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什么诗大都含有隐晦的政治情感

作者&投稿:策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商隐的什么诗大都含有隐晦的政治情感~

李商隐与其无题诗的由来 李商隐与其无题诗的由来
一,大时代背景
1.政治 在中晚唐时代,党争是很严重的;李商隐出生在唐宪宗时,而历史上著名的牛李 党争即起於宪宗之世.牛僧孺,李德裕各为其党首,两党之争为中晚唐外廷士大 夫最有影响,为时最久的党派斗争.他们各自结党营私,互相攻击,左右朝政, 排斥异己,扰攘不休.朝廷大权落入两党手中,以至文宗慨叹: 「去河北贼非难, 去此朋党实难.」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分析,牛李党争的焦点大致可以归结为:
A.主政者出身:数朝对进士科出身的士子文人的好恶崇抑,皆因主政者的出身不 同而不同.相对而言,牛党重科举,李党重门第.
B.科举取仕:唐代贡举分为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主文词,明经科宗经术,所 学之异,实为门族之不同.李党主张以经术取士,牛党则主张以词采为上.当时 经术者已成孤立,主词采者乃为流行,因进士出身者已成当时新兴阶级,政治地 位日增,於是,李德裕党羽大恶新兴进士出身之人. 值得注意的是牛,李两党的斗争中,因李商隐为李唐皇室氏族远支宗室,属於关 陇政治集团,其远支宗室的政治社会地位无大别於一般氏族,处於中立地位,既可从牛,亦可从李.
2.文学 从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藩镇势力日益强大,人民在重重剥削压迫下,阶级矛盾发展到十分明显的程 度.而杜牧,李商隐等诗人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已经流露浓厚的 感伤气氛,尤其是那些沈迷声色的诗,更显示了精神的没落和空虚.这种倾向到 唐末表现更为严重 .晚唐诗的风格形式也日益向魏晋南北朝的华艳纤巧的形式主 义发展.一般说法是因为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社会呈现一片消极,战后人民 即需休养生息,而写实之风消,唯美之风兴,完全以诗作诗,而李商隐集其大成, 其作品注重形式,诗风华美,隐逸的艺术风格也一览无遗.

