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在军事上为东吴做的最后一次贡献为啥会被淡化了?

作者&投稿:甘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三国末期东吴的陆逊堪称是一代名臣,出将入相权势无人可及,参加过多次东吴对外的重要军事战役,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陆逊大败蜀军,一把大火将晚年刘备一统天下的梦想烧没了,但是即便陆逊主导的多次东吴对外战争,是胜多败少,但是依旧无法让东吴在对曹魏的军事上掌握主动权,这和陆逊的才能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东吴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孙权时期的东吴已经没有了孙坚孙策的扩张性。

在历史记载上,陆逊在军事上为东吴所做的最后一次贡献,就是为东吴拿下了邾城,可是奇怪的是,关于陆逊的这段记载,表现得很简略,多少有些刻意淡化的意思。

《三国志.吴主传》(赤乌四年)秋八月,陆逊城邾。

《建康实录》秋八月,陆逊城邾。

《三国志.陆逊传》更是丝毫没有提及这件事情,东吴一方也只是简略记载,陆逊在赤乌四年,加固建筑了邾城,那么难道是邾城不重要吗?和合肥相比当然没有那么重要,这就是涉及到东吴的战略规划了,虽然东吴占据了荆州,但是孙权时期主力北伐方向还是在合肥一线,当然荆州一线也会做过努力的,在陆逊功伐邾城之前,也是赤乌四年,东吴就从荆州北伐过。

《三国志.吴主传》车骑将军朱然围樊,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

但是相对来说,孙权在称帝后,把国都迁到了建业,东吴的防守重兵也大多集中于东线,而且合肥所处的淮南一线,水网相对较多,也是能够减弱曹军步骑的优势,这也是为何孙权死心塌地的要拿下合肥,控制淮南一线的原因,只是孙权到死都没能打下合肥,东吴也始终没能把淮南一线变成自己北伐的前进基地。

再者如果着重从荆州北伐,那么东吴的军事部署就会改变,由东向西调动兵力,那么建业就暴露在魏军的威胁之下,而且蜀汉在找找麻烦怎么办?所以综合来看,合肥是东吴北伐比较合适的进攻目标,即便当初吕蒙说过,东吴就算占领了徐州,也不足以守住,但问题是,给东吴的选择不多,如果孙权想要北伐一统天下,就没有极为稳妥的选择。

话说会来,邾城虽然没有合肥那么重要,但是其对于东吴来说也是防御至关重要的一环,赤乌四年,陆逊也已经老了,不然不会在4年后,因为无意卷入东吴的两宫相争而郁郁而终,蜀汉诸葛亮也死了7、8年了,蜀汉在西线能够给予曹魏的压力越来越小,这就是的曹魏对东吴的军事压迫逐渐增加。

其实这就是早已注定的了,从夷陵之战开始,吴蜀相互消耗太大,主要是蜀汉,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曹魏的致命威胁,而随着时间推移,曹魏国力更加强盛,是具备灭两国实力的,而到了赤乌四年,孙权也早已不具备当初的锋芒,东吴对外战争只要还是转变为守势了。

在这个大环境下,陆逊拿下邾城对东吴来说就很重要了,虽然三国志中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在其他文献中还是能够找到陆逊的功绩的。

《水经注》吴赤乌二年,陆逊拔邾,筑城置戍。

《襄阳耆旧记》吴赤乌三年使陆逊攻邾城,常以三万兵守之。

《太平寰宇记》邾城故城在黄州东三十里,临江与武昌相对。三国时初属魏,吴赤乌三年使陆逊攻邾城,常以三万兵守之。

虽然具体时间存在出入,不过都是承认了陆逊拿下邾城的事实,而且还派遣3万人驻守,这对于兵力大致维持在20多万的东吴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三国志.三嗣主传》王濬最先到,於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晋阳秋曰: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人。

这是东吴亡国时的户籍情况,记载着有将士23万,那么在陆逊打下邾城的时候,东吴的兵力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应该不会超过30万,也就是说,陆逊将东吴十分之一的部队驻守在了邾城,一个小小的邾城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

邾城的历史很悠久,在春秋时期,楚国灭了邾国,将其国人迁徙聚集之地就是后来的邾城,西汉时期,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清算的异姓王吴芮,曾立都于邾城。

