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新陈代谢的读后感吗

作者&投稿:笪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00字左右的~

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史学研究之严谨;视野开阔,不拘泥于旧有成果和官方表述,另辟蹊径,透过现象寻找更符合逻辑的真由。通过阅读此书有如下感受:
  
   其一,以“新陈代谢”作题十分形象。倘若把历史比做人生,人在经历成长和变迁的同时,其内部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趋势为:排除旧物,生长新物。这样人才能正常的生存,历史也就得健康地发展。
  
   其二,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能仅从事件之结果来判定,而要把事件放置在一个相当的时间跨度内分析和考量。以郑和下西洋为例,如今教科书的评价满是溢美之词全然忘乎了郑和下西洋之真正目的:寻找逃亡的建文帝朱允炆。这可以解释为何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陈旭麓先生大胆写道:“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以来已见端倪了。”中国之航海规模远胜于后来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直流,但两者的目的完全不同,我们以俯瞰世界的姿态出行,他们以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者形象出发。一为寻人与招安;一为财富和新大陆。
  
   其三,能够抛除纯粹的民族感情来分析问题。陈先生也说过“历史研究会动感情,近代百年中的这一段至今还能使人听到历史中的呻吟和悲呼。但是,同情和憎恶毕竟不能代替理性分析。对于历史科学来说,后者更加重要。”历史的精神在于理性分析,过多的感情色彩会使其失去原色,好看但不真实。这一点比之如今对历史的戏说和误读之风,来得实在,来的淡定。以作者对资本主义的观点可以看出其理性的思考。资本主义冲入中国,处于隔绝状态的中国被暴力打开了国门,旧的制度和礼俗必然会如“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解体”(马克思语)一样崩溃。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一种痛苦的进步。
  
   其四,变的哲学。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经提到“其实历史就是一个变,治史所以明变。”新陈代谢也就是一个“变”字。维新变法期间,当时的改良派代表人物无不以“变”为主题发表观点:梁启超的“变亦变,不变亦变”反映了当时中国已无路可退,只有变化,才能发展。康有为之“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上清帝第六书》)此言出自洋务运动之后,对前者30年不彻底的变革进行了批评。再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后来新文化运动的许多主张已在戊戌变法时初露端倪了。这是恒变哲学的又一注脚,“变”的思想一以贯之。
  
   其五,社会与个人之于历史的作用。作者并不否认历史人物的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整个社会背景而非人的意志。历史人物永远只是历史剧本中的某个角色,而剧本的书写者是人民。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多人说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先生和黄兴先生真的这么软弱吗?不是,是社会环境使然。南京国民政府虽然成立,但没有统一全国的能力,兵力不足,势单力孤。袁世凯之所以能够被推上高位有几大优势:“他手握重兵,并且有过庚子之变时在山东“保境安民”的形象;有过新政时期力倡立宪身为名声;有过宣统时被满人排斥归山的历史。”所以说,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不是简单的革命党人退让,而是历史选择了他。但他的剧本怎么写由不得他本人。历史可以选择他,同样也可以抛弃他。袁世凯也最终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沉沙。
  
