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经济社会怎样发展的?

作者&投稿:素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隋唐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表现~


历史: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二)、农业发展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三)、手工业发展特点:
1、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2、手工业发展特点: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四)、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五)、城市的兴旺:1、长安、洛阳 2、扬州、成都 3、汴州、广州
二、 能力培养目标:
(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成就,培养其归纳、对比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和城市兴旺关系的分析,加强学生对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一)、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条件。
(二)、通过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成就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
说明:每一节教材的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它与知识要点之间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为了说明重点而设计的。本节教材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正是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教材中每一个知识要点都是在说明这一中心问题。
二、难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
说明:本课的重点是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的原因分析就构成本课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将要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正是学生的弱点,因此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具体的历史现象,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对古代社会的生产技术问题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困难,而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和了解,对于理解本课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有关的生产技术问题就成为了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
导读和研讨式
说明:什么样的课堂模式最能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心问题。导读和研讨这两种方式能比较好的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科学的计划进行,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成为主人,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导读和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模式,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言部分:
(一) 建议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从隋唐时期社会政治特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迅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发现学生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为解决本课难点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条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交通发达、经济政策、对外关系、 民族关系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教师特别要注意讲清隋唐时期封建的上层建筑和反封建的生产关系,对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做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封建制度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和先进性,在这样一种经济关系和社会环境中,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从根本上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二、 关于农业发展。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
5、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二)、同时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对教材中有关“圩田”“筒车”“曲辕犁”“钢刃铁农具”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并注意与前代相关内容的对比,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便于学生掌握。
2、 启发学生认真理解经济开发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关系,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3、 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建议教师首先要对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特别是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 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问题,建议教师对此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弄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及意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是衡量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之一。
5、 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隋唐时期的农业也是在以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而发展的内容正是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
三、 关于手工业的发展问题。
(一)、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概括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提醒学生可以参照185页“隋唐时期手工业者分布和大都会”的地图进行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提醒学生准确理解这一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内涵,准确概括“发达”的具体表现。
手工业发展特点:
产地广、规模大、分工细、产量和品种多、技艺高
(二)、手工业类型: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农民家庭手工业
教师要注意对比官营、私营和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不同特点,加深学生对隋唐时 期手工业繁荣发达及其原因的进一步理解。
(三)、关于手工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技术方面知识以及代表作品、手工业技术成就等相关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建议教师注意把相关内容与前代进行对比分析,对有关技术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可以把相关的代表作品的有关资料(图象、文字)做成计算机课件,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为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拓展思维空间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 关于商业繁荣的问题。
(一)、首先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一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商业繁荣所需要的条件入手进行分析,商业的繁荣需要政治的稳定、国家的统一、交通的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有关商业的政策等等,教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特点及其表现。教 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交通、货币、市场、商人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商业发展繁荣:交通发达、货币统一、市场发达、商人队伍庞大
1、 关于交通问题,教师要强调隋唐时期的交通包括陆路、水路、海路三个方面,全国有比较完善陆路交通网以及陆上丝绸之陆,水路主要以运河、长江的水运为主,水路的发达也超过了前代,关于海路,主要是指东南沿海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交通为隋唐时期商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货币的统一,建议教师讲清唐初币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和在历史上的影响。
3、 关于市场的发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市场功能、市场管理、交易方式、市场规模等方面的有关内容,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有关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房的出现,标志着隋唐时期市场发展的水平,它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出心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4、 关于市场管理问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分析隋唐时期国家的有关商业政策。
5、 关于商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商人的构成、社会地位、作用等有关内容,从中看出唐朝商业的繁荣。
(四)、建议教师从“为什么说隋唐时期的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通过与前代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特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从“隋唐时期的商业为什么会比前代更为繁荣?”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时代特征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五、 关于城市的兴旺问题。
(一)、城市的兴旺是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建议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城市兴旺的原因,加强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整体认识。
(二)、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不同城市的各自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相关图示了解城市布局特点和各项功能;对长安和洛阳的繁荣与衰落以及扬州和益州的兴起与繁荣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关于广州和汴州,要注意其特有的商业功能和地位。
六、 关于社会生活的变化。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 认识。教师可以安排自选性质的作业,指导学生就其感兴趣的方面写出体会或论文,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七、 课堂小结。
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表现、特点等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宏观知识结构。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补充练习]
一、简要说明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及特点。
二、试分析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从中你得出哪些启示?
三、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体会或小论文。
[补充资料]
东晋鲁褒著《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
关于隋唐以前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变迁问题: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最出发祥于黄河中游的黄土谷地,包括汾河、渭河、泾河、洛河、泌河等大支流的河谷,也就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地区。远在6000多年前,这一带就存在着农耕的村落。……后来农耕线逐渐移向东推移,进入黄河的大冲击扇以及太行山麓成串的小冲积扇,山东半岛沿海,又有鱼、盐之利。大致到春秋时期,北方发达的经济区域,以掩有黄河的中游和下游流域。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继续高涨。据西汉元始二年的统计,当时全国的户口和垦田,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本区。……在手工业方面,西汉政府在全国共设铁官44县,其中本区占36县;工官8县,其中本区占5县;服官3县,都集中分布于本区。当时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人口和物产,尚不受朝廷的重视。但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政局动荡和南方较佳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吸引,北方开始向南方做大规模移民运动。南方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河川满布,便利灌溉河交通,虽然地多丘陵,土质坚实,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移民们带着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南方的经济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势头。……不过,直到西晋末年,北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仍远远超过南方。关中和山东,这两个经济区,在全国的地位,丝毫也没有动摇。永嘉之乱和晋室南迁,初步改变了上述传统形势。
……单尽管如此,思维、唐之际,北方在经济上仍然雄视南方。唐初黄河以北百姓以殷富,只是在粮食的供应,已经有赖东南的接济。待到安史乱起,继之以藩镇割据,北方一再受到破坏。从此在经济发展上,南方终于超过了北方。……