《汉书.吴芮传》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

当然陆逊拿下邾城可不是因为什么历史悠久,而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邾城现在大概的位置在黄冈市,而当时东吴的武昌基本上就是和邾城隔长江相对,东吴的武昌是现在的鄂州,虽然孙权迁都建业了,但是武昌的政治地位没有下降。

《三国志.陆逊传》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是岁,权东巡建业,留太子、皇子及尚书九官,徵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

武昌和建业算是东吴变相实行的两都制,再者武昌曾长期是东吴的治所,其象征意义也是有的,自然不能轻易让曹魏占领,而且其处于长江中游,也是东吴防线上的一环,之前我说了,到了东吴赤乌四年,东吴北伐的力度是越来越弱了,虽然在当年还发动过北伐,但是结果是惨败。

《晋书.宣帝纪》吴将全琮寇芍陂,朱然、孙伦围樊城,诸葛瑾、步骘掠柤中,帝请自讨之......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

《三国志.吴主传》夏四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琮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中郎将秦晃等十馀人战死。

那个时候东吴的北伐大多是劳民伤财了,因为曹魏的国力太强大,针对东吴所设立的中线东线军事重镇也越发坚固,东吴北伐必然徒劳无果,对于东吴来说,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拖了,拖到曹魏自己生变,否则是东吴和蜀汉都是没有机会的。

那么陆逊拿下邾城就很重要了,虽然邾城在长江北岸,但是其是守卫武昌的关键防线,有邾城在,武昌就安全,如果当时东吴并未迁都建业,那么邾城的作用就更大了,陆逊晚年是为了东吴的能够掌握更好的局势而尽自己最后一份力。

可惜陆逊的努力最终在天下大势无可逆转之时,被后人轻易的葬送了。

《晋书.王戎列传》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诣戎降。戎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邾二县降。

孟泰直接把邾城送出去了,当然大背景也是东吴大多数将领无心应战,但是的各线吴军可以用崩溃来形容,晋军水师是直接兵临建业城下,吴国也就灭亡了。

不过关于邾城的重要性,后世有两次体现。

东晋初期,羯人后赵铁骑直达大别山北麓,有直接渡江南下的态势,当时东晋名将陶侃镇守武昌,有下属建议陶侃学陆逊,北上扼守邾城,但是陶侃是反对的。

《晋书.陶侃列传》我所以设险而御寇,正以长江耳。邾城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寇虏,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且吴时此城乃三万兵守,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

的确但是陶侃面对的情况和陆逊时期已经不同了,武昌不是东晋治所,并非那么重要,而邾城在西晋时期早已不是军事重镇,恐怕到了东晋时候早已荒废,加上邾城周围东晋已经没有统治基础,那么陶侃再去经营邾城只能是一座孤城,邾城和武昌还隔着一道江,无论是撤退还是支援都不方便,所以陶侃镇守武昌时期,从未经营邾城。

而在陶侃死后,庾亮接替其位置,加上碰到后赵石勒挂了,庾亮打算北伐,这是邾城的地位有体现出来了,邾城成为了晋军北伐的前进基地。

《晋书.庾亮列传》时石勒新死,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邾城。

《晋书.毛宝列传》于是诏以宝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与西阳太守樊峻以万人守邾城。石季龙恶之,乃遣其子鉴与其将夔安、李菟等五万人来寇,张狢渡二万骑攻邾城。宝求救于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军,城遂陷。宝、峻等率左右突围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宝亦溺死。

只是当时庾亮太过自负,认为邾城牢固,不派遣援军,希望利用邾城挫败后赵兵锋,好趁势反扑,但是邾城最终攻陷,后赵也是直接毁了邾城,按照记载当时毛宝并非怯战,其突围是在城池被攻陷之后,个人猜测,估计当时的邾城城防绝非庾亮想的那样,是一座坚城,不然不会那么快被攻陷,毕竟西晋到东晋初期,没人去有意经营邾城,城墙更不会有人特意去加固,我个人不认为早已不是军事重镇的邾城会有坚固的城防。

