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忆黑龙江:难忘黑河那片土地

作者&投稿:伊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作者:薛黎萍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雨历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我有幸在1969年5月25日,16岁那年就参与了那场史无前列的上山下乡的运动,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来到了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德都县太平公社长庚六队插队落户。

  那段青春年华是人生最为宝贵的时光,正是读书长知识的时候,也是一个爱做梦的年龄,但我们不得不中途辍学,到祖国的边疆、偏远的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走上了人生路途中一段极为艰难的旅程。

  那个时我连0-1== -1也不懂的小女孩,却被冠之知识青年,也不知道天高地厚,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真的以为自己真的能拯救 社会 ,改造农村,缩小城乡三大差别.....

勤劳善良的六队农民

  长庚六队远离长庚大队,偏处一隅,没有电, 也非常的贫困,但他们还是接纳了我们这些城里来的青年,教育了我们,同时也养育了我们。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尽可能地给了我们最大的关怀。生产队给我们腾出了二间大房子,男女知青各一大间。给我们配了一位做饭的老乡,准备了充足的柴火。那时农民生活主要以小米为主食,我们上海知青吃不惯,把小米叫鸟食,生产队的领导尽量照顾我们多吃点白面,黑面等细粮,土豆终年不断,使我们这些远离了上海、远离父母的小青年,得到了生产队领导和乡亲们的许多关爱、帮助,使我们增添了在农村长住下来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做各种农活,还经常把轻的活留给我们上海知青干。

  所有这一切,多年过去了,还历历在目。工作之余、闲暇时间我会时时想起当年的吕队长,老保管员,会计,向大哥,马大哥,张亚俭,吕小平这些当年的小姐妹们。

  多年来,只要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上登有黑龙江的新闻、消息我都会认真观看阅读,听到黑河地区的边贸搞的很好,我会非常高兴,因为这能满足一下我的思乡情节。

  到春天了,我会想起,该播种了,该刨坑种玉米、削土豆块种土豆了;当城里持续的阳光灿烂时,我会担心天老不下雨,造成土地干旱,影响出苗率,影响植物生长;我忘不了那年复一年的春耕,夏锄,秋收,打场,运粮,打柴;忘不了村中那口我们天天挑水喝的水井;忘不了夏收时那金灿灿的麦田;秋天那成片成片的苞米、黄豆、土豆田......;忘不了下雨天天边那大片大片的云层成线成排的雨景(因为这种景色在上海城里是看不到的);更忘不了我们居住多年的泥草屋。啊,黑河,长庚六队----我千百次呼唤您,我的第二故乡!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也千百次的在心里祝愿我的第二故乡,乡亲们能尽快脱贫,走上富裕之路。

在艰苦的岁月中成长

  来到长庚六队,我们就面临着黑暗,要熟悉煤油灯的使用,晚上看一会儿书,早上一摸鼻子里全是黑的,经常不小心还着了火,烧了衣服、被子,还有把头发烧着了是经常的事。因为火小不够亮,为了看清书里的字,就要紧凑着煤油灯看书,我的额前头发流海被点着是经常的事。接着我们遇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全体知青不论男女都皮肤溃烂,脚上生疮,时间一长,真是恶臭难闻,还有我们严重的掉头发,我的一头浓密的头发就在那时掉没了,从此我就告别浓发,只顶稀发了。地处小兴安岭的黑河,冬天极其寒冷,最低温度达零下46度,当没柴火时,或为了节省柴火时,外面零下46度,室内零下20多度,真是非常的冷,躺在被窝里,被头上却被哈出的气结成冰覆盖着。夏天兴安岭的大蚊子、比苍蝇还大的吸血牛牤常常袭击我们,使我们疼痛不已。其他的如,缺手纸、肥皂、等日用品就不用说了。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边疆农村我们接受的第一课,艰苦的生活这一课,就已经使我们刻骨铭心了。

  我们1969年5月底到生产队,正好是春播季节,下地干活的第一课是刨坑种苞米,一垅地2里长,我拿着小锄头刨坑,一天要干10个小时,一天下来手就打起了大血泡,当时是春播季节,时令不等人,农活非常紧急,种土豆,种小米,种糜子等等,每天象打仗一样(当时就小麦是机播的)。割麦子季节又是一个艰苦的时光,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一天要干13小时的活,每年到了割麦季节我都会受伤,小镰刀把腿碰着了,把手割破了是经常的事。秋收时黑河地区已经很冷了,在寒风中,在冷雨中我和大家抢收苞米、土豆、等农作物,第一次在国庆节时秋收,又冷又累的我想起了上海这时正是全体放假,全市大游行庆祝国庆,晚上看烟火的幸福时光,禁不住第一次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在村里走动经常遇到狗叫,六队家家户户养狗,我是个怕狗叫的人,因此农村5年在这方面我遭罪不轻,5年中被狗咬过许多次,那时也不懂什么狂犬病,也从没打过狂犬针,所幸没有生什么病,的确是我不幸中的大幸。

