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的“乾闼婆”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元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印度佛教中的“八部众”中的“乾闼婆”是什么?~

古印度佛教中的“八部众”中的“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乾闼婆在印度神话中,原来是一群半神半人的天上乐师,是帝释天属下职司雅乐的天神。 此神经常住在地上的宝山之中,有时升至忉利天演奏天乐,善于弹琴,演奏种种奇妙的雅乐。乾闼婆是东方持国天的眷属,为守护东方的神,有众多眷属。其同时也是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有经文记载其形象为,顶上有八角冠,身相为赤肉色,身如大牛王,或者其他动物的,如马或者鸟;左手执萧笛,右手执宝剑,具大威力相,发髻有焰鬘冠。

其它译名 :乐乾闼婆王、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乾沓和、乾沓婆、彦达缚,犍陀罗。

意译 :香神、嗅香、香阴或寻香行。



乾闼婆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古印度神话中,他们属于半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他们为天神备制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乾闼婆”是八部天龙之一。
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迦也。
天界八部众有以下8个:
天,梵语提婆,是光明的意思。这里指的天是欲界中的地居天,即四王天和仞利天,因其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名地居天。

龙,梵语那伽。龙的种类很多,在《法华经》中列有八大龙王:难陀、跋难陀、婆伽罗、和修去、德叉迦、阿那婆达多、摩那斯、优婆罗龙王。金翅大鹏鸟,就最喜欢吃龙,就像吃面条一样。龙王很恐惧他,求救于释迦佛,佛把袈裟给他,叫他分给每条龙一丝袈裟,挂在身上,大鹏鸟就不敢再吃龙了。

夜叉,就是捷疾鬼。有善恶两类。恶的爱吃人;善的则是佛法的护法神。

乾闼婆,名叫嗅香神,是仞利天天主——帝释座前的奏乐神,每当帝释要听音乐时,就焚香一枝,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窑里的乾闼婆即闻香前来,受其差遣。

阿修罗,梵语。译为中文有三层含义:(1)非天,意思是阿修罗虽有天人之福,但无天人之德。(2)无端正,在阿修罗中,男的丑陋无比,但女的却貌美如花。(3)无酒,阿修罗过去爱饮酒,但后来因找不到酒,只好戒酒。生为阿修罗前世也修五戒十善,但因我慢心高,嗔心大,疑心重,这世生为阿修罗。

迦楼罗,梵语。即大鹏金翅鸟。其鸟一飞九万里,最喜吃龙。

紧那罗,中文叫疑神,头上有一角,他也是仞利天的乐神。与乾闼婆不同的是,紧那罗演奏的是法乐,而不是一般的音乐。

摩喉罗伽,译为大蟒蛇,地龙。据说是人形蛇首。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

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乾闼婆(梵gandharva,巴gandhabba,藏dri-za)】
又作犍闼婆、健达缚、干达婆、彦达婆、犍沓和、干沓和、犍塔和、干沓婆。意译食香、寻香、香阴、香行等。

(一)乾闼婆神∶又称寻香神、香神、香音神、乐神、执乐天。在印度神话中,原是半神半人的天上乐师。在佛教,被列为八部众之一,是帝释天属下职司雅乐之神。依《注维摩经》卷一、《维摩经玄疏》卷五所说,此神常住地上之宝山中,有时升忉利天奏乐,善弹琴,作种种雅乐,悉皆能妙。又,诸经中或以之为东方持国天的眷属,是守护东方的神,且有众多眷属。如《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二〈提头赖吒天王护持品〉载,佛令提头赖吒天王及其子乾闼婆众等,护持阎浮提东方第四分,其下列出般支迦等三十三位乾闼婆眷属之名。

此外,《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此乾闼婆神为观世音示现的三十三身之一。《补陀落海会轨》曾揭示其形像,谓顶上有八角冠,身相是赤肉色,身如大牛王,左定执箫笛,右慧持宝剑,具大威力相,发髻有焰鬘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与《千手观音造次第仪轨》,则以之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又,印度人将幻现于空中之楼阁山川(亦即海市蜃楼)称为乾闼婆城(梵Gandharva-nagara,巴Gandhabba-nagara)。佛典中常用此词以形容诸法之如幻如化。如《大品般若经》云(大正8·217a)∶‘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智度论》卷六解释此文云(大正25·103b)∶
‘如犍闼婆城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有实,是名犍闼婆城。有人初不见犍闼婆城,晨朝东向见之,意谓实乐疾行趣之,转近转失,日高转灭。饥渴闷极见热气如野马,谓之为水,疾走趣之转近转灭。疲极困厄至穷山狭谷中,大唤啼哭闻有响应,谓有居民求之疲极而无所见,思惟自悟渴愿心息。’

