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中期,火遍了两岸三地?

作者&投稿:廖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火遍了两岸三地的黄梅戏,为何近年来越来越不景气了?~

黄梅戏越来越不景气的原因应该是“不流行”,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和人才断层也有关系。
黄梅戏作为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戏剧曲种,又名采茶戏,起源于黄梅,在安徽省发扬光大。它的历史悠久,从唐朝开始的采茶戏到今日的黄梅戏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黄梅戏经过唐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成型,再经民国到建国后的发展,黄梅戏逐渐辉煌,走向荧幕大舞台,成为我国五大戏剧曲种之一。黄梅戏之所以现在没落了,一方面,和严凤英大师去世有关,戏曲的传承差点断掉。另一方面,建国后,歌曲逐渐流行起来,它琅琅上口,比较好学,对唱腔语调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逐渐在年轻人群里流行起来,对传统戏剧有一定的打击。当代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戏曲曲种创新不够导致了黄梅戏人才断层。黄梅戏的表演方式比较单一,年轻人对黄梅戏兴趣不高,观看黄梅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黄梅戏的曲目也是在原有曲目上的改编,并不能贴合现代社会生活,所以代入感不高。
另一方面,黄梅戏因为表演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才要求较高。培养一个优秀人才往往需要漫长的周期,成为一名优秀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还有耐得住寂寞,吃的了苦,而且黄梅戏也不是当下流行的工作,回报率较低,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学!造成恶性循环,所以黄梅戏越来越不景气。
火遍两岸三地的黄梅戏要想重新回忆辉煌,应该多多创新一些年轻人爱看的曲目,结合当下实际,努力跟上网络流行发展,让我们的传统曲目继续活跃在大舞台上,共勉。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

扩展资料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
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黄梅戏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
百度百科-黄梅戏

发源于安徽省安庆市的黄梅戏一直以来都备受海内外华人的关注。听闻该市拟以“戏”为媒,建设海峡两岸关系交流基地,香港冠和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苏永友先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苏永友专程赶来安徽安庆市实地考察了当地的黄梅戏发展和两岸关系交流基地的建设。

二十三日晚,苏永友观看了由安庆市黄梅戏学校和中新社安徽分社编导策划的《六尺巷黄梅戏音乐会》首演,大受震撼。苏永友称,他是第一次听黄梅戏,但觉得这个戏曲平易近人,不由地吸引了他,尤其经典黄梅戏《六尺巷》里传颂至今的打油诗“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昔日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精美唱段,通俗易懂,确蕴藏了“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和谐,就要走出六尺巷,创造新和谐”的深刻寓意,表演手法也很新颖,容易得到普及。

苏永友指出,黄梅戏要多加创新,融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内涵。如将中国的典故、综艺和传统文化等,用通俗易懂的黄梅戏来演绎,将会吸引更多的爱好者。据了解,黄梅戏发源于安徽安庆市,作为国粹文化的一种,虽然文化历史至今只有二百零八年,但是,黄梅戏在台湾及所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喜爱,紧紧地维系着海内外华人和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当地以黄梅戏为媒,拟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实现文化为根,统一为上,和谐万邦的目标。

苏永友说,精神文化是拉动两岸统一、和谐共存的重要支撑。周恩来在世时就曾提出了乒乓外交,通过用国家体育文化的传播与美国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这足以证明,中华文化是联系海内外及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纽带。黄梅戏深受海内外华人及台湾同胞的喜爱,通过黄梅戏经典唱段,一定可以达到“让三尺推倒墙,和和睦睦创辉煌”的目标。

据了解,苏永友是国内知名的收藏家和慈善家。至今为止,他收藏的明清家具、根雕木艺等民俗物品已超过万件,为保护中国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认为,投资建设博物馆,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多了解中国文化,提升老百姓的文化修养,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他又打算投资发展安徽黄梅戏,更好地利用戏曲艺术为海峡两岸发展服务。这是苏永友支持弘扬中国国粹,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力举。

为支持安庆市黄梅戏艺术的发展,苏永友当即捐赠了十万元人民币,以实际行动支持黄梅戏走向世界,并决定要大力支持参与共建两岸关系交流基地。他认为,海峡两岸民众通过戏曲艺术蕴含的中华魂拉近彼此的心,有了亲切感,两岸关系自然能够更加和谐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戏比淮清黄梅戏在安徽更受欢迎,原名黄梅采茶戏,它起源于初唐,形成于安徽怀宁,十八世纪底,它毗邻安徽省、湖北和江西省。


上世纪中叶,黄梅戏在海峡两岸三地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黄梅戏从少数民族文化开始到现在的发展如此普及,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的生活。它的演唱方法和重点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大多数底层人的真实生活态度感谢杰出表演艺术家黄梅戏创始人严凤英女士怎么说?通俗地说,没有阎凤英,就没有当代黄梅戏。


