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发源地是哪里

作者&投稿:冯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评剧的发源地是哪里?~

中文名:评剧
外文名:Ping Opera
发源地:发源于唐山,发祥于天津沈阳北京艺术
特色:唱腔通俗易懂,表演生活气息浓厚
代表剧目:花为媒 秦香莲 杨三姐告状等
代表人物:白玉霜 喜彩莲 小白玉霜 新凤霞
流行区域:京津冀辽吉黑蒙鲁等全国各地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俗称“唐山落子”。

白话即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粤语”之名,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汉书》作“南粤”)。
“越”是一个泛称,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在先秦古籍中,对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百粤、诸越,包括“吴越”(苏南、浙北一带)、“闽越”(福建一带)、“扬越”(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等。
隋唐以后“越”、“粤”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多用于江浙吴语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粤语,两广民间俗称“白话”,海内外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
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名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今广州及周边南番顺地区);广府话狭义(原本)指广州府话,广义指粤语(文化泛指)。

扩展资料:粤语使用情况:
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和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海南省西部地区(说儋州话、迈话的村落)、香港、澳门等地区和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圣诞岛、马来西亚、越南东北部(山由族聚居地)、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
粤语在两广地区分布上的突出特点是沿江分布:以广州、香港为中心,分四条渠道向东、西、南扩展。
1、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东至番禺(广州)一带即包括广西梧州、贺州和广东肇庆、封开、德庆、佛山、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江门等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西江——郁江,即溯西江、浔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广西南宁、崇左、贵港、梧州四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
3、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属各县。
4、南江——鉴江,即溯南江而上,越过云开山脉到鉴江流域。包括广东云浮、茂名两市及其所属郁南、罗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属吴川、廉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粤语

评剧发源地是:河北省唐山市

评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的传统剧种之一。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于2000年,是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从第四届开始变成每两年举办一届,主办地设在评剧的发源地河北省唐山市。

中国评剧艺术节以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不断扩大评剧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宗旨。艺术节的内容包括优秀剧目的评选和演出,召开评剧艺术研讨会,组织评剧爱好者演艺比赛和评剧电影展映周等活动

评剧名家:

1、新凤霞

(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著名的评剧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

2、宋丽

又名宋雨芳,生于1960年,14岁入沈阳评剧院少艺班,得到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等艺术家的真传薰陶,后进入沈阳评剧院主演,现为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3、小白玉霜

评剧旦行女演员。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祖籍山东。(1922年一1967年12月21日)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白派传人,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和领头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评剧



评剧是我国重要的剧种之一。评剧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与现实生活非常接近。我区是评剧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评剧起源于十八世纪,成型于清光绪年间。早年曾称“京东蹦蹦戏”,是在原宝坻县养济院所唱的“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当时宝坻县政府对养济院收容的老弱病残人的粮米供应不足,这些人只得手打竹板,口唱“莲花落”,四处乞讨度日。在此基础上,县内的一些艺人将从东北流入的“蹦蹦戏”与“莲花落”融为一体,改为由一生一旦打地摊演出,演员自打竹板,且唱且舞,唱罢讨些粮米。后又发展成旦角拿丝绢,生角操纸扇,以第三人称对口演唱故事的形式,称“唱对口”。其后,进一步借鉴了河北梆子、京剧等剧种的艺术表现手法,吸收了县内流行的“地头调”和“ 娃娃腔 ”等唱腔,基本形成了自身的戏剧表演模式,一批故事情节完整、行当齐全的大型剧目开始在舞台上演出。随着艺术特色的不断成熟,民间戏班不断增多,养班唱戏盛行,宝坻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艺人,并开始到外县和大城市流动演出。清光绪末年,宝坻第二 、三代“蹦蹦戏”戏班进入北京演出《赵连璧借粮》、《十粒金丹》、《刘翠屏哭井》、《五女哭坟》、《刘成杀婿》等剧目,得到西太后赏识,评剧从此在全国确立了独立的戏剧地位。
评剧成型后,艺人们纷纷组成戏班去各地演唱,对评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众多的班组,造就了一大批宝坻籍的评剧艺术家。新中国建立前后,在评剧界有影响的宝坻籍评剧艺术家有来凤仪、刘春德、刘宝山、王仲元、刘小楼、赵连喜、赵丽蓉、李福安、孔广山、宋淑舫、寇文止、张存凯、郝文富、王林、李亚荣等。与此同时,宝坻境内的评剧演出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1953年宝坻县成立艺术联合总会,大部分评剧民间艺人入了会。1954年举办了优秀剧团汇演,十余个业余剧团演出了《白蛇传》、《王贵与李香香》、《小女婿》等经典剧目。1965年,在原民间艺人组织的“天天新剧社”的基础上,宝坻组建了第一个专业剧团——宝坻县评剧团。六、七十年代宝坻的评剧事业更加繁荣,全区涌现出评剧团体23个,排演了一批反映时代新生活的评剧剧目,并多次在省市级评剧汇演中获奖。1986年,在天津市首届戏剧节上,宝坻评剧团编创的评剧《张妈买驴》获创作一等奖、优秀剧组奖、优秀导演奖、优秀配角奖。2005年,天津市第一家民营剧团新蕾评剧团建立,同全区大大小小的评剧团一起,继续在评剧的艺术世界里辛勤耕耘,尝试探索着新形势下评剧艺术的发展壮大之路。
评剧艺术特色鲜明。评剧的唱腔属板腔体,是在莲花落、蹦蹦戏音乐的基础上,逐步吸收借鉴梆子、京剧的唱法形成的。它的音乐曲调自然流畅,板式结构分为夹板、搭调、大安板、慢板、小安板、三捶、倒板、垛板、流水板、反调等若干板式。伴奏以板胡为主,打击乐器与京剧大体相同。随着评剧唱腔的演变发展,在艺人中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后来,以宝坻林亭口古镇为界,以东被称为东路评剧,以西被称为西路评剧。东路评剧朴实、委婉,西路评剧高亢、豪放。
评剧流传广泛。评剧发源于宝坻,并迅速流传到国内许多地区。目前主要分布于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西北、西南的部分省区,是我国除京剧以外分布区域最广的剧种。
作为评剧艺术之乡,宝坻区扎实推进“文化兴区”战略,评剧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2006年,宝坻区成功申报评剧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评剧成为我区拥有的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多年来,区政府每年都投入相应经费用于评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评剧演唱活动,全区群众也积极参与评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活动,爱评剧、唱评剧、 品评剧的社会氛围在宝坻以及周边地区蔚然成风。

