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生石、彼岸花和奈何桥的传说

作者&投稿:杨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奈何桥、三生石、彼岸花的传说?~

彼岸花开开彼岸,

断肠草愁愁断肠。

奈何桥前可奈何,

三生石情定三生。

有这么一首诗。详细的多了,得你自己查查。

奈何桥: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观念中是鬼魂历经十殿阎罗的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只,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奈何一词,引自梵文,意即地狱。
三生石: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
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
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
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
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
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
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
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
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
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
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
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
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
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
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
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
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
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
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
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
称为 “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 
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 
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 
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 
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 
“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 
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些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 
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 
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 
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 
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 
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会说: 
“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 
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 
临刑时也会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
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 
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 
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地做仇敌也是可能的…… 
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 
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 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 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 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 爱前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 
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 
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 
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 
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回爱 
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 
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 
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 
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 
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 
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 
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人的一生像行 
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 
(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比喻,真是优美极了。
彼岸花的传说:
彼岸花,恶魔的温柔。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

此花一名曼珠沙华,红色花又名彼岸花,也称为Red Spider Lily。人称“草莫见花莫见”。在日本被称作マンジュシャゲ,发音是曼珠沙华,花语是“分离/ 伤心/不吉祥/死亡之美”。

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一般认为是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花如血一样绚烂鲜红,铺满通向地狱的路,且有花无叶,是冥界唯一的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在黄泉路上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得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当灵魂渡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彼岸花属于石蒜科(Lycoris Herb),属名是希腊神话中女海神的名字。石蒜类的特性是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因此才有“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的说法。是说,叶掉光了,花才开始生长,虽是同根生,但两者从不相遇,从没见过对方。相念相惜永相失,如此轮回而花叶永不相见,也有着永远无法相会的悲恋之意。

在春分前后3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3天叫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曼珠沙华开在春秋彼岸,非常准时,所以又叫彼岸花.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彼岸花
花开开彼岸
花开时看不到叶子
有叶子时看不到花
花叶两不相见
生生相错
永远相识相知却不能相恋
1.传说中,
彼岸花是开在冥界忘川彼岸的血一样绚烂鲜红的花。
有花无叶。
当灵魂度过忘川便忘却生前的种种,
曾经的一切留在了彼岸,
开成妖艳的花。

从前从前,一个长相奇丑无比的鬼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可正因为他丑,姑娘并不爱他,出于爱恋,他只有把姑娘囚禁起来,后来,来了一个武士,他救出了姑娘并与她相爱,而同时,武士用剑斩杀了鬼。鬼的血溅在乱草丛中,一种红黑相间的花从此便在那里绚丽地绽放开来,这种花的名字叫做“彼岸花”,从那以后,彼岸花便开在了地狱中叫“忘川” 的地方,那里是死去的人忘却今生情缘,转身投胎来世的地方……

爱情,大概也是如此,只因为彼此爱得不同,就要葬送很多很多,也要忘却很多很多。于是,彼岸花成了来自黑暗的爱情使者,因为它见证了一段黑色的死亡。

2. 另外的传说:
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彼岸花,花开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


曼珠沙华,出自法华经:本名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意思是,开在天界之红花,又叫做彼岸花、天涯花、舍子花,它盛开在阴历七月,花语是“悲伤的回忆”。

3. 彼岸花---传说中冥界唯一的花 也叫引魂花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朵,
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
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
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4.传说中的引魂之花,冥界唯一的花———彼岸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由于它生长的地方大多在田间小道、河边步道和墓地丛林,与埋葬死者的地方有所牵连,所以别名为死人花……春分前后三天称为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称为秋彼岸。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但是,它却有白色的,看上去非常的圣洁和美丽。

5.也有这样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华。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花开的时候,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 他们疯狂地想念着彼此,并被这种痛苦折磨着。 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华红艳艳的花被惹眼的绿色衬托着,开得格外妖冶美丽。神怪罪下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曼珠和沙华被打入轮回,并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间受到磨难。从那以后,曼珠沙华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开放在天国的花,花的形状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祷的手掌,可是再也没有在城市出现过。这种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曼珠和沙华每一次转世在黄泉路上闻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后发誓不分开,在下一世再跌入诅咒的轮回。

在《布拉格红人馆》中,彼岸花被当作一种诅咒和惩罚,这种惩罚不会取对方的生命,也不会伤害肉体的任何一部分。凡是惩罚的人身体上都会出现一块彼岸花的Tattoo,随着时间渐渐变深。这块Tattoo会诅咒被惩罚的人永远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就像彼岸花的花与叶,花开时叶已落尽,叶长出时花已凋谢,即使是同根生却生生世世永远不能在一起。
【花语】日本花语:“悲伤回忆” 朝鲜花语:“相互思念” 中国花语:“优美纯洁”

