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国经历无数代人,也要不断东出和扩张呢,是什么支撑着他们?

作者&投稿:安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无论是考古资料,还是史书记载,都显示了秦国的祖先来自华夏族,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人,颛顼是“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人伯益,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赏赐了一副黑色的旌旗飘带,所以后来的秦族及秦国都以黑色为主色,并且舜帝赐伯益姓为嬴氏。

伯益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善于驯服鸟兽,这一特长也成为嬴氏家传的特长,伯益的后代有个叫蜚廉的,是商纣王的宠臣,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同时也杀死了蜚廉的儿子恶来,恶来有个后人叫非子,因为帮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地就是秦国最早的封地,而非子就成为后世秦国国君的祖先,非子也被称为秦嬴。

秦非子虽然有了封地,但他的爵位较低,可能是子爵,虽然有封地,但是所建立的国家并不是诸侯国,而是附庸国,只能依附于其他大的诸侯国,并不能直接与周天子打交道,不过好歹为秦国建立了一个开始,秦国王族开始在非子的带领下不断拓展。

秦国最早的封在在今天甘肃省的天水市清水县一带,地盘非常小,不如现在清水县大,而且周边有很多戎人,也就是少数民族,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当时的天水有一条西汉水,这是嘉陵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天水,当时秦人与戎人沿着西汉水居住。

秦人居住在西汉水的上游平原地带,戎人居住在西汉水的下游山谷地带,秦人与戎人的居地住呈现犬牙交错地分布,而且双方处于敌对状态,经常发生战争,而且戎人不止一支,有很多支不同的部落的戎人,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或者是地盘,戎人都超过秦人。

秦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艰难地生存,想想就会知道,家门口就是敌人,秦人的警报时时响起,然后男人拿起武器出战,女人保护孩子和老幼,像原始部落一样抵御外来侵略和猛兽袭击一样,让秦人养成了骁勇善战和热血坚强的性格

看看秦人的国君就知道了,秦非子的曾孙秦仲,也是秦国的第四任国君,还是周朝的大夫,秦仲率军攻打西戎,战死沙场,这是秦国第一个战死的国君,但不是最后一个,秦仲的长子秦庄公在周天子的协助下打败了戎人,又获封一块土地犬丘。

秦庄公的长子世父为了替祖父秦仲报仇,放弃了国君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秦襄公,自己率领族人继续与戎人作战,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周平王把一张空头封地封给秦襄公,而这块封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戎人,秦襄公想要得到这块封地,就必须不断向戎人发动战争夺取,这个时候的秦国才真正开始成为诸侯国,秦襄公作为秦国国君,在一次讨伐戎人的路上去世。

从秦国立国到秦襄公,仅仅传有五代国君,就有两位国君与戎人作战而死,到了秦文公时期,秦人已经在天水生活了两百多年,由于环境持续恶劣,同时因为周王室东迁,所以秦文公便带领秦人迁到关中一带生存。

根据史书的记载,春秋时期戎人建立的国家有12个,到了秦穆公时期,戎人国家只有8个,并且在秦穆公不断的打击之下,要不然臣服,要不然远离,要不然联姻,让秦国开始称霸西戎,其实秦穆公最终的梦想并不是称霸西戎,而是东进中原,但是秦国东进的路被晋国堵住死死的,并没有东出的机会和实力,称霸西戎只是无奈的选择。

秦穆公在某些史书上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他是秦国历史上除了秦孝公之外,最有作为的国君,他虽然没有完成东进的理想,但在西戎,秦穆公做到了称霸,秦国开始成为西边实力较强的诸侯国,但与中原的诸侯国实力还是相差较远的。

秦穆公之后又经过了16代秦国国君,才到了秦孝公时期,秦孝公是秦国强盛的起源,他重用比自己年龄还要大的商鞅变法,甘居幕后,把一切治国大权交给商鞅,并给予无限信任权,即使是太子犯法,秦孝公也不惜处罚太子而维护变法,这种坚持变法图强的精神是历任秦王所没有的,放眼整个春秋战国,变法如此彻底的国君,唯有秦孝公。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就是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也是《过秦论》中贾谊对秦国的评价,直到秦王嬴政而统一六国,秦国一共用了679年时间,历经36任秦王,才在秦始皇手中统一了整个华夏,那么是什么支撑着秦国历代国君,不断东出不断扩张,进而统一天下的呢?