  在长庚六队农村插队落户5年,经历了长期艰苦的劳动锻炼,从原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青年到在艰苦的岁月中生存了下来,我们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劳动和汗水,我们走过了一条比他人更艰难的崎岖道路。 在远离上海,遥远的边疆、农村,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使用极为原始的劳动工具,不遗余力地挥洒着汗水,贡献了我们的青春血泪乃至生命,我们经受了深刻的磨难,我们稚嫩的身心在那时开始走向成熟。

  令人欣慰的是农村劳动如此艰辛,可并未磨灭我们的奋斗进取精神和信仰,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懂得了多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敢于吃苦,不怕困难。当我们千百万知青回到城里时,就成了各个工厂、机关抢着招工的对象,因为我们是最勤奋的能吃苦的一代劳动者。

三次逢凶化吉 遇难呈祥

  在黑龙江的10年,我遇到过许多次人生的危机,比如一早去大队路上看到了一只狼;还有被狗咬过数次等等,其中大的事件有三次,现回忆如下:

  70年冬季的一天,我和一位上海男知青跟一辆马车上山去拉木头,当装满了木头的马车在回家的下山路上,突然发生了马惊,青松岭马惊的一幕出现了。当时下山的路上,到处是被砍伐的树墩子,辕马随时会绊倒,而困在辕马和车之间的我也随时面临着由于辕马绊倒,导致车翻而使粗大的木头滚落下来把我砸死的危险,那位年轻的车老板高大哥,用尽了一切办法和浑身的力气来阻止受惊的马奔跑,但没有用,马仍在狂奔,危险正在步步逼近,最后车老板下了杀手锏,稳、准、狠的一鞭子把那匹受惊马的一只眼睛打瞎了,终于使疯狂奔跑的马停了下来,我也由此获救了。再看路上,好险啊,仅2米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粗大的木桩子,可以知道惊马到此,必会造成辕马绊到、车翻人亡的惨剧。事后常使我不禁唏嘘万分,我这条命好玄啊。至今我都没有忘记这位救命恩人,他不顾一切的救我,那正确的一鞭子,还有那匹为我而牺牲了一只眼睛的马。那时一匹马是很值钱的,可以顶50-60头猪。

  70年夏天麦收时节,当时中苏关系紧张,经常有巡逻、站岗、放哨、抓苏修特务的任务下达。我当时是生产队的民兵付排长,女民兵班长,那天到公社开会布置任务说有一批苏联特务潜伏进来,要在国庆节前刺探情报,搞乱 社会 ......,大部已被我公安局抓获,有三个漏网分子已向我德都境内走来,要我们各公社、大、小队严密警戒,关注,务必抓住苏联特务,保我边防和国家的安全、保卫麦收大会战。公社开完会,我16里路火速跑回六队(那个年代是没有车的,到大队,公社去开会一律走路步行打来回),告诉队长,马上布置岗哨。那天是给麦子打场,任务紧急,要通宵给麦子脱粒,还要火速运到县粮库,不巧天刚下过大雨,低洼处积水, 路上出现泥泞,使运粮车陷在低洼处不能动弹。当时已经半夜12点了,我们女民兵班刚下班,因为我们已经干了12小时,该休息了,男同胞们接替我们上班继续给麦子脱粒,抽不出人手去修路,我为了完成抢收麦子这个大会战,决定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作风,率领刚下班的女民兵班去修路。当修了有一个小时的路时,我们突然发现山冈上有个人影,而且不走大道,走田埂,我们对他喊话,"喂,那里没有路,路在这边"咦,人不见了,我当时头大了,想起白天公社布置的抓苏联特务的这件事了,马上率领12位女同胞分四组包围那片苞米地,一边派人马上到队里汇报,增派男民兵来抓"特务"。很快,我们通过搜索缩小了包围圈,围住了这个男人,我冲在头里,因为怕他有枪伤了别人,我是班长,理应保护我的战友,经过一番较量挣扎,我们卸了他手里的铁锹,扁担等物件,把他绑起来了,男民兵到了,就把他押到大队去了,我们继续修路,使运粮车顺利通行。后来才知道,他不是苏联特务,是个偷麦子的农民。所以对我来说是一次逢凶化吉,因为若他真是特务,当时我冲在头里,我肯定第一个死是无疑的了。