二,个人背景 元和七年,即公元812年,李商隐生於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 ,他出生於元和 八年癸巳即813年) ,字义山,号玉溪生.李商隐少负诗才,17岁因作古文 〈才论〉 , 〈圣论〉 (今佚)而闻名,并开始与士大夫交游.大和六年壬子(832) ,李商隐 21岁应举,为当权者所斥;太和八年甲寅(834)23岁应试,又为崔郸所不取. 直至开成二年(837)方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李商隐为李嗣之子,溯系李唐皇室氏族远支宗室,在党争中本为中立.但他在选 择取仕科路途上,选的是进士科,如此,他便成了新兴阶级中的一员.按理,李 商隐属於牛党一派,合乎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与利益.可是,为了爱情,偏偏与 属於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结为伴侣.如此一来,在牛党的眼中,李商 隐惟利是图,背恩忘义.而在李党眼中,他却又成了放浪形骸,无道德操行的轻 薄之辈.时王茂元与令狐家为政敌,而令狐綯又为宰相,李商隐虽屡次写信向他 表明心迹,然而,令狐綯怨怒李商隐背恩,故而不予理会,并断绝往来.这是李 商隐一生最失意的事,政治上的冲突,几乎已成了他终生的原罪.他在诗中常常 涉及,只不过多半隐约其辞.在他写的七律里,有些「无题诗」表达了有点像是 相思与不能相见的艳情 又有点像是比喻与咏叹他和令狐綯的事 藉以寄托那 , , 「不 遇」的意旨.纵使是身负绝代之才的李商隐,也不得不卷入牛李两党争斗的漩涡 中.他作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注定了他怀才不遇,仕途不振的命运.但当时政 治背景下他根本无可奈何,郁郁寡欢的李商隐,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 死於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三,写作因缘
或许是生不逢时,历经六个帝王的更迭,目睹政治斗争的残酷,处於复杂的现实 环境中,即使有百般委屈,也无从申诉!於是李商隐便将那丰富的情感藉由诗中 宣泄出来,但有时碍於残酷的现实,无法明述,只能透过高度的文字驾驭能力, 隐晦於作品之中,藉由无题的寄托和朦胧多变,深远地表现出他对家国的关怀和 无奈,怀才不遇的情怀,和对爱情的执著. 而为何要首创「无题」形式,一些学者研究并归纳出以下几点:
1.作者身世 因仕途坎坷,屡试不中,多屈幕后.加上感情生活复杂,性格善感.所写可能是 为某人某事而发或为感情之作,只是不便明白说出. 2.晚唐诗风 唯美风起,李商隐学李贺之象徵手法作诗,行成奇诡而凄美的诗作.由於象徵, 表达方法要间接,效果要朦胧神秘,唯有化具体为抽象,与其想像的复杂心境, 与现实利害相成映趣.
3.道家思想 李商隐对道教有著相当程度的认识,也很有兴趣,这从其好用仙典可以看的出 来.名曰无题可同时包含「有」 「无」 ,此为受老子启示而致之也. 总之,采用「无题」的命名方式,可使内容更多元化,包容的题材更广,而不囿 於题目所限.读者因诗意无定,可触类旁通,在作者布置的飘逸迷离中细细品味 出此「无题」的真正意函.但解读无题作品也有其一定难度,读者可能会因作者 要表达的思想太过广泛而不清楚真正的意涵.
个人觉得其诗既是爱情诗,又是政治抒情诗。如
《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一首流畅动人,用典甚少的抒情诗.正因为流畅,很容易引人从字面解析. 这首诗是在写男子与女子约会,而女子却爽约,男子为对方孤寂无望地等待 而痛苦.首联即写出诗人对对方爽约的不解与微微的怒意.颔联写出希望见到对 方的渴望.颈联要一起解释,属於互文的风格.「半笼」和「微度」意指灯光只 笼罩了一半,薰香也只微微度过,两者都有不完满之寓意.「金翡翠」和「绣芙 蓉」代表著过去爱情的绚丽,用来反衬现在的冷清和痛苦.而尾联诗人向难以相 见的情人传递心声: 「刘郎恨蓬山太远,我与你的距离比蓬山更远一万重.」借 用汉武帝刘彻派人去蓬莱求仙不成的故事来衬托自己的爱情 ,更显出一种高贵的格调和诗意.
《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首回忆前情的艳情诗.诗写一位闭锁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开 头从眼前景致说起,再以物为喻;金蟾虽坚但香烟可入;井水虽深,但辘轳可汲, 而诗人为何无隙可乘 接著用贾氏窥帘,幸而缘合;宓妃留枕,终属梦想的典故, 说明相聚皆成空想,归结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讨苦吃的意念,创出了「一寸相思 一寸灰」的奇句.而尾句更是极力描写无缘相近的悲哀与失望.全诗善於运用比 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像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了美好爱情的被 毁灭,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但古代诗人往往喜欢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不正是在政治仕途不得意之时的一种托物言志,叙事蕴情吗?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晓镜但愁云鬓改 蓬莱此去无多路 东风无力百花残 蜡炬成灰泪始乾 夜吟应觉月光寒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中晚唐时代是一位生活比较严肃的诗人。他的有些《无题》诗看起来是写爱情,实际上是远接屈原楚辞以香花美人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关於这些方面,清人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已有较好的论述。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即诗人生活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他确实可靠的爱情婚姻经历来谈其爱情诗的崇高思想和审美价值。

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理解曾有多种争议,一种认为他的诗多有“寄托”之意。原因是诗人当时被卷入“牛李”党争漩涡之中,是寄意于思公令狐楚之子令狐淘,表现忠贞感情、希望得到援引的诗。另一中认为这是一首真正的爱情诗。因为从诗的字面意思看,显然是在描述爱情的哀怨,而且也只有这样去认识它,诗里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假如把它说成是政治诗,这些句子简直一钱不值。

我认为,无论有无寄托,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数都是优秀的爱情诗;而且无论有无寄托,这些无题诗都具有一种动人的朦胧美。

从审美的角度看,“相见时难”、“凤尾香罗”这两首诗,首先都应当看成是成功的爱情诗,这是因为它们所塑造的爱情忠贞的形象,是完整的、丰满的、美丽动人的。即使把它们完全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决不会降低其艺术价值
总之,这首诗中的种种美丽而奇特的意象,意义不在叙述或简单地抒情,而是在为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找一种直接的物化形式。即“以假想之事物,表现心灵之锐敏”这就是李商隐爱情诗艺术上的特点。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都含有隐晦的政治情感

李商隐写过不少《无题》诗,也有一些用诗里前两个字或句中两个字做题目的,也等于无题。这些无题诗大多数是写爱情的。另外还有一些有题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约近一百首,占他现存的五百多首诗的五分之一左右。

李商隐有些诗表面看来是写爱情的,实际上却不是写爱情而是有所寄托的。他的爱情诗和这种有所寄托的诗极易混淆。李商隐的诗本来隐晦难解,而历代笺注家又加以附会和歪曲,所以情况比较复杂。

人物生平编辑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李党知道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

“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1] 死后葬何处无定论。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出身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2]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生卒年考

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李商隐诗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年)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年)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年)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

李商隐
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3] 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

李商隐
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4] 。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5-6]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之前的(“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李商隐
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6]  从太和三年(829年)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个人生活编辑
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李商隐像[7]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
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
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8] 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柳枝)
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
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
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社会交往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他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李商隐交往圈里的人物分为四类:


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全诗
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然岑仲...