前生

听乳娘说,她出生的时候嘴里就衔着这块杨梅般大小,通体鲜红的石头。家里人议论纷纷,不知是吉是凶。娘就到山上的女娲庙求签。

娘回来后一句话也不说,和爹关在房里商量了半天。一个月后,家中的后山建了一座佛堂。那天,娘亲自下厨烧饭。吃饭时爹和娘都一言不发,只一个劲往她碗里添菜。深夜,她睡得正熟,朦胧中连人带被被卷了起来。年幼的她吓得大哭大叫,娘,娘,爹,爹……等她终于从棉被中挣脱出来,却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阴暗幽凉的殿堂里面,风无声的在空荡荡的屋檐穿行,几缕烟气充斥在空气中,迎面青灯下,一尊神像露出笑脸瞪视着她,狰狞的样子。她“啊”的大叫一声,转身向外跑去。门口竖着很大一块石碑挡住了去路,上面写着“早登彼岸”。娘的声音幽幽的从身后传来,奈儿,以后娘会陪你住在这里,潜心向佛,以求早日赎脱你的罪孽。

娘说这句话时神情很奇怪。她一直记得她的眼神,黯淡而无奈的。此后再也没有提起把她带到后山上来的原因。只是将那块她下生时衔在嘴里的石头用青色的丝线络好,佩在她的胸前。

于是从她懂事开始,就生活在这座佛堂中,再也没见过爹,再也没离开过这座后山。唯一陪伴她的就是凛冽的山风和青灯古佛。很多时候她坐在佛堂后的山崖边向下张望。大片的流云从头顶划过,峭壁下是一片森林,偶尔在深夜会听到野兽的嚎叫,凄厉的声音像在呼唤什么。

她不清楚自己要在这座佛堂里住多久,娘说是一直。她不清楚一直是多久。后山的桃花开了又败,直到十八岁那年,她想,一直或许就是一辈子。

那天,她又坐在后山的崖边发呆。突然一阵似紧似慢的马蹄声传了过来。崖下出现了一个骑枣红马,穿雪白长衫,腰间别萧的男子。这是她除了爹之外一生中见过的唯一一个男人。他向上张望着,披散的长发被风吹起,面如刀削,眼似电光。她就这样呆呆的震慑在他的威严下,贪婪的留恋着他的面孔……

那夜,他的脸再次出现。在梦里他带她骑着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她的脸醺然的仿佛那年的桃花。突然漫天乌云翻滚,一声霹雳,从天而降一块鲜红大石把马斩成两段。他们跌落下来。石碑立在他们的中间,上面刻着“早登彼岸”……

几天后,爹把她和娘接下了山。又过了几天,有人给爹送来成箱的金箔玉器,牵来上百头牲口,还有一件通红的嫁衣。

临行前,娘塞给她一把三寸长的金鞘匕首。她说,奈儿,收好它,以后会有用的。记住娘曾对你说过的话,早日赎脱你的罪孽。

门外的锣鼓声由远及近。她突然回转过头来,娘,有件事我一直不明白。

说吧。孩子。

为什么你和爹要把我留在后山上?

娘沉默了一阵,轻叹一声,奈儿,当年你出生时我曾去女娲庙帮你求签,长老说你命定是个祸国的不祥之人。一国将亡,必生妖孽。要想让你躲过这场大劫,除非终生不见外来之人。

娘说到这里眼神黯淡了下来,你知道你爹是个忠臣,他怎么会让妖孽祸乱天下呢?如果不是当年我百般哀求他把你关在后山,他早就结果了你的性命。可谁知到头来……唉,天意,天意啊。

迎亲的花轿以到了门口,金顶红边,盘着一条龙……

一路吹吹打打,轿子停下后,轿帘被掀开。她瞪大眼睛向外看去,对面竟是那个面如刀削,眼似电光的男子。以后你是我的王后,他们是你的臣民。他霸气的说。

她的面前是匍匐在地的子民,她的身后是华丽雄伟的寝宫。他说,这是天石宫。

她成了他最疼爱的女人,他是她生命中唯一一个男人。

他知道她从小在家中的后山长大,就在宫里用土石垒成了一座山。她告诉他她一直记得第一次在山上见到他的情景,像看着一个神,带着惊讶,欣喜,尊敬与崇拜迎接着生命中第一个真正属于她的男人。而关于那个来自她宿命的诅咒,连同伴随她生命一起降临的血石被她藏在了记忆的最底处。她开始期盼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平常身,厮守在心爱人的身边。其实,她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女人,不要锦衣玉食,不要三拜九叩,不要至上的权利与地位,仅仅需要一份完完全全属于她的爱,和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

宫中的流言开始四起,接着,那些蜚语从城池的各个角落钻了出来。沸沸扬扬的怒斥和讨骂声紧紧包围了“天石宫”。因为她下生时嘴里衔了一块鲜红的血石;因为她的容貌让他们至高无上的君主留恋;因为她的存在天下已经大乱;因为她是一个女人,一个会祸乱天下的女人,一个会带来灾难的女人,一个不祥的女人……而她,只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不自由的男人……

古佛青灯前,她诚心的祷告:神明在上,请宽恕我的罪过,不要因为我的爱而把灾难降临在他身上吧……

佛说:你要忏悔。

她说:我忏悔。

佛说:你要遗忘。

她说:我遗忘。

佛说:孽缘。

她说:我只是爱他,难道爱也有罪么?

