论走到哪里,有了这戏,游子的心里就有了根和魂。

———完———

附快板乱弹两首——

(一)

龙王庙,不一般

张家李家两面站

香香儿滴长面咥两碗

跑到戏场子把戏看

人就多滴丸蛋蛋

脚底下稀泥打搅团

大姑娘梳滴长帽干

岁女子头上挽缵缵

小伙子风头甩滴圆

岁子子清鼻涕吊哈一串串

一包葵花五分钱

一包洋糖一个元

儿子娃爱吃甜秆秆

女子娃各车柿饼子甜

老汉滴嘴上麻子碗碗曳了一串串

老婆子滴麦秆儿掐滴欢

戏台上唱滴是秦香莲

戏滴名字叫铡美案

陈世美,胡谝传

杀妻灭子让人烦

皇上的女儿也难缠

求情下话来阻拦

包爷的铡刀可么长眼

一刀把个负心地世美送上西天

九月九,真好看

十里八乡把美名传

等到来年咱回乡转

热炕头,抹馓饭

我给咱们再说一板

(二)

新新儿滴洋芋新新儿滴面

馓饭吃了吃搅团

疙瘩吃了吃片片

七碟子,八碗碗

肚子吃滴憋碌碌圆

吃完再到阳屲里晒暖暖

晒暖暖,胡谝传

东家长来西家短

从董家说到张家川

又从贠家到龙山

赵坡韩家滴秦腔唱滴欢

打镇台,铡美案

三娘教子,三对面

黑叮本,金沙滩

拾黄金,我爱看

宝莲灯,劈华山

花亭相会不一般

秦腔好,秦腔妙

你一板,我一板

诉说着家乡的好变迁

唱滴好,唱滴欢

唱到人滴心坎坎

撸起袖子就加油干

真个把日子过成年!


姥姥家门前唱大戏
小时候,我家住在孤山,是一个小山村,姥姥家住在马营,是一个乡,乡里住着200多户人家,一条大马路从南到北,穿城而过。姥姥家就在马路的东边,前面是邮电局和一所中学校,出了门,右边是乡政府,对面毗邻着供销社和大礼堂,用现在的话说,姥姥家当时就住在乡中心。在乡政府的门口,有一块用水泥...

粤剧的由来
更新1: thankyou 更新2: 粤剧面普各式的由来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

关于豫剧的发展史
这些剧种都有属于戏曲大家族,它们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细细品味,又风格各异,迥然有别。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所谓“大戏”,就是较多地上演反映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剧目,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脸、红脸、为主,豫剧、越调、大平调、...

...乡村电视剧~~比如~石榴红了~~我家门口唱大戏
《都市外乡人》《当家的女人》《求爷爷告奶奶》《乡村网事》《女人的村庄》《女人当官》《当家的女人》《喜庆农家》《乡村爱情系列》《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玫瑰园里的老少爷们》《希望的田野》系列

段郢乡的乡土民情
段郢乡过去俗称关帝庙乡,借词取义,可见本地人信奉关帝,崇拜关公的大义和豪气,这也形成了本地人热情好客,大方豁达的性格特征。每年的三月三,当地都举办庙会,从外地请来戏剧班子唱大戏,选唱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曲目,群众自发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编排一些积极向上、健康有趣的...

赶庙会莱芜西北乡赶庙会
莱芜西北乡的庙会,曾是当地农民的三大乐趣之一,充满了传统和民俗的热闹氛围。庙会,又称香火会,早年间盛行全国,每个山头、村庄都有自己的神庙,逢节日便热闹非凡。其中,正月初九的玉皇庙会最为盛大,唱四天的大戏,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那种喧嚣热闹难以言表。新年过后,亲朋好友们纷纷汇聚于此...

小满戏的历史和由来?
小满戏是由传统的行业祖师崇拜演绎出来的传统民间酬神演戏活动,群众基础足,地域范围广,其中还有经济利益的驱动。1936年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书中收录他所写的《盛泽的小满戏》一文,内言:“据说丝行的祖先,蚕花娘子是其中之一,他们要纪念这蚕花娘子,并且希望蚕花娘子保佑四乡农民所养的蚕有...

