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出土哪些书籍

作者&投稿:桓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哪些帛书?~

长沙发现千年古墓,其中出土28本帛书,专家直言会改变历史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3号西汉墓出土的秦末至汉初书写在缣帛上的古籍。帛书用整幅或半幅的缣帛书写,存放在 3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的漆匣内,其中,有的帛书卷在一块宽约2~3厘米的木片上,出土时折叠的边缘已经断裂,帛片互相粘连在一起,破损十分严重。经过修复及考订,判明共有帛书约29件,约12万字。
  根据书体、避讳、纪年以及该墓下葬的年代 (公元前168)来考订,帛书抄写的时间可大体分作两类。抄写时间较早的一类,字体近篆书,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大约是秦汉之际所写;抄写时间较晚的一类,字体为隶书,讳“邦”为“国”,但不避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讳,当为汉初至汉文帝初年所写。帛书中有一部分用砂画有行格,上下留天地头,各篇前后留有相当于“赘简”的空白等,与出土的汉代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帛书大都没有篇题。为了便于称引,凡是没有篇题的均由整理者根据内容定名。整理后将全部帛书分编为六册。所发现的古籍有 :
  《老子》甲、乙本及卷前卷后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老子》写本。《老子》甲本和卷后四篇佚书合抄为一个长卷,字体近篆书,共 465行,每行约3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四篇佚书合抄在一幅整帛上,字为隶书,共252 行,每行60~70余字不等,抄写时代晚于甲本。两种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而与《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本文次序一致。通行本分作81章。帛书《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圆点标志,章次均与通行本有不同之处,如通行本第2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寻绎文义,帛书顺序较通行本合理。
  《老子》甲本卷后佚书原无篇题,按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德圣》。所谓五行,指仁、义、德、智、圣;所谓九主,指篇中伊尹所论九种君主。《老子》乙本卷前四篇佚书,原有篇题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前两篇又包括若干小的篇章,均有尾题,内容主要是讲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有人认为这 4篇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在道家类的《黄帝四经》,因汉文帝时崇尚黄老之学,所以把《黄帝四经》和 《老子》合抄为一卷;也有人认为,《十六经》记载关于黄帝的神话以及他的大臣力黑(即力牧)、阉冉、果童、太山稽、高阳等人的事迹和相互对答之词,可能与《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黄帝君臣》10 篇或列入兵阴阳类的《力牧》15篇有关。
  《周易》及卷后佚书 帛书《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六十四卦》和卷后佚书合抄为一卷,共 129行,无篇题,佚书暂定名为《二三子问》;《系辞》和卷后几篇佚书合抄为一卷,佚书原有篇题并注明了字数,分别为:《要》一千六百四十八,《昭力》、《缪和》六千。
  帛书《六十四卦》卦名多用假借字,如乾为“键”、艮为“根”、 坎为“赣”、 震为“辰”、坤为“川”、兑为“夺”、离为“罗”、巽为“”等。卦辞和爻辞与通行本基本相同,但是排列的次序却截然不同。通行本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始于乾,终于离;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终于未济,排列次序为两两相对。《彖》、《象》、《文言》等解说文字分别附于有关的卦辞、爻辞之下帛书不分上下经,也没有《彖》、《象》、《文言》,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不是两两相对,而是以上下重卦为基础,即作为下卦的八个单卦,按照一定的次序与一个固定的上卦组成重卦,然后依此类推,组成六十四卦。帛书《系辞》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主要是不分上下篇,也不分章节。通行本“大衍之数五十”一章不见于帛书《系辞》,另外有些章节散见于《系辞》卷后其他佚书。佚书主要内容是二三子以及缪和、 吕昌、 吴孟、张射、李平、昭力等人与传《易》的先生问答,也包括今本《说卦》的部分内容。春秋》类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属于《春秋》类的佚书。一种类似《左传》的佚书,残损严重,存 97 行,共16章,原无篇题。内容叙述春秋时代史实,每章各记一事,不相联贯,既不分国别,也没有纪年,如鲁隐公被弑、齐使公子彭生杀鲁桓公、鲁公子庆父弑君、宋襄公泓水之战、子赣见太宰、秦杀大夫绕朝等。史实有的与《左传》相合,但议论不同,有的为《左传》所未载。有的学者认为该佚书是“为楚威王傅”的铎椒摘编的 《铎氏微》,或者“捃摭 《春秋》之文以著书”的《公孙固》18章一类的书。此书记事比较简略,重在记言,现定名为《春秋事语》。
