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作者&投稿:徒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土族人家的院中,住房的位置根据大门的方位和阴阳五行、八卦等确定。家境较好的人家的主房,盖的是正脊五檩、二架七檩的大房、前后出檩的过厅。房屋木件大都为画栋雕梁。其它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的小平房。高寒地区的土族,除了夏天,人们大都睡热炕。热炕有两种,炕面用泥做的叫泥炕,炕面用木板做得叫板炕。

  土族人民的祖先,在青海东部定居以来,起初从事畜牧业生产,以肉食、乳品为主食,转为农业生产后,传统的游牧民习俗仍然保留着,如喝奶茶、喝酥油茶,吃酥油炒面,吃大块肉、喝大碗酒。因青海东部海拔高,气候干旱,农作物只能种植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洋芋、油菜等。

  土族人民特别注重礼节,人们相逢时互相问好致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亲友之间相互拿上自己做的食品拜节。家里打庄廓、盖房子、安大门、生孩子出满月、姑娘出嫁、娶媳妇都要邀请亲友来贺喜。土族人民热情好客,说是“客来了,即福来了”,对长辈及贵客尤为尊敬。在节日里或责客来时,在大门口先敬客人三杯酒,叫做“进门三杯酒”,然后请客人进门引至正房炕上按年龄或辈份大小就坐,主人要敬客人三杯酒。叫“吉祥如意三杯酒”,不能喝酒的客人,用无名指蘸酒对空弹三下也可。此时主妇恭恭敬敬地把做好的饭菜用木盘端上来,劝客人享用。在客人出门时,要敬三杯酒,叫“上马三杯酒”。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前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蒸馍等。春节一般要过十多天,除夕那天,把院落房屋打扫一遍,贴上钱马、春联、年画,然后吃年饭。晚上有的讲故事。有的饮酒唱歌,直至通宵达旦。大年初一,男人们登上高山煨桑、“放鹿马”(“煨桑”,汉藏合壁词语,意为烟祭。“鹿马”是一种印了飞马的五色方块纸,在山顶迎风飘洒,表示顺运)。小孩、妇女就开始穿节日盛装,待东方朦朦发亮时,家族间、邻友间相互拜年。过年期间,男女老少集中在较宽敞的巷道或打麦场上,转轮子秋,踢毽子,打毛蛋(羊毛绒球),跳安召舞,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结束。

  除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土族人家过得也比较隆重。五月初五那天,人们喝雄黄酒{青稞酒中放雄黄},吃凉粉、凉面。男女老少都要穿节日盛装,系“锁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儿童还佩带香包。中秋节提前一两天做大月饼,月饼表面上要用面做上各种图案,月饼以大而美观为佳,做的月饼一定要给亲朋好友赠送。中秋节晚上要在院中间摆上方桌,献上月饼和瓜果,点上青油灯,煨桑,迎接月亮出来,现在接月亮的习俗已慢慢消失,以全家大小团圆欢乐为主。

  土族的婚礼仪式,自始至终都是用歌声来表达内容的,犹如一部辉煌的歌剧,又像一部舞剧,“安召”优美的舞姿贯穿始终。土族婚礼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来源:腾讯旅游)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此外,与汉民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一、土族的节日:

1、擂台会

二月初二节叫擂台会,在节日里主要进行赛马,摔跤,比武等体育活动,还进行唱山歌等传统娱乐活动。

互助县府所在地威远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唱擂台戏。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威远镇一带叫“诺术斗”〈土语意为森林地区〉,宋时改称“牧马营”,为军事要地,是兵戎活动频繁之区。打擂台之俗约始于宋代,流传至今。

其内容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近代以来的擂台会主要是演秦腔戏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祭祀求神活动。除唱戏外还进行物资交流以及转轮子秋、跳安昭舞、赛马、摔跤、武术表演、唱花儿等文体娱乐活动。