由于国家的统一、制度的文明创新,隋唐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空前的。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高度。唐中叶后,这种发展与进步遭到破坏,经济文化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但在某些方面仍然保持甚至创造着新的发展势头。从总体上看,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发展高峰时期。

古代风景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的进步与发展,直接推动着这一时期经济的繁荣,奠定着隋唐封建盛世的基础。

农业是封建社会最基础、最基本的产业。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中,农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兴衰。隋朝和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公平赋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政府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工程,灌溉面积扩大,抗旱能力增强: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和推广,使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隋文帝时“强宗富室,家道有余”,封建国家的中外仓库,无不盈积,西京太仓,东都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等,所储米粟多的达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府库所储的布帛,也各有几千万匹。这些,再加上其他地方的储积,可供隋朝统治者支用五六十年。唐朝到玄宗时,百姓家中的储粮,大都可以食用数年,政府仓储的粮食,到天宝八年(749年)约为1亿石。当时的粮价降到历史上的最低价,且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但“安史之乱”后,均田制、租庸调制逐渐废弛,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人口凋敝,农业生产下滑。南方的农业生产,则因长期的人力、技术积累和开发,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并支撑着中后期已经逐渐腐朽的唐王朝勉强运转。

随着农业的恢复发展与繁荣,手工业也得以发展。隋朝的私营和官营手工业中,都有达到很高水平的种类。丝织业中,蜀郡(今四川)的绫锦雕镂之妙,世人称叹,豫章(今江西南昌)出产的鸡鸣布,颇受消费者欢迎;制瓷业中,当时已有白瓷出现,并且能够制造玻璃,且工艺相当熟练;造船业空前发达。能够制造4层,高45尺,长200尺的“龙舟”。唐代手工业的规模和水平,都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纺织业是唐代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唐前期,丝织、麻织、棉织的种类和产量十分可观,成为国家租庸调中庸调的主要对象。唐后期,南方的丝织业仍有很大发展,丝织品的质量和水平,甚至超过前期制作水平。采矿业,尤其是铁、铜、锡等矿业,在整个唐代保持兴盛的状态,唐后期的银矿冶炼达到很大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平。瓷器的制作中,越州的玉类冰,邢州的银类雪,釉下彩的技法开始使用,三彩陶俑为后世称道,由于技术的改进和产量的提高,瓷器开始在民间普遍使用。造纸术更为发达,益州(今四川成都)的麻纸,薄州(今山西永济)的薄白纸,扬州的六合笺,都享有盛誉:墨、砚、笔的制作,也出现了不少名品。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贸易也空前活跃起来。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朝统一货币,更铸五铢钱,解决了周、齐以来货币轻重不等的问题,便利了商品的流通。大运河开凿后,商旅往返不绝,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长安和洛阳,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成为国内外商旅云集之所;丹阳(今南京)、蜀郡(今成都)、江都(今扬州)、京口(今镇江)等城市,商业也很繁荣。唐朝前期,一些地方性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水陆交通要塞,逐渐成为较大的商业城市。唐后期的商业较前期更为发达,长安和洛阳虽经战乱破坏,但很快就恢复了繁荣。扬州、益州、洪州、苏州、杭州、泉州、明州等城市,商业贸易活动日益兴盛。扬州、汴州(今开封)、长安还出现了“夜市”。在水陆要道或津渡之所,兴起了许多定期集市,俗称“草市”。在交易频繁的情况下,大城市中出现了柜坊,商人将钱存放在柜坊中,柜坊根据商人所出凭证代为支付,征取一定的保管费用。后来由于钱币铸造不敷使用,商人把货款交给本道的进奏院及诸军使或富家,取得文券,回到本地,执券领取,叫做“飞钱”或“便换”,类似今天的“支票”。