(二)指欲界‘中有’之身∶多用音译健达缚。中有之身以香为食,故得食香之名。健达缚(gandharva),详称健达頞缚(gandha-arva)。健达(gandha)是接头字,頞缚(arva)系从语根arb而来,有‘行’及‘食’之义,因此译作‘寻香’或‘食香’。一说谓乾闼婆原是好色神,常窥新婚夫妻之闺房,由此神话转化,遂产生此神生而为人子的传说,因此以健达缚为中有之身。

(三)乾闼婆神王∶详称旃檀乾闼婆神王。为密教中守护胎儿及孩童之神。依《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下所载,人诞生之时,有夜叉罗刹常喜啖胎儿,或伤害之,又有弥酬迦等十五鬼神,常游行世间,为婴孩小儿所恐怖。然若有人诵此神王之陀罗尼求之,则鬼神不能侵扰。

〔参考资料〕 (一)《长阿含经》卷十八〈世记经〉;《法华经》卷一〈序品〉;新译《华严经》卷一〈世主妙庄严品〉;《大宝积经》卷六十四〈乾闼婆授记品〉;《大智度论》卷五十四;《慧琳音义》卷十一。(二)《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帝经〉;《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九、卷七十;《俱舍论》卷九;《瑜伽师地论》卷一。(三)《觉禅钞》;《童子经念诵法》。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

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

“乾闼婆”是八部天龙之一。
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迦也。
天界八部众有以下8个:
天,梵语提婆,是光明的意思。这里指的天是欲界中的地居天,即四王天和仞利天,因其依须弥山的地界而居,故名地居天。

龙,梵语那伽。龙的种类很多,在《法华经》中列有八大龙王:难陀、跋难陀、婆伽罗、和修去、德叉迦、阿那婆达多、摩那斯、优婆罗龙王。金翅大鹏鸟,就最喜欢吃龙,就像吃面条一样。龙王很恐惧他,求救于释迦佛,佛把袈裟给他,叫他分给每条龙一丝袈裟,挂在身上,大鹏鸟就不敢再吃龙了。

夜叉,就是捷疾鬼。有善恶两类。恶的爱吃人;善的则是佛法的护法神。

乾闼婆,名叫嗅香神,是仞利天天主——帝释座前的奏乐神,每当帝释要听音乐时,就焚香一枝,住在须弥山南金刚窑里的乾闼婆即闻香前来,受其差遣。

阿修罗,梵语。译为中文有三层含义:(1)非天,意思是阿修罗虽有天人之福,但无天人之德。(2)无端正,在阿修罗中,男的丑陋无比,但女的却貌美如花。(3)无酒,阿修罗过去爱饮酒,但后来因找不到酒,只好戒酒。生为阿修罗前世也修五戒十善,但因我慢心高,嗔心大,疑心重,这世生为阿修罗。

迦楼罗,梵语。即大鹏金翅鸟。其鸟一飞九万里,最喜吃龙。

紧那罗,中文叫疑神,头上有一角,他也是仞利天的乐神。与乾闼婆不同的是,紧那罗演奏的是法乐,而不是一般的音乐。

摩喉罗伽,译为大蟒蛇,地龙。据说是人形蛇首。


西游记中白龙马最后被册封为八部天龙,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啊?
天龙八部是天众、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干闼婆、紧那罗、摩呼罗迦八类佛教的护法神。白龙马是西海龙王的龙太子,因纵火龙烧了宫殿上玉帝赐的明珠,犯下大罪被送上剐龙台处死,后被观世音菩萨救下,命其在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后误食唐僧坐骑白马。被观音菩萨收服后,锯角退鳞,幻化为...

八部天龙是哪八个?叫什么?分别代表什么?
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乾闼婆:意为“寻香”,吸香气为食,从属于天帝释,能凌空作乐。是香神或乐神。

八部众各部是六道中的哪一道的众生? 能否给出根据?而不要说“我认为...
印度古神话谓,吠陀时代之乾闼婆奉侍帝释天之宴席,专事歌唱奏乐。据大智度论卷十所载,犍闼婆王至佛所弹琴赞佛,三千世界皆为震动,乃至摩诃迦叶不安其坐。诸经中多以之为东方持国天之眷属,为守护东方之神。又为观音三十三应化身之一。补陀落海会轨载,其形像为身赤肉色,如大牛王,左手执箫笛,右手持宝剑,具大...

