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战争观念与国防思想是什么?

作者&投稿:陆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代中国的国防精神包括哪些内容?~

当代中国的国防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团结奋斗精神、国防主义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通常是对自己的民族、祖国的人民、祖国的大自然、祖国的文化、本民族的传统和风俗等的热爱。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的爱国主义包括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决保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等方面。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精髓和核心。
2、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勇于向艰难困苦作斗争的思想行为,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3、民族自强精神:
它是一种稳固、长久、强烈的社会心理,对每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都具有强烈的影响。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崇尚民族自强精神,并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历尽艰辛。坚贞不屈,正气凛然的革命气节;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风亮节。
4、爱军习武精神:
又称作尚武精神,即崇尚武事的精神。所谓爱军,就是热爱人民军队,学习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和好作风,尊重军人职业,关心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形成拥军优属、向人民军队学习的新风尚。所谓习武,就是崇尚武事,增强国防观念,关心国防建设。
5、艰苦奋斗精神:
主要是指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顽强斗争精神。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政治本色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艰苦奋斗像一条红色的生命线贯穿于我党我军的全部历史之中,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64字创业精神"和伟大的抗洪精神,都闪耀着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辉。
国防精神是一种群体意识,汇总诸多情感、风气和心理等因素,它以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为标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其他内容均围绕这一主旨而存在。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国防精神的精髓。

扩展资料:
新时代的国防精神教育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趋势日益发展,争取国际合作和相对安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是每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的共同选择。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向世界人民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
列宁又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发展,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这两个口号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主义精神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新内容。通过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使全体公民认识到,我们支持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和争取社会进步的事业,以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早日实现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精神教育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军事思想产生于一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反映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军事思想的阶级性质,制约其发展方向,而哲学为军事思想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宗教和法律,还有民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也都程度不同地影响军事思想的发展。
军事思想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国防问题的方法论,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军队建设及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

扩展资料
军事思想的相关明细
据了解,坚持正确的军事思想,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从而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相制衡,还有利于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从而保障经济持久稳定的发展。
2、对于军队来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发展先进有效的军事专业,还有利于为军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军事理论建设人才。
3、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事思想

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起点,中国国防遇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中国人不得不面对既富于侵略性,又拥有近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敌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在“千古未遇”的强敌面前,中国近代国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且规模越来越大,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这样的局部战争,直至发展到甲午战争这样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列强各国虽然在瓜分领土、攫取权益方面有矛盾,有争斗,但在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这一共同目标上则是一致的,常常携起手来共同对付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中,列强都联手制华,或组成联军一同人侵中国,1900年甚至出现8个帝国主义国家共组联军人侵中国的情况。这就使中国在进行反侵略战争时,往往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二是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是海陆并举。与中国传统边患主要来自北方边疆不同,近代列强入侵中国很多是从东南沿海方向人侵的。同时,沙俄在东北、西北,英国在西藏,法国在西南的陆路方向也都分别发动了入侵。所以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国防威胁是全方位的。三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既是为了割占土地,又是为了掠夺政治、经济权益。它们不仅逐渐蚕食瓜分中国的神圣领土,还一步步将中国推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上述国防形势的深刻变化,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军事理论界,迫使人们对战争与国防问题做出新的、更深刻的思考:

(一)改变以往否定战争暴力的倾向,提倡军国民主义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古代兵学家们,曾长时间抱着以道德化育天下的理想观念,认为“国之存亡在德不在强”(《洋务运动》第6册,第166页),仁义之师必会取得胜利,强调“倭、法残人之宗,夷人之祀,虐用其民。我以仁义之道,行壮直之师,兴灭继绝,其理亦可以一战”(《涧于集·奏议》卷1,第11页)。但在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扩张的本性是中国受侵略、遭压迫的根源所在,认识到“十九世纪之中,白皙种人既占领澳大利亚,又出全力分割阿非利加洲,粒砂寸土,皆有主权;于是登喜望之峰,脾脱全球,见夫太平洋东之大陆,可以染指,遂乃移戈东向,万马骄蹄,群趋并力,移其剧摄于亚洲,六十年于兹矣。今既圈其土地,割其港湾,削其主权,监其政治,二千年文明之古国,久已为列强姐上之肉,釜中之鱼,其存其亡,不容自主矣。”值此强权之世,中国数千年来所奉行的“兵者不祥之器”、重文轻武。兴文堰武的战争观念已经过时,中国虽然爱好和平,但国人必须崇尚武力,“非尚武不足以立国”。从世界各国兴亡废替的教训看,“英法德美何以强?强于民质之尚武也;印度、波兰何以亡?亡于民质不尚武也”。所以,“国之有尚武精神,譬之则国魂也。今者中国已矣,其无国魂矣。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黄天已死,四郊皆多事之秋”。“吾将列炬以烛之,张乐以导之,呼万岁以迎之,日魂兮归来,吾祖国之魂兮,盖归乎来!”

