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作者&投稿:吕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了~

1.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不与操争锋,与孙权接好,占荆、益二州,外和少数民族,内修政治,等待时机扩充版图,兴复汉室。
2.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3.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不与操争锋,与孙权接好,占荆、益二州,外和少数民族,内修政治,等待时机扩充版图,兴复汉室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1、夺取荆益两州
  2、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并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孙抗曹,从荆益两州起兵

  《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
  文章开头写他“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就颇耐寻味。“躬耕陇亩”,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亲自耕作,而是着重说明他隐居于田野。于此读者可以想到,一个负有卓越才识的人而隐居不仕,必有重重忧事在心。而“好为《梁父吟》”,就正含蓄地揭示了这个问题。《梁父吟》,是古歌曲,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感慨时事,忧伤战乱的歌曲。诸葛亮吟诵这首歌曲,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作者用一“好”字,说明他并非偶尔一吟,可见其感慨之深。“身长八尺”,是外貌描写。但从这堂堂仪表的外貌描写里,不仅为了显示人物的魁伟英俊,而且也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作者接着写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就更看出他不同于芸芸众生。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显赫一时的豪杰。乐毅,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的国相,曾率五国之师伐齐,拿下齐国七十余城,迫使齐王狼狈出奔的英雄。诸葛亮“自比于”他们,说明他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一流。对诸葛亮的自许,客观上也有不同的反响,对此作者也着意作了交代。“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里说的“时人”,自然是指当时社会上的一般人。他们“莫之许”,并不说明他才能低下,平生无大志,恰恰说明他深沉的性格特征,说明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锋芒毕露的人,而是一个声闻不彰,谨慎从事的人。因而不被“时人”真切了解,那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了解他的,与他“友善”的崔州平和徐庶,则完全承认诸葛亮的自许是符合实际的,决非妄自尊大。接着写徐庶向刘备推荐他,更见出他的神采非凡。徐庶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他用“卧龙”一语,对诸葛亮作了崇高而又形象的评价。在封建时代,“龙”是被神化了的四灵之长,用“龙”来比喻诸葛亮,在当时可算是最高不过的评价了。然而又用一个“卧”字,说明他虽有卓绝的才干,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又与文章的首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作了有机地呼应。“思贤若渴”的刘备听得有这样一个“卧龙”式的人物,自然是求之心切了。于是便脱口说出“与君俱来”。可是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决不奉迎以求闻达的为人,所以徐庶接着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不仅把诸葛亮那种决不屈身俯就的品质和至高无上的尊严写了出来,而且也为刘备屈身亲往隆中求见诸葛亮作了铺垫,制造了气氛。刘备屈驾求见诸葛亮,“凡三往,乃见。”这既是对刘备是否真诚求贤下士的观察和考验,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自许甚高,决不轻易结交出仕的再次揭示。刘备“凡三往”求见诸葛亮,这就完全可以证明刘备的求贤下士是出自真心诚意,诸葛亮这才同他相见。刘备“三往”,旨在讨计问策,以成就大业。问策之前,刘备先“屏”去左右人等,这就进一步说明,他们虽然只是初次相见,但决非一般的往来酬酢,弄得如此机密,想必有大事相商。事实也正是这样。刘备“屏”去左右之后,首先从“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天下政治形势说起,表露他对汉室江山倾颓,皇帝遭到挟持的深切忧伤,以及对奸臣(主要指曹操)窃取政柄的强烈不满。接着又以十分谦逊的口吻和坚定的态度述说了自己“兴汉除奸”,“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平生抱负。最后诚挚恳切地提出咨询,向诸葛亮求教,从而引出诸葛亮的对策。诸葛亮对策,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集中刻画诸葛亮这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形象的重点。
  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从写作上看,本文的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作者自始至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作者先写“隆中对”前,次写“隆中对”时,后写“隆中对”后,结构布局一目了然。写“隆中对”前,采用了正面叙述的方法,写出了人物的生活、思想、交游及其社会声誉,这就粗略地勾勒出了诸葛亮其人的与众不同。继而又从侧面加以叙写,通过徐庶的荐举和刘备的屈驾“三往”,进而衬托出诸葛亮的才质非凡。这就为诸葛亮对策作了铺垫,制造了气氛。先有刘备之请,而后有诸葛亮之对,自然是顺理成章。如果说隆中对前,是通过作者的叙述和他人的反响来突出诸葛亮的高明的话,那么隆中对时,则是让人物自己登场现身说法,进行具体论述,从而更雄辩地展示人物的高明。基于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深刻观察和科学分析,把自己的对策作了有条不紊地论述。如前所述,他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具体步骤和规划,沿着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由近及远,层层递进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这样写来,既精辟地论述了当前形势,又推断了将来的发展趋势。在论及建立根据地时,什么地方适宜,什么地方不适宜;什么地方先“图”,什么地方后“图”,谈得一清二楚。在论及统一大业时,先谈对内、对外等多方面的准备,后谈如何进攻,思路也十分清晰。而文中所写隆中对后的反响,不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从文章的结构来看,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文语言的概括精练,也达到了相当完美的高度。诸如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仅仅用22个字,就把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思想状貌、体躯外貌以及生平抱负勾画出来。再如诸葛亮对策后写刘备的反响,只用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写了出来。而当关、张“不悦”时,刘备仅用“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而其中似尽未尽的深刻内容,留待读者去寻思玩味。再就全文来看,篇幅也极为有限,然而却能把对策及其前前后后写得那么广阔,分析得那么透辟,论述得那么周详,也是难能可贵的。足见本文言简而意赅,文省而深刻的特色。《三国志》被时人誉为“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于此可见一斑。