2、鸡蛋会

是每年农历三月三、三月十八、四月八,大通、互助一些地区举行的传统庙会,赶会的人都带许多熟鸡蛋,在会场上敲击作戏,被敲破者将蛋送给赢家取乐。所以人们习惯地叫做“鸡蛋会"。庙会上给龙王、三霄娘娘等神献牲酬祭;请法师涌经,跳法师神舞,以避祸穰灾。

赶庙会的人一则上香、供灯、敬香钱,以还神灵保佑之心愿;二则春耕之余娱乐欢庆一番。

远近土、藏、汉各族群众蜂拥而至,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会终人散,则见会场上铺满白花花蛋壳,如同下了场冰雹,群众认为这样便能禳解雹灾。据传这“鸡蛋会”是明代嘉靖年间,因一次春天的雹灾而举行的,留下庙会打鸡蛋禳灾之俗,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二、土族的风俗习惯:

土族淳朴好客,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敬客时,首先要敬酥油茶,并摆上一个“西买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面盒子)端上一盘大块肥肉,同时在肥肉上插一把刀子,然后用系有白羊毛的酒壶为客人斟酒,以表示吉祥如意。

有的地方还有客人一到,首先要敬三杯酒,谓之“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时也要敬三杯酒,谓之“上马三杯酒”。饮酒时,有边饮边歌之习,以畅饮酣醉为快。如不能喝酒者,要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也可。

扩展资料

土族的禁忌

忌讳在牲畜圈内大小便。寺庙大殿或家中佛堂内忌讳去过月房的人以及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妇女不戴帽子或不穿长衫,不得在长辈面前过往。忌讳用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水。出远门或办喜事,早上出门碰上空桶、穿背斗,认为不吉,须返回改日再走。

安了新大门、或家中有重病的人,生了孩子等,外人不能进入院内,门上贴一方红纸或插上柏树枝,以示忌门。到土族人家做客,进门前必须先呼喊招呼,否则,被视为无礼。进屋后上炕必须脱鞋,否则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土族人忌讳同未婚姑娘开玩笑,不能在卧室里吐痰、擤鼻涕。

土族不食马、骡、狗肉。忌在牲畜圈内大小便。不能在长辈面前脱帽。服孝期间子女不能串门。家中人死后一年内不穿红、绿色衣服,不过年节。清晨出门忌遇挑空水桶、背空背篓的人。妇女生孩子忌门。禁止在经幡杆上晾晒衣服。不用有裂缝或豁口碗给客人盛茶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族



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土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 赛马节

赛马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六月或七月举行。这个节日源于土族的传统赛马活动,是土族人民表达对马匹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在赛马节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土族服装,骑着马匹进行比赛和表演。同时,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美食展示等活动。



2. 祭祀节

祭祀节是土族人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六月举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在家中或祠堂里摆放祭品,向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同时,还会有舞蹈、歌唱等文艺表演和传统美食展示等活动。



3. 藏戏节

藏戏节是土族人民观看藏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举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藏戏表演,这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杂技等元素的传统艺术形式。同时,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传统美食展示等活动。



4. 婚礼习俗

土族的婚礼习俗也非常有特色。在婚礼前,新郎要先到新娘家中送礼,然后由新娘的父亲为新郎戴上头巾,表示接纳他成为自己的女婿。在婚礼当天,新娘要穿上传统的土族婚纱,新郎则要穿上土族服装。婚礼上还会有舞蹈、歌唱等文艺表演和传统美食展示等活动。



总之,土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非常丰富多彩,展现了土族人民的独特文化和传统美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和尊重土族的传统文化。