评剧
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1、评剧,最早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
2、简介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艺术特点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我国京剧发源地在哪里
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其发源地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据史料记载,京剧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安徽省的安庆市。在1790年,即乾隆五十五年,为了庆祝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来自安徽的扬州盐商江鹤亭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著名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进行庆祝演出。这个戏班以演唱二黄调为主,同时融合了昆曲...

京剧发源地是哪儿
京剧的发源地是北京。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在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并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他们还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和融合...

京剧的发源地
京剧发源地在安徽安庆。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

京剧发源地是哪儿
京剧,这一中国著名的戏曲剧种,其根源深植于北京这片土壤。在清朝乾隆年间,尤其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些原本在南方地区风靡一时的表演团体,陆续北上进入北京。他们不仅带来了自身的艺术传统,还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术家们展开了交流与合作。这种跨地域的...

京剧发源地在哪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安庆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盛事.安庆艺人程长庚随徽班进京,后将徽剧改革演变为中国戏坛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国剧--京剧.因此,安庆又称为中国京剧的发源地。

越剧发源地在哪里
6. 从1938年起,多数越剧戏班和剧团开始使用“越剧”这一名称,但不同戏报上的称呼仍然不统一。7. 1939年,《大公报》的记者樊迪民在为姚水娟的“越吟舞台”编写剧本时,受到李白《越女词》的启发,考虑到绍兴是越王勾践复兴基地的历史背景,以及嵊县作为越剧发源地的事实,同时受到越剧名伶姚水娟的豪言...

京剧的发源地在什么地方 京剧的发源地是哪里
京剧的发源地是哪里1、京剧的发源地是江南地区。2、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

川剧的发源地在哪
川剧,这一中国传统戏曲剧种,其发源地可追溯至四川地区。该剧种不仅在四川东中部享有盛名,还广泛传播至重庆以及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川剧的脸谱艺术是其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凝聚了历代川剧艺人的智慧和努力,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遗产。川剧融合了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形成了丰富的...

粤剧发源地是哪里
粤剧发源地是佛山。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粤剧最早的行会组织琼花会馆就建在佛山。在佛山祖庙,有一座华南地区最著名的古戏台万福台。万福台建于1658年,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装饰最堂皇、保存最完好的古戏台。佛山市南海区桂城镇平洲素有粤剧之乡的美誉,早在1917年,平洲梅园金山和回乡招募幼童60余人,...

各种戏剧的发源地,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宛梆、二夹弦。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缺瞎曲艺剧、秀山花灯戏、变脸。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贵州戏剧种类中首推黔东铜仁的傩戏、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西藏自治区:藏戏。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起源于哪个地方 -
厨人邵盐酸: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起源于哪里?
厨人邵盐酸: 评剧,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形成于唐山,发展于天津.距今有近百年历史,是我国流传较广的剧种之一.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源自哪里 ? -
厨人邵盐酸: 河北省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起源于哪里? -
厨人邵盐酸: 评剧起源于 北京农村流行的“对口莲花落”!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发源地是哪里 -
厨人邵盐酸: 评剧发源于唐山,发祥于唐山.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copy先是在河北农村流...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起源于那里? -
厨人邵盐酸: 评剧,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发源于哪一带?
厨人邵盐酸: 评剧是流行于我国华北、东北等地 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发源于河北东部的滦 县、乐亭、丰润一带.最初是农民农闲季 节自发组织起来演唱的二人对唱“莲花 落”等民间小...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起源于哪个地区
厨人邵盐酸: 最正宗的还是唐山滦南县,这才是评剧的发祥地.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是哪个地方的剧种?
厨人邵盐酸: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 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 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 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 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 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曰趋 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出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 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于都县13572247453: 评剧起源于哪简答
厨人邵盐酸: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