咏史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宗在位时,商隐对于他的闇弱,颇多讥评;而于其身后,则又加以哀惋。无论讥评还是哀惋,均出自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正由于这种深切的关注,国运难以逆挽的崩颓之势,成为诗人心头难以解脱的宿命般的悲凉。如果说李商隐感伤诗风的发展成熟,就个体来说是性格、遭遇使然;那么就时代因素来说,实是对...

李商隐诗与“兴寄”
关于“无题诗”寄托什么的问题,历代文学批评家争论不休。明代杨基《无题和李义山商隐》:“李义山(无题)诗……皆托于臣不忘君之义,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明杨基《眉庵集》卷九《四部丛刊三编集部》)这是“无题诗”研究中寄托说的滥觞,对后代有深远影响。明代谢榛,清代钱谦益、冯浩都延承了此说,“李商隐作...

...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什么诗
但诗人那种热切的入世情怀,没落的时代感伤,注入瑰丽诗境的凄凉,都是字字血泪,当是无法磨灭的。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一生四次的爱情却如此艰难,更增添了李商隐一生的悲苦。爱情的本质,究竟如烈火猛烈,一燃即烬,还应似江水不断,天长地久?婚姻究竟是对爱情的承诺,还是该留下无尽...

嫦娥唐商隐的古诗朗读
嫦娥唐商隐的古诗朗读介绍如下:yún mǔ píng fēng zhú yǐng shēn,cháng hé jiàn luò xiǎo xīng chén。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cháng é yīng huǐ tōu líng yào,bì hǎi qīng tiān yè yè xīn。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

嫦娥唐商隐的古诗
嫦娥唐商隐的古诗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后迁居郑州。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李白、李贺合称“唐代三李”,与温庭筠合称...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

诗句沧海蓝烟这句词是什么意思?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

无题(李商隐唐诗)详细资料大全
"颔联回忆往昔,一切相知遇合皆如梦如幻,终成虚无。 4.颈联言菱枝本已柔弱,而风波竟毫不顾惜,肆意摧残;桂叶芬芳内蕴,但月露却不予滋润。此言生命虽美好却无助,不仅无助,反受摧残。商隐《深宫》诗有"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句,出句与"风波"句同,对句与"月露"句反,皆可参读。 5.直:假设语。张相...

这首诗的意思是什麽?”景色无端五时闲,一闲一住思华年。庄生小梦迷蝴 ...
珍珠闪光有泪含多少曲折;似蓝田日暖啊,宝玉藏处是雾令何人能见!这片痴情,本应结果作未来美好回忆;只是可惜,当时就情思紊乱显得茫然!《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什么诗大都含有隐晦的政治情感 -
骑坚石榴: 李商隐的爱情诗大都含有隐晦的政治情感 李商隐写过不少《无题》诗,也有一些用诗里前两个字或句中两个字做题目的,也等于无题.这些无题诗大多数是写爱情的.另外还有一些有题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约近一百首,占他现存的五百多首诗的五分之一左右.李商隐有些诗表面看来是写爱情的,实际上却不是写爱情而是有所寄托的.他的爱情诗和这种有所寄托的诗极易混淆.李商隐的诗本来隐晦难解,而历代笺注家又加以附会和歪曲,所以情况比较复杂.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诗有哪些 -
骑坚石榴: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生平,以及他为什么总写隐晦的诗的原因 -
骑坚石榴: 晚唐本就是没落时期,尤其是在盛唐、中唐的繁华之后,更显悲凉; 而李商隐生活在牛李二党党争的夹缝之中,亦是郁郁寡欢,加之情场亦是并不得意,诗人往往在 苦楚与无奈之时显得更加的隐晦,生活在封建王朝的诗人往往是可悲的,但是却在另一个侧面早就 了一个又一个诗歌的巅峰,有的时候,隐晦更显得深远悠长!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如何把爱情的苦闷与政治的失意联系起来,从而使诗篇 -
骑坚石榴: 写拂晓听鼓应官,身如转蓬,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在爱情的阻隔之感中融入身世之悲,从而使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的面纱下具有多重主题,通过对生命短暂,爱情阻隔从而联想到抱负事业未成,人生漂泊,政治人生的失意.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诗歌有些什么特点?
骑坚石榴: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 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的诗 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 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 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诗有没有不关于爱情的? -
骑坚石榴: 当然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诗 - 李商隐一生创作的著名的诗都有那些?
骑坚石榴: 以下回答基于公认视角以及本人理解: 五绝·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如上诗篇为本人基于公认的以及个人理解严选的李商隐代表作.我也喜欢李义山的诗...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诗 -
骑坚石榴: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初学古文.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开成二年(837),以令狐之力中进士.次年入属李党...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的诗 -
骑坚石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迁西县17130428112: 李商隐最有名的诗是? -
骑坚石榴: 最有名的是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明珠月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道当时已惘然.还有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