土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1、春节是土族人最热闹隆重的节日之一。节日前十多天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年馍、酿造青稞酒等
2、重阳节
青海省土族每值农历九月初九凌晨便携带柴火、酒食等,成群结队,去郊外登山。
3、送灶神是青海省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人们将黄泥抹在厨房的墙壁上,上面点一些 白点即是灶神。
4、跳神会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瀛姚马庄一带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 三月初三举行。
5、佑宁寺法会又称六月法会,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到初九日在佑宁寺举行。
6、元 夜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西宁市附近及乐都县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要进行“跳火牙”、收瘟、观灯等活动。
7、灯会是青海省民和一带土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8、冬至节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每年冬至日早晨各家吃一顿油饼和“旗子”。
9、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土族人家男女老少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白面馍、长面条、凉粉等到草滩或树林中游玩吃喝。
10、祭祖节是靑海省乐都、民和一带土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底至四月初举行。届时各家携带馒头、酒、奶茶、猪肉、果品、菜肴等上坟祭祖。

土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以下是一些土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哈尼节:哈尼节是土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他们的新年。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进行各种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如舞蹈、歌唱、赛马等。

夏历四月的野鹅节:这是土族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祭宴:土族人非常重视宗教信仰,每年都会定期举行祭宴,展示他们对祖先的敬意,并祈求来年的好运。

婚礼习俗:土族的婚礼非常热闹,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如婚车队、送嫁妆、合婚、摆酒席等。

藏戏表演:土族有自己独特的藏戏,是他们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些是土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俗的一部分,展示了土族人民的独特文化和民俗活动。

  土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有,农历正月十四日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威远镇擂台会,三月三、四月八庙会,六月十一丹麻戏会,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会,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区的“纳顿”(庆丰收会)等等。其中擂台会、丹麻戏会和“纳顿”最具民族特色。届时,除举行赛马、摔跤、武术和唱“花儿”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举行物资交流会。此外,与汉民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等。
  春节。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节前十多天就开始各种准备,村村户户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除夕吃年饭,唱家曲,给将要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接神礼,同时还要敬奉灶神和门神。大年初一,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一年平安。然后给远方亲友拜年,进行娱乐活动。正月十五年节结束。

  观经会。亦称“观经法会”,土族语称“蓝迦”。青海互助等地土族的民间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四日和六月初八、初九日在佑宁寺举行。届时,人们身着洁衣,到寺院磕长头,点酥油灯,滚忙茶(施舍茶),布施,供饭,转斯古拉(转山),煨桑等。瞻仰大型佛像,观看喇嘛跳欠(神舞)。此外,会上还进行物资 交流和赛马、射箭等活动。

  晒佛节,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佑宁寺的喇嘛们将香巴大佛像由大经堂檐前直挂到铺有地毯的经堂台阶上。虔诚的信徒们给佛像磕头膜拜,献上供品。喇嘛从早到晚诵经不停。附近的群众纷纷争相赶到庙中观拜。

  正月十五。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过节。白天男女青年到威远镇看社火,晚上,在自家门前点燃十五堆火,全家大小都要从每个火堆上跳过三次,认为这样一年中全家人可以不得病,健康长寿。

  擂台戏。亦称擂台会。青海互助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在县府所地在威远镇举行。宋代威远镇名为“牧马营”。节日这天,人们盛装打扮,纷纷来到会场。特别是许多著名的花儿歌手,远道跋涉而来,试与当地歌手比高低。人们各自选伴结伙,分成若干赛场,每组七至十人左右,在广场上摆开阵势对唱。当比赛进入高潮时,各场涌现出许多新的歌手,然后组成新的小组,继续比赛对唱。直到暮霭降临,人们才陆续离去,对歌优胜者被誉为“花儿王”,当众披红挂彩。除唱花儿外,节日的主要活动还有物资交流、唱戏、赛马、摔跤、武术表演等。

  鸡蛋会:青海互助、大通等地土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青苗会。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至六月,由巫师择日举行。源自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节日早晨人们先到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护法神箭,然后组成仪仗队前行,队伍排成单行,有的击鼓鸣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随行的众人手持柳条,直到大东岭休息,野餐,漫花儿,随后登山踏青,巡视田禾,并借用神的名义约束乡民不准在田地里放牧牲畜,不许砍树践踏青苗。此节,实为保护农业生产的一项活动。