与经济繁荣互为表里,隋唐时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成就斐然,其中城市的建设和运河的开通,尤为突出。

作为隋唐王朝都城的长安,这一时期在前代营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隋开皇二年(582年),动工兴建大兴城(即长安城),一直到唐永徽五年(654年)外郭城完工为止,前后经历了50多年。唐代长安城周围70里,全城总面积84平方公里,等于今天西安旧城(明代建筑)的10倍,大于现在的北京旧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布局严整美观,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为宫殿区,皇城为中央衙署区,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百姓与官员的住宅区,也是工商业区。在外郭城中,列置着108坊,由11条南北大街和14条东西大街分割而成。外郭城内还有100多座寺院,其中的慈恩寺最为有名,唐高宗时安置玄奘从印度带回的经卷而建造的大雁塔,就在慈恩寺内,至今保存完好,是举世闻名的古迹。

隋炀帝认为,洛阳“水陆通,贡赋等”,即水陆交通方便,各地到洛阳的距离相等,以此为中心,最便于控制全国。仁寿四年(604年)下令营建洛阳,以为京都。第二年,宰相杨素和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设计营建洛阳,每月征发男丁200万人修建,用10个月完工。新的洛阳城修好以后,隋炀帝把原洛阳城的居民和各地的富商大贾,都迁到那里居住,使之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商业城市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据点。虽然当时京城仍为长安,但隋炀帝却常住洛阳,洛阳遂成为政治、军事、漕运的中心,直到唐朝,洛阳仍保持着东都的地位。

在营建东都洛阳的同时,隋炀帝为了便利漕粮和军事运输,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完工后的大运河(包括隋文帝开皇四年命宇文恺开的由大兴城到潼关的300余里的广通渠)全长5000多里,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运河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全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适应了当时和以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的联系,促进了沿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和统一,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达,与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有着必然的联系,并与经济的繁荣一起,构成隋唐时期经济社会的整体文明与进步。

古代风景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领域,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在天文历算方面,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第一次用解三次方程式的方法解决一些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高宗时李淳风等人审定并注解了10部算经,成为唐王朝规定的算学教本。唐玄宗时,僧一行完成的《大衍历》,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地球在绕太阳运行时速度变化的规律,他还与梁令瓒合作,创制了能够直接测量黄道坐标的黄道游仪,制成了以漏水转动的浑天铜仪,是后世天文钟的前身。在医学方面,隋朝巢元方等人的《诸病源候论》,隋和唐初孙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唐玄宗时王焘的《外台秘要》,唐高宗时苏敬等人修定的《唐本草》,把这一时期的医药学推向一个高峰。在建筑技术方面,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安济桥,隋代建筑家宇文恺、高龙义和唐代建筑家阎立德等设计的长安城,堪称世界之最。隋末唐初发明的雕版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术。