瓦屋乡的社会事业
正在准备项目前期各项工作。瓦屋镇瓦屋村地理位置 、交通状况相对优越,商品经济渐露头角,投资环境好,商贸带动繁荣区域经济。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瓦屋镇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瓦屋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历来是西北四乡四百平方公里的商品集散地,...

粤剧的历史溯源
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明中时期,粤中各地已有乡俗子弟以戏剧为生。明嘉靖开始,出现弋阳腔、昆腔。清雍正年间,广州有“土优”演戏时唱“广腔”。及至乾隆年间,本地班艺人在佛山镇大基尾建立了同业组织琼花会馆。乾隆至道光年间,来自外省的...

红土乡的风情文化
后来,有十姓人从山外攀藤越崖,登上海拔1700余米的石灰窑,这十姓人是张、薛、李、滕、杨、田、覃、曹、黄、王,他们分割居地,挽草为界,搭棚建屋,立户创业,号称“十个棚”,到了明代末年,薛姓中有一人被推为“乡士”(有学问、能号令一乡之众的人),薛姓多女少子(今石灰窑薛姓已绝),膝下有九女,薛姓...

仁寿县17187877547: 家乡的豫剧作文(550字) -
喻钱杞明: 说起家乡戏,就要数豫剧了,它是我们河南人几乎都能哼上两句的戏曲.豫剧,旧城河南梆子.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河南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音乐丰富多采,唱腔属板腔体.唱词通俗易...

仁寿县17187877547: 梅州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
喻钱杞明: 春寒料峭,却挡不住“客都”广东梅州的父老乡亲们红红火火地像打扮新嫁娘般打扮新春佳节.从腊月二十五开始,从乡村到城镇,家家户户大门上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与火红的对联相映成辉.大人们开始忙碌地置办丰盛年货、杀鸡宰猪、蒸...

仁寿县17187877547: 关于陕西:家乡的戏曲400字作文 -
喻钱杞明: 我爱秦腔我爱秦腔在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声如吼,让人振奋.我是陕西人,从小就爱听秦腔戏,每次听到秦腔,都觉得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我姥姥是个秦腔迷,她经...

仁寿县17187877547: 我的家乡戏(要山东地方戏,最好是吕剧)600字作文 -
喻钱杞明: 我的家乡戏我们山东有许多很不错的剧种,其中的吕剧最为出色,被人们称为“鲁戏\”.吕剧曾称“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又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 山东扬琴是距今二百余年前(清代中叶)在山...

仁寿县17187877547: 关于我家乡的戏的作文600字堂戏 -
喻钱杞明:[答案] “锵冬锵冬…” 清脆的锣鼓声骤雨般响起,戏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一位扮相俊美的花旦碎步走上台前,她时而载歌载舞,时而舞刀弄枪,时而翻跟头,时而甩辫梢,走碎步…原来 这是浏阳花鼓剧团正在表演脍炙人口的经典剧...

仁寿县17187877547: 我的家乡戏作文 -
喻钱杞明:这是关于在家乡看戏的作文.不知道对你有米有用.不过.有用的话.希望分可以给我,谢谢哈~~~~ 在我的老家,每年的五月份总要唱几天戏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 小时候,家乡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家家户户还点着煤油灯.可想而知,...

仁寿县17187877547: 我的家乡戏豫剧作文500字 -
喻钱杞明: 我的家乡戏豫剧人们都说河南人口多而且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 戏曲史中国古代人民遗留下的艺术瑰宝,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物,画. 在中国人民当中,最...

仁寿县17187877547: 我的家乡戏豫剧作文500字 -
喻钱杞明:[答案] 我的家乡戏豫剧 人们都说河南人口多而且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 戏曲史中国古代人民遗留下的艺术瑰宝,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物,画. 在中国人民当中,最喜爱的当...

仁寿县17187877547: 江阴家乡戏是什么? -
喻钱杞明: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2008年6月7日,锡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3.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锡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锡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仁寿县17187877547: 山东有什么家乡戏 -
喻钱杞明: 吕剧 或者山东快书,当了个当,当了个当,闲言碎语不多讲,表一表梁山好汉武二郎.不是很出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