  花儿会。土族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主要的花儿会有:五峰山花儿会,流行于青海互助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于五峰山举行。五峰山座落在互助县西垣,因山峰形状与人手五指相似而得名。五峰山翠峰青峦,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每逢节日,山上山下,锣鼓喧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或观赏浏览,或赛歌比舞,台上纵情高歌唱花儿,台下集体对歌,此起彼伏。花儿会还是城乡物资交流的盛会。

  此外,尚有农历五月初五日互助县东沟大庄花儿会;六月十一日的丹麻滩花儿会;六月十三日土观村花儿会等。

  土族的传统节日还有每年春秋举行的祭敖包、青海互助县姚马庄等地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办的朝山会、青海同仁地区土族的民间节日鲁若节、青海民和县官亭、中川、甘沟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纳顿、青海互助、民和、大通及乐都、平安、湟中等地土族的宗教节日放官经、腊八节、青海民和一带正月十六日的刀山会(每隔二三十年举行一次)及二十日的正月二十节;民和官亭地区正月二十九日的火神节;青海互助东瀛地区二月初二日的二月二;互助一带二月初二或三月初三或四月初八日的跳神会;青海海东地区三月初三日的三月三节;互助一带的清明节;青海乐都、民和一带三月底四月初的祭祖节;互助一带四月初一至十五日的祭佛节;五月初五日的端阳节;七月初七日的七月七;乐都一带七月二十二日的祭财神节;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部分土族不过此节);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民和县三川地区九月九日的请神法会;互助一带秋收后的谢梱及十月初一日的祭碌碡;冬至日的冬至节;腊月二十四日的送灶神;互助一带腊月二十九日、正月十四日的打施食等。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5、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有哪些?
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

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活动
少数民族节日及风俗活动:一、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旧历新年、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每年七、八月举行那达慕大会,也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二、仫佬族 仫佬族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都有什么?
1、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等春节习俗。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和风俗是什么?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风俗: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驱邪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风俗: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

各族传统节日习俗
一、侗族的浴兰习俗 贵州、湖南居住的侗族,在端午节前一天,妇女要上山采集草药,回家煮成香汤洗涤身体和头发。洗完后,主妇走上竹楼,恭恭敬敬地包制粽把(粽子)。包粽把时,禁忌成年男子上楼。到了节日这天,家家都在祖先的牌位前供上曹蒲酒,在祖婆的牌位上用粽把敬奉。妇女在小孩头上缠上曹蒲...

各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及风俗?
一般把它称为“小尔德”(小节日)。5、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

各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及风俗?
1.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蒙古语中意为“游戏”或“娱乐”。最初,那达慕仅包括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演变成了一个包括多种文化和娱乐活动的盛大庆典,同时还有物资交流活动。那达慕大会通常在每年的夏秋之交举行,规模根据当年的牧业收成而定,丰收...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各地有异,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有哪些?

仁和区13482496135: 我国土家族有什么节日 -
泣左可泰: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

仁和区13482496135: 土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
泣左可泰: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仁和区13482496135: 介绍土家族的民风民俗100字 -
泣左可泰: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土家族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仁和区13482496135: 土族的习俗 -
泣左可泰:土族的习俗: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0多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境内,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永登县、卓尼县等地.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仁和区13482496135: 土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啊我想知道啊急
泣左可泰: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节日.每逢春节,前二十多天土族就着手准备,腊月初八以后,村里络绎不绝的开始宰杀年猪年羊,家庭夫妇上街购买全家人的年衣...

仁和区13482496135: 问题:土家族有哪些民族节日? -
泣左可泰: 回答:一年当中土家族四个大的节日分别为:过赶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过赶年:过年是土家最大节日,从腊月二十三日就开始准备.在外地的人必须赶回来“团年”,月大在腊月二十九,月小在二十八,叫提前一天过年.过年那天,...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