(二)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兵战、商战并举的新型国防建设思想

经济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战争赖以进行的必备条件,也是人们研究国防问题时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漫长的冷兵器时代,它又最直接地表现为粮草与战争的关系。据古代史籍,早在上古时代,部落领袖神农氏就说过“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汉书·食货志》)。此说固无足信,但说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很早就产生了“重农重粮”思想则是不错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孙武为代表的古代兵学家就从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发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孙子·军争篇》)的告诫。其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作战样式的日趋复杂,战争对经济的要求也超越了以往储粟运粮的水平。基于古代中国以自然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情况,人们首先想到搞好农业生产与富国强兵的关系,强调“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管子·治国》)。在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里,大多数古代兵学家都从“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出发,把发展农业经济视为强兵的惟一途径,把孔子提倡的“足食”、“足兵”、“民信”视为国防建设的不二法门。另一方面,由于中原王朝在大多数情况下面临的是北方边疆游牧民族的袭扰,而对于一个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政权来说,构筑长墙、城邑是防止边疆游牧民族袭扰的最重要手段。所以从战国时代开始,历代王朝大都很注意修长墙,筑城邑。秦统一六国后,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了从临挑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在中原北部竖起了一道人工的国防屏障。汉代更在阴山之北修筑了一道外长城,并将秦长城延至焉耆。即使在无法修筑长城的情况下,如宋代燕云十六州被辽朝占领,国防线被迫内移,无法修补长城故址,仍特意兴置稻田,开挖塘泊,建成一道长四百五十公里,以关隘为重点,用寨栅渠网相连接的防御工程,以阻遏契丹骑兵漫野而过。鉴于修墙筑城在古代国防建设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它也成为传统国防建设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然而到了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不再是使用冷兵器的侵略者,所要进行的战争也不再是建立在农耕及游牧经济基础上的中世纪战争。中国一方面要改变国防经济落后的状况,另一方面又要设法将国防潜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直接的国防力量,这就需要对国防建设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思考。

中国近代思想家们最早将目光集中在国防科技的问题上。林则徐等人基于对鸦片战争中西方“船坚炮利”的深刻印象,首先开始了师敌长技的初步探索,如设法购买外国制造的大炮和水师船只,组织编译有关西式枪炮技术的书籍等。魏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系统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海国图志‘大西洋欧罗巴洲总叙》),并具体说明西人长技主要就是战船、火器和养兵练兵之法(但他后来对“养兵练兵之法”有所忽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成为中国国防建设思想历史性变化的开端。其本质是突破了传统重农耕、重修城筑墙的原则,凸现了国防建设的科技主题。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全面展开。在从事国防科技引进的过程中,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国防科技与国防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经济的发展不再简单地体现为对农耕和农业经济的重视,而是要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具体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对近代国防经济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这一思想认识大体表现为三个逐步递进的深化过程:最初,人们只是认识到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技最主要的途径是建立和发展中国自己的近代军事工业。这种近代军事工业不再是古老的手工作坊,而是建立在“制器之器”基础上的新式工业。李鸿章甚至把它看成是中国自强的推一道路。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习外国利器;欲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国办起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等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仿制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对中国国防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接着,一些人看到单纯发展军事工业是不行的。军事工业需要原料和燃料,故应开采煤铁矿藏,冶炼钢铁;需要大量的经费,故应发展近代民用工业和商贸,靠它们的利润来不断为军事工业注入巨额资金。因此人们由求强进而求富,认识到“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晌源,莫如振兴商业”(《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39)的道理。最后,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批近代思想家发现,中国近代国防虽然直接表现为军事落后,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国家经济的不发达。他们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国防问题,主张首先要大力发展工商业,即与东西方列强进行“商战”而不是“兵战”。王韬说只有民族工商业发展了,“凡泰西诸国之所眈眈注视,跃跃欲试者,一旦我尽举而次第行之,俾彼无所觊觎艳羡其间,此即强中驭外之法也”。郑观应则明确提出了“商战”的口号,说“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因为“彼之谋我,噬膏血匪噬皮毛,攻资财不攻兵阵”,所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他把商战视为无形之战,把兵战视为有形之战,主张先进行商战,即对中国国防力量衰弱标本兼治,反对遗其本而图其末,反对单纯重视军事斗争。同时,他还把国富看成是兵强的前提,坚信“国既富矣,兵奚不强”的道理。