文学艺术领域,更是高峰迭起。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创作,把这一文学形式发挥到了极致。以韩愈、柳宗元为核心人物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和古文创作,一扫六朝以来柔靡浮艳和形式僵化的骈体文风,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时期出现的小说,以及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和佛教流传而出现的俗讲和变文,也为文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奇葩,并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艺术领域,以石窟寺造像,陵寝前的石雕。墓葬中的俑器为主要种类的雕塑艺术,如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太原天龙山、四川大足北山等的石窟雕刻,唐太宗昭陵六骏的浮雕,以及唐代的彩陶俑,最能代表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水平。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的人物故事画,吴道子的佛道画,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画。以及边莺的花鸟画,韩混、戴嵩、曹霸、韩干的牛马画,把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不断推向高峰。欧阳洵、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人各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至今为世人称道。在汉族传统乐舞的基础上,借鉴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乐舞精华而形成的隋唐宫廷乐舞,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美绝伦,并广泛地传播到民间和周边地区,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哲学、宗教等思想学术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成就。宗教方面,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开始出现宗派,隋唐时期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各派教义互有异同,繁简不一。消长也不定。在隋唐统治者的提倡下,佛教广为流传,寺院遍布,僧尼众多,虽然唐武宗曾下令灭佛,但不久又兴盛起来,成为国中主要的宗教形式。道教在唐代也很盛行,许多著名的道士为皇帝所宠信,但由于道教多讲炼丹服食之术,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其影响不及佛教广。西方的袄教(又称大袄教或拜火教)、景教(基督教的别支)、摩尼教(又称明教)、伊斯兰教等,随着这一时期中西方交通的发展,也相继传入中国。哲学方面,唐初的傅奕和吕才,以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抨击宗教迷信;后来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从不同角度,批驳传统的孔孟唯心主义的道统和人性论,力图正确阐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宣传无神论和人定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学术方面,这一时期的史学和地理学成就最大,隋文帝时曾下令禁止私人撰辑国史,臧否人物。唐太宗则置史馆,修撰前代和本朝的历史,并令宰相监修,使官修正史和宰相监修成为定制;唐代刘知几撰写的《史通》,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著作;唐玄宗时编纂的《唐六典》,唐德宗时杜佑编撰的《通典》,都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各项典章制度,并开创了新的史学编纂形式和体例。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舆地总志,史料价值很高;唐懿宗时,樊绰搜集有关云南地区的史料写成的《蛮书》,是研究今天云南地区各兄弟民族历史的最珍贵的文献;唐德宗时,宰相贾耽制作的《海内华夷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图上每一寸表示实际的100里。这个图虽已失传,但伪齐阜昌七年(1137年)时把它缩成《华夷图》和《禹迹图》,刻于石上,现存西安碑林,《华夷图》中所绘我国山川及平面地形的轮廓,大致和今天的地图相似,这是留传下来的我国最古的地图。




列举宋唐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
1. 唐代经济:初期,社会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水平很低。在这种情况下,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较好地适应了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海外贸易开始兴盛,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成者吵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唐代社会的特点是
2.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向外输出文化与技术,形成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为各民族提供了交流融合的环境,并从外族文明中吸取了许多元素。3. 唐朝后半叶,社会转型期的标志包括土地、盐铁、赋税制度改革,以及藩镇割据势力的壮大和周边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哪个朝代老百姓生活水平最高(唐朝)
唐朝无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老百姓生活水平最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科技进步,这些因素共同构建了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使得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富足。然而,评价一个朝代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我们不仅要看物质生活的丰裕,更要考虑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和...