很显然,是秦国不断的进取心和不断坚持的精神,激励着历任秦王不断进取,秦国历史极少有昏君,这是有原因的:

一、秦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恶劣。

秦国的地理位置被后世视为非常好的帝王之位,那是因为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四大关把关中与其他地理隔绝开来,导致关中成为一个易守难攻,同时又是粮仓的风水宝地,但是秦国获得这种地理位置可是用了几百年时间,牺牲了无数代秦人,才夺取而来。

秦国最早的封地在甘肃天水,秦人就是从那里的一小块地盘,通过与戎人不断作战,逐渐发展壮大的,在强敌环视的那种环境中,如何才能生存?只有比敌人更狠才能生存,戎人本来就是骁勇善战的民族,秦人只有比戎更加骁勇善战才能生存下来,否则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在不断的战争中,秦人养成一种血性、坚强、不惧生死、骁勇善战的性格,不拼了命地发展,就随时会被敌人吞并,每个秦人天生就是战士,为了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不断地战斗,比起地处中原的诸侯国,秦人与戎人的战斗比起中原的战斗要残酷得多。

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秦人天生就有一种危机感,他们想要不断发展,不断走出去,就必须时刻绷紧精神,时刻提防敌人,这让历代秦王都不敢享乐,而是不断地战斗,所以秦国很少出昏君,只要能力不是太差,历任国君都是有进取心和不断坚持扩张的精神,才让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

二、秦国不被中原诸侯国所看得起。

秦国在商鞅变法前,根本走不出函谷关,而被东方六国所阻挡,春秋时期有晋国,战国初期有魏国,这些国家起初都比秦国强,而且秦国由于地处西陲,常年与戎人打交道,所以不被中原诸侯所看得起,中原诸侯把秦人也视为戎人,这对秦人来说是一种耻辱。

因为秦人就是正儿八经的黄帝后裔,华夏民族,是被封到西戎的,然后在西边不断发展,所有秦人都把自己视为华夏民族,所以需要不断向华夏靠拢,这种被人看不起,很容易激发秦人的奋斗之心,再加上秦国国君历代相传的东进理想,也让秦国不断地努力,终于在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变法而强,经过六代国君,而统一天下。

三、秦人崇尚武力、一腔热血。

秦人的周边都是敌人,与敌人战斗除了武力,没有别的,想要不被敌人所杀,就得崇尚武力,热血奋斗,包括后来的商鞅变法也是如此,也是激励了秦人的战斗精神,以军功爵位制来激励,让普通士兵可以通过军功而获得晋升,这打破了周朝的贵族政治,极大激励了秦人的战斗力,所以秦军被称为虎儿狼之师,秦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热血的时期。

不要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评价几千年前的冷兵器乱世,那个时代活下去才是第一要素,想活下去,除了崇尚武力、一腔热血外,可用的办法并不多,所以秦国不断地对外发动战争,不断地扩张,不断地东进,进而统一了乱了七八百的周朝,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一统,影响了后世所有的朝代。



秦国东出一直以来都是秦国的基本国策,历代君王都为此目标不断地努力着,而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又历经数十载的积累使得秦国已经具备了东出的条件与实力,那么为何在这个时候秦国却选择的是优先进攻被当时主流思想视作蛮夷化外之地的巴蜀,而不是选择直接东出攻韩,继而不断蚕食东方六国呢?

