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语文版)第24课满井游记的全文解释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作者&投稿:令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语文(语文版)第24课满井游记的全文解释是什么?~

旧燕国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雪快步,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短毛,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但也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的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官啊。而满井这地方正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时已是己亥年二月了。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总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下列这段话,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 )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肌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bàn( )梅花,深黄的qìng( )口的蜡( )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3、参照加点的文字,将画线部分加以调整,使整段话更整齐、和谐。(2分)
正当平缓似锦绣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宽的峡谷。发出的声响如虎啸震川,浊流如奔涌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强烈的震撼。
画线部分应该改为:
4、班里要开展《感受母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以下活动:(8分)
(1)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1分)
(2)仿写句子。(2分)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它像
, 。
(3)为了教育孟子。其母三易其居,古今中外象这样的事例不少,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请你写出一个著名的事例或能给人启发意义的故事。(不少于50字)(3分)
(4)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设计一句手机短信,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不少于15字)(2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0分,前4小题每题1分,后3小题每题2分)
(1)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2) ,儿女共沾巾。
(3)念天地之悠悠, (4) ,坐看云起时。
(5)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含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的凄苦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不少描画春天的名句,请你写出最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填空(4分)
(1)《名人传》主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 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其作者是法国的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 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二、阅读训练与提高:(60分)
(一)鼾声 (21分)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7、这篇文章以_ 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4分)
8、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表现父亲 (3分)
9、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0、简析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的原因。(4分)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二次是因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_________叙,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分)
12、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 (3分)

(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3分)
[美]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么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却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3、第一段中“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一句话重复吗?为什么?(3分)
14、第二段中为什么说“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3分)
15、第二段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16、如何理解“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这句话?(3分)
17、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对比作者的态度,谈谈你的生活态度。(4分)
18、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3分)
19、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4分)

(三)(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文学家。(2分)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⑷腰白玉之环 ( )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3分)
2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作文。
1、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2、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3、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3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rùn 瓣 磬 là
2、B
3、发出的声音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
4、略
5、(1)(2)(3)(4)略(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略、
6.略
二、阅读训练与提高:(60分)
(一)(21分)7、时间 “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
8、对儿子坚定的盼望与思念。 9、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10、父爱如磐石,我感动又内疚;父爱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动。 11、插 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作铺垫。 12、父子之间深沉感人的爱。

(二)(22分)
13、不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健康的人们不珍惜自己的优越条件,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下文阐述做了铺垫。
14、因为只有人们意识到将要离开世界时,才会感到生命的压力,感到时间的宝贵,才会珍惜生命,努力呈现出渴求生命而奋斗的真实一面。
15、对比,突出了健康人与盲人对待生命的截然不同的消极与积极的态度,告诉人们"应该珍惜现在"的道理。
16、这不仅是作者对生活发出的感慨,也是她人生哲理的总结,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
17、乐观、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灾难。
18、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略
(三)
20略
21、⑴等待 ⑵热水 ⑶通“披”,穿 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
2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
23、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意同即可,3分)
24、例: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2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轩邈(miǎo) 衔觞(shān) 食(sì)马者 负箧(qiè)
B、清冽(niè) 谪(zhé)守 属(zhǔ)予 靧(huì)面
C、堕(huī)事 觥(gōng)筹 晦(huì)明 卷(juǎn)石
D、折戟(jǐ) 媵(yìng)人 外见(xiàn) 鸢(yuān)飞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互相轩邈(高) 造饮辄尽(往、到)
B、不以千里称也(出名) 緼袍敝衣(旧絮)
C、照汗青(指竹片水分蒸发如汗)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3、找出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置酒而招之 B、黔娄之妻有言
C、无怀氏之民欤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连线题。(2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龚自珍 元朝
《水调歌头》 张养浩 清朝
《己亥杂诗》 苏轼 唐朝
《行路难》 李白 宋朝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B、《马说》一文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暗示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既不识别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身被埋没。
C、《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新隽永的写景美文,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处世情怀。
D、《醉翁亭记》一文骈散结合,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7、填空。(12分)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满井游记》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 。
因为是公安人,所以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世人称为 。
②、《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 文学家。
2)、古诗文填空: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④、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身处漏屋,还存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 , 。
⑤、《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⑥、 , 。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⑦、《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的诗句是 ,

⑧、《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8、写出两句含山水的诗句。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这篇短文选自 ,作者 。(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造饮辄( )尽 或( )置酒而招之
不戚戚( )于贫贱 衔觞( )赋诗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嗜( )酒 汲汲( )衔觞( ) 黔( )娄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阅读回答:(10分)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2分)


2)、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并说明各自刻画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形象?(3分)


3)、 说说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2分)


