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意思要少一点的

作者&投稿:项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古诗~

1、《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长江南岸的)京口和(北岸这里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对面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江南的)故乡呢?
2.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翻译: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3.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 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
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七律长征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课文简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词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课文简说。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2.词句解析。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 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课文简说。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2.词句解析。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这首词在表达上与李清照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
子?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征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1.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卤是Ь��约岫ǖ挠锲�硐殖龊炀�娑猿ふ鞴�讨械那�淹蛳眨��蘧迳��ヌ炝⒌亍!暗认小绷阶衷蚪��亚崆嵋黄常�由盍硕浴安慌隆钡谋硎觯�硐殖龊炀�晔永�选⒋尤莶黄鹊淖院栏小!巴蛩��健币跃残炊��约枘严兆栉�魈澹�瓜至艘环�ㄋ鹾炀�ふ髯忱��痰淖芾劳肌?/P>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 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 对词语的理解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七律长征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课文简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词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课文简说。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2.词句解析。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 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课文简说。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2.词句解析。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这首词在表达上与李清照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
子?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征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1.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卤是Ь��约岫ǖ挠锲�硐殖龊炀�娑猿ふ鞴�讨械那�淹蛳眨��蘧迳��ヌ炝⒌亍!暗认小绷阶衷蚪��亚崆嵋黄常�由盍硕浴安慌隆钡谋硎觯�硐殖龊炀�晔永�选⒋尤莶黄鹊淖院栏小!巴蛩��健币跃残炊��约枘严兆栉�魈澹�瓜至艘环�ㄋ鹾炀�ふ髯忱��痰淖芾劳肌?/P>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 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 对词语的理解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泊船瓜洲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长征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意: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有平韵、仄韵两体,均为双调四十二字。
②“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③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七律长征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课文简说。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词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人向远方,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绿了江南两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长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一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课文简说。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2.词句解析。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 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课文简说。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2.词句解析。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如果说,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这首词在表达上与李清照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
子?芭蕉》)”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征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1.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卤是Ь��约岫ǖ挠锲�硐殖龊炀�娑猿ふ鞴�讨械那�淹蛳眨��蘧迳��ヌ炝⒌亍!暗认小绷阶衷蚪��亚崆嵋黄常�由盍硕浴安慌隆钡谋硎觯�硐殖龊炀�晔永�选⒋尤莶黄鹊淖院栏小!巴蛩��健币跃残炊��约枘严兆栉�魈澹�瓜至艘环�ㄋ鹾炀�ふ髯忱��痰淖芾劳肌?/P>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 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 对词语的理解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以下是注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镇江对面的一个码头,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古城名,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王安石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就居住在这里。
5. 数重:几座。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古诗有哪些
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五年级上册古诗有哪些?
1、春晓 孟浩然 〔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2、鹿柴 王维 〔唐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是哪三首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是:1、《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2、《秋思》[ 唐 ] 张...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有哪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单元第二十一也课安排了三篇古诗词,分别是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原诗如下: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五年级的古诗有哪些而且还是上册的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全部——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学会听课,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同时,...

5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唐朝诗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京口和瓜洲仅隔着一条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也只隔几座山而已。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五年级上册古诗有哪些
(1) 蝉[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2)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3) 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

请问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中有哪哪首古诗或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中有古诗词:1、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秋思 张籍(唐)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3、长相思 纳兰性德 (清)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

五年级上册的古诗有哪些?
五年级上册的古诗有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独坐敬亭山、乌衣巷。1、望天门山 李白 〔唐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

五年级上册古诗有哪些
1、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尊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4、 题李凝...

黄骅市17564619700: 五年级水平的古诗30首(不要词的)最好不要五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注意,千万不要词!需30首以上.还有,诗的题目要简洁明了的,诗的内容要少一点... -
白江麝香:[答案] 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

黄骅市17564619700: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意思 -
白江麝香: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黄骅市17564619700: 古诗词三首五上的意思和诗 -
白江麝香: “古诗词三首五上”实际应该写作“五上,古诗词三首”,意思是: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全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黄骅市17564619700: 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全部古诗的意思老师布置的作业,急急急急急急急
白江麝香: 《泊船瓜洲》译文(长江南岸的)京口和(北岸这里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面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江南的)故乡呢?《秋思》【译文】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长相思》译文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黄骅市17564619700: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
白江麝香: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答:《滁州西涧》《终南山》《小池》 《秋思》《长相思》《初春小雨》《子夜吴歌》《泊船瓜洲》 《赠花卿》《旅夜书怀》《暮江吟》《寄扬州韩绰判官》《别董大》 《七律﹒长征》《终南望余雪》《清平乐.村居》《示儿》《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

黄骅市17564619700: 《斗笠》这首诗的意思 -
白江麝香: 王宜振,1946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出版《秋风娃娃》、《献给少男少女的诗》、《少先队之歌》、《笛王的故事》、《绿太阳》、《21世纪校园朗诵诗》等著作多部.曾获陕西...

黄骅市1756461970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
白江麝香: 《题西林壁》 苏轼 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3、《别董大》 高适 4、《游园不值》 叶绍翁 5、《渔歌子》 张志和 6、《乡村四月》 翁卷 7、《望天门山》 李白 8、《塞下曲》 卢纶 9、《凉州词》 王之涣 10、《枫桥夜泊》 张继 11、《题临...

黄骅市17564619700: 小学人教版语文1 - 6年级古诗及解释 -
白江麝香: 1、一去二三里 2、 画3、咏鹅 4、画鸡 唐 骆宾 明 唐寅 一去二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