护法龙天有哪些?
夜叉:梵文音译。是佛经中的一种面目狰狞,能腾飞,能土遁,能食鬼,还能伤人鬼神。分地夜叉和飞夜叉。地夜叉,怒发上冲,形似鬼怪的杠托人像,如云冈石窟中的石塔下层常见这种造像;飞行夜叉,作飞行状,手托莲花或博山炉,如云冈第7、8窟前室窟顶上刻有这种造像。乾闼婆:梵文音译,又称为“香...

八部天龙是哪八条龙
乾闼婆意为“寻香”,吸食香气为生,属于天帝释,能凌空演奏音乐。阿修罗译为“非天”,身体强大而好斗。迦楼罗是居住在四大洲大树上的金翅鸟神,双翅展开有三百多万公里。紧那罗是歌神,属于帝释,类似人形但带有头角。摩睺罗伽是大蟒神,人身蛇首,是乐神。《卢至长者因缘经》中提到:“那时四众...

天龙八部是哪八部?
3、夜叉 这是捷疾鬼,亦名暴恶鬼,有善恶两类:爱吃人的是恶夜叉,护持佛法的是善夜叉。善夜叉,能保护行人及护持佛法。现在人们说到“夜叉”常指恶鬼。但在佛经中,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转为护法善神,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4、乾闼婆 中国译为寻香、嗅香、食香、香神。是忉利天主...

八部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佛教中一种重要的护法神,由八种不同的神灵组成: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侯罗伽。天象征诸神,包括帝释天;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四灵之一,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夜叉勇健轻捷,有的是佛寺守护者;乾闼婆是寻香的乐神,常被描绘为少女形象;阿修罗好斗,原本是恶神...

敦煌飞天女神图是真还是假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

八部天龙是哪八个?都是干什么的?
“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内、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

佛教中的天龙八部具体是哪八部?
天龙八部,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佛教的八类护法神,即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 天众即护持佛法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大功德天、韦驮天、阎魔王等。详见二十四诸天条。 龙众传说中管兴云降雨之神。《华严经》中载无量诸大龙王,如毗楼博叉龙王、娑竭...

丽江市15558549703: 佛教的"天龙八部"分别指哪八个神灵? -
卜终贝立: 天龙八部,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佛教的八类护法神,即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 天众即护持佛法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大功德天、韦驮天、阎魔王等.详见二十四诸天条. 龙众传说中管...

丽江市15558549703: 乾闼婆怎么读 -
卜终贝立: 乾闼婆读音:gàn tà pó古印度梵语:गंधर्व释义:乾闼婆在印度神话中,原来是一群半神半人的天上乐师,是帝释天属下职司雅乐的天神.其它译名 :乐乾闼婆王、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乾沓和、乾沓婆、彦达缚,犍陀罗简述...

丽江市15558549703: 乾闼婆拼音怎么写 -
卜终贝立: gàn tà pó 乾闼婆(乾闼婆) (1).梵语Gandharva的译音,亦译作“健闼缚”、“犍闼婆”.佛经中经常提到的“天龙八部”中的一类乐神.《维摩诘经·佛国品》:“并余大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悉来会坐.”《法苑珠林...

丽江市15558549703: “焚天”“八部众”出自哪里? -
卜终贝立: 八部众,是八部天龙的别称,是佛教八类护法天神. 天 即指天神.佛教中,天神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时有五种症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

丽江市15558549703: 佛教中的“飞天”是什么意思? -
卜终贝立: 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敦煌壁画艺术...

丽江市15558549703: 天龙八部 说是代表佛教的八个佛 分别都是什么 谁代表什么 -
卜终贝立: 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六道众生处于轮回之中...

丽江市15558549703: 什么是天龙八部? -
卜终贝立: 天龙八部乃指守护佛法之诸神.又作八部众、龙神八部、八部.何等八部众呢? 一、天(梵语deva). 二、龙(梵语naga). 三、夜叉(梵语yaksa). 四、干阔婆(梵语gandharva,香神或乐神). 五、阿修罗(梵语asura). 六、...

丽江市15558549703: 什么是五小鬼四天王~ -
卜终贝立: 四大天王 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个住一山个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佛教...

丽江市15558549703: 天龙八部里的那句佛经是什么意思 -
卜终贝立: 天龙八部”这一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它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天”是指天神. “龙”是指神.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大致差不多.“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 “乾闼婆”是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 “阿修罗”这种神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 “迦楼罗”是大鹏金翅鸟. “紧那罗”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是帝释的乐神. “摩目侯罗伽”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

丽江市15558549703: 佛教中一共有几种佛? -
卜终贝立: 佛教的顺序是:佛、菩萨、缘觉、声闻.楼上的回答受道教干扰,与佛教风马牛不相及. “佛”是梵语Buddha的翻译,含义为“觉悟的人”,具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层含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