4)、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回答问题。(2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弗( )之怠 走( )送之
又患( )无硕师 持汤( )沃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皲( )裂 容臭( ) 以衾( ) 俟( )其欣悦
3、写出文段中的两个通假字:(2分)
通 解释
通 解释
4、下面“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2分)
例:俯身倾耳以请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人多以书假余 D、以衾拥覆
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7、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 (2分)
8、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9、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2分)


10、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分)


11、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4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若夫( ) 春和景( )明 连月不开 ( )
尝求( ) 居( )庙堂 微( )斯人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上文第一段极力渲染 的气氛,第二段极力渲染 的气氛。(2分)
5、对文中照应手法的理解:“进”和“退”分别照应“ ”和“
”。“二者之为”照应 。“斯人”照应 。(2分)
6、前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什么?(2分)


7、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3分)


8、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三、作文。(30分)
1、话题作文:
书,各种各样的书。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书,会有说不完的话语……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2、半命题作文。
将《我迷上了 》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3、以上2题作文任选一题。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A 5略 6、C 7 1)、①袁中郎集笺校 明
袁宏道 公安三袁 ②《艺文类聚》 吴均 南朝梁 2)、略 8、略
二、1、《五柳先生》 陶渊明 2、就 有时 忧愁的样子 酒杯 3、shì
jí shāng qián 4、(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地连饭也忘了吃。(2)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5、(1)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因此称其为五柳先生。(2)1、好读书,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性嗜酒,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3、著文章,展示了一个自得其乐的五柳先生。(3)、和“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其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4)是一个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二)1、不 跑 忧虑 热水2、jūn xiù qīn sì 3、“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4、A 5、①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6、三个方面:得书难,从师难,求学难 7、烨然若神人8、对比的写法,突出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苦9、勉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10、运用对比手法。①以自己年幼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②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作对比。 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11、言之有理即可
(三)1、像那 日光 放晴 探求 处在 没有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1)、不因为外界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2)、在天下人忧愁之前而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4、悲凉 喜悦 5、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上文迁客骚人的悲喜 古仁人 6、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7、写作者的胸襟抱负,并与友人共勉。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回答者: 点一下火 - 助理 二级 4-12 15:23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虽然今天上午已经考完了。(现在才看到的) 但还是谢谢了。相关内容
• 初二下学期语文试卷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附答案){6个单...
• 初二上学期语文试卷单元测试卷(人教版附答案){6个单...
• 谁有2007(人教版)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初二上学期语文试题(人教版).急!!!!!!!!!!!!!!!!!!!!...
• 浙江省的初二上学期期末试卷(各科)要人教版的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语文试卷 人教版 初二 下学期
其他回答 共 1 条
轩:adj,作v. 往高出(伸展)
邈:adj,作v. 往远处(伸展) 互相轩邈
上:n.作状 在上面 横柯上蔽
上:n.作v 向上 负势竞上
东/西: n.作v 向东/向西 任意东西
酒:n.作v 喝酒 性嗜酒
策:n.作v 用鞭子打 策之不以其道
外:n.作状 在外面 才美不外见
腰:n.作v. 腰佩 腰白玉之环
笔:n.作状 用笔 手自笔录

转:通“啭”,鸟叫声 蝉则千转不穷
反:通“返” 窥谷忘反
食: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材:通“才”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见:通“现”,表现 才美不外见
支:通“肢” 四支僵劲不能动
被:通“披”,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省略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因以为号焉
状语后置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
状语后置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宾语前置 弗之怠
省略句,省略主语“余” 性嗜酒/好读书
省略句,省略主语“余” 色愈恭,礼愈至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余立侍左右

古义:跑 今义:行走 走送之 走
古义:快步走 今义:表趋向 尝趋百里之外 趋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主人日再食 再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赏析 本文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满井是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井中飞泉喷礴,冬夏不竭。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的渠水,错落的亭台,景色优美,是当时京郊探胜的好地方。 开首点出时地节令。燕地,指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省北部,古代属燕国。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一说为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百花还没有消息,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来迟了。 下接几句承上文“馀寒犹厉”,着重写风沙的厉害。风是“冻风”,有起冻结冰之感;而且时常刮,一刮风,就沙砾飞扬,简直没法出门。一出门,冒风快走,不到百来步就挡不住要回头。这是写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是一位喜游爱动的人,如今花朝节已经过了,也不知花事如何,因而探春出游之意早已按捺不住,但却被寒风沙砾所阻,不得不“局促一室之内”,其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以下,作者记叙了廿二日偕友游满井时所见的融融春光。“廿二日天稍和”几句,状写天气和心情。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于是立即同几位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去。“高柳夹堤,土膏微润”,是出郊所见;一个“局促室内,欲出不得”的人,忽然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芳香,心头不禁漾出一股春天的喜悦。他四望郊原,一片空阔,快活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之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若脱笼之鹄”,鹄就是天鹅,这是着力描写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冰皮始解”几句写春水之美。“冰皮解,波