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作者&投稿:允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民俗二三事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茱萸雅号“辟邪翁”。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菊是长寿之花,菊花又名“延寿客”。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这一天人们还盛行饮菊花酒,吃菊花食品,吃重阳糕。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易经》中的数字是正数,“九九”二阳之数相重,所以说“重阳”因为日和月都逢九,所以也叫“重九”。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爬山祈福、祭神祭祖,祈求长寿。传承至今,增加了尊老等内涵。爬山赏秋和感恩敬老是今天重阳节活动的两个重要主题。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

2、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3、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4、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代表性食品。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为了庆祝粮食丰收,喜尝新粮。因为“高”与“糕”谐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后来才有了重阳节登高吃糕的习俗。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6、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享宴祈寿习俗古代在各地流传甚广,在一些文学著作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如汉代《西京杂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又《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时节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发展至今,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在历史发展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民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底蕴。首先,在民俗学的概念中,“九”在数字上是最大的数字,有着长远的意义人们认为长寿意味着长寿,因此,重阳节是人们赋予的节日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习俗有:归宁父母,吃羊肉面,赏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晒秋,放纸鸢,登高,祭祖,佩茱萸等。

✅1、归宁父母

旧时,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凡有女儿已经出嫁的人家都会准备名酒和糕点,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这便是“归宁父母”。

✅2、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

  1. 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

  2.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3.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4、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

  •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5、饮菊花酒

①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②菊花酒汉代已见。

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汉代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6、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7、放纸鸢

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至于人们为何要在重阳时放纸鸢(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些介于巫蓍之间的说法,于不经中颇为有趣。

①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

②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仅不能弄断丝线,还要千方百计保护之,因为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以上就是部分重阳节习俗介绍啦,《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所以要在这个节日记得给家中长辈送上祝福哦,当然重阳糕、菊花酒也是好吃好喝的。



民俗二三事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赏菊节、茱萸节、老人节、重九节、晒秋节、菊花节、踏秋节、女儿节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与三月初三日的“踏春”相似,都是全家外出,在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等。

01重阳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秋天到了,冷空气南下,雨水减少,天气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气爽,气温既不寒冷,也是炎热,正好适合出游。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比如唐代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们南京地区也有一句俗话叫“春牛首,秋栖霞”,就是指春天要去牛首山踏青,秋天要去栖霞山登高。

02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糕上还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两只羊,取“重阳”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放儿女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还有的地方,祝寿回礼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寿和步步高之意。

03女儿节

有些地方重阳节还被称为女儿节,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吃花糕,娘家还要给女儿、外孙送糕,有步步高升之意。重阳节除了吃重阳糕,有些地区还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节的典故。羊肉性暖,益气补虚、秋天食用,也有防寒进补的效果。

04赏菊

菊花是中国的名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洁、质朴的品格,才有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意思是: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 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也写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05饮菊花酒

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入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花酒,共赏菊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祈福祛灾的“吉祥酒”。

06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称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妇女还有头上戴菊花的习俗。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07游艺体育活动

古代,有些游牧民族保留着重阳节围猎、射箭、赛马的活动。由于秋季多风,放风筝也是重阳节重要的活动,放风筝的寓意也在于辟邪驱疫。

如今,我国也将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三种忌讳

1,看望老人的时候不要送菊花。在我们的印象中菊花代表的是长寿,是一种寓意很好的花。重阳节虽然也有赏菊和喝菊花酒的习俗,但是如果看望老人不要送菊花。因为菊花在古代是一种祭祀之花,送老人的话寓意就变了。

2,不要说重阳节快乐。一年中我们会过很多个节日,大大小小的节日都不少。比如,春节过年,十一假期,五一节期等等。这些节日我们都会说一句节日快乐。

但是在重阳节这天不要这样说,因为在古人看来这天是凶日,可能会带来不好的事情。所以这天人们会说“安康”。

3,不要宅在家里,重阳节这天人们通常会去登高,因为在古人的眼里这一天出去登高对身体有好处。如果是一直宅在家里,就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人就会觉得比较闷。



重阳节,也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包括:

1. 登高迎秋:在重阳节这一天,许多人选择登高赏秋,感受秋景,尤其是山上的红叶与菊花。据信,登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清肝明目,并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2. 赏菊花:赏菊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因为菊花耐寒且含义深刻,在农历九月份正值寒意渐渐增加的时候,人们喜欢赏菊以求抗衡秋寒。

3. 喝菊花酒:在一些地方,喝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菊花泡制的饮品有清肝明目、助消化、解热等功效。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为计算时间而制定,后变成食品。重阳糕象征着长寿,吃它也是一种祈求平安长寿的方式。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一个回顾人生、感恩亲人、感受自然之美的日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对生命的欢颂。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端午节吃粽子,在...

各地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端午节的习俗可谓丰富多彩,我们熟悉的端午习俗主要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但是各地的端午风俗习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们广西北海市的端午习惯游花艇,四川阿坝的万人朝山会,还有四川抢鸭子,云南香格里拉赛马等。下面就盘点10个不同地方端午节时候的风俗习惯,搬好小凳登,一起来欣赏...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5、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端午节的习俗 这些习俗都有什么用
悬钟馗像:跳钟馗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

端午节的风俗?
把百树头子带回家,捆好,直接放在房顶上晒干或挂在什么地方晾干。而之所以采集这种百树头子,主要是用来给新生儿洗澡。将这些采集晒干的植物放在清水里烧开,做成一大锅药水,就可以给新生儿洗澡了。这种做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药浴”,应该有其功效在里面。五、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的时间和风俗是什么?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8、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谁?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1.粽子端午节吃的传统美食中粽子无疑是最出名的,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地。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和风俗是什么?
5. 中秋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也叫“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等,以庆祝丰收和团圆。6. 重阳节: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也叫“重九节”。人们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等,以庆祝长寿和祈求平安。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时间和风俗,不同地区和民族还有其他的节日和习俗,...

端午节的特点
端午节的特点是很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

天元区17184774296: 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聊爱先倍: 重阳节经过历代演变,各朝各代以及各地风俗均有不同,不过总结起来大概有晒秋、放纸鸢、登高、吃重阳糕、祭祀海神、祭祖、赏菊、辞青、享宴祈寿、饮菊花酒、佩茱...

天元区17184774296: 各地的重阳节有什么不同的风俗? -
聊爱先倍: 九月初九 重阳节 ,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 登高 、赏菊、喝 菊花酒 、放风筝、吃 重阳糕 、插 茱萸 等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

天元区17184774296: 九九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
聊爱先倍: 民俗二三事

天元区17184774296: 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说明
聊爱先倍: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

天元区17184774296: 重阳节习俗有哪些?
聊爱先倍: 重阳节的习俗: 每到农历的九月初九,金风送爽,人们兴趣盎然,活动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在重阳节有登...

天元区17184774296: 请问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聊爱先倍: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还有有的地方吃粽子.

天元区17184774296: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聊爱先倍: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天元区17184774296: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
聊爱先倍: 重阳节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

天元区17184774296: 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
聊爱先倍: 登高:九月,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花气幽香,给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来,有人在重...

天元区17184774296: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聊爱先倍: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