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版本问题

作者&投稿:钮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为什么各版本不一样?难道是遗留问题?~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
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
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扩展资料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奇怪!古今意思相反,《道德经》的两个版本同一位置用了它们

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王1章)

大意如下:

这里所说的道,是可以遵行的,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道这个名,可以认为它是个名,但它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名。作为万物创始的“始”它是 无名的(在未有万物之前是 无名的),万物生成后成为万物之“母”,才有了名。这些奥妙必须在无欲的状态下才能体察,而要在有欲的状态下才能观察它所呈现的现象。 “始”和“母”二者同出一处,名虽不同,所指相同,都是道。道这个 东西微妙玄通,是一切奥妙的根源。

本章为帛书文本。王本无虚词“也”。“万物之始”王本为“天地之始”。

世传本与帛书本的区别主要在后半章,帛本为“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王本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本“眇”在王本中为“妙”,“噭”在王本中为“徼”。帛本“所噭”王本为“徼”;王本“同谓”后多“之玄”二字,断句便有了改变。

在上面的意译中,把“可”理解为“可以”,“可道”的“道”作为动词,为遵循之意,道的这种用法是很多的,如《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荀子·非相》:“舍后王而道上古。” 《荀子·荣辱》:“君子道其常,小人道其怪。”《荀子·富国》:“……则不足以持国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如果把三个“道”都理解成名词,“可”作为动词“认可”,也可以讲通,意为“这里所说的道,暂且认可它是道,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道”。 “可”作动词的用法也很多,如《荀子·解蔽》:“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心之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 其中,所有的“可道”、“可非道”,“可”都是动词,而“道”是名词。)

两种理解都是第一个“道”为《老子》中特有的概念,而第三个“道”为普通意义上的概念,即道路的道。“道恒亡名”(9章),所以,这里只是借用道路的道来命名所要叙述的这个 东西。《庄子·齐物论》:“大道不称。”大道是没有称谓的。《庄子·知北游》:“道不当名。”《庄子·则阳》:“万物殊理,道不私,故 无名。”“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

那么,为什么要借用道路的道来命名他要表达的概念呢?大家都知道,路是给人走的,而这里要表达的概念正是万事万物所因循的,万物不离道,就好像人走离不开道路。正如《庄子·渔父》所说:“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而万物所因循的这个 东西还没有一个名,所以,就借用“道”这个字来表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2章) 这就是用“道”来命名其所要表达的概念的原因。

《老子》接着又说了,“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虽然用了“道”来称呼,但这不同于通常给万事万物命名的方法,这个名也就不同于其它万物的名有所指。因为早期指物的字多是象形字,表达某个物体的字是以物体的形状描画出来,把这个字作为此物体的名,这个名就包含了此物的形状。正如《荀子·正名》所说:“名定而实辨。” 《老子》就说:虽然用了一个名来称谓它,但它不同于一贯意义上的固有的名。因为这个 东西不同于一般的 东西,它是什么样的呢?“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穆,独立不改,可以为 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2章)“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5章)这样的一个 东西如何能用通常的方法命名呢?所以,只好借用一个“道”字来代指它。正如《管子·心术》说:“名者,圣者之所以纪万物也。”(出自陈鼓应书)

那么,既然这个 东西不同于普通的 东西,为何又要按照通常的做法给它一个名呢?这是因为“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楚竹简《太一生水》)要描述一个 东西,必须给它一个名,对于这样一个无形的 东西,只好借用、“托其名”了。“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9章)有了名才能对它加以界定、描述——尽管不准确,这样,大家才可以去依循。

接下去解释何时 无名,何时有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万物之始”王本为“天地之始”。“前言”中对简、帛、王三本的比较已经知道,帛本与王本不同之处,未必一定是帛本合于简本,所以,此处究竟是“万物”还是“天地”合于最早的版本也很难说。也许是王弼或后人为了不重复使用“万物”而改一个为“天地”。

竹简有“先天地生……可以为 天下母”(下章),以及“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亡”(第13章),“可以为 天下母”一句,帛本为“可以为天地母”,而王本与简本同,帛本和王本另有“ 天下有始,以为 天下母”(21章)。“始”与“母”二者正是“ 天下有始,以为 天下母”的“始”与“母”,道既然是 天下万物之母,万物就是其子。简本只说道这个 东西是在天地之先就存在,并未明确说天地是否由它而生。

“始”有“根本、本源”之意,《国语·晋语二》:“坚树在始。”《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汉语大词典》) 作为万物的本源,道是 无名的。正如王弼所说:“‘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王弼之注也为“万物之始”) 因为在万物未成之前,是无形的,因而也就 无名。“泰初有无,无有 无名。”(《庄子·天地》) “有名有实,是物之居; 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庄子·则阳》) 及其生成了万物,万物各具形态,要加以区分,就要加以命名。“有名,万物之母也。” 成了母,也就是生成了万物,万物各具其名,也有必要给万物之先的这个 东西定个名。于是,就把这个万物之母称为“道”。但是这个生成万物跟物生物是不一样的。在“生于有,生于无”一章再讨论。

作为万物之本源的精微奥妙,只有在无欲的状态下才能体察到,而必须在有欲的状态下才能观察其所呈现出的各种现象并加以运用。那么,什么是无欲的状态和有欲的状态呢?无欲的状态即“至虚、守静”,有欲的状态即站在现实的层面。《老子》全文同时在这两种状态中进行描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1章)守道需要无欲,知子需要有欲。关于“有欲”、“无欲”,参见“前言”。