佛说:你们注定不会有善果。这辈子只是为了了结前世他苦苦爱你,眼泪滴血成石的恩怨。

她说:求您放过我们,您是高高在上的神明,无所不能,请指引我们一条明路吧。

佛说:今生你们有缘无份。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来世吧。

宫殿外的呐喊和讨伐声急如擂鼓,“烧死她”,“杀了她”,“烧死这个不祥的女人”,“让她去死”……士兵和百姓们愤怒而狰狞的面孔化成一道道利韧,穿过厚厚的宫墙直刺她的心中。越来越清晰的嘶喊声以逼近于耳,到处是钝拙兵器穿透身体而发出的空洞沉闷的声音。

他紧紧的搂住她颤抖的身体,轻抚她高盘的发髻,修长的脖子,然后将手停留在她潮湿的面孔,摩挲着,奈儿,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没有人,我会一直这样守着你的……

阴暗幽凉的殿堂里面,风无声的在空荡荡的屋檐穿行。

她抬起埋在他胸前的头,迎视他深遂的眸子,幽,放弃你的江山,远离那些争霸,让我们离开这里吧。

他捧起她的脸,细碎地吻上去,终于哭泣到断续的哽咽,奈儿,如果没有权利,叫我如何保护你啊?但是现在我在这里,我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他们不敢冲进来,他们不敢……

她惨淡的笑望着眼前这个被她深爱的男人,这个她生命中唯一的主宰,这个除了权利而一无所有的懦弱男人,然后幽幽的说,我想给你跳支舞。

她在古佛青灯前静谧的舞着,一身青衣素衫。面前是这个给了她幸福又无法保护她幸福的男人。哀怨的脚步声在阴冷的殿堂里面游荡着。他的长发依然,他的面孔依然,仿佛初次相遇时的模样,只是眼中少了雷利的电光。

她豁地拔出一直藏在衣袖里的匕首,把它按在喉管上,用力地切进去。肉体无法轻易地接受入侵,一些褐色的血液喷射了出来。顺着她的掌纹往下滴落,发出寂寞的声音。染红了衣衫。

他惊叫着拥住她瘫软的身体。一滴泪从她的眼角滑落,滴在胸前的血石上渗了进去。他惊叫着,血,血,血色的眼泪……

她渗着血的唇是微笑着的,平静的颤抖着,幽,这是我的命运,我是来偿还前世的恩怨的。希望来生能重新开始……

空旷的寺庙开始在她的眼前旋转起来。她看到了娘黯淡的目光,娘说“奈儿,以后娘会陪你住在这里,以求早日赎脱你的罪孽”……

幽说,奈儿,别抛下我。

她说,来世吧……

身后的神像露出笑脸,狰狞的样子。

幽的面孔开始模糊起来,她的眼睛黯淡下去,停留在他脸上的手无力的垂落下来。如同一只起舞的蝴蝶轻轻收拢了它的翅膀。终于不必再分离了,掌于手上,藏于心中,之至白骨…
……

公元前771,西周亡,幽王当政11年…

今世

他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做那个梦的。梦里,一个青衣素衫的女子在古佛青灯前静谧的舞着。颓败幽深的寺庙前竖着很大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早登彼岸”。阴暗幽凉的殿堂里面,风无声的在空荡荡的屋檐穿行。女孩回转过身来冲他幽幽的笑着。每次他都希望看清她的样子,醒来后,唯一只记得她胸前挂着一块通红通红的石头。

他是这座山上的猎户。听祖辈讲,山下这一带在几百年前是座宫殿,后来因为一个不祥的女人灭亡了。据说,那个女人下生时嘴里就衔着一块杨梅般大小通红的石头。“冤孽啊……”人们叹着气说。他想,他是因为先听了这个传说,才会做那个梦的。

他依然早出晚归的靠打猎为生。每天傍晚回家时都会路过一座庙宇。因为常年失修,殿堂已经破烂不堪,四周的墙壁和地面上长满了杂草。他只记得小的时候进到里面玩过,被爹娘知道后是拎着耳朵把他带回家的。爹娘说那是个受诅咒的地方。所以以后再没进去过。现在每次打猎回来走到这,他会放下猎物坐在台阶上歇一会。庙门口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的字已模糊不清了。这让他不由的想起他经常做的那个梦和那个刻着“早登彼岸”的石碑。