  另一种佚书内容属于战国纵横家的言论,存 325行,首尾基本完整,共27章,每章用小圆点隔开。其中有11章见于司马迁《史记》和刘向所编《战国策》,16章不见于传世古书书中多记苏秦等人的游说资料,有人认为可能是早已失传的《苏子》31篇,也有人认为今本《战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中秘书中 《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编定的,帛书即此类资料之一。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古医书 帛书古医书原来均无篇题。有一种医方专书,抄在高约 24厘米的半幅帛上,存 459 行,有目录,列出52种疾病的名称,正文则以这52种疾病的名称作标题,分别记载发病的原因和病状,以及治疗该病的方剂和疗法,少则一、二方,多则二、三十方不等。治疗方法主要是用药物,也有灸法、砭石以及外科手术的割治。药名达 240余种,有些不见于现存的本草学文献。现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卷前有其他佚书 4篇,合抄为一卷,现定名为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都是关于古代医学理论方面的书。前两种书的内容,论述人体11条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与现存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论12经脉的部分体例接近,甚至很多文句相同,但是这两种帛书都只讲了11条脉,缺少一条手厥阴脉《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均为从四肢末梢向躯体中心循行,《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循行的方向相反,即由躯体中心向四肢末梢循行。
  《脉法》共12行,内容论述根据脉法判断疾病的征候,特别提到用灸法和砭石治疗的问题。《阴阳脉死候》4 行,与《灵枢?经脉篇》中关于“五死”的一段相近,但有一些重要出入,而且不像《经脉篇》那样具有五行学说的色彩。
  与压在帛书上面的医书竹木简放在一起的,有一幅用彩色绘在高约50厘米的整帛上的《导引图》,出土时残破严重,现依据浸水痕迹、折叠关系及帛本身的经纬纹理情况,尽可能拼接复原。画面上人物单个排列,作静坐、 伸臂、 下蹲等各种姿势,图旁题有“引脾痛”、“引膝痛”等说明文字。《导引图》前有佚书两种,共26行,前一种定名为《却谷食气》,是现存的关于行气或气功的最早的文献材料之一。从第 9行开始,内容与上述 《阴阳十一脉灸经》 基本相同,现分别称之为甲、乙本。
  定名为《杂疗方》、《养生方》、《胎产书》的三种佚书合抄为一卷,《胎产书》专论胎产的宜忌,类似古医书的《产经》;《养生方》和 《杂疗方》 的性质,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房中一类,同传世的该类古书也有渊源关系。
  天文星占、古地图、相马经等古佚书 天文星占方面的佚书一卷, 144行,无篇题。内容主要是木、金、水、火、土五星占及五星行度,故定名为《五星占》。书中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246~前177)70年间五星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并推算出其公转的周期如填星(即土星)公转周期,《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都计算为28年,帛书推算为“三十岁一周于天”,更接近于现代天文科学计算的数字 (即29.46年公转一周)。
  佚书中有一种从天文气象占验吉凶的书,有图有文,内容分云、气、星、彗四个方面,从上到下排为六列,每条上面用朱、 墨两色绘图,下面是名称、 解释和占文。下半幅末尾的一段,有占文而没有图,共存 350余条。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天文气象内容。如“彗”,共有29个不同形态的彗星图,除了彗头、彗尾,有的还画出了肉眼所不易见到的彗核。
  古地图(见)。
  《相马经》佚书,原无篇题,存77行,文体类似于赋,与近代各家辑本《相马经》在内容和文体方面都不相同。