所以说,虽然在记载中并未看到陆逊拿下邾城对东吴有什么作用,但是在后世还是能够看到邾城作用的,只是不知为何,陆逊这么大的功劳,为何三国志记载得很简略,哪怕是东吴一方都表现的可有可无,不知是有意淡化还是出于什么别的原因。



因为陆逊所做的事情,在那会儿做的军事部署,没有给东吴带来直接的好处,只是说比较长远的这种计划,所以会被看淡,但是陆逊因对东吴的是绝对的忠心。

因为陆逊的计策对于东吴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并且在东吴末期主要的目的也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他的贡献被忽视了。

因为陆逊败了蜀汉,使得蜀汉衰弱,在人们眼里蜀汉是正统,他的功劳才会被淡化。


陆逊曾为东吴屡立战功,为何对北伐中原始终坚持反对?
从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江东大族并不愿背上沉重的战争负担,将自己的有限人力,物力消耗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之中。说穿了,假使东吴真的能够定鼎中原,孙家皇帝自然能够搬到洛阳做皇帝,而江东大族所拥有的田产美宅,却是无论如何也搬不走的。第二:以吴国的军事实力而言。虽然东吴水军傲视群雄,但是陆军却...

大都督陆逊为东吴做过的最后一次贡献是什么?
在历史记载上,陆逊在军事上为东吴所做的最后一次贡献,就是为东吴拿下了邾城,可是奇怪的是,关于陆逊的这段记载,表现得很简略,多少有些刻意淡化的意思。《三国志.吴主传》(赤乌四年)秋八月,陆逊城邾。《建康实录》秋八月,陆逊城邾。《三国志.陆逊传》更是丝毫没有提及这件事情,东吴一方也...

为东吴忍辱负重的陆逊,为何会被孙权逼死?
如果是孙策而不是孙权,策从扬州、逊从荆州,两路北上,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可惜孙权并不具备他哥的才能,这就造成了东吴的软肋,即陆逊在扬州则扬州强,在荆州则荆州强,但他总归不可能同时指挥两翼的军事(实际上也可以,但孙权不放心)——也就是说,陆逊在东吴的地位,其实并不如诸葛亮在蜀汉所...

东吴四英杰介绍
东吴四英杰:周瑜、陆逊、顾雍和吕蒙 一、周瑜 周瑜,东吴第一代大都督,才华横溢,英俊潇洒。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而且擅长诗文和音乐。最著名的战斗是赤壁之战,周瑜成功运用火攻策略击败曹操的庞大军队,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二、陆逊 陆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不仅在军事上...

为什么说陆逊是真正改写三国历史的军事天才?他做了什么
陆逊是继周瑜之后,东吴的又一个军事天才,其水平不亚于诸葛亮和司马懿。夺荆州挫败关羽,火烧连营击退刘备,这两件最出彩的军事行动,使他名扬天下,成了尽人皆知的厉害角色。陆逊出身江东豪门,是一个大家贵族子弟,但他脱颖而出,平步青云成为地方大员,所凭借的是战功,而非家世背景。第一次露脸,...

东吴的两大都督,周瑜和陆逊,谁更有才能?
同样在石亭之战中,陆逊也拒绝了孙桓的冒险建议,虽然孙桓的建议有扩大战果的可能,但是把整个擅长水战的东吴军队放置在远率长江的陆地,无疑会成为曹魏骑兵的活靶子,攻得下也守不住,不如不取,所以际逊的决策正确。所以无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战略能力,陆逊都强于周瑜,当然了,治国、内政能力也是陆逊...

东吴时期的四位主要军事统帅分别是谁?
指挥了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其在东吴地位非常高,有过人的胆识与才略,从孙策临终时留下“外事不决问周瑜”的嘱咐,便可知他的能力与地位。鲁肃,很有全局观和治国谋略的一位外交帅才,胸怀国家,军事上的指挥能力稍逊。有著名的塌上策,类似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皆是治国理政良策。他主张联蜀...

历史上陆逊在东吴是何地位?处境怎么样?
孙权管理政治方面,军事方面则有武将来管理,东吴有著名的四帅,江东世家也唯有他是大都督。孙权一直以来把赤壁之战作为自己毕生的荣耀,也是因为此原因对于支持投江的江东世家家族极为不满,更是处处出于警觉。二、陆逊 在三国时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非常著名的战役,其中夷陵之战就是刘备...