那年冬天的雪很大。他早早就在林子里挖好了陷阱。那天早上他起的很早,天没亮就出门了。他有预感今天会有好的收获。路过那座残破的庙宇时,他看见门口有一行脚印。脚印是直通大殿的。
是什么人进去了呢?他疑惑着向里面走。
脚印很浅,像风吹沙砾,只轻轻划过雪面。
也许这个人已经进去很久了,脚印被大雪覆盖住,所以才不会这么清楚吧。他安慰自己。

残墙断壁安静的横桓在那里。殿堂里阴森森的,透着逼人的寒气。高高在上的神像残破了面孔向下张望着。悬挂在梁柱上长明灯被风吹地左右摇摆,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杂草丛生的地面已经斑驳不堪。

他四处张望,并没有人,正要转身离开时,供桌下发出轻微的响声。他疾步走过去一把掀翻了供桌。脚下是一个白衣盛雪的女子,如瀑的长发散乱在肩后,赤着一双脚蜷缩着身体。他顾不得多想,拦腰抱起她转身向外奔去。身后发出“喀嚓”的断裂声音。回头看时,殿堂中的佛像已经坍塌成一捧黄砂。

我叫奈石。这是她醒来时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他看见她修长的脖子上用青色的线络着一块石头,通红通红的颜色。

她没有告诉他关于她的来历。他也没有问过。每天天不亮的时候,他仍早早起来去打猎。她安静的呆在家里,傍晚时会到庙宇前等他。她总是荡着两条腿坐在以前供神像的石桌上,静静地听廊外鸦雀悲鸣。然后他抱她下来。走出庙门的时候,她会忽然停下来说,幽,你知道这石碑上刻的是什么字么?
他摇摇头。

她笑着说,也许是“永不超升”呢。

然后他们一起回家。

幽的屋里开始有了炊烟,幽的床开始暖和起来,幽的衣服开始干净起来,幽开始笑起来,他打到的猎物开始多起来……

幽的屋里多了一个来历不明陌生的女人。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不久,大家都知道这个女人脖子上挂着一块浸血般鲜红的石头。于是开始恐慌。
那一年大旱,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连山上的野兽也逃走了。村里最年长的族长拄着拐杖带着大伙来找幽。村民门把幽的茅屋围的水泄不通。幽关紧了房门,紧紧抱住了蜷在角落里的奈石。屋外是村民门愤怒的叫喊声“烧死这个带来灾难的女人”,“杀了她”,“杀了这个妖孽”……
幽忽然抱起奈石,一脚揣开了紧关的柴门。屋外的人群被突如其来的情景惊住了,顿时安静下来。幽悲愤的吼着,有我一天在,你们就休想碰我的女人。

村民们面面相觑,都不约而同的看向族长。族长瞪着暴红的眼睛,颤颤微微的指着幽说,这是个不祥的女人,她会给我们整个村庄带来灾难的。她是受到过诅咒的。

幽搂紧了怀里的奈石温柔的说,奈儿,不要怕,我带你离开这里。

奈石的眼睛湿润了,这千百年来要等的不就是这句话吗?辗转了多少轮回来完成今生的溯源,不就是希望得到一刻真正的相守吗?

幽抱着怀里的奈石向庙宇走去。族长嘶哑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你是要受到诅咒的,你们是注定要受到惩罚的。

幽更紧的搂住了怀里的人,大步走远了。

他带着奈石来到他们相遇的庙宇。幽无限温柔的说,奈儿,不要担心,有我在没有人敢伤害你。
奈石轻轻的点了点头,疲惫的靠在他的身上。幽抚摩着她披散的长发,安慰的说,奈儿,我去给你弄些吃的,你呆在这里,不要出去。他们是不敢进来的。
奈石恐惧的睁大眼睛,一把捉住他的手哭到哽咽。他捧起她的脸,拂去眼角的泪水,乖,不哭,我很快就回来。
他走到庙门口的时候,她突然叫住了他。她从脖子上解下那块用青丝线络着的血石,轻声的说,幽,戴着它,这是下生时就跟着我的石头,会保佑你找到我……她帮他系好。他安慰的拍拍她的头,别胡思乱想了,我很快就回来。
转身时,他忽然看见庙门前竖着的那块石碑。他记得她曾说过,那上面刻着的也许是“永不超升”……
奈石安静的站在殿堂中。簌簌的风声夹杂着沙尘在空气中回旋。风中摇摆的长明灯发出“咯吱”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大殿。大理石雕琢的壁堂经过了几百年的风雨,斑驳了墙桓。

庙宇外突然由远及近的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树枝的断裂声,人群的吵闹声……“快点,快点”,“这边堆一些”……接着时间不长,烟气就涌了进来。张狂的火苗闪烁着青紫色的光芒,露出诡秘而狰狞的面孔吞噬着地上和墙壁上的杂草。雄伟高大的庙宇在烈火中熊熊燃烧起来。奈石知道她是终究逃脱不了这场宿劫的。她魅影般站在炙热的殿堂中,火苗疯狂地在她身边跳跃,翻滚,贪婪的舔舐着她的身体,烧灼着她的长发,发出“咝咝”的得逞般的笑声。她幽幽的笑着。

长明灯下,佛说:你要忏悔。

她说:拒绝忏悔。

佛说:你要遗忘。

她说:拒绝遗忘。

佛说:孽缘。

她说:我只是爱他,难道爱也有罪么?