战争的借口与正义性

我们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虽然已经把周天子边缘化了,但是长期奉行的周礼还未被完全摒弃,所以那时候即便是敌对作战都是具有君子之风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宋襄公半渡不击,晋国楚国作战时还帮助对方溃兵修车,不俘虏头发花白之人等等,所以相较于后世所说得师出有名,那时候更甚之,所以秦国东出必然是师出无名或者说缺乏令人信服的出兵理由,是非正义的侵略,容易激发山东六国的同仇敌忾之心,遭受到大的阻力,可能会承受更大的损失。

而对付巴蜀之地则不同,一来巴蜀被视作蛮夷之地,而秦国存在的初衷就是征服西陲之地,为周天子养马守门,所以说征服了巴蜀之地不仅没有半点指责,反而还是为周天子开疆扩土,算是职责所在,而且当时蜀国正在和苴巴两国作战,更是给了秦国一个出兵止乱的道义上的借口,所以秦国可以说出兵巴蜀是为了调和,止乱,避免无辜百姓蒙受伤害,有了正义性和借口。

巴蜀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经济性和战略性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巴蜀正好位于西南,虽说蜀道艰难,巴蜀两国国力又弱,但长此以往也是一个隐患,另外坐拥巴蜀之地则可打破秦国一直以来的只能东出函谷关的魔咒,从而可以选择走巴蜀的水路直下楚国,为秦国争霸天下埋下有利的伏笔。

而由于巴蜀之地的封闭性,虽然对于文化经济交流上有很大的障碍,但同时也保障了其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的发生动荡,有利于内部发展生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中原文化和先进技术传入后不久,巴蜀就一跃成了天府之国,为后续的秦国的争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秦国不被东方中原人容纳,被中原称为西戎,所以秦国没有朋友,要想生存,只能东出扩张

因为秦国一直被中原大国当做蛮夷,加上秦国西部已经无法扩张,只有往东才能继续扩大实力,并且秦国一直想要统一天下,这样的念头支撑他们前赴后继。

因为秦人居于西陲而被东方诸国视为戎狄,但秦人打心底里不认为自己是野蛮人,所谓“东出”就等于是“回归”,回归华夏文化、文明圈,这个信念,从恶来后代被贬居西陲边地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根植于秦人血脉中,并世代传承与一辈又一辈秦人中。


秦国将领蒙骜,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有何贡献
其中,就白起和王翦这两位名将,无疑为秦灭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就白起来说,重创了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而就王翦来说,则在战国末期横扫六国,攻下了大片的疆域。不过,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将,虽然名气上远远不如白起和王翦,但是,在秦国名将之中,此人的战功已经非常接近白起和王翦...

《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何改名为《大秦赋》?
天下虽然好,那我们中国人对于秦朝的看法是不是也该变一变了呢? 大秦赋代表着中国人对秦朝看法的转变 我们一直以来对于秦朝太不公平了,自汉朝建立以后我们就称秦朝为暴秦,批判秦朝就是一个虐民的王朝,但这样的看法是不是太过于偏激了,我们批评秦朝修建长城劳民伤财,使得无数的百姓死于这沉重的劳役之下,但我们是...

历史上吕不韦的故事介绍
他将赵姬引入子楚身边,并成功的让她诞下了自己的孩子,当子楚入主秦国,成为新一代国君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时代到了。 子楚早亡,嬴政即位,但尚未年幼,无人主持大局,这时候,吕不韦便顺理成章的站出来承担了这一责任,同时继承了行使这一责任的巨大权利。 随着权利的逐步扩大,到达了这样的一种状态,吕不韦虽不是君...

人教版《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
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九国的军队,徘徊着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赔秦国。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

文言文表达手法
译文:人本来就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例2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秦国便有了剩余的精力,乘对方的困敝而制服他们,在战场上追逐逃走的败兵,杀得敌人流下无数的尸体,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例1用"泰山"和"鸿毛"来比轻重,将死的价...