  我的第三次生命危机发生在1977年12月底,我在爱辉县西岗子陶瓷厂工作,我单身一人居住在厂办公室里,那时正是寒冬腊月之时,我到县里参加文革后第一次高考,一周后回到工厂,因寒冷而拼命烧炉子,结果半夜12点半我煤气中毒,碰巧我倒下时叫喊了三声,被厂里一位65岁的打更老工人老王大爷路过厂办公室时听到,及时地又救了我一命,我又一次活了过来,再一次从死神那里逃了出来。

  多年来我一直怀念着这二位救命恩人。想想也真是太巧了,我在黑龙江数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的确是很神奇,也很传奇,它是我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后 记

  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农村5年我也勤奋地向农民乡亲们学习,劳动,工作,自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给困难农民家挑水,劈柴,给他们读报,写信等,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各级领导和老乡们给了我许多荣誉和表扬。1972年2月6日我18岁那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评为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知青标兵,参加了县、地、省知青标兵代表大会,受到县、地、省领导的接见,参加了黑龙江省上海知青向上海人民汇报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团。还担任了一些领导工作,县妇联付主任、公社民兵付营长、大队民兵付连长、六队民兵付排长、女民兵班长、知青点负责人;1973年10月我荣幸地通过考试被推荐到齐齐哈尔轻化工业学校就读中专,毕业后我又一次放弃了留在市里工作的机会,仍不忘对黑土地的那份 情感 ,坚决要求回到边疆工作,被分配在爱辉县西岗子陶瓷厂,后因工作努力,被晋升为付厂长,县工业党委委员;1977年冬国家恢复高考,我考进了辽宁省鞍山钢铁学院;1982年2月我本科毕业,终于分配回到了阔别14年的故乡-上海参加工作,在市政府机关工作,后评为主任科员,工程师;1988年随丈夫到深圳工作,长期从事证券研究工作,开专栏股评,并定居在深圳;现我已退休闲赋在家,仍醉心研究我的宏观经济课题。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说过,一切痛苦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将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果然体会到了这美好的回忆,这逝去的岁月使我懂得了它,那遥远神奇的土地使我如此魂牵梦绕,怀念不已,我们曾把人生最美好的,仅仅一次的如火青春、如花年华献给了它。

  在那段磋跎岁月中,我们不仅在肉体上得到艰苦磨练,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洗礼,今后,什么人生苦难坎坷都不可能难倒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风雨征程向前迈进!

  青春无悔,在我的人生里程碑上将永远记载着这一段难忘的历程,也永远不会忘记黑河那片黑土地!

(作者系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爱辉县上海知青)


知青电视剧剧情简介
剧集评价 《知青》讲述赵天亮和周萍等知青在黑龙江兵团和地方插队的生活状态,全面地展现了那一代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边疆、献给祖国的崇高情怀。剧中塑造的一众年轻人在时代潮流中勇敢思索、不盲从的独立思维方式也深深启示着观众,特别是他们甘于奉献,敢于为理想燃烧自己青春的热情是时下年轻人较为...

《我的青春1977结局是什么样的
放弃读大学和秋月在一起。《我们的青春1977》是江海洋执导的知青题材剧,由沙溢、王媛可、杨子姗、宁晓志等主演,大结局是罗志刚得知秋月怀的孩子是自己的,放弃读大学和秋月在一起。剧情以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团场的知青排除万难参加高考的故事。

沈石溪是?
1969年,刚刚初中毕业、尚不满17岁的沈石溪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批上海知青当时有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族、云南等七个去向可供选择,沈石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云南,惟一的理由就是:云南是动物王国,在那儿,他可以养一条真正的猎犬。来到西双版纳后,沈石溪如愿住进一户傣族老猎人的竹楼...

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中国十大感动 1。刘成章:65年来义务守护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涞源县漕碾村,众多平凡的中国小乡村中的一个,村民刘成章一家65年来义务维修、守护着一座1940年牺牲在这里的72名八路军烈士墓。这里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有任何机构组织委派刘成章守护烈士墓,甚至这座烈士墓本身...

