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手回答: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大散文概念?

作者&投稿:印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先秦散文是中国散文的发轫。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包括《左传》、《国语》等先秦叙事散文和《论语》、《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当时的散文,只能说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代
散文到了汉代,又在国家政权启封建大一统的广阔社会背景之下,继续发展起来,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汉代散文在前世的基础上品类更加繁多,凡刘勰在《文心雕龙》文体论中所涉及的颂、赞、祝……等三十种散文文体都已独立出现,而每种文体往往又会细分为若干不同式样用途的小类。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在多元政治和政权频繁更叠的同时,思想家于一尊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玄学、佛学的盛行,以及儒、释、道三家并存局面的出现。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思想相对活跃、开放的时期,散文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四、唐宋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五、明代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六、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扩展资料
新时代的散文:
新时期散文的创作在内陆主要继承了四十年代解放区以记实为主的记实性散文和古典散文,导致建国初期“通讯”、“报告”极盛一时,后者则促成六十年代“诗”化的散文创作的热潮。
在前二十七年的时间里,散文创作缓慢而有限地发展,无论创作方法,艺术个性,还是品种样式,风格流派,都比较单调,甚至趋于雷同化、模式化、公式化。
为了摆脱这样的框架和模式,一辈散文作者回归“五四”散文创作传统,他们在作品中高扬个性意识、文体品位和文体意识,使现代散文得以薪火相传。
只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个性的解放,封闭体制的打破,艺术视野的扩大,才使大陆散文经历了长时间的徘徊与停滞之后,迎来了真正的转机,散文创作形成热潮。正是在振兴散文创作的诉求下,一直被认为是超稳定结构的散文文体从八十年代开始在台海两岸掀起变革热潮。
在大陆,首先是一批老作家突破了散文“简约”、“抒情”的审美规范,接着是一批学者、小说家、诗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散文”的理论主张,重新恢复散文的大度和洒脱。
真正给传统散文美学观念带来天翻地覆的变革,并在散文文体的创新发展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唐敏、赵玫、黄一鸾、斯妤等女作家和曹明华、胡晓梦、元元、苇岸、钟鸣、张锐锋等新生代散文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散文

古代的散文
  在中国古代,散文隶属于文章这一大概念之下,是文章的一个种类;散文是杂文学的概念,而非文学的概念。
   1、散文与文章,散文与韵文——散文概念的本义
  在我国古代,散文与文章并不是同一的概念,散文与韵文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古代散文概念的本义——散文不等于文章,散文与韵文相对立。
  用图形表示如下:
  

  翻开中华文化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文坛就形成了诗与文两大主潮。诗起源甚早,有人类就有劳动,有劳动就有诗歌。可以说,诗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于人们的口耳之际。
  文即文章,又称文笔。
  先秦之文多用韵语,句式或散或韵,散韵相杂。

我们对散文概念发生的模糊认识,以郁达夫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为代表:“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主要的文体……正因为说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的臆断不错的话,则我们现在所用的‘散文'两字,还是西方文化东渐后的产品,或者简直是翻译也说不定。”这代表了很多人对散文的模糊认识,这遮蔽了我们固有的丰富的散文理论,有必要对散文这一概念的源起及其内涵作一认真梳理。

散文新概念的发生与佛教之关系研究

1、散文概念首创于佛门。

梳理中国散文理论史,我们发现,散文一词不仅原创于中国,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佛教徒口中。《宋高僧传》卷三《唐大圣千福寺飞锡传》:“(锡)天宝初游于京阙,多止终南紫阁峰草堂寺,属不空当途传译,慎选英髦,锡预其数,频登笔受润文之任,代宗永泰元年四月十五日奉诏于大明宫内道场,同义学沙门良贲等十六人参译《仁王护国般若经》并《密严经》,先在多罗叶时并是偈颂,今所译者多作散文。不空与锡等及翰林学士柳抗重更详定,锡充证义正员,辞笔不愧斯职也。”①按赞宁《进高僧传表》:“臣僧赞宁等言自太平兴国七年伏奉敕旨,俾修《高僧传》与新译经同入藏者……端拱元年十月日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臣赞宁上表。”则《高僧传》始修于太平兴国七年,成于端拱元年十月。散文概念最早出现于此时。《宋高僧传》的材料多来源于碑文,如果那样则散文一词也可能出现更早,为中唐代宗年间了。