佛说:你们注定不会有善果。这辈子只是为了了结前世你苦苦爱他,眼泪滴血成石的恩怨。

她说:求您放过我们,您是高高在上的神明,无所不能,请指引我们一条明路吧。

佛说:今生你们有缘无份。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来世吧。

她惨笑:来世,来世……几百年辗转轮回,到头来仍不能相守,要来世又有何用呢?求您枉开一面,我愿化做奈何桥边的一块石。只要能见到他每次轮回转世,我就心满意足……

佛说:你不后悔吗?

她说:我意已决,愿变做青石,永生永世守在忘川河边……

守侯

听人说,世上有条路叫黄泉路,有条河叫忘川河,有座桥叫奈何桥,桥边有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石身鲜红如血,上面刻着四个字“早登彼岸”……

要投胎转世的人,都要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忘却了三生,重新转入轮回。

三生石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轮回投胎的人们,寻找着人群中那个白衣如雪,面如刀削,眼似电光,脖子上系着一块杨梅般大小通体鲜红石头的男子……

网上找的 你看看行不?

1.彼岸花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人死后先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大片大片的彼岸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黄泉路因其花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花。由于花和叶盛开在不同的两个季节,因而花开时看不到叶,有叶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蝶恋花 彼岸花

彼岸花开开彼岸,
独泣幽冥,
花艳人不还。
尘世忍离谁再念?
黄泉一路凝泪眼。
叶落花开花独艳,
世世轮回,
花叶空悲恋。
莫叹人间魂黯淡,
何知生死相怜远!

七绝 彼岸花

生生相错不相见,
世世轮回血色湮。
只见花开难见叶。
黄泉一路两相牵。

2.三生石

过了那条盛开着彼岸花的黄泉路,就到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波涛翻滚......
忘川河旁边有个三生石,石身上的字鲜红如血,上面刻着四个字"早登彼岸"。你可以在石头上刻下你今生你最爱的人和来世你想等待的人的名字。过河后 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 ,来生你若再次过桥时,可以在三生石上找到你前世今生和来世,还有你最爱的人的名字。

三生石

三生石上望三生,缘定三生载永恒。
前世与谁情缱绻?来生是否又相逢!
今生梦断黄泉路,彼岸花前泪有声。
血色石前谁名刻?乡台泪眼望几层?
旖旎梦里恋今生,不羡神仙不慕僧。
奈何桥上莫远走,相约转世伴来生。
悠悠往事随风过,脉脉柔情绕古藤。
款款深情石上铸,绵绵海誓伴山盟。

3.奈何桥

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桥叫做奈何桥。 奈何桥尽头有个望乡台,望乡台是最后遥望家乡和亲人的地方。在忘记今生一切的记忆前,在脱胎换骨重新做另一个人之前,你可以在这里,最后望一眼你的爱恨情仇,你的魂牵梦绕,你今生的最爱的人,你来世还想等待的人。

望乡台旁边有个孟婆,手里提着一桶孟婆汤,每个人都要走上奈何桥,孟婆都要问你是否喝碗孟婆汤。孟婆汤是用忘川水熬成,也叫忘情水,喝下去就会忘记今生今世。一生的爱恨情仇,一世的浮沉得失都会随着这碗孟婆汤忘记得干干净净.今生牵挂之人,今生痛恨之人,来生都形同陌路,相见不识......

不是每个人都会心甘情愿地喝下孟婆汤。 因为这一生,总会有爱过的人不想忘却。为了来生再见今生的最爱,你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受尽折磨,等上千年才能投胎。但是,千年里你在河里受尽折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你的爱人一次次过桥却无法相见,千年之后,他(她)已不记得你,你可能也已不是他(她)的最爱......

喝下孟婆汤,就死心塌地的进入阴曹地府,投胎重新做人了。

奈何桥

(一)
彼岸花铺火照路,川江已见奈何桥。
三生刻字石碑上,此恨谁不叹寂寥!
百感交集昨日事,成灰万念泪如潮。
风云紫梦尘烟逝,再上乡台望眼遥。

(二)
怎奈轮回终要过,茶汤一碗了前缘。
魂牵梦绕都相忘,爱恨情仇散作烟。
从此心中无苦痛,前尘似梦已难圆。
来生不若今生事,谁与归来共枕眠?

