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守孝三年中,拥有着怎样的大智慧?

作者&投稿:袁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曾国藩被人誉为晚清时期的“中兴第一名臣”,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理学家、政治家等等,他为人正直,头脑睿智,他的事迹流传至今,而他说过的话甚至都被许多人当成至理名言,作为修心养性的原则。

曾国藩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并在理学研究上有一定成就的外,他还是个孝顺守礼的人。他曾因至亲去世,亦然放下朝堂高位,回家“守丧三年”,又在家国有难,需要他帮助的时候,被君主一道圣旨“借孝”,回到朝堂处理政务。

那么丧期未满就被君主请来处理国事的曾国藩,是不是“不孝”呢?

曾国藩此举不仅没有冒犯“孝道”,更是侧面印证了他是深谙儒家精神的大学者,他亦深刻理解了“三年之丧”背后的人文关怀。如果他无视兵荒马乱的时局,固守僵化的守丧形式,那才是大大的“不孝”,更称不上什么“大学者”。

颜小二是说,“守丧三年”的初衷从来不是让生者耽误“生活生产”,而是为了让生者更好地去“生活生产”。

许多人可能觉得,“三年之丧”之所以设置,是为了慰藉逝者,其实深究其精髓,我们会发现,这“三年之丧”更多是为了给生者一个发泄“伤痛”的出口。于此。儒家之“礼”,才谓深刻。

1、曾国藩“守丧”,又被君主一道圣旨“借孝”

据记载,历史上的曾国藩“活跃”的时候,时局并不算太平,曾国藩面对的朝堂局势也十分复杂。

同时,因为与朝堂上别的大臣政见不合,让当时的君主比较难堪。

为了缓和朝堂氛围,动乱局势时期,君主应允了曾国藩的回乡守丧请求。一般来说,曾国藩这样的重臣是不可以在这么紧急的时刻“缺席”。

但是,一来碍于曾国藩回乡守丧的愿望十分“强烈”,二来就当时的文化而言,“三年守丧”是几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丧葬之礼,作为君王,不可违背这个“礼”;三来也为了缓和朝堂氛围,于此,君主便准了曾国藩“丁忧”请求,让他回家守孝。

所谓“丁忧”,就是父母去世以后,当官的要暂时“离职”,并在三年内,为人子女者不能婚嫁,不能喝酒作乐、不能夫妻同房等等。而当时的曾国藩,就是回家丁忧。

有的人甚至会在丁忧的三年内住在搭建于父母坟前的小屋子里,寒来暑往,以近乎“自苦”的方式来尽孝。

而曾国藩的“丁忧”并没有维系太久,朝堂纷乱,战事吃紧,君主不得不以一道圣旨“借孝”,将曾国藩从“守孝期”中“借”回朝堂,以解燃眉之急。

所谓“借孝”,指的就人虽然在守丧期间,但是因为某些原因穿着吉服,或做与守孝规矩相违背的事情。而“借孝”的缘由,往往有“借孝倡忠”、“借孝而仕”、“借孝婚娶”等。

毫无疑问,曾国藩这里则是“借孝倡忠”。

人人都说忠孝难两全,而曾国藩本人,则深谙中国“三年之丧”的孝道精髓,不轻视这丧葬之礼,亦不僵化固守,虽违背了守丧规矩,但却并不违背儒家灵活的中庸精神,这才是对“孝”更高层次的践行。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理解了“三年之丧”中的内涵,大抵便能体会上述含义。

2、“三年之丧”背后的人文关怀

说起“三年之丧”,我们可以追溯到《论语》中孔子与宰我的一段对话。

当时宰我和孔子说,守丧要三年时间太长了,比较耽误学习,也耽误劳作生产,对生活影响很大,认为一年就比较合适。

孔子听了后,一番话说得宰我羞愧得面红耳赤。孔子说:真正有德行的君主,因为父母去世,即便山珍海味吃在口中,不会觉得香甜;因为他们沉浸在悲伤中,他们听再美妙的音乐,也不会觉得快乐;在家里躺着,他们也不会觉得舒服,因此,君子才会去守丧。

也就是说,在孔子眼里,人们守丧,不是因为有守丧这个规矩,而是因为“心中的切实悲伤”让人们在家吃不好、睡不好,无法正常生活,被忧虑悲伤困扰。

为了让失去亲人的悲伤得到释放,就要以和精神上的悲伤相匹敌的“自苦”来缓解。于此,君子才会去“守丧”。

至于为何会有“守丧三年”一说,孔子说: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也就是说,丧期定为三年,是因为人们从出生到完全脱离父母怀抱,需要三年的时间。而这三年,便成了天下通行的丧礼。

也就是说,“三年之丧”不是一个冰冷僵化的“规矩”,其背后蕴含着对父母的“感恩”,以及对至亲的“眷恋”之情。而守丧期间的“自苦”行为,更是为了让生者心中的悲伤有一个发泄口,给自己一个理由在丧期过后重新开始,不再为失去亲人而迷茫、痛苦,继而更好地迎接未来。

3、三年丧期的精神内核

由此我们可总结,我们不能盲目将“守丧三年”看成冰冷的丧礼规矩,更不能完全将其定义为“糟粕”,而是要看到其背后的提倡的精神,即“感恩”与对亲人的眷恋,同时“守丧三年”中也有对生者的“慰藉”。