唐朝时期到底有多富,人们生活怎么样?
总的来说,唐朝时期的经济繁荣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期战乱等因素,社会经济未能持续繁荣。

唐朝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之后的五代十国,因为时间很短,所以,它实际上则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所以,这次的大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到了宋辽夏金时期,中国经济其主要标志则是:以农业为主、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从...

盛唐时期的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的发展
一、政治上,盛唐时期的统治者能够任用贤能,改革吏治、虚怀纳谏 。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唐太宗时期...

唐宋时期的社会有什么特点?
首先,唐宋时期的社会分工更加明确,社会责任更加重要。当时,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农民、商人、工匠、士人等社会身份的分工更加清晰,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职责都有自己的责任,这样的社会分工更加科学,使社会更加有序。其次,唐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更加发达。当时,社会经济普遍发达,商业发达,商品流通更加...

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这个是从五方面来说唐朝的社会经济:1.货币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

列举宋唐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表现
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教材在这里简单的把商业发展的条件提出。建议总结商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条件,并继续补充,...

唐宋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1. 在唐朝时期,文化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词创作尤其兴盛。相比之下,宋朝更加重视思想的控制,并推动了形式严谨的“词”艺术的发展。2. 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而宋朝则强调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服饰、饮食、居住和交通等方面。3. 唐朝的经济以贵族庄园经济为主导,而在宋朝,经济模式逐渐向...

陆丰市17627567791: 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请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谈谈】 -
夕鱼蒲地: 春秋战国:1、农业:生产工具是铁农具和牛耕,井田制开始瓦解,兴修水利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掌握了冶铜技术.3、商业: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局面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秦汉:1、农业:铁犁牛耕,重农抑商,水利.2、手工业:炼铁炒钢技术,制瓷,发展迅速.3、商业:丝绸之路,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商业总体水平部高,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1、农业:犁耕完善,灌溉的筒车.2、手工业:南请北白制瓷系统,丝织吸收外来风格.3、商业:大运河开通,农村市集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问世,邸店的兴办,开设外贸港口,设市舶使,海陆丝绸之路,总之商业繁荣.

陆丰市17627567791: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政治制度、科技成就、经济发展的表现、开放的外交政策和活跃的中外交往、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等. -
夕鱼蒲地:[答案] 首先,社会制度先进.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世界中世纪的早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这时,西欧直至北非、中亚、东亚,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比起中国落后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而东方,如日本,又是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下...

陆丰市17627567791: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
夕鱼蒲地:[答案] 历史:4.5《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一)、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二)、农业发展特点: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2、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陆丰市17627567791: .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
夕鱼蒲地: 隋唐时期,封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扩大,并突破时间限制,商人数量多,出现众多富商局贾,地位也较前代有所提高,国家之间的经常性贸易往来增多,海上丝...

陆丰市17627567791: 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
夕鱼蒲地: 这个是从五方面来说唐朝的社会经济: 1.货币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

陆丰市17627567791: 隋唐对后世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重 -
夕鱼蒲地: 隋唐时期是我国最强盛时间,期间的政治文化制度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

陆丰市17627567791: 隋唐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 -
夕鱼蒲地: 第一,城市中出现专门经营商业的地方,市坊分开 第二,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商业繁荣 第三,偏远地区开始出现城市,出现市集

陆丰市17627567791: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时期,结合史实分析其表现与原因. -
夕鱼蒲地: (1)农业有较快的发展:A、江南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道产量大面积提高.B、大运河的开通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筒车的创制和曲辕犁的发明.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 (2)手工业发达:A?...

陆丰市17627567791: 随唐经济发展和原因 -
夕鱼蒲地: 发展状况:隋唐时期,商业比前代繁荣,交通便利.货币统一,唐高祖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市场发达,城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官管理,市中出现了有利于商业发展的邸店、柜枋等;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农村有定期的草市;...

陆丰市17627567791: 隋唐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夕鱼蒲地: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②前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客观上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较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④隋唐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国吸取国外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⑤交通发达.大运河的开凿,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⑥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大规模兴修水利. 启示:社会的安定是国家繁荣经济昌盛的前提.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