  阴阳五行和刑德类佚书 尚未整理发表。 参考书目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三、四册,文物出版社,北京,1981、1983、 1985(余待续。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3号西汉墓出土的秦末至汉初书写在缣帛上的古籍。帛书用整幅或半幅的缣帛书写,存放在 3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的漆匣内,其中,有的帛书卷在一块宽约2~3厘米的木片上,出土时折叠的边缘已经断裂,帛片互相粘连在一起,破损十分严重。经过修复及考订,判明共有帛书约29件,约12万字。
根据书体、避讳、纪年以及该墓下葬的年代 (公元前168)来考订,帛书抄写的时间可大体分作两类。抄写时间较早的一类,字体近篆书,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大约是秦汉之际所写;抄写时间较晚的一类,字体为隶书,讳“邦”为“国”,但不避惠帝刘盈和文帝刘恒讳,当为汉初至汉文帝初年所写。帛书中有一部分用砂画有行格,上下留天地头,各篇前后留有相当于“赘简”的空白等,与出土的汉代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帛书大都没有篇题。为了便于称引,凡是没有篇题的均由整理者根据内容定名。整理后将全部帛书分编为六册。所发现的古籍有 :
《老子》甲、乙本及卷前卷后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老子》写本。《老子》甲本和卷后四篇佚书合抄为一个长卷,字体近篆书,共 465行,每行约30字;《老子》乙本和卷前四篇佚书合抄在一幅整帛上,字为隶书,共252 行,每行60~70余字不等,抄写时代晚于甲本。两种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而与《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本文次序一致。通行本分作81章。帛书《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圆点标志,章次均与通行本有不同之处,如通行本第2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寻绎文义,帛书顺序较通行本合理。
《老子》甲本卷后佚书原无篇题,按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定名为《五行》、《九主》、《明君》、《德圣》。所谓五行,指仁、义、德、智、圣;所谓九主,指篇中伊尹所论九种君主。《老子》乙本卷前四篇佚书,原有篇题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前两篇又包括若干小的篇章,均有尾题,内容主要是讲刑名和阴阳刑德之说。有人认为这 4篇佚书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在道家类的《黄帝四经》,因汉文帝时崇尚黄老之学,所以把《黄帝四经》和 《老子》合抄为一卷;也有人认为,《十六经》记载关于黄帝的神话以及他的大臣力黑(即力牧)、阉冉、果童、太山稽、高阳等人的事迹和相互对答之词,可能与《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黄帝君臣》10 篇或列入兵阴阳类的《力牧》15篇有关。
《周易》及卷后佚书 帛书《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六十四卦》和卷后佚书合抄为一卷,共 129行,无篇题,佚书暂定名为《二三子问》;《系辞》和卷后几篇佚书合抄为一卷,佚书原有篇题并注明了字数,分别为:《要》一千六百四十八,《昭力》、《缪和》六千。
帛书《六十四卦》卦名多用假借字,如乾为“键”、艮为“根”、 坎为“赣”、 震为“辰”、坤为“川”、兑为“夺”、离为“罗”、巽为“”等。卦辞和爻辞与通行本基本相同,但是排列的次序却截然不同。通行本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始于乾,终于离;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终于未济,排列次序为两两相对。《彖》、《象》、《文言》等解说文字分别附于有关的卦辞、爻辞之下帛书不分上下经,也没有《彖》、《象》、《文言》,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不是两两相对,而是以上下重卦为基础,即作为下卦的八个单卦,按照一定的次序与一个固定的上卦组成重卦,然后依此类推,组成六十四卦。帛书《系辞》与通行本不同之处主要是不分上下篇,也不分章节。通行本“大衍之数五十”一章不见于帛书《系辞》,另外有些章节散见于《系辞》卷后其他佚书。佚书主要内容是二三子以及缪和、 吕昌、 吴孟、张射、李平、昭力等人与传《易》的先生问答,也包括今本《说卦》的部分内容。春秋》类佚书 帛书中有两种属于《春秋》类的佚书。一种类似《左传》的佚书,残损严重,存 97 行,共16章,原无篇题。内容叙述春秋时代史实,每章各记一事,不相联贯,既不分国别,也没有纪年,如鲁隐公被弑、齐使公子彭生杀鲁桓公、鲁公子庆父弑君、宋襄公泓水之战、子赣见太宰、秦杀大夫绕朝等。史实有的与《左传》相合,但议论不同,有的为《左传》所未载。有的学者认为该佚书是“为楚威王傅”的铎椒摘编的 《铎氏微》,或者“捃摭 《春秋》之文以著书”的《公孙固》18章一类的书。此书记事比较简略,重在记言,现定名为《春秋事语》。