(三)
悠悠梦里情思绕,寒月风中上碧霄。
回首时分终不悔,今生不过奈何桥!

其他:
冷冷清清火照路,摇摇晃晃奈何桥。
疙疙瘩瘩三生石,孤孤单单好寂寥!
恩恩爱爱昨日事,凄凄惨惨泪如潮。
层层叠叠尘烟逝,踉踉跄跄望乡遥。
(BY月入轩窗)

他们都说,你我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却不知,这是你我永生的相守。
我们曾是三生石上的旧精魂,千年相伴,看尽人间尘缘,悲欢离合,生死轮回。
那日,佛说你们需入红尘。我向佛问我们的姻缘,佛闭目,“一生只得一面之缘。”
我问佛:
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可是当真?
佛笑而不语。
我落于忘川彼岸,生在三途河畔,这里阴郁而凄冷。
只有一座桥,和桥上那个年年岁岁都守着一锅汤的老人。
形形色色的人从我身边走过,走上那桥,喝下那碗中的汤,又匆匆走下桥去。
一些人走过的时候,我会听到缠绵的呜咽,生生世世的承诺,
我恻然,而那桥上的老人却似什么也听不到,依旧平常的乘着汤,送于上桥的人。
日子久了,我才知道这桥叫做奈何桥,这老人,唤做孟婆。
我问孟婆,那响起的是什么声音?
孟婆说,那是铭心刻骨的爱,铭心刻骨的恨,是人世间最没用的旦旦信誓。
原来,孟婆那碗中的汤,叫做孟婆汤,是可以忘记前世的,
上桥的人喝下去,便会将这时间一切的恩怨情愁统统忘记……然后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我问孟婆,他是不是也会忘了我?孟婆不语。
我问孟婆,我什么时候会开花。孟婆说,到了开花之时便会开了。
我盼望着花开,盼望绽放最美的容颜,盼望着和他一生一次的想见。
孟婆看着我,叹一声,又要是秋彼岸了!
我疑惑。
于是,我知道了,春分前后三天叫做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做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
秋彼岸初来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自己绽放出白色的花朵,如霜,似雪,扑满了整个三途河岸。
孟婆说,有了彼岸花,这黄泉接引路不再孤单了。
彼岸花?她说的是我么?不,我叫曼珠,不叫彼岸。
一年一年,我在每个秋彼岸的时候准时绽开,一片片的。我终没有看到他来。
他终究还是来了,在我还没来得及绽放的时候,匆匆的来了。
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拼命的叫他,沙华!沙华!
他似全然失去听觉,就这样匆匆走过,让我连他青衫的角也触碰不到。
我哭泣。孟婆冷冷的说,他不叫沙华!
不,他是我的沙华,三生石上的沙华。
在泪再也无法流出的时候,我开始沉默。
每年秋彼岸的时候,我依旧静默的开放,送过一个一个来来去去的亡魂。
一千年里,我看着他在我身边匆匆的过,没有停留,也没有看我一眼。
这一千年里,他却从没在我盛开的时候到来。
又一千年的时间在一开一落中开始,又走向结束,他变幻着身姿走上奈何桥,端起孟婆的汤。
我的泪,流了又流,我的心,碎了又碎,我呼唤他:沙华,我是你的曼珠,你不记得了么?!
终于,在一个秋彼岸的时候,在我绽放了白色的花朵的时候,
他来了,带着满身的风尘,一脸的憔悴,来到我的身边。
我曾以为他又会匆匆的过,匆匆的喝下那让他把我越忘越远的孟婆汤。
然而,他走过我身边的时候,竟然放慢了脚步,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

只那一望,心中干涸的泪又如泉水般涌出;
只那一望,便将心中数千年的积郁化作泪水;
只那一望,万般的幽怨都如云散。
那个秋彼岸的时候,我开得格外鲜纯。
又是数千年的等待,数千年的一年一见,
他每次回头的一望,都让我心里裂开一道深深的痕,一年一年……
不记得这是多少个千年的相遇了,他突然停在我的面前,
喃喃自语,似曾相识,似曾相识……。
我惊异,心在那一颗彻底碎裂了,白色的花,在那个瞬间惨然的变成红色,如火,如荼,如血……
他受惊般的退上桥去,孟婆汤从他颤抖手中的碗里洒出……
从此,在秋彼岸的时候,忘川里便开满血色的花,夺目、绚丽而妖异。
他又在花开的时候来了,在我身边徘徊着,徘徊着,在走上桥头的那一刻,竟然回头,
嘴里喃喃,曼珠?曼珠?
我已无泪了。
孟婆长叹一声,这是这近万年来,我听到的唯一一声叹息。
至此,人们都说,在秋彼岸的时候,忘川的三途河畔,
会绽放一种妖异的血色花朵,花香有魔力,可以唤起人对生前的回忆,这花,叫做彼岸花。
千次的回眸、擦肩、相逢、相识、相知,佛语都一一成了现实,于是我平静的开,平静的落,
平静的等待千年之后的爱。
爱来的很平静,却很震撼,他蹲下身来,亲吻着我的脸,轻轻的说,
曼珠,我不会再忘记你,我要你陪在我身边。
我恍然的望着他,难道他不记得佛说,我们只有一生一次的相见么?
他笑着看我,波澜不惊的采下一株花藏在袖中走上桥去,我看到他微笑的看我慢慢的喝下汤去。
孟婆的脸上闪过一丝奇异的笑。
佛说我们违背了天意,从此永生永世不得相见。他却在笑,笑得很舒心。
于是他化作我茎上的叶,叶落方可花开,花开叶已落尽。
他说,我们不要一生一次的相见,我们不要陌路相忘。这是我们永生永世的相守,不再分离,不再忘记!
于是,佛经说: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于是,彼岸花在佛语里有了另一个名字:曼珠沙华。
开到荼蘼花事了,永世相守孟婆桥

