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下列几个民族的代表性建筑物!

作者&投稿:骑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你列举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筑物~

按北-西-南的地理顺序介绍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代表性建筑。北(蒙古包),西(羌藏碉楼),南(傣族竹楼、白族瓦房、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
1,蒙古包
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在类似于蒙古包的帐房内。

2.羌族碉楼
在羌语中,碉楼被称为“邓笼”,意为美丽、高贵的房子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高者十余丈”的习俗。碉楼的高度在十米至三十米之间。用于御敌、贮存粮食和柴草。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平顶房,呈正方形。多数为三层,每层高约三至四米。有着强烈传统民俗文化。
碉楼根据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功用,共分为家碉、寨碉、阻击碉、烽火碉四种。 家碉在羌峰寨最为普遍,多修在住宅的房前屋后并与住房紧密相连,一旦战事爆发,即可发挥堡垒的作用。古时,羌峰寨还有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谁家若生了男孩就必须建一座家碉,同时要埋一块铁在建碉的地基下,男孩每长一岁,就要增修一层碉楼,还要把埋藏的那块铁拿出来锻打一番。直到孩子长到十八岁,碉楼才封顶。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仪式时,将那块锻打了十八年的铁制成锋利的钢刀送给他。在当时,如果谁家没有家碉,那儿子连媳妇都娶不到。可见羌族的建碉风气早已深入人心。 寨碉通常是一寨之主的指挥碉(也常祭拜祖先用)。阻击碉一般建在寨子的要隘处,起到“一碉当关,万人莫开”的作用。烽火碉多在高处,是寨与寨之间传递信号用的,同时也能用于作战。 羌峰寨建设碉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有石、泥、木、麻等。他们将麦秸秆、青稞秆和麻秆用刀剁成寸长,按比例与黄泥搅拌成糊状,便可层层错缝粘砌选好的石料。它那金字塔式的造型结构决定了它稳如泰山般的坚固,加上精湛的工艺,坚固耐腐的材料,素有“百年碉不倒”之说。即使在冷兵器的年代里,用火炮轰也难以伤它筋骨。一般建一座军事碉楼至少耗时两到三年。 每座碉楼的门都设在离地面数米高的地方,门前放置一活独木梯,供人上下;一旦抽走独木梯,攻者想要进入碉楼,那可比登天还难。碉门十分矮小,成人也须躬身出入,门板坚实厚重,亦有多道带机关的门闩(木制门锁)。碉内分有若干层,每层都有碉窗(用作近距离作战时投掷巨石打击敌人)和枪眼。居高临下,远可射,近可砸,敌在明,我在暗,以守代攻,游刃有余。

3.藏族碉房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设有两层厕所的,上下层位置错开,使上层污物能畅通无阻地落到底层粪坑。

4.傣族竹楼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5.白族瓦房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水乎不同,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区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的瓦房。其布局则采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两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种植山茶、石榴、挂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白族人民十分重视照壁、门楼的建筑。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题写“万紫干红”、“旭日东异”或“福”、“寿”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墙也一样彩画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泼、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面富于独特风格的门楼,其建筑装横更倾注了白族人民的艺术智慧。一般都是斗拱重叠,飞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大理石等组合的立体图案,。其造型之优美,结构之严谨,可与内地殿阁婉美。许多门扇是由钱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现剔透、精巧优美。有的门楼、隔扇不用一颗铁钉,仅以凿出卯眼相接,却十分坚固牢实。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

6.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为彝族先民的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7.哈尼族蘑菇房 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蘑菇房造型美观,别具一格。冬暖夏凉,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藏族的布达拉宫,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纳西族的丽江古城,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妹妹棚、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祖母堂,布依族的凉亭、歌台。
拓展资料:1.布达拉宫(藏文: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百度百科“布达拉宫”

2.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
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
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百度百科“傣族竹楼”

3.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百度百科“吊脚楼”

