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的一句心服与口服的话

作者&投稿:郜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话骂人既有面子又可以让别人心服口服?~

要具体看他说什么,才能“对症下药,一针见血”,给他个下马威。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我猜是这句。不知正确与否。

谏太宗十思疏》是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魏征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该文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文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使得文章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在此对该文涉及到的成语作简要介绍。

一、直接运用的: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指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在文中是魏征对唐太宗提出的主要论点。

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民众犹如水,统治者犹如舟,水可以承载舟,亦可以倾覆舟。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在文中是借鉴古人的论述,从人心向背方面阐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在课文中指要挑选好的意见采纳(或采用),强调了“纳谏”的重要性。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文中是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了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

二、灵活运用的:

正本清源:最早出于《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后来明确见于《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意思是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其实该成语之前还有“拔本塞源”一词,出自《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意思是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丢弃或毁灭根本。这是从反面表述的。在课文中活用了这两个成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伐根以求木茂,塞流而欲流长”,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善始善终:最早出自《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庄子·大宗师》中有“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中也有“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在课文中,“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活用了该成语,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骨肉至亲:出自《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课文中化用了该成语,“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说明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心服口服。出自《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服:信服。意思是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课文中化用了该成语,“貌恭而不心服”,说明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

慎终如始:出自《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敬。意思是谨慎到最后,好象开始一样,即谨慎不懈,始终如一。指为人处事小心谨慎。在《礼记·表记》中也有“事君慎始而敬终”。课文中活用了该成语,“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唐太宗勤勉政事,不要怠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汉代王符的《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课文中化用了该成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

赏罚分明:出自汉代王符的《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书·张敞传》中有“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意思是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其实早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僭赏滥刑”一词,“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意思是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只不过该成语是从反面论述的。课文中,“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说的就是要“赏罚分明”,不能因喜怒而“僭赏滥刑”。

人尽其才:出自《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课文中“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也就是说“人尽其才”,这也是做到十思后的一种理想境界。

劳身焦思:出自《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劳,费;焦,忧虑。意思是劳苦身躯,苦思焦虑。形容人为某事而忧心苦思。课文中“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化用了成语“劳神焦思”,强调君主如果能做到十思,就可以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而不用忧心苦思了。

是这个吗?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注释]

1、为奇:奇,奇诡、诡异。为奇指为邪作恶的人。

2、执:拘押。

3、司杀者:指专管杀人的人。

4、代司杀者:代替专管杀人的人。

5、斫:砍、削。

[引语]

这一章讲老子的政治主张。他以为当时统治者施行苛政和酷刑,滥杀百姓,压制民众,其结果是,一旦人民不忍受了,就不会畏惧死亡。人的自然死亡,是从“司杀者杀”的天道掌管的,但人间的君主残暴无道,把人民推向死亡线上,这从根本上悖逆了自然法则。因此,从本章内容看,它是老子对于当时严刑峻法、逼使人民走向死途的情形,提出自己的批评与抗议。

[评析]

有的学者在研究本章时这样写道:“老子经常讲退守、柔顺、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的手法。他对待起来造反的人民可是不客气,是敢于动刀杀人的。只是他看到用死来吓唬人没有用,所以才说出一句真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有些人为了掩盖老子敌视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说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我们的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的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死亡。在那种情形下,对于为非作歹之人,把他抓起来杀掉,还有谁再敢作坏事呢?他认为,应该把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情况考虑周全,并且采取宽容的政策,不按天道自然办事,草菅人命,就会带来无尽的祸患。仔细理解老子的本意,他并不是要用残酷的手段随意杀人。尽管在本章里我们见到好几个“杀”字,但并不是要杀害老百姓,这一点还是有必要分辨清楚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上善若水

知足者富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些话都很让人心服口服的呀

老子一把屎一把尿把你龟儿子养大,你咋这么不争气!?

道可道,非常道。


与口心成语有哪些
与口心相关的成语有心口不一、口是心非、心服口服等。心口不一。这是一个描述人的行为和言论不一致的成语。人们常说的和心里想的并不相符,也就是说说话者的行为和言语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虚伪或不诚实。例如,当一个人答应帮助别人,但内心并没有真正的意愿去完成...

求文档: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公民道德建设是否已经陷入困境?联系社会上的...
如果我们借用"心服口服"这个俗语来区别二者的话,法律的特点是要"口服 "而不必要"心服",道德的特点是不仅要"口服"而且更要"心服"。道德惟有落实在人心,它才能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实践。 在落实于人心,亦即使人"心服"方面,政府推进型的道德建设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而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其一,一元与多元的矛盾...