早期黄梅戏的表演活动相对固定,人少,形成业余或半专业的班社当黄梅戏从唱民歌、茶歌、采茶灯、风扬花鼓发展到唱两三个故事情节简单的小戏时,演唱者已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演唱了。黄梅戏后期剧团发展迅速,剧目较多,产业门类齐全,成为正规固定的剧团。从农村到城市,黄梅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和成熟的剧种。

上世纪中后期,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振兴和发展。湖北是黄梅戏的主要发源地,安徽是黄梅戏的主要名称,这两省逐渐开始重视黄梅戏在各省的发展和传承。当时,黄梅戏逐渐上升到高潮,经过改进,黄梅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在的黄梅戏是一部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戏剧,虽然没有流行昆曲、越剧等,但很多人还是喜欢,所以黄梅戏没有理由烧在两边三个地方。


因此,上世纪中叶黄梅戏为何在海峡两岸三地流传,是一个很好的解释。黄梅戏发展相对平稳较快,已成为一部成熟完整的剧种,并在海峡两岸三地广泛流传。



黄梅戏生命力的顽强,慢慢发展由小逐渐壮大,黄梅戏贴近人们的生活,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经典黄梅戏《六尺巷》里传颂至今的打油诗“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昔日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精美唱段,通俗易懂,确蕴藏了“世界要和平,人类要和谐,就要走出六尺巷,创造新和谐”的深刻寓意,表演手法也很新颖,容易得到普及。

那个时候当地以黄梅戏为媒,拟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实现文化为根,统一为上,和谐万邦的目标。


梅戏的起源最早追溯
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

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
湖北省黄梅县在“黄梅概况”中自称该县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其理由是:黄梅戏在黄梅采茶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因县名,县因山名”(黄梅县西二十公里处有一山曰“黄梅山”)。此观点最早见于汤金城在《黄梅戏艺术》1989第二期增刊上发表的《话说黄梅县与黄梅戏》一文,在这里作者把县名“黄梅”与...

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
传说之二∶“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名曰‘黄梅调’。”传说之三∶“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民歌小调即黄梅采茶调。”不...

黄梅戏来源于那里
梅戏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安庆市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

中国各大戏曲的发源,产生和人物
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已赞过 已...

黄梅戏发源地是哪里
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问题五:为什么黄梅戏不是黄梅县的发源地? 很多人以为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为什么叫黄梅戏?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

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为什么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祖?_百...
世界旅游组织尤其公布我国昆曲艺术为人们口头上财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品。中国戏剧的文学类、歌曲、跳舞、工艺美术及其演出的身姿、程序、伴奏音乐乐队的编写这些,都在昆剧发展过程中获得健全和完善的。昆剧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戏剧的发展,它对于戏曲和川剧、湘剧、越剧团、梅戏等很多戏曲剧种的建立与发展都曾...

梅兰芳的义举
大仓喜八郎为此特地到中国来,亲自观摩了梅戏,对龙居濑三的主张极为赞同。就梅兰芳一贯谨慎不盲从的个性来说,他对此思虑再三,最后在齐如山的劝说下,也以为日本与中国相邻,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中国古典戏剧可能更易被日本人所接受,同时,他也想趁此机会研究一下日本的歌舞伎和谣曲。于是...

列举三种地方戏剧剧种.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

剑阁县13196584612: 中国戏剧剧种名称及这种剧种的一部戏曲名称 -
汉江氯化: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

剑阁县13196584612: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
汉江氯化: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

剑阁县13196584612: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曲 -
汉江氯化: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剑阁县13196584612: 民国戏曲代表人物有哪些 -
汉江氯化: 我说京剧的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高庆奎.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别的还有四小名旦的张君秋,须生海派的做派老生麒麟童,花脸的金郝侯,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等等.

剑阁县13196584612: 有关黄梅戏的资料 -
汉江氯化: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

剑阁县13196584612: 黄梅戏的知识 -
汉江氯化: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剑阁县13196584612: 京剧和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 -
汉江氯化: 1、京剧的特点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

剑阁县13196584612: 黄梅戏为什么这般不争气 -
汉江氯化: 现在戏曲早就不是主流艺术形式了,包括京剧也没好到哪里去.以前戏曲流行是因为没有其他曲艺形式,堂会就像现在的演唱会一样火,现在都听歌去了.黄梅戏还是有一些经典曲目的,只是新人培养难,新剧编写难,市场也不大,现有形式只能这样了

剑阁县13196584612: 黄梅戏的名称、由来、特点、优秀剧目 -
汉江氯化: 名称: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由来: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

剑阁县13196584612: 我国的代表戏剧有哪些 -
汉江氯化: 在我国的二百多个戏曲剧种中,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