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作者&投稿:蠹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完成我们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处理好国际关系:
要协调好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关系,共享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收益。中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体系,不应轻率地引发贸易摩擦。
2、要推动内需:
要在广阔内需基础上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要利用广阔的内需市场,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
3、要转变产业结构:
将全球价值链升级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变结合起来,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通过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移。

4、要提升技术实力:
要通过技术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和地位。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中国要努力向“微笑的曲线”两端攀升,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和地位。
5、要懂进退取舍:
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之所以出现减速现象,与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甚至逆转密切相关。因此,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环境下,中国要韬光养晦,在修炼好内功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为抓住下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经济全球化报告

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
中国目前最关键的并不是反对或支持经济全球化,而应该立足自身,全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在意大利热那亚结束的8国首脑会议美其名曰首脑峰会,其实就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一起开的一个沙龙。这些占全球GDP80%-90%的大国对全球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下,即使规模再浩大的示威游行也不可能改变这些国家为自身利益着想的立场。
经济全球化后,诸如IBM这样的大型美国跨国公司就可以在全球各地进行零部件等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这些跨国公司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对那些技术和生产能力较弱的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后可获得的利益显然不及经济大国。由此拉开的差距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据悉,在俄罗斯这个军事大国被接纳为这个“富国沙龙”前,7国首脑会议曾有意拉拢中国加入沙龙。
但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全力增强本国经济实力,显然要比参加首脑会议务实得多。制定正确的战略: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中国应该在不形成对外过分依赖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利用国际市场的有利资源,弥补本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稀缺;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迅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不知这样说对不对,但希望对你有用!



1、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机制可以归纳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外资弥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资通过改善投资地的原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增长,并进一步通过新建企业形成高质最资产:通过收购和兼并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目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带来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

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获得所谓“滋出效应”;外资通过对投资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增长积累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期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6%。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

2、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

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GDP规模再大,若就业规模没有相应的一定比例的增长,导致就业问题很突出,社会稳定就无法保证。

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即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4、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

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

(1)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2)扩大国际贸易。

(3)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按PPP法计算的人均GDP美元值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3%-4%,到1998年己提高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0%以上。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地实施追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主动地参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积极引进外资。

促进出口贸易增长,充分利用和享受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好处,使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取决于它如何学会参与,并从中把握主动权。对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国正在研究、承认、遵守、利用、参与,并逐步过渡到修改和制定。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必须学会在变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制定规则。

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1、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2、促进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

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4、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5、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

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6、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

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7、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

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

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8、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

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

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

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9、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

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

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

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

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10、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特征会得到充分体现;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使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和民族冲突会更加激烈和尖锐;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

局部地区的民族摩擦、经济危机以及政治经济的震荡也极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扩展,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全球化



1、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

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例如可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

2、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

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扫除市场改革现有的障碍

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即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

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4、融入世界经济

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

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

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扩大国际贸易、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
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
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为此要制定
正确的战略: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国际竞争;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
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加快自身经济发展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则 5.坚持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 6.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7.增强规则、法律意识,完善法律法规 8.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的高素质人才 9...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如何积极应对
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具有辩证思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经济治理共商共建共享,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设开放、包容、平衡、繁荣、绿色的世界经济。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共享中国发展...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各国应如何应对?
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1.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注重科技创新,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使中国在全球化的分工中不再只是加工者;2.创造属于中国的品牌,使产品增加附加值,不再只为别人打工,挣点加工费;3.加强工业设计,使中国的产品更具吸引力;4.打造国家品牌,提高中国的国家品牌形象;5.注重...

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近年来出现的曲折
4. 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中。5. 中国应该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迅速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同时,实现...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金融危机后,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希望在利益分配格局中争得更大发言权和实际利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和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全球治理及其规则的走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切身利益,各国对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既有期待、也想尽办法予以制约。对此,我国一方面要敢于承担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大国...

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 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坚持独自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建设一带一路为重点,形成内外...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科教在提高知识资源中的根本作用,以及中国目前科教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迫切要求把握时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地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争取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试图主动让出国内教育市场来搞强中国科教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并不合乎日韩...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如经济危机、金融风险等。我们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监管和预警机制,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总之,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国内改革相结合,同时也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

蓟县13011095425: 中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
福邱纳川:[答案]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

蓟县13011095425: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福邱纳川:[答案] 中国应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蓟县13011095425: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福邱纳川: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

蓟县13011095425: 我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
福邱纳川:[答案]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必须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作用.大力增加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蓟县13011095425: 我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福邱纳川:[答案]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

蓟县13011095425: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福邱纳川:[答案] 机遇: 1、廉价劳动力 2、庞大消费人口 3、资源 4、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多元文化基因 …… 挑战: 1、环境问题 2、有待成熟化的管治结构 3、国民素质有待提升 ……

蓟县13011095425: 大家认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
福邱纳川:[答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蓟县13011095425: 中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迎接挑战 -
福邱纳川: ①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势避害,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②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蓟县13011095425: 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
福邱纳川:[答案] (1)深化对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和国家自主相互关系的研究,根据我国的特点和国家利益,形成中国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和全球治理战略.要正确看待全球化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一方面,要看到全球化及其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具有客观...

蓟县13011095425: 面对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
福邱纳川:[答案] 机遇和挑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