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艺术家马太 生平

作者&投稿:策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鳯霞的生平~

  新凤霞
  中文名称: 新凤霞
  又 名: 杨淑敏
  性 别: 女
  生 卒 年: 1927~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评剧女演员,工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天津人。出身于贫民家庭。6岁从堂姐学京剧,13岁拜师改学评剧,一年后即在《点秋香》、《打狗劝夫》、《花为煤》、《杜十娘》等剧中担任主角。从此闯江湖,跑码头,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1949年北平解放后,应聘至天桥万盛轩演出。50年代初期,她主演的《刘巧儿》风靡全国,从此声誉鹊起。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1953年入中国评剧院。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除演《刘巧儿》外,还演过《艺海深仇》、《志愿军的未婚妻》、《金沙江畔》、《祥林嫂》、《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牛郎织女》、《乾坤带》、《无双传》等脍炙人口的好戏。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分别于1956年和1964年摄制成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新凤霞幼年学过京剧,在咬字、演唱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又认真学习评剧前辈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等人的唱腔,同时刻苦学习大鼓、梆子、坠子、琴书等的演唱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腔。她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艺术上又得到很多当代名家的指点,从而充实了美学、声乐和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识。在整理旧剧目、排演新剧目的过程中,她同音乐工作者和琴师们密切合作,创造了很多新的唱腔和板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唱清新甜润,玲珑婉转,富有华彩,将传统评剧女声悲腔化为喜腔,高唱解放了的中国妇女的生活和理想,塑造了新的一代的妇女形象。她所创造的新的板式和唱腔如欢快的□蜻蜓调□、抒情的〔降香调〕、悲凉的〔送子调〕,特别是〔凡字大慢板〕和〔反调大慢板〕等,为丰富和发展评剧女腔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新凤霞因左肢偏瘫,不能重返舞台,转而以主要精力培养年轻一代演员;同时发奋写作、绘画。她写的回忆生活经历和演剧生涯的散文小品,朴质真挚,别具风格。《新凤霞回忆录》一、二两集已在北京、天津和香港出版,并有英文译本问世。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人物姓名:新凤霞 (1927~1998)
  人物国别:中国
  演员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建国后,历任北京成京凤鸣评剧团团长,首都实验评剧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中国评剧团和中国评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青联常委。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 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马泰(1935.3~2004.3),回族,北京市人,评剧“马派”艺术创始人。1942年至1950年在立达中学读书,1952年至1953年在北京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及中央电影学校学习,1954年到中国评剧团(翌年改为中国评剧院)工作,直至退休。2004年3月6日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特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剧协北京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剧协北京分会艺委会主任,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原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中国评剧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安县17152633659: 马泰评剧演员老家是什么地方还健在吗 -
永云金莲: 老先生没了十来年了.马泰(1935年3月一2004年3月6日),回族,北京市人,评剧“马派”艺术创始人.

安县17152633659: 京剧老生名家 -
永云金莲: 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京剧史上产生了以“余、言、高、马”为代表的四大须生即老生.即: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来“马、谭、杨、奚”的称谓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就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而言,前后四大须生中的七位艺术家应该是不分彼此的(特别是就目前唯一能作为实物参照的声音资料来看),至少是各具特色,各有长短.

安县17152633659: 小白玉霜 - 评剧艺术家小白玉霜的生平?白玉霜和小白玉霜的关系是?分别得代表作?
永云金莲: 评剧艺术家小白玉霜的生平 评剧表演艺术家.女,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30年代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11岁学京韵大鼓,14岁改学评剧,演出于青岛、大连一带.1934年赴上海与钰灵芝、爱莲君合演《花为媒》、《空谷兰》、《桃花庵》、《马震华哀史》、《珍珠衫》,与京剧演员赵如泉合演京评两腔的《潘金莲》等剧,受到上海文化界重视,又主演电影《海棠红》,这部影片反映评剧艺人生活,有许多评剧演出场面,从而扩大了评剧的影响.1937年后长期在北平演出,使年轻的评剧日臻成熟.白玉霜唱腔低回婉转,富于抒情性,形成评剧“白派”表演艺术.养女小白玉霜(李再雯)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表演艺术风格.

安县17152633659: 戏剧有哪些种类? -
永云金莲: 彩调剧 藏剧 潮剧 楚剧 凤阳花鼓戏 广东汉剧 桂剧 汉剧 黄梅戏 徽剧 荆州花鼓戏 柳子戏 吕剧 山东梆子 绍剧 四川曲剧 甬剧 云南花灯 壮剧 越剧 粤剧 越调 豫剧 宜黄戏 扬剧 新疆曲子剧 湘剧 锡剧 婺剧 碗碗腔 天津文明戏 苏剧 曲剧 琼剧 青海平弦戏 秦腔 黔剧 祁剧 蒲剧 莆仙戏 评剧 瓯剧 闽剧 陇剧 龙江剧 辽南戏 昆剧 梨园戏 京剧 晋剧 吉剧 黄龙戏 淮剧 滑稽戏 花儿剧 沪剧 河北梆子 赣剧 二人转 二人台 川剧 北方昆曲 新城戏

安县17152633659: 评剧是在什么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永云金莲: 评剧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地方剧种之一.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1980年前后就 ,逐渐出现了专业的莲花落艺人.莲花落即称...

安县17152633659: 丑娘演员表张少华的女儿 -
永云金莲: 女儿苏岩1974年9月5日出生于济南,1993年被张艺谋选中,在电影《活着》里扮演小护士,2007年李安导演的《色戒》中出演“马太太”,2012年,苏岩在谍战剧《青盲》中饰演女主角张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