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喜洲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 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桃檐飞角青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 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言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墨或粉彩绘图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杉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为透雕或圆雕。山墙则以白灰粉刷,山尖呈三角形,其上用水墨绘以云纹、如意纹、莲花、菱花纹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质门楼。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整体建筑艺术在白族民居建筑的特色上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宅的优点,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木条扎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上盖杉皮或茅草。有少量木板房,多为一栋三间,名曰“三间堂”。正屋两侧多用杉条另辟两间,俗名“披杉”。东间堆放杂物或作畜圈、厕所;西间作伙房、洗澡间。瑶族习惯洗热水澡,不论寒暑,每日一次。另有一种“吊楼”式木板房,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居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吊脚楼”。现在,“茅寮”式房屋逐渐减少。 回民房屋建筑均为土木结构的瓦房,间数多少和质量优劣,根据各家人口与经济而有所差异。现多以长三间的正房为基本住房,左右两边增设厢房,围墙。正房三间,长3.6丈,进深(宽)1.2丈,正中一间前方设五尺空地,称院窝,左右两房称为耳房,用围墙相连,正房、厢房、围墙组成合院天井,寨中各户居住相对独立。室内装修,楼枕檩子分别为7棵和9棵,习惯多使用单数。第二层楼用薄土覆盖,室内暖和。黑石一带,木材方便,土墙内又用木板装饰,修成板壁房,耳间底层栅成地板,居住更为舒适。设院窝的正房为堂屋,为厨房兼客厅,是一家生活的中心,后房摆设碗框、电器等,正墙上喜帖(挂)阿文楹联。火塘通常镶在进门的左侧或右侧,以煤为燃料,室内清洁。耳房及楼上分别为家人卧室或存放物品,厢房作牛羊圈和放农用工具等。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高山族的住所,依建屋造房原料区分,可以分为木屋、竹屋、茅屋、石屋和草顶地下房屋五类。  ①木屋:又可分为大型与小型两种,阿美人、排湾人、卑南人为大型木屋,以方木为往,木板为培,以茅草或木片盖顶;泰雅人大部分属小型木屋,呈长方形,以圆木为柱,小径圆木为壁,栓皮盖顶。  ②竹屋:新竹、苗栗一带的泰雅人、赛复人多为竹屋,以粗竹为柱,再将租竹劈为两个,以砌瓦竖列为壁,平铺为屋顶。  ③茅屋:布农人和曹人的一部分为茅屋,以圆木架为梁柱,以茅管竖列为墙,茅草盖顶。  ④石屋:部分排湾人、布农人,以及鲁凯人为石屋,以片石砌墙,圆木为梁柱,再以片石盖顶、铺地。  ⑤草顶地下房屋:以圆木为梁柱,支撑深入地面下的屋架,以茅草盖顶。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民居结构分为正屋、厢房和司檐:正屋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堂屋,前面有“吞口”;在正屋两头前面并与正屋垂直的两间为厢房;正屋后面的为司檐(也称拖檐)。家庭富裕的建成四合屋,四合屋的前面称门楼子,中间为天井。土家族一般聚族而居,民居自成群落。 朝鲜族的村落依山伴水,住房一般都朝南,分木架结构、上盖稻草的草房和砖木结构、上盖屋瓦的瓦房,均有脊屋顶,屋顶建筑都是由4个斜面构成,别具一格。过去墙外多刷白色,住房结构形成如“厂”,由堂屋、厢房、灶房和真诚廊等组成。一般称为直角房。还因组成部分的多少和位置而分为单排房、双排房和四合房。房门从上到下都是细木格子门。窗格用纸糊,室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现多改为玻璃门窗。室内平坑,铺着席子,现在多用人造纤维板或油黄纸,刷上炕油,经常擦洗,保持铮亮光洁。进门脱鞋,席地而坐。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维吾尔族的建筑物有其独特风格。房屋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室内凿壁龛,并饰以各种花纹图案。旧式房屋多系土木结构,窗子较小,房顶开一个窗,通风采光差;室内进门有一连灶土炕,用来做饭取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住房质量逐渐提高,有的住进了楼房。即便是自建的平房,一般也比较宽敞明亮通风。厅室布置整洁朴雅,四壁呈白色泛蓝,挂的壁毯,靠墙置床,被褥均展铺于床罩或毛毯之下,床上只摆设一对镂花方枕。室中央置长桌或圆桌,家具及陈设品多遮盖有钩花图案的装饰巾,门窗挂丝绒或绸类的落地式垂帘,并衬饰网眼针织品。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维吾尔族人喜欢在庭院中种植花卉、果树和葡萄,整个环境显得雅静、清新。