于此,理解了“守丧三年”背后的精神内核,为人正直有原则的曾国潘不会固守“守丧三年”的外在僵化规矩,而是“借孝倡忠”,此举则是更贴切地践行了“真”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因为真正的儒家文化从来不是僵化的,它是灵活的、精妙的,且让人赞叹的。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曾国藩此举不仅没有冒犯“孝道”,更是侧面印证了他是深谙儒家精神的大学者,他亦深刻理解了“三年之丧”背后的人文关怀。如果他无视兵荒马乱的时局,固守僵化的守丧形式,那才是大大的“不孝”,更称不上什么“大学者”。
颜小二是说,“守丧三年”的初衷从来不是让生者耽误“生活生产”,而是为了让生者更好地去“生活生产”。
许多人可能觉得,“三年之丧”之所以设置,是为了慰藉逝者,其实深究其精髓,我们会发现,这“三年之丧”更多是为了给生者一个发泄“伤痛”的出口。于此。儒家之“礼”,才谓深刻。

古人守孝三年,不仅尽孝顺长辈的本分,而且可以搏取一个孝子的名声,他日可能被举荐登上仕途。

守孝三年的一个原因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至少有三年的时间完全不能自理。


正气歌的鉴赏
21岁考中状元,主战拒降,屡遭排斥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上书朝廷,揭露奸臣误国...

三从四德的内容是什么?
(《大戴礼记?本命》)这是对“七出”的一种变通,对那些娘家无人、与夫守孝三年和与夫共历贫贱患难的妻子当出而给予“豁免”,但对于犯淫的妇女是不适用的。 古代 离婚:“七出”由礼入法 父权制婚姻家庭制度是周代建立起来的。在西周甚至春秋战国时期,父权制家庭不是特别稳固的,如《周易》中有妻子离家出走,...

感恩作文素材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常相鲁、卫,家累千金”,俨然是战国后期苏秦、张仪的祖师爷。孔子死后,子贡成为理所当然的“大阿哥”,别人都是守孝三年,唯独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子贡有高傲的气质,却以谦逊的姿态,从老师那学到了精粹的知识。子贡是所有孔门弟子中,...

求弟子规的全文以及翻译。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

【100分】急急急,守孝禁忌
首先你有这个想法是好,我和你有相同的经历,不过比你惨,我父母都去世了,关于守孝禁忌,在古代,如果自己的父母去世的话,你要守孝三年,如果你是官员也不例外,你可以向上级说明情况,上级会保留你的官籍,你也要回家三年,叫丁忧,在这个三年里,你在你父母的坟地旁边搭上棚子,然后你吃住三年都要...

徐霞客的故事
父母去了,他收起行装,守孝三年。“穷游”的他一点不比今天的“背包客”舒服,曾有学者测算,仅徐霞客最后西行云南三年的旅费,折合人民币就为16万到20万元,这在今天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徐霞客长年的旅费来源有哪些?他在旅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是怎么进行的???答案如下:家庭支持。徐母所织的“徐...

守孝期间可以出远门吗
守孝期间(丧假)期间可以出远门。现在不比过去,过去守孝期间是万不可出远门,现在呢“孝”与“忠”两难全,这个“考”字指要按照干百年的礼制在家守完孝,期间不准外出远门,“忠”字指的是为国家为他人的利益(为了自己也说的通),不得不在守孝期间出远门工作。要孝忠不了,要忠孝了,那...

丁忧古代的意思是什么
2、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历史介绍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3、清代时,高级官员能够依制向朝中奏请赐祭词语分解丁忧的解释遭逢父母的丧事,...

《弟子归》全文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 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

家里添丁有人走的风水讲究,要如何看待
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以前的时代,有长辈去世的话,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古人是如何守坟三年 -
应承健身: “三年”守孝中,当官要丁忧回家,平常人也不能参加宴会应酬,夫妇不能同房,家属不能生孩子,否则经人告发就要办罪.民间虽没有这许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内也不喜欢参加喜庆.如遇必须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当年曾国藩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下旨借孝的. 实际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渐拉长,也就逐渐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也就是逝世纪念日了).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古人有云:守孝三年 -
应承健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善事父母”看作是道德的根本和核心,看作是一个人的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孝经》中更明确地指出“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国...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古时候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
应承健身: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②,与父居.肆力③田亩,鹿车④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⑤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⑥.主人谓永曰:“...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中有孔子和学生宰予对此的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
应承健身:[选项] A. 中庸人和 B. 神本文化 C. 以德治国 D. 孝悌之义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老人去世之后多久可以立碑? -
应承健身: 有的地方是下葬即立碑,有的地立是1周年、3周年、5周年后立碑,除了下葬后马上立碑的地区,其余涉及到某周年立碑的地方,在立碑具体时间上,多数都选择清明节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古代人的父母死了,儿女要守孝三年,这是为什么? -
应承健身: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古代的时候是非常注重忠孝的,所以通过手下三年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和长辈的哀思,也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董永 少偏孤……》中有那些道理 -
应承健身: 1、做人要孝顺,孝自古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董永为安葬父亲卖身为奴,为父亲守孝三年,为了父母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这就是孝!2、做人要有骨气,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董永虽穷,但他穷得有骨气,不能白拿了主人的钱就走人,因此,三年后他就去找主人,要成为他的奴仆来报答他.3、好人总会有好报的.天帝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动,派织女下凡帮助他还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怎样看待孔子的三年之丧 -
应承健身: 大错特错了,你知道那时守孝是怎么守的吗,不吃,不做事,只是每天守在灵前哭哭啼啼,睡在灵堂前,饿得晕晕沉沉.本来就是贫民了,不劳作就没饭吃的,还要做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事给世人来评论,要是王公贵族也就算了,因为孔子本来就是...

佳木斯市18949667670: 古人服丧期间都干什么事? -
应承健身: 旧时制度,服丧守孝时间,依据血缘亲疏而长短不一.最长的是丁忧(父母之丧),为三年.旧时,服丧期间不能喝酒吃肉,不能歌舞作乐,不能娶妻纳妾,不能行房事,不能访友做客.对亲友送来的红白请柬,可不置理.做官的丁忧要辞官,回家为父母服丧守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