   综上所述,我们社会的新陈代谢带来的是社会面貌的革新和替换,终其原因,这都是历史的选择。从1840到1949这110年的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太多心酸的往事,去除感情,冷静分析和思考,我们看到了一批又一批时代先锋的抗争与选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通过对百年社会新陈代谢的勾画,陈旭麓先生把我们带回到了百年前的中国社会,用更清晰视野和更清醒的头脑来回望过去并展望未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陈旭麓先生的代表作,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描写,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以下是我对每一章的读后感:
第一章:在甲午战争的炮火中,传统中国的沉疴顽疾被激发出来。这一章以日本蓄谋已久、中国猝不及防的甲午战争为切入点,分析了战争背后的经济、制度、文化等多种因素。作者指出,这场战争不仅暴露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序幕。
第二章:甲午战争后,新兴的“洋务派”以富国强兵为宗旨,掀起了一场以“自强、自重、自警”为特征的洋务运动。这一章详细描述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果。作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无法使中国走向现代化。
第三章:1895年,中国在《马关条约》中被迫割让台湾,这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日运动。这一章以台湾反日运动为背景,探讨了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民族共识逐渐形成的过程。作者认为,台湾反日运动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一次觉醒,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四章: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刺激下,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这一章详细描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代表性事件,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反抗意识、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作者认为,这些反抗运动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追求,但也暴露了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第五章: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章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分析了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作者认为,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但也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六章: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试图挽救自己的统治。这一章详细描述了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取得的成果。作者认为,“新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它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无法使中国走向现代化。
第七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这一章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分析了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
第八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章详细描述了辛亥革命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作者认为,这些变革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总的来说,这本书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多个事件的详细描写和分析,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复杂过程。作者的语言文字优美,引用了大量古籍资料,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方方面面。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其一,以“新陈代谢”作题十分形象.倘若把历史比做人生,人在经历成长和变迁的同时,其内部也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趋势为:排除旧物,生长新物.这样人才能正常的生存,历史也就得健康地发展.
其二,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能仅从事件之结果来判定,而要把事件放置在一个相当的时间跨度内分析和考量.以郑和下西洋为例,如今教科书的评价满是溢美之词全然忘乎了郑和下西洋之真正目的:寻找逃亡的建文帝朱允炆.这可以解释为何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陈旭麓先生大胆写道:“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以来已见端倪了.”中国之航海规模远胜于后来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直流,但两者的目的完全不同,我们以俯瞰世界的姿态出行,他们以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者形象出发.一为寻人与招安;一为财富和新大陆.


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推荐
,人民出版社;蒋延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出版社不少;陈旭麓的《近代中国八十年》和《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些都是名家之作,都不错。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当年岳麓的一个删节版造成了岳麓的人事大变动。百花文艺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不错 ...

有没有那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故事性强一点的
徐著《中国近代史》,朱维铮《重读近代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等。徐著《中国近代史》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

论文,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

关于中国近代史?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桑兵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上下两册)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章开沅主编《辛亥革命史》(3卷本)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6.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 7.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论”。 百度文库有详细论断,在这里::wenku.baidu.\/view\/b57559d97f1922791688e86a.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1840鸦片战争开始,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军阀割据,中华民国建立推翻封建帝制,抗日运动,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成立 反侵略反封建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

怎样学好中国近代史
这样问的应该是说如何学好学校体制内的中国近代史,所以我的回答是:1、掌握好时间断限,熟悉阶段特征;(比如1840——1919 旧,1919——1949新)2、掌握基本的描述线索:屈辱史(列强的侵略战争)、抗争史(中国人民的反抗)、探索史(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和学习);3、从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角度:...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通过革命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开辟道路。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上革命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的什么历史?
它是一段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带动了世界各国的交流,这种交流蔓延的结果就是世界范围的普遍联系。中国不可避免的要参与这种交流,但中国不是自觉的去融入世界的,是在完善封建体制下被动的卷入,从而经历血泪、屈辱、彷徨、抗争!

请推荐几本关于欧美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书!谢谢
《欧美近代史论文集(历史学教授王荣堂签名赠本)》欧美近代史纲 《剑桥中国晚清史》《天朝的崩溃》《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推荐几本对民国时期或建国之前的经济、民生、社会研究较深较细致的...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着重于晚清到民国的社会的新陈代谢。周锡瑞 《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着重于辛亥前,两湖的社会,经济变化《张謇与近代社会》 章开沅 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夏东元 《郑观应传》、《晚清洋务运动研究》、《盛宣怀传》、《洋务运动史》、《近...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评价下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本书.50到100字. -
攸雄小儿:[答案]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揭示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规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史论结合,观点鲜明,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对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的评价
攸雄小儿: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匀、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以前的以为老师强力推荐,非常棒的一本书.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00字左右的 -
攸雄小儿: 手弩分段随附i大师傅i但是u发货的随后分数电话费i大师傅i多少分冻死话费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主要讲了些什么 -
攸雄小儿:[答案] 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 -
攸雄小儿:[答案] 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ƒ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 答案:陈旭麓先生的观点是:近代中国思想的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但国人在危局中自省、自强才是中国近代社会进...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读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
攸雄小儿: 我读中国近代史,唯感心痛,自从明朝以后,清朝入关.康乾三世以来,我中华自以老大自居,盲目自大,随导致步步落后,如今我们还在品尝苦果,因此要谦虚.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是西方人自1514年到中国起,积300余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
攸雄小儿:[选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说“这场战争”指的是? -
攸雄小儿: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

阿拉善盟13275317905: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
攸雄小儿:[答案]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