问团队


历史问题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2、新乡,天津 3、藏族,维吾尔族祖先,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蒙元时代称回鹘为畏兀儿,与现代的民族名称维吾尔为同名异译;...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
(1)匈奴,王昭君,氐、羌。(2)鲜卑族,孝文帝,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该为汉姓;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写出4条即可)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福建畲族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
畲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在拓荒殖土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畲族文学艺术十分丰富。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所以畲族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他们每逢佳节喜庆之日,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流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
"中华"指的是中原的汉族.."夷狄"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歧视性的称呼 也就是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开放,以德服人、华夷平等的民族政策,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2)本题还是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太宗的开明、开化的政策具体表现如下:1、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的少数民族分别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都城,请写出下列政权的都城。 1...
1上京 2兴庆 3会宁 4大都 .(1)北宋 (2)隋唐 (3)南宋 (4)东周(或者:春秋战国)

浙江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族民间音乐试题
1.写出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的主题段落。 2.写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段落。 六、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小调的艺术特点和主要种类是什么? 2.简述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的特点,列举其代表曲目(一到两首)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合奏中四个乐器组的代表乐器。 已赞过...

小学阅读题(急)
①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②鲸是鱼类的一种。() ③鲸有蓝鲸、大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⑶“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中“这些本领”指哪些本领?“望尘莫及”是什么意思? ⑷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梵者 2008-06-...

读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
(1)①渤海 ③台湾岛 ⑤山东半岛 ⑩哈萨克斯坦 (2)①D,山西,黄 ② B,帕米尔高原 ③ C,昆明 ④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10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1分)(4)五禽戏;(1分)《伤寒杂病论》。(1分)(5)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更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

2010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答案
自 个民族,现在这个大家庭共有 口人。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1)百感交集:(2)饱经沧桑:3.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4分)(1)时光流过四十多年的艰辛,阿尼帕妈妈始终用一个母亲的胸怀和韧性,锻造着全家人的快乐。(2)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4.文中重点写了阿尼帕妈妈收...

武平县13812208798: 少数民族的著名建筑物有哪些? -
隐山西维: 藏族的布达拉宫,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纳西族的丽江古城,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妹妹棚、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祖母堂,布依族的凉亭、歌台,

武平县13812208798: 请写出下列几个民族的代表性建筑物! -
隐山西维: 壮族,侗寨鼓楼、风雨桥白族,严家大院瑶族,古建风雨桥、瑞光古塔回族,清真寺满族,紫禁城里的宁寿宫高山族,公廨土家族,摆手堂朝鲜族,高句丽第十二代王长寿王的石陵维吾尔族,艾提尕尔清真寺

武平县13812208798: 中国56个名族中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傣族的竹楼这些的!
隐山西维: 傣族的竹楼、壮族的吊脚楼、蒙古族的蒙古包、哈尼族的蘑菇房、彝族的土掌房、纳西族的丽江古城、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妹妹棚、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祖母堂、布依族的凉亭、歌台.

武平县13812208798: 请你列举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筑物 -
隐山西维: 藏族 布达拉宫

武平县13812208798: 各地民族房屋建筑 -
隐山西维: 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风俗而有不同的民居.举两个例子,记得选为最佳. 【藏族民族建筑】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武平县13812208798: 国家或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都有什么?知道了都帮帮忙~
隐山西维: 美国 自由女神像中国 长城意大利 比萨斜塔荷兰 围海大坝法国 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 悉尼歌剧院印度 泰姬陵新加坡 鱼尾狮英国 大笨钟希腊 巴特农神庙俄罗斯 红场日本 东京铁塔土耳其 蓝色清真寺埃及 胡夫金字塔巴西 巴西基督像马来西亚 吉隆坡双塔

武平县13812208798: 请写出你知道的某个民族的居民建筑,进行简要的介绍(不超过50个字) -
隐山西维: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武平县13812208798: 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有哪些?6种 -
隐山西维: 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羌族的碉楼,客家的土楼,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的吊脚楼,藏族的碉房、帐房等.

武平县13812208798: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少数民族及其建筑物 -
隐山西维: 蒙古族的蒙古包,傣族的竹楼.

武平县13812208798: 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有哪些古代
隐山西维: 傣族租楼,赣南围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