1、【三生石的传说】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2、【现实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缘定三生的故事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

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 “三生石”。

真有「三生石」吗?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嘴里芹菜的香味

这是一个谈轮回的故事,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像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碑文:[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第一次知道这故事,初次听到三生石以为是讲爱情的,没想到是友谊.是哦,有时候友谊远比爱情来的更让人感动,下次去飞来峰一定要去找一找三生石.

碑文:[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
[编辑本段]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第一次知道这故事,初次听到三生石以为是讲爱情的,没想到是友谊.是哦,有时候友谊远比爱情来的更让人感动,下次去飞来峰一定要去找一找三生石.
《僧圆泽传》,使三生石名扬四海,千古不衰。三生石来源于佛家故事。唐代袁郊作《甘泽谣》,其中有一篇《圆观》,实为故事觞源。其后北宋朝时,苏东坡删略袁郊旧篇,又写成《僧圆泽传》一文,故事大致未变,只是将主人公圆观改为了圆泽。故事大意是:唐时李源与僧人圆泽相友善。一日二人相约同游蜀中峨眉山,圆泽主张从长安走斜谷路,而李源则坚持从荆州走水路前往。圆泽拗不过李源,于是两人走荆州水路,当二人走到南浦时,遇到一个怀孕三年却没有生育的女子,圆泽大哭说这女子只所以三年不育,正是要等他前来投胎,他不想走荆州水路,正是想避开,如今遇上了便不能避开了。李源很后悔,但也没有办法。圆泽三天后就死了,临终前与李源相约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于杭州天竺寺外再相见。十三年后李源如期赴约,中秋月夜下只见一牧童骑牛作歌而来,两人遥谈数语,略证前生后,牧童却道俗缘未尽,后会有期,说完复又扣牛作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而去。 故事很简单,却讲了两位友人一世相谊,相约二世;二世一逢,又隐约三世的友情,含意隽永,很是耐人寻味。相传他们隔世相会之地,天竺寺外,今存一石,称"三生石”。 三生石畔悟三生,真性不朽思永恒。 今生知遇来世盼,幽魂一缕证前盟。

《三生石》
[编辑本段]
作者:日暮

三生石上望三生,流水年年江月横。
曾是天家仙人客,只随江流无痕迹。
别来春月无数山,春江有水春江潸。
春江山水难慰我,春月无边空婀娜。
我望远山数芳菲,远山望我似依稀。
几番追光春愁尽,一瞬年华相思引。
金乌流火只无名,魂随汗发何其轻。
时来秋风勾叶落,秋风萧杀只漠漠。
莫道红叶好相思,无数相思难载词。
思来飞雪似可待,落红纷纷无人采。
苍山可怜白云深,戚戚无声恨无心。
死去来生犹不易,别是春风又一夕。
三生石上三生缘,底事年年不见还?
只今风做三生石,生生相望不相识。


女的对男的说:“三生石畔,彼岸花开”什么意思?
意思是:期许三世的情缘,生死不离。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边缘开满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华。 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花妖叫曼珠,一个是叶妖叫沙华。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花开的时候,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

三生石旁,千世不忘,彼岸花开,谁许谁到地老天荒.什么意思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彼岸花的花语 中国花语:“优美纯洁”代表美丽、动人,又有“恶魔的温柔”寓意。日本...

一心就此遗落,三生石畔,彼岸花间,爱未央。是什么意思?
“一心就此遗落,三生石畔,彼岸花间,爱未央”的意思是,我的心如此失落的落在了三生石畔和彼岸花间,这份爱如河流般永无止境地流淌。在这句话中,“一心”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心,“就此遗落”表达了一种失落、沮丧的情感。“三生石畔”和“彼岸花间”都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意象。“三生石”常常...