这里散文与偈颂相对。偈颂的特点是讲押韵,句式多四言,比较工整,那么与偈颂相对的散文则是散体了,它不追求押韵与句式的工整。“今所译者多作散文”这里的散文明显具有文体意义。同一时期还出现了散语的概念。

2、散语与散文

散语一词,较早见于《容斋随笔》卷一:“窃观阁下辅政既以经术取士,又使习律习射而医书画悉皆置博士,此其用意,岂独遗文章乎,而自顷以来此道几废,场屋之间,人自为体,立意造语无复法度,宜诏有司取士以古文为法,所谓古文,虽不用偶俪,而散语之中暗有声调,其步骤驰骋亦皆有节奏,非但如今日苟然而已。”②而散语词源学上的来历也是出于佛教。《容斋随笔》卷一,六十四种恶口条:“《大集经》载六十四种恶口之业曰:粗语、软语、非时语、妄语……”③。散语即为恶口之一,则有非正统、非主流的文化因子,又有随意、散漫的特点。同时期的陈师道,也使用散语一词:“国初士大夫例能四六,然用散语与故事尔。”④又“世语云: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短于散语,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韩诗如秋怀别元协律,南溪始泛皆佳作也,鲍昭之诗华而不弱,陶渊明之诗切于事情但不文耳。”这里,散语是与韵语相对的,是无韵之文(散文)的含义,已经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而世语云是流行的说法,广泛的说法的意思,则散语是一得到广泛认可的词语。

散语有散漫、随意之句式、语体的意思,和散文一样有文体的含义。而散文一词,文体意义更鲜明,而散语渐渐被中国古代文论淡忘了。

3、译经体?古文?散文

散文概念出现于佛门,是中古时期佛教文化高度发达,佛教文学高度成熟的结果。过去儒门中人物一直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而释道二家则被目为无益教化的旁门左道。《四库全书》存书3461种79309卷,释家文字只有13部312卷,道家只有44部432卷,总共只占四库书目的百分之一。乾隆在编辑圣谕中明言“至儒书之外,阑入释典道经……不合朕意”。而现存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5485卷,宋代开宝大藏经即达1076部,5048卷。释道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忽视佛道的思想显然是一种文化偏见。

魏晋时期佛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译经运动。据统计,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安世高译经始至北宋景?四年(1037年),计有知名译家192人,译出佛典1333部,5081卷(其中宋代译500卷)。如果和同一期的文章相比,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共746卷,再加上《全唐文》1000卷,佛家与儒家的著作数量之比是三比一。从文体上看,胡适曾说当年的骈体文几乎涵盖了一切,可偏这个传道的译经文字装不下,只能用古文来写。事实上,译经体是无数译经大师在古文的基础上,吸收梵文的优点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比较质朴、通俗、奇句单行的优美散文。

除了佛经文学外,还有本土僧人的制作,一类是与儒道论辩、阐述佛理的著作,他们收入于《弘明集》和《广弘明集》及《法苑珠琳》等,其中有部分宏扬佛理的文字,著名的如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僧肇《肇论》、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集结》、宗炳《明佛论》等皆长于论辩,思维精致,推理严密,论说成就为本土议论文字不及,形式上散句单行,时用口语,偶有骈俪,但绝非齐梁形式主义。另一类是传记作品,慧皎《高僧传》、道宣《续高僧传》等等,它们记人记事都大有可取之处。

辉煌的译经文学和佛学作品需要自己的话语对这种文体进行表述。印度是一个文体理论和文体思辨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印度古典文名著有婆摩诃的《诗庄严论》,它注重讨论文体和修辞,把诗分为有韵律的和无韵律的两种,即韵文体和散文体。檀丁(约七世纪)的《诗境》第一章也主要讨论文体区别和风格类型,将诗(文学)的形式分为三体:有韵律体(诗),无韵律体、杂体。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的文体理论、格律修辞理论也一并传入中国,比如文笔之辩,永明体的对偶理论皆受印度文论的影响。