另一种佚书内容属于战国纵横家的言论,存 325行,首尾基本完整,共27章,每章用小圆点隔开。其中有11章见于司马迁《史记》和刘向所编《战国策》,16章不见于传世古书书中多记苏秦等人的游说资料,有人认为可能是早已失传的《苏子》31篇,也有人认为今本《战国策》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中秘书中 《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编定的,帛书即此类资料之一。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古医书 帛书古医书原来均无篇题。有一种医方专书,抄在高约 24厘米的半幅帛上,存 459 行,有目录,列出52种疾病的名称,正文则以这52种疾病的名称作标题,分别记载发病的原因和病状,以及治疗该病的方剂和疗法,少则一、二方,多则二、三十方不等。治疗方法主要是用药物,也有灸法、砭石以及外科手术的割治。药名达 240余种,有些不见于现存的本草学文献。现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卷前有其他佚书 4篇,合抄为一卷,现定名为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都是关于古代医学理论方面的书。前两种书的内容,论述人体11条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与现存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论12经脉的部分体例接近,甚至很多文句相同,但是这两种帛书都只讲了11条脉,缺少一条手厥阴脉《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均为从四肢末梢向躯体中心循行,《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述各脉循行的方向相反,即由躯体中心向四肢末梢循行。
《脉法》共12行,内容论述根据脉法判断疾病的征候,特别提到用灸法和砭石治疗的问题。《阴阳脉死候》4 行,与《灵枢?经脉篇》中关于“五死”的一段相近,但有一些重要出入,而且不像《经脉篇》那样具有五行学说的色彩。
与压在帛书上面的医书竹木简放在一起的,有一幅用彩色绘在高约50厘米的整帛上的《导引图》,出土时残破严重,现依据浸水痕迹、折叠关系及帛本身的经纬纹理情况,尽可能拼接复原。画面上人物单个排列,作静坐、 伸臂、 下蹲等各种姿势,图旁题有“引脾痛”、“引膝痛”等说明文字。《导引图》前有佚书两种,共26行,前一种定名为《却谷食气》,是现存的关于行气或气功的最早的文献材料之一。从第 9行开始,内容与上述 《阴阳十一脉灸经》 基本相同,现分别称之为甲、乙本。
定名为《杂疗方》、《养生方》、《胎产书》的三种佚书合抄为一卷,《胎产书》专论胎产的宜忌,类似古医书的《产经》;《养生方》和 《杂疗方》 的性质,属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房中一类,同传世的该类古书也有渊源关系。
天文星占、古地图、相马经等古佚书 天文星占方面的佚书一卷, 144行,无篇题。内容主要是木、金、水、火、土五星占及五星行度,故定名为《五星占》。书中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246~前177)70年间五星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并推算出其公转的周期如填星(即土星)公转周期,《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都计算为28年,帛书推算为“三十岁一周于天”,更接近于现代天文科学计算的数字 (即29.46年公转一周)。
佚书中有一种从天文气象占验吉凶的书,有图有文,内容分云、气、星、彗四个方面,从上到下排为六列,每条上面用朱、 墨两色绘图,下面是名称、 解释和占文。下半幅末尾的一段,有占文而没有图,共存 350余条。书中包含了丰富的天文气象内容。如“彗”,共有29个不同形态的彗星图,除了彗头、彗尾,有的还画出了肉眼所不易见到的彗核。
古地图(见)。
《相马经》佚书,原无篇题,存77行,文体类似于赋,与近代各家辑本《相马经》在内容和文体方面都不相同。
阴阳五行和刑德类佚书 尚未整理发表。 参考书目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长沙,1981。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三、四册,文物出版社,北京,1981、1983、 1985(余待续。


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兵书类、数术类的有哪些?
兵书类的有《刑德》甲、乙、丙三种。数术类的有《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和《相马经》。其中《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书。

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六艺类、诸子类的有哪些?