《说文·放部》:“敫,光景流也。”也就是光的呈现,不管加上什么偏旁,大概都有相似的意思。“其所噭”,就是道所呈现出来的万物。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二者”是指前面的“始”和“母”,名虽不同,但皆出于道,反应的都是道。二者是同一指。“玄之又玄,众眇之门”,道这个 东西微妙玄通,一切的奥妙都由此而生。“玄之又玄”的主语是道,道是众妙之门,《庄子· 天下》:“以道为门,兆于变化”。

(帛本和世传本“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之前,也许与“ 无名”“有名”两句对应,但与后接句相连有点突兀,好像是后***的注解,或者是句序发生了改变,使得后面的“二者同出,异名同谓”与前面的“始”、“母”分开了。“玄之又玄,众眇之门。”看起来更像总结句,也许是帛本中置后的原因。如果这样排:“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

我感觉此章像是对下章内容的注解。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老子》探源》 第1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地址: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812/show1218349c32p1.html

开头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是通行本。.....开头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的是简帛校订本。也就是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献结合通行本整理出来的。


道德经到底是怎么样的书?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

《老子》五个比较重要的版本简介
如果说河上公探讨的是宇宙来源问题,王弼开始之后探讨的则是宇宙本体问题,王弼认为“天下之无,以无为本”,开启了”以无谴有“的思辨哲学。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5、《道德经古本篇》: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五年(AD574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所得,傅奕参考了9家注本进行整理,共 5556 字,与帛书...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历代流传版本多种,全文五千余字。今日流行的版本分为81章,据考始自东汉河上公注解本。《道德经》包含上、下二经。上经,又称《道经》,共37章;下经,又称《德经》,共44章。1993年中国湖北省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本,共有甲、乙、丙三本,年代大约战国中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传本。...

道德经什么时候著作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前期,关于《道德经》一书的作者,学术界争论较大。韩非认为是老聃,司马迁指出也可能是太史儋,但后来很少有人从后说。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就是老聃。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

老子的作品哪些有问题
问题二:老子属于什么派别,关于他的著作有什么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是道教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道德经》又分为道经和德经,是一部不错的著作,人们常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从这里边来的。 问题三:关于《老子》的版本 5分 只是老子写了《道德经》之后,分类出来的,你问的是老子...

《道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

道德经全文多少字
问题四:道德经有多少字? 笼统地讲是5000言,实际是4999字 问题五:道德经全文一共多少章 道德经元典不分章节,只分上下两篇,曰道经,曰德经。后人牵强将之分为八十一章,以和九九一之数。再后据说有清代魏源将之划为六十八章,只是这个版本的我未曾读过。现在的本子多用王弼流行本,前37章为...

道德经 哪个出版社的比较好 昨在书店里面看 各种版本的都有
《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

道德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孔子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从《道德经》的内容和风格上来看,没有几个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这么早期的作品;有关该书的实际创作日期问题,存在着许多争论(《道德经...

道德经全文一共多少章
不分章。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道德经版本问题???? -
钦可司帕: 前者是通行本,主要分两个系统,一是文人系统,即王弼本;一是民间系统,即河上公本.后者是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较之通行本,帛书本的年代更久远,也更接近老子原著.最好是将通行本和帛书本对照着读,会对这部经典有更深的体会.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谁能告诉我《道德经》有几个版本? -
钦可司帕: 道德经一般流传的是魏晋时期王弼注的《老子》版本. 现在又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看《老子》建议去买一本书来慢慢看,细细的品味.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怎么我看的道德经文字与原文有些不同?道德经到底有多少个版本啊? -
钦可司帕: 道德经版本问题可以说是道德经独有的现象,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长沙马王堆出土...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老子》(道德经)哪个版本较好
钦可司帕: 《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关于《老子》的版本 -
钦可司帕: 只是老子写了《道德经》之后,分类出来的,你问的是老子版本问题 那么就只能是写老子的才算是你说的版本,比如《老子传》、《老子》等,算版本. 你说的《道德真经解》《道德真经疏》只能算是老子的作品的不同名称集.算不上版本的.(*^__^*) 嘻嘻……如果我的回答您还满意,请采纳....谢谢!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道德经问题 -
钦可司帕: 《道德经》有上百个版本,不一样很正常,但就版本系统而言,主要有3种,一是王弼注本《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一是河上公本《道德经章句》,一是帛书本《老子帛书校注》.其中,王弼本是通行本,是文人版本;河上公本是民间版本;帛书本是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本,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完整版本,应该更接近原本.如果要背诵的话,选其中任一版本都可以.但一定要选权威注本,一般中华书局出版的本子比较好.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为什么有不同版本的《道德经》? -
钦可司帕: 这个没办法,古人是不会用标点符号的,现在的古籍都是后人解释和注解的,所以一本书出现歧义是难免的,每个编注的人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小说三国演义姑且有这个批,那个批的版本,哲学经典就更不必说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我见过老子的《道德经》有两个版本,有问题想请教. -
钦可司帕: 我手头上有3个版本的《道德经》:现在版的、楚简版的、帛书版的,其中帛书版还有分甲和乙是吧 帛书版是近几年才发掘出来的,是现在发现的最接近老子的年代 帛书版跟贴近原著,这个是有专家证明的(《重识老子与《老子》》)里写的 出现两种的原因是发掘出《道德经》(《老子》)的时间不一样,可能以后还会出现更早版本的《老子》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福生无量天尊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道德经哪个版本比较权威
钦可司帕: 马王堆出土的锦帛版的比较权威.我们经常看到的道德经,是敦煌版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的哲学著作,学问深沉,颇难理解.

昌都地区17682679784: 道德经版本问题. -
钦可司帕: 开头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是通行本......开头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的是简帛校订本.也就是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献结合通行本整理出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