公元八世纪左右伴随排佛复儒思潮的古文运动,大力提倡“古文”理论,试图建立话语上的一统地位。而与之相对立的受排挤打击的佛教一派必不愿接过古文的大旗,而必创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亦即“散语”、“散文”了。所以散文由佛教界人士创造看似个人行为的偶然,实则文化交流与冲突中的必然。

也许这辈子我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你,但是我想如果真的有下辈子,我愿意在第一时间找到你,一定紧紧的牵着你的手,不会放开。每天都会想起你,对你的思念已经成为习惯,那些伤痕也深深地划在了我的心上,我无力阻止思念的侵蚀,想远离,却离不开,想割舍,却是舍不得,奈何我这痴情的女子,注定终身在你的思念里煎熬,背负一辈子的情殇。
或许,每天这样的故事都在发生着、延续着,有人相聚,也有人离别。如果不是因为晚遇,也是会有太多的不可以,让很多人根本不可能跨越,最后无奈选择放弃。如果不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谁会愿意放弃自己深厚的感情?谁会愿意放弃自己深爱的人?我想,没有人愿意背负这样的伤痛,但是为了成全,为了对方的幸福,唯一的选择,就是狠心放手,不再回头。
人与人的缘分,就是这样,四季不断流转,谁会留到最后,谁会一直陪在身旁,不到最后,谁也不能确定。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生命中总是承载了太多的遗憾,尘缘似梦,流年依旧,只愿在容颜沧桑,散尽风华的某年、某月、某天的转角处,再相遇,彼此能够淡然的说一句:好久不见......


宣化区17535082357: 请高手回答: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大散文概念?《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作业 -
侨关复方:[答案] 我们对散文概念发生的模糊认识,以郁达夫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为代表:“中国古来的文章,一向就以散文为主要的文体……正因为说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中国向来没有'散文'这一个名字.若我的臆断不错的...

宣化区17535082357: 如何欣赏古代散文?如何欣赏古代散文
侨关复方: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 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 认识、 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 为什么...

宣化区17535082357: 倪其心:怎样分析古代散文 -
侨关复方: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大体可简括为两类:应用散文和创作散文.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作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中唐作家柳宗元说:“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

宣化区17535082357: 怎么理解散文啊?
侨关复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是有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的一种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指的是中心突出而形式多样、选材广泛. 阅读欣赏散文时,既要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作者的主观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意识之本,是对事物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

宣化区17535082357: 中国古代“散文”概念源出、发展和其与现代散文概念的不同之处 本人急用 -
侨关复方:[答案] 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

宣化区17535082357: 语文的散文怎么理解? -
侨关复方: 散文大致分为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散文,文化散文等.文化散文一般难理解.但是无论怎样,散文有一定的方法.就是第一,找到散文的神,就是中心.它的社会价值,精神方面价值和意义.第二,找到散文的每段的过渡.以及照应的句子.理解句子要联系社会价值和思想进行研究.

宣化区17535082357: 散文是什么,要怎么写新手! -
侨关复方: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建议从日记写起,真实通俗,随心而记.

宣化区17535082357: 为什么说先秦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根 -
侨关复方: 1,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

宣化区17535082357: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生源头与萌芽是() () -
侨关复方: 根据《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萌芽是: 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商周铜器铭文.请你参考,有疑问请你追问!

宣化区17535082357: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商,朝中的什么中? -
侨关复方: 散文并不是商代时产生的,若要追溯其大致年代,应该是汉代. 我们知道,汉赋是一种文学形式. 而散文,可以认为其脱胎于汉赋,汉赋采用的是四字一句,就这已经能表达很多意思.不同于诗经的是,诗经更趋向于文言文,不容易理解内容! 汉赋的形式,经过后来的演变,逐渐形成诗、词、骈体文、白话文,到近代散文才大放异彩,大家迭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