三国时期东吴陆逊的功绩和贡献都有哪些什么?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

陆逊身为东吴名将为什么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死在了朝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后来,陆逊多次为孙和的事与孙权争论,引得孙权直接动手打压陆逊,直至将其逼死。直观看来,陆逊确实是憋屈地死在东吴荒唐的立储之争中。但从根本上来说,逼孙权动手的并非是陆逊对太子的支持,而是孙权意识到以陆逊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可能威胁到自家的统治。陆逊支持按制度订立的太子,甚至为太子不顾自身...

五台县18080285781: 东吴四英杰的贡献谁的最大 -
战福明目: 我感觉陆逊贡献最大,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再一次保存了东吴,同时,陆逊在大都督职务上干的最久,参与了多次会战,为东吴立下战功最多,此外,陆逊教子有方,儿子陆抗是东吴最后一个名将,陆抗也为东吴立下赫赫战功,周瑜的功劳也不小,但他的劣势是寿命短,自然总功绩就不如陆逊了.其他鲁肃和吕蒙,功劳没法和周瑜,陆逊比,同时,这2人寿命也不长,做的贡献也就少于陆逊了.

五台县18080285781: 陆逊最后怎么死的?(明白点的) -
战福明目: 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 动画游戏中的陆逊(一)(20张)最后权令逊代顾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既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黜降鲁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粲.孙权更“累遣中使责让逊”,使逊“愤恚致卒”.逼死了陆逊.

五台县18080285781: 东吴能为将帅之才的周瑜陆逊等人,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出色的战绩? -
战福明目: 周瑜出身大族,自幼有名气,在兴平二年(195年)孙策与周瑜一同带兵东渡长江,不久拿下丹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紧逼,大军压境,孙权本意与曹操一战,向下部询问计策,孙权部下出现两个战营...

五台县18080285781: 三国演义里陆逊是怎么死的 -
战福明目: 陆逊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因愤怒不平而终. 具体经过: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

五台县18080285781: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陆逊是什么结局怎么死的?还有孙权是怎么死的 -
战福明目: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孙权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 (注:若从孙权称吴王在位算起,则在位为32年). 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五台县18080285781: 陆逊在三国里做出什么贡献 -
战福明目: 火烧连营

五台县18080285781: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八卦阵是怎么被陆逊破掉的 -
战福明目: 八阵图不是陆逊破的,陆逊虽然厉害,但还没有那个能力去破掉八阵图,能活着从里面出来就已经是万幸了. 诸葛亮,号卧龙先生,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刘备寄居荆州之时,以三顾之礼才请出了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从一个...

五台县18080285781: 三国里德陆逊是怎么死的? -
战福明目: 也算是被孙权逼死的吧.陆逊卷入孙权两子——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陆逊站在太子一边.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他说:“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陆逊传》).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因而得罪了孙权.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孙权还多次派中使前去责骂陆逊,陆逊忧伤过度,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终年六十三岁.

五台县18080285781: 陆逊火烧连营 -
战福明目: 江东有四大家族,因为陆逊是其中陆家的代表,而且足智多谋,所以得到孙权的重用.因为是青年才俊,初出茅庐,所以名号不是太响亮,也正因此才造成了关羽和刘备对他的轻视.刘备讨伐东吴的时候势如破竹,东吴将领都挡不住他,所以更不会把陆逊放在眼里,也就不会告诉诸葛亮.刘备其实打战就不怎么厉害,一辈子都在输,但却自持打了一辈子战,以为熟知兵法,联营几百里,又不听别人的劝谏,才会被一把火烧掉.

五台县18080285781: 吴国陆逊才能可与吕蒙鲁肃周瑜相媲美么?
战福明目: 我是这样排列: 1.周瑜统军在赤壁战胜了曹操,对三国鼎立和孙吴势力的稳固作出的贡献最大; 2.鲁肃最早提出结盟刘备,并且借出荆州给刘备,是最有长远规划、最有长远策略的一人,如果按照鲁肃的计划曹操势力将会被大大削弱,东吴才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