依《汉书·艺文志》分类,在这些马王堆汉墓的帛书之中,六艺类的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和《战国纵横家书》。诸子类的有《老子》甲本、《老子》乙本、《九主图》、《黄帝书》。其中,甲、乙本《老子》为所见最古的本子。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书有哪些?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计有《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导引图》、《胎产方》、《却谷食气》、《阴阳脉死候》、《脉法》、《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有甲乙两种本子)等等。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哪些珍贵文物?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时期的一座大型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这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帛书、医简、地图、衣物、乐器等。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科技、医学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首先,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文物之一。帛书是一种用丝织品制成的书籍,...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哪些帛书?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10多种帛书,共20余万字,黑墨书写,字体为小篆和隶书,是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时期的作品。这些帛书包括《老子》抄本两部,《老子甲本》为汉高祖时的抄本,《老子乙本》为汉惠帝时的抄本。每部分上下篇,次序恰与传世的本子相反。今本《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故《老子》又...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什么
但因为后来发现此观念在当时仍不算普及,反而可能是根据当地传统习俗招魂仪式所做,希望死者死后灵魂不会消散。 马王堆帛书 主条目:马王堆帛书 在三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其中包括《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其中《...

王堆帛书包括了从哪个朝代到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_百度...
战国。王堆帛书包括了战国至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化。马王堆帛书是1973年12月从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约有50余种,12万余字,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其中帛书字体处于篆隶转换时期,介于篆隶之间,亦篆亦隶,是古隶的...

马王堆汉墓曾出土28本古籍,为何有一本却让外国专家直呼不可能?_百度...
中国人向来对风水这块十分重视,这点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古时上至皇族贵胄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非常重视占卜,只不过每个朝代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而已。从汉代开始,就出现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文学,当时的人们的通过判断天象星宿的变化,来占卜吉凶。这本在马王堆汉墓出现的《五星占》古书,一被发掘就引起了很...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西汉时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高48厘米。帛书《周易》,又称帛书《六十四卦》,抄在整幅帛上。朱栏墨书,字体为比较规范的八分隶书,抄写年代约在汉文帝初年。这是现存最早的《周易》抄本之一,卦体、卦序和文字与通行本多有不同,是研究《周易》的重要资料。

马王堆三号汉墓都出土了什么,共有几本书?
《德道经〉《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为性医学《九主》《孙膑兵法〉《战国纵横家书〉黄帝四经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现在有一门专门研究马王堆汉帛的学科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马王堆汉墓出土 - 搜狗百科
裴安感冒: 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3号西汉墓出土的秦末至汉初书写在缣帛上的古籍.帛书用整幅或半幅的缣帛书写,存放在 3号墓东边箱一个长方形的漆匣内,其中,有的帛书卷在一块宽约2~3厘米的木片上,出土时折叠的边缘已经断裂,帛片互...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书可分为几类?
裴安感冒: 马王堆3号墓随葬帛书、简牍是继汉代现孔府壁中书、晋代发现汲冢竹书、清发现敦煌图卷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4次古献大发现,可分成六艺、诸子、数术、 术、兵书5类....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马王堆都出什么宝物了? -
裴安感冒: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和大量陪葬用漆器,如杯、盘、化妆盒等. 三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其中包括《易》、《老子》、《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有 -
裴安感冒: .《合阴阳》是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竹简.马王堆三号墓的墓主死于汉文帝二一年,即公元前二八八年,仅在汉开国后三八年.与《合阴阳》同墓出土的另有《十问》、《天下至道谈》、《杂禁方》、《遣策》等不同内容的四种简,还有其他内...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马王堆出土的资料都记载在什么上如题
裴安感冒: 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1972年——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在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市区东郊浏阳...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什么 -
裴安感冒: 1、漆器,共有184件,以木竹胎和夹纻胎为主,器型主要有、钫、锺、盒、匕、卮、勺、耳杯、具杯席、投、石、案、匜、奁、几、屏风等. 2、竹木器,共有40只竹篓,1叠竹夹,1把长柄大扇,1把短柄小扇,2件竹熏罩(一大一小),1件木...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长沙马王堆汉墓 -
裴安感冒: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

独山子区17814254326: 马王堆汉墓帛书帛画有什么历史价值? -
裴安感冒: 1969年10月18日,解放军366医院为落实林彪发出的紧急战备的“最高指示”,紧急疏散到了位于长沙城东郊五里牌外的马王堆.1971年为备战时需要,366医院党委决定在院内那个方圆几百米的号称马王堆的土包下,挖掘一个大型防空洞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