有关彼岸花、三生石的诗句
佛说彼岸 无生无死 无若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悲苦的及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生于溺水彼岸 无茎无叶 绚灿绯红 佛说那是彼岸花 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时, 只一团火红;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 独自彼岸路。 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生石畔,伊人仍...

三生石彼岸花忘川河君可知相思残忍什么意思
相思之人永不相见的悲伤之情,用来比喻相思相爱不能在一起的绝望爱情。彼岸花的花语是花叶、花开相错而开相思之人永不能相见。三生石代表命定姻缘,忘川河用来形容奈何桥,处处透露悲伤之情。用三生石、彼岸花、忘川河来形容非常绝望地悲伤之情。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的意思?
三生石 传说在此石前发誓就可以斯守三世的情缘 彼岸花 原名曼珠沙华 意为天上的花 此花只盛开于黄泉 每当阴历七月,在黄泉路上,忘川之畔,就开满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它开放的时候,大片大片,鲜红如血,倾满大地,看上去就像用血铺成的地毯,所以被喻为“火照之路”。三生石畔,彼岸花开 意思...

“彼岸花、奈何桥、忘川河、三生石、望乡台、孟婆汤、黄泉路”都有什 ...
关于彼岸花,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以前有两个人名字分别叫做彼和岸,上天规定他们两个永不能相见。他们心心相惜,互相倾慕,终于有一天,他们不顾上天的规定,偷偷相见。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见面后,彼发现岸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样发现彼是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他们一见如故,心生爱念,...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还有什么具体意义么
三生石畔,彼岸花开的具体意义在于:三生石和彼岸花守护的永远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过,彼此相守、彼此相知、却彼此两不相见。纵然悲哀,也是见证了最真挚爱情的存在。三生石畔,忘川河的河水涛涛,衬着那黄泉路漫长。缘分就是那青青三生石上的真言。缘分就是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天地,跨越了轮回的三生约定。

黄泉路 忘川河 奈何桥 三生石 彼岸花的故事是什么?
黄泉路 忘川河 奈何桥 三生石 彼岸花的故事是什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手机用户97134 2017-12-28 · TA获得超过3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奈何桥: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

黄泉路,奈何桥,忘川,三生石,彼岸花海之间的联系到底是怎样的?顺序是怎...
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走过黄泉路后,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三途河水流最急的一段),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

潢川县18219663701: 关于三生石、彼岸花和奈何桥的传说... -
斋泳苄星: 1.彼岸花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人死后先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大片大片的彼岸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黄泉路因其花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 彼岸花,是开在黄泉路上的花.由于...

潢川县18219663701: 想听三生石,彼岸花,奈何桥,孟婆汤的故事 -
斋泳苄星: 相传以前有两个人名字分别叫做彼和岸,上天规定他们两个永不能相见.他们心心相惜,互相倾慕,终于有一天,他们不顾上天的规定,偷偷相见.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见面后,彼发现岸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而岸也同样发现彼是个...

潢川县18219663701: “三生石”、“忘川河”、“奈何桥”、“彼岸花”、“孟婆汤”的来历是什么? -
斋泳苄星: “三生石”、“忘川河”、“奈何桥”“彼岸花”“孟婆汤”都是如何得来的:从典故中流传. 三生石:“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

潢川县18219663701: 关于弱水 三生石 奈何桥等的故事 -
斋泳苄星: 相传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生于弱水彼岸,无茎无叶,绚烂绯红. 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 路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

潢川县18219663701: 求黄泉路 忘川河 奈何桥 三生石 彼岸花的故事、 -
斋泳苄星: 奈何桥: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

潢川县18219663701: 奈何桥的故事 -
斋泳苄星: 奈何桥上叹奈何,三生石前憾三生,彼岸花下非彼岸,奈何三生彼岸人. 相传过了鬼门关便上一条路叫黄泉路,路上盛开着只见花,不见叶的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念相惜永相失,路尽头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

潢川县18219663701: 三生石 ,奈何桥,彼岸花,那些传说故事在哪可以看到完整的?特别是三生石 -
斋泳苄星: 彼岸花 出自妙法莲华经 三生石..... 太平广记 奈何桥出自宣室志

潢川县18219663701: 关于“奈何桥、彼岸花、忘川河、三生石、望乡台”之类的传说
斋泳苄星: 彼岸花

潢川县18219663701: 三生石,望川河,奈何桥,彼岸花.的传说 -
斋泳苄星: 守护彼岸花的是两个妖精,一个花妖叫曼珠,一个叶妖叫沙华.他们守候了几千年的彼岸花,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违背神的规定偷偷地见一次面.神怪罪下来,曼珠和沙华被诅咒永远也不能在一起.

潢川县18219663701: 奈何桥有什么传说?
斋泳苄星: 过了奈何桥,前世今生皆了断... 我自己写的: 奈何桥上,一步一回眸 孟婆汤中,一口一泪流 三生石畔,再结下世情缘 彼岸花开,见证一切誓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