《弟子归》全文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6、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

与心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心不应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谓为人虚伪心不由意谓不出于本意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形容思想不集中心长发短《左传·昭公三年》:“齐侯田於莒,卢蒲嫳见,泣且请曰:‘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公曰:‘诺。吾告二子。’归而告之。子尾欲复之,子雅不可,曰:‘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什么?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最急。(南宋.朱熹《朱子家训》)释义: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就看不仔细,就不会专注,只是泛泛地读,决不可能记下来,...

20句歇后语
菩萨的长虫——佛口蛇心菩萨的胡须——人造的菩萨的胡子——人安的菩萨的心肠——软的菩萨掉大河里——留(流)神菩萨坐冷庙——孤苦伶仃葡萄架下乘凉——舒适葡萄汁充花露水——不是哪块香料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七擒孟获——叫他口服心服七石缸里捞芝麻——费功夫七仙女...

话经典语录
人人都有向善的心,因为各自的性格、职业、位置、觉悟和现状等等,决定了各自的程度和举措不同。——孔二狗《东北往事黑道风云二十年》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句话经典语录89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静静悄悄的世界里,聆听着飘雪的声音,同样也感受着单纯的呢喃,呼吸着山野里的纯净。 2、写一段我的回忆,...

第子规.信的内容和意思是什么?
如果在家里,父母发觉自己的子弟经常口出恶言,也要很谨慎小心地来教导他。一定要告诉他:你不喜欢别人讲你不好,不喜欢听别人骂你;同理,你也不可以用这样...这里也讲到与人接触的时候,我们都晓得人要有爱心,要有包容之心。在团体里头,我们有时候要借重别人的帮忙,才有办法把事情做得圆满。所以,人与人之间的...

“好马不吃回头草”,古人的这句俗语是什么?
道理是没有什么孰优孰劣的争执的,只有合时合情一说。在正确的时间,告诫自己或者别人恰当的道理,让人切实理解并且能够去贯彻这个道理,对于一个道理来讲就是得偿所愿的了。讲道理讲道理,讲的就一个心服口服,如果大家所说的道理仅仅只经过了耳朵,却没有在心上留下印记,那么道理再好也是白说。...

弟子规的全文和翻译 最好一句对一句
势服人 理服人 【译文】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亲仁 同是人 流俗众 【译文】同样在世...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说: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

平桥区15963459748: 求答案,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三年级暑假作业词语填空: - 德 - 德
衅俭清胃: 上德不德 (shàng dé bù dé) 解释:形容很有德行的人,不自夸其德. 出处:《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示例:可道非道,常道无名.~,至德无盈. ★《隋书·徐则传》 以德报德 (yǐ dé bào yu) 解释: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九公才说恐女儿国将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们就去救你出来,也算“~”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

平桥区15963459748: 老子说过的话 -
衅俭清胃: 以下是我个人认为应该知道以及我所知道喜欢的有关老子的话,希望有一两句是你想要得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

平桥区15963459748: 老子说的哪句话最让你记于心? -
衅俭清胃: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

平桥区15963459748: 老子中说:“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
衅俭清胃: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个人认为,这句话是在表明人的一种对待事物的心态...

平桥区15963459748: 用老子中的一句话来教导别人要脚踏实地的句子是 -
衅俭清胃: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平桥区15963459748: 老子说的有哪些4个字的名言警句 -
衅俭清胃: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平桥区15963459748: 道可道 非常道 明可明 非常明. . . 的全文是什么? -
衅俭清胃: 《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诠释: -------------------------------------------------------------...

平桥区15963459748: 古人老子说了一句什么名言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
衅俭清胃: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释义 这句话是老子说的,可以说非常具有哲理性.前一句"轻诺必寡信"比较好理解,是说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后一句"多易必多难"字面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结合老子当时的语境,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说,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前半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后半句教育我们不要轻视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或者对手,否则我们肯定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缺乏后劲和必要的准备而失败.

平桥区15963459748: 《道德经》中这句什么意思 -
衅俭清胃: 有物混成:物,指“道”. “道”是混成一体之物 寂兮寥兮:“道”无声、无形(无象之象,无物之状) 独立而不改:“道”是个绝对体,即“道”的存在是独一无二且具有绝对性,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因为“道”是宇宙本源 周行而不殆:讲...

平桥区15963459748: 老子守信用的话 -
衅俭清胃: 《老子》里的劝人守信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