不与操争锋,与孙权接好,占荆、益二州,外和少数民族,内修政治,等待时机扩充版图,兴复汉室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亲贤臣,远小人,先去荆州,後图两川

先占荆州、益州,结好东吴,共抗曹操;
这样,退可三分天下;
若曹操治下有变,则可两路进军中原,平定北方,然后就是搞定孙权了。
当然最终名义上是兴复汉室,至于到时真正怎么样,历史没发生,我们也不知道了


概述诸葛亮“隆中对”的主要内容
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及翻译
建兴元年(223年),少主尚幼,为南北分界,崇山峻岭,长路艰险,于是诸葛亮率领各军北驻汉中。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疏(即《出师表》)给刘禅,屯兵于汉中,准备北伐。建兴六年(228年)春,曹魏大将曹真派曹遵会夏侯楙于长安。曹遵、夏侯楙被蜀军击败于街亭。夏季,由于粮草不济,乘胜追击的赵云...

三顾茅庐《隆中对》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顾茅庐《隆中对》 的故事。 刘备到荆州以前,在与各路诸侯的征战中屡次失败。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认为是没得到有才能的人辅佐自己。见到名士徐庶后,刘备对他很器重。徐庶见刘备爱才,就对他说:“此地有位诸葛亮,有‘卧龙’之称,将军愿意见他吗?”诸葛亮,字...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哪些事迹呢?
2.隆中对《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当时的形势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应利用...

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定下了怎样的战略规划?
隆中对 《隆中对》的总体战略规划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先是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曹操如今拥有百万之众,且挟天子而令诸侯,因此“不可与争锋”。而孙权占据江东已然三世,地势险要、民心所向,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荆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但...

诸葛亮《隆中对》全文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白话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

求诸葛亮的《隆中对》原文!
隆中对 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九上《隆中对》课下注解
译文 诸葛亮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认为是这样。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难道你不愿意召见他吗?”...

隆中对策简介
《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

浠水县13512639295: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
逮质克尼:[答案] 先占荆州、益州,结好东吴,共抗曹操; 这样,退可三分天下; 若曹操治下有变,则可两路进军中原,平定北方,然后就是搞定孙权了. 当然最终名义上是兴复汉室,至于到时真正怎么样,历史没发生,我们也不知道了

浠水县13512639295: 诸葛亮在隆中对给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
逮质克尼:[答案] 隆中对》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浠水县13512639295: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了?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用原文回答) -
逮质克尼:[答案] 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方针:西和……内修政理.(不确定蓝图,方针是对的)

浠水县13512639295: 《隆中对》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对策的终极目标)几句话就行,不要太多《隆中对》中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
逮质克尼:[答案]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浠水县13512639295: 隆中对的课后题!一,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2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三,有关刘备的“三顾茅庐”,... -
逮质克尼:[答案] 政治蓝图:夺取天下,兴复汉室 战略方针:第一步,先取荆襄,根据是刘表命不久已,荆州无人;第二步,南和孙氏,西取益州,根据是刘璋暗弱;第三步,刘备自出阳平向长安,一上将出荆州,夺取天下.

浠水县13512639295: ①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②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
逮质克尼:[答案] 1.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隆中对》) 2.不与操争锋,与孙权接好,占荆、益二州,外和少数民族,内修政治,等待时机扩充版图,兴复汉室 (《隆中对》)

浠水县13512639295: 《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
逮质克尼:[答案]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整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整个成就霸业的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浠水县13512639295: 《隆中对》中的题目《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 -
逮质克尼:[答案] 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而实现其有三个步骤 1、夺取荆益两州 2、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并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孙抗曹,从荆益两州起兵

浠水县13512639295: 《隆中对》(用原文回答)1.刘备的现状 2.刘备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3.天下形式 4.在此形势下,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策略及政治蓝图是什么? -
逮质克尼:[答案] 1、遂用猖蹶 2、欲信大义于天下 3、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4、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浠水县13512639295: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要原文,别复制. -
逮质克尼:[答案] 我来帮您回答吧,我不喜欢抄袭网络,希望您能够尊重我 隆中对的具体内容可以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里面找到 先附上原文,我后面再给您分析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