赵高为什么深得两代帝王的宠信
这才能够在官场上逐渐站稳脚跟,有机会生存下来,得到了两代皇帝的宠爱。精通律法赵高虽然出生低微,但从来并非是怨天尤人、妄自菲薄之人。该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之后,精通法律知识,而这件事情必然就会传到秦始皇的耳中,慢慢的得以提拔。秦国的崛起和商鞅变法有一定关系,在经过无数代君王的治理之后,律...

过秦论翻译
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九国的军队,徘徊着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 土地去贿赔秦国。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九国的军队,徘徊着不敢前进。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赔秦国。 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

大秦帝国的人物解读
公孙衍取得韩国的支持,代张仪为魏相。张仪不为魏惠王所用,后投奔楚国,任楚国相国昭阳的门下客。曾经同楚国的相国共饮。后来楚相丢了一块璧(相传为和氏璧),楚相下人认为张仪“仪贫无行”,必是张仪所为,打了他数百下。张仪不服,楚相放了他。后来秦国重用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史称“连横”,...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过往数千年,无数的错误被犯下,而有一个错误世人多犯且错了千年。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春秋战国各国征伐不断,战乱连年,直到秦国出现了一位明主——秦王嬴政。“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用了三十六年结束战乱,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可就这样一位乱世明主求被人误解了千余年之久。 世人皆言他穷兵黩武,...

宁河县19629764135: 秦国为什么担起统一六国的重任 -
傅鸿门冬: 秦国地处关中,地理形势险要,六国屡次攻秦均是无功而返,而秦国却可以吞并六国领土;商鞅变法,秦国由弱变强,又有六代君王谨守变法成果,励精图治,才能东出函谷关,争霸中原,最终由始皇一统天下.

宁河县19629764135: 秦国打败五国后为何还需百年才一统 -
傅鸿门冬: 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秦国虽然可以打败六国,但是毕竟实力优势不明显.分裂了几百年,统一不可能那么简单.所以统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秦国几代人的努力,反复较量最后才统一.

宁河县19629764135: 秦始皇功绩 -
傅鸿门冬: 秦始皇是很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

宁河县19629764135: 六国为什么被秦国灭亡 -
傅鸿门冬: 秦国灭六国在当时并不奇怪 早在秦昭襄王时人们便看出秦要灭六国了 郑国渠便是乏秦之计 但对于秦灭六国只能起延缓作用.秦国地处西垂 前期多位君主死于对西戎的战斗中 秦穆公时开始参与中原事务 视图东出 不过当时晋国太强大 穆公放弃...

宁河县19629764135: 为什么大秦帝国第四部(大秦帝国之东出)要到20 -
傅鸿门冬: 说来说去还是剧组的水平问题.原著的主题十分深刻严肃博大厚重而又不失新颖和现实意义,简单说是一曲开拓进取的大秦铁血文明的颂歌.只需紧扣该主题、艺术地表现这种文明的锻造、发展过程、深度挖掘其影响和意义本就可使影片大获成...

宁河县19629764135: 秦国到秦始皇这里经历了多少代,多少年?急 -
傅鸿门冬: 第一位秦襄公 建国(周朝诸候国)(公元前777年-公元前206年) 历经 571年 33代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

宁河县19629764135: 秦的发展过程 -
傅鸿门冬: 1.商鞅变法 前361年,秦献公寿终正寝,其子渠梁立,是为秦孝公. 孝公即位之初,对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魏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

宁河县19629764135: 秦国为什么灭亡 议论文 -
傅鸿门冬:传统的观点认为秦朝亡于苛刻的法治和无休止的暴力.综合各种的说法,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秦国的法治推行了100多年之后,其本身已经逐步地走向了僵化.第一,史记陈胜世家中记载...

宁河县19629764135: 为什么秦朝之前没农民起义?世界上农民起义最频繁的就中国? -
傅鸿门冬: 秦是封建王朝的开端,秦以前是奴隶制度的社会,为奴隶的人的后代世世代代为奴隶,他们还没有这种觉悟,封建王朝奴隶有了人身自由,思想也进步了.世界上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