(三)改变以往重北轻南、重陆轻海的做法,实行全方位防卫、海防塞防并重的国防方针

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所面临的威胁大多来自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袭扰,因而国防的主要方向在北方。历代王朝筑墙置戌的重点在北方,兵力部署的重心也在北方。从先秦至明代,在北方边疆实行多层次、大纵深战略防御的思想日趋完善,普遍采用了修边墙,屯重兵,以边墙当其出没,以重兵当其长驱的作战原则。随着火器在明清战争中得到更广泛应用及西洋大炮的传人,边防城守战法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有的兵学家提出了构筑城壕、牛马墙,以铣护城,以城护民的战法,还有人提出了主张计谋退敌的谋守,奇袭出击的以战代守,凭坚城用大炮的固守战法,等等。而在中国辽阔的东南沿海,由于以农业经济结构为主的古代中国缺乏海洋经济利益的强大推动力,古代战略家们一直难于解脱自安于陆的传统心态,大多数缺少海上生活经历的封建文人士大夫,对惊涛巨浪极为恐惧,甚至在海上力量相当强盛的明代,仍然有人认为:“今之说海事者,往往谓御之于陆不若御之于海。其实大海茫茫,却从何处御起?自有海患以来,未有水军能尽歼之于海者,亦未有能逆之使复回者。”不如“陆战一胜即可尽歼,贼乃兴俱,不复犯我”(《筹海图编》卷12)。以胡宗宪为代表的主张歼敌于海上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并不占主导地位。清朝长期实行海禁政策,其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防备汉族反清力量和海盗抢劫、走私,而非把已经大举东侵的西方殖民者从海上入侵看成是国防的主要威胁。康熙帝晚年在一定程度上感到西方殖民势力从海上入侵的可能性,认为“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并提出“海防乃今日之要务”(《清圣祖实录》卷270)。但实际上,中国国防重北轻南、重陆轻海的倾向并没任何改变。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从海上、陆上频频入侵,中国的周边环境日趋复杂,战略形势更加恶化,以往较少碰到的主要威胁和次要威胁、现实威胁和潜在威胁,国防的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海防和塞防等一系列新问题都摆在人们面前,迫切需要用新的战略观念和理论来加以解决。

制定中国近代国防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认清敌友,即搞清楚中国已经遇到和即将遇到的敌人是谁。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仍没有从所遭受的打击中清醒过来。林福祥、魏源等人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时,也主要是着眼于对付现实威胁,对长远的国防问题尚未涉及。只有林则徐在充军新疆期间,耳闻目睹沙俄侵吞中国疆土的勃勃野心和强权行径后,一曾指出:对付英国侵略军“易与耳。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国朝先正事略》卷25)第一次提出了国家面临的潜在威胁问题。1861年。面对风起云涌的国内各族人民大起义和西方列强的人侵,清朝重臣奕沂等人联名上奏“章程六条”,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进一步分析了主要威胁和次要威胁。他们指出:“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吞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卷71)这一认识虽然在方法论上比前人有所进步,但在选定国家主要敌人时,将对农民起义军的血腥镇压放在首位,而没有从全面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出发,对可能的作战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只对单一的敌人进行防卫,没有注意到潜在的、次要的威胁也可变成现实的、主要的威胁。所以清廷上下很少有人预料到普法战争后元气未复的法国,竟会在茹费里上台的短暂时间里就改变国策,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当法国侵略军向越南北圻步步进逼时,清政府也对自己的作战对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指出“环何而起者,不止一法国,相逼而处者,不止一越南,此不特边疆之患,抑亦大局之忧也”(《中法越南交涉史料》卷2),因此“亟宜通筹边各,以弥后患”。基于上述新认识,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后普遍的边疆危机面前加强了全方位的国防建设,特别是结合对周边环境的分析,正确地认识到日本将成为中国主要的直接的威胁。当时情况恰如时任北洋大臣幕僚的姚锡光所分析的那样:“今日本机牙甚锐而毛羽未丰,举中国全力以经营朝鲜,彼尚未能与我争衡;失今不图,殆非区区对马海峡所能限制,更非鸭绿江门一衣带水所能防维,患气所乘,恐将延及畿甸”(《尘牍丛抄》上卷)。但清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十分重视对日本侵略野心的防范,由此造成在后来的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与辨识主要威胁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问题。近代史上最先涉及这一问题的,是70年代那场海防塞防大讨论。当时,俄侵东北,日犯台湾,英窥新疆,边睡多故,危机四伏。中国的海防塞防同时出现危机。对此,一些督抚要员提出不管海防,专顾塞防的主张,还有一些人提出了暂时放弃新疆,移塞防之费专顾海防的主张。左宗棠则提出海防塞防并重,海军、陆军发展并重,最后清政府采纳了他的主张,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海防提到与塞防等量齐观的地位。