马秋芬是做什么的
作家的创作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举手投足,难离旧章。那段时间,一心想...但是在秀石这位老“知青”身上已经找不到马秋芬的自传痕迹。作者所表现的是对那些至今仍扎根于黑龙江边

哈尔滨春游去哪儿玩好 踏青好去处
天恒山海拔高度在120—215米之间,风景区总面积3000多公顷,属丘陵状地貌。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天恒山山上现有落叶松、云杉、水曲柳、桃红等20多个树种、40余万株树木结片成林。并时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 公交:乘坐360路公交车在“知青公园”站下车即到。2、平山 全国...

知青画家吴介平
分类: 北大荒-雁窝岛的知青 据新华社2012年12月14日报道(原文刊登)“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50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特展”2012年12月14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的版画作品(作品作者:吴介平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三师二十一团 四营)黑龙江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介绍,此次展出的195件作品是从馆藏...

黑龙江省有多少个镇每个镇都叫什么名字
黑龙江省现有463个镇,各镇的名字详见黑龙江乡镇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黑龙江省简称黑。总面积45.4万平方千米...龙江镇、景星镇、龙兴镇、山泉镇、七棵树镇、白山乡、黑岗乡、广厚乡、华民乡、哈拉海乡、杏山...农场、青龙山农场、前进农场、洪河农场、鸭绿河农场、浓江农场、良种场、果树场、马场、干校、知青农场...

求~2005感动中国颁奖词赏析
〔留在北大荒的上海知青,55岁,男。 30年前,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0年,...

要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家乡的江畔公园
一皱眉,他的父亲当知青那会儿,北方的女人嫁给了一个妻子和一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 - 温柔的,精致的,播种的名利。此一颦常说,母亲是不是不够好,他的父亲,而她也从来没有隐瞒过他父亲的无比崇拜。所以,我笑了,在她的老深沉的爱的父亲情结。 每周三的父亲来学校参观,一颦总是抱着父亲...

永德县15266648265: 旅伴 秦文君 -
里忠贝敏: 1.文中“穷途末路”的含义是什么 指自己旅途上陷入了极度的困境.2.文中描写“旅伴俗得不可药救”的作用是什么?对比手法,或者叫做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手法.3.简要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总结全文,点化主题,歌颂平凡中的爱给人生活的希望.

永德县15266648265: 故事旅伴的梗概 -
里忠贝敏: 《旅伴》1976年是我生平最灰暗的一年,在黑龙江百事不顺,度日如年,天天找伤感的音乐听.无奈中,我向家里发了封求援信.母亲心领神会,一个加急电报打过来,让我请到一个月事假.南归的列车上,坐在我边上的也是一个上海女知青...

永德县15266648265: 1969年这一年,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 -
里忠贝敏:[答案] (1)信守承诺是中华传统美德,他的诚信人令人感动.(2)要学会承诺,须在作承诺时量力而行;要学会承诺,承诺后尽力而为;许下诺言无法实现,要理解对方,寻找变通途径或解决办法.

永德县15266648265: 语文作文感人例子 -
里忠贝敏: 其实感动中国人物就是最好的例子 给你举几个 1.陈健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永德县15266648265: 关于坚守心中的自己的事例 -
里忠贝敏: 陈健——心愿之旅:一句36年的诺言: 留在北大荒的55岁上海知青.30年前,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

永德县15266648265: ...走出校门,到广阔的天地里去学习劳动.上农业课的老师是个男老师,课堂上除了讲课本的知识,他还说了很多的趣事.在他下乡的邻屯,有一个上海知... -
里忠贝敏:[答案] 试题解析:(1)A项“犁的消失”有误;B项“同时也对'一年中大多的时候,它都闲置着被人遗忘'略感遗憾”不恰当,由“平时安静,隐卧一旁,动起来有摧枯拉朽之势”一句可以看出作者是说它蓄积力量. D项“格格不入...

永德县15266648265: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 -
里忠贝敏:[答案] (1)陈健信守承诺的优良品质令人感动.信守承诺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为了一个诺言,陈健37年如一日去履行,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学会承诺,就必须在作出承诺时量力而行;学会承诺,还要求在承诺之后尽力而为...

永德县15266648265: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的原文 -
里忠贝敏: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东西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四十六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年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谷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

永德县15266648265: 梁晓声的作品 -
里忠贝敏:男,汉族.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

永德县15266648265: 沈石溪当知青是什么族 -
里忠贝敏: 傣族. 1969年,刚刚初中毕业、尚不满17岁的沈石溪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批上海知青当时有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云南等七个去向可供选择,沈石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云南,惟一的理由就是:云南是动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