当代大学生如何增强国防意识
都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5、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责任与观念 为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并主动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优势,强化现有国防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采用理论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责任观念。

军事思想指的是什么?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产生于一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一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政治观念决定军事思想的阶级性质,制约其发展方向。哲学为军事思想提供认识论和...

怎样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1、大学生参加国防建设,首先就要从学校的军训做起。要积极参加军训,认真完成教官制定的教学计划。锻炼体质,磨练意志。2、大学生参加国防建设,还要认真学习军事理论。现在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大学生应该认真听课,了解现代化战争的指挥和作战体系。3、大学生参加国防建设,还要树立国防法制意识。坚决...

古代军事思想是怎样的?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和《通典》《读史方舆纪要》等著述中也包括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思想内容。秦统一六国时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灭;东汉统一战争中的西和东攻,由近及远,各个击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广结联盟;隋末李渊统一全国时的因势借力,乘虚入关,居险养威;蒙元初期成吉思汗及...

中国古代有哪些军事思想?
四、中国当代军事思想 三、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从1840年至1949这一段时间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东、西方军事思想相互碰撞、交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军事思想,它既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根基,又有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色彩。 (一)发展过程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

国家安全与国防军事思想和现代战争的关系
密不可分的。国家安全与国防军事思想和现代战争是密不可分的。国家安全是国家防卫的基础,军事思想是国家安全保障的核心。国家安全和军事思想密切相关,都是为了确保国家在现代战争中的安全而不断发展的。军事思想为国家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战略指导,而国家安全则为军事思想提供了实际保障。国家安全和军事...

怎样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意识?
1、写大量适合大学生人群阅读的军事读物,这些军事读物应该主要以战争故事为引子,运用轻松而多趣的笔触,着力发掘战争故事与中学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诠释课本知识,使书本知识生动化、公式定理形象化,也使学生领略战争的波诡云谲,于欣赏趣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正所谓...

怎样增强国防意识?
新形势下我们应增强怎样的国防意识 一、澄清认识,强化“三个观念” 一切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认识是否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开放,物质生活日渐富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已经和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的人就忘了居安思危,淡化了忧患意识,对现代战争的威胁估计不足。特别是加入WTO后...

国防的性质是由国家的什么决定的
国防的性质是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的政策所决定的,即由国防的性质由国家性质所决定,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一)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决定国防的性质。按照不同的国防概念和标准,当今世界各国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将国防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人民国防思想知识技能和增强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和什么的活动都称_百...
8、我国兵役分现役和预备役。在军队服现役的称为现役军人,编人民兵组织或者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称预备役人员。9、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职工教育计划,结合政治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体育等活动,对职工进行国防教育。10、现代国防的核心是军事力量。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和和平...

壶关县17667195799: 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简单点就行,但也别太简单, -
仇由鱼帅克:[答案] 第一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

壶关县17667195799: 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哪些 -
仇由鱼帅克: 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具有代表性理论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马汉的“海权论”、杜黑的《制空权》、富勒的”装甲战“. 1、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

壶关县17667195799: 中国近代军事发展趋势及形成的历史原因 -
仇由鱼帅克: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期间形成和发展的军事理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

壶关县17667195799: 现代国防观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仇由鱼帅克: 现代国防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有多层次的目标.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现代国防的主体是军...

壶关县17667195799: 什么是国防知识 -
仇由鱼帅克: 1、什么是国防? 答: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 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现代国防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答:现代...

壶关县17667195799: 大学生如何树立现代国防观念,筑牢新时代国防意识? -
仇由鱼帅克: 1、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观念是公民从四国防活动的思想基础.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履行国防义务.正确认识到一个国家要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足够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有...

壶关县17667195799: 近代军事思想起始于什么时期繁荣与什么时期 -
仇由鱼帅克:[答案] 近代军事思想始于15和16世纪之交的文艺复兴时期.繁荣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注意是近代.世界近代史是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开始的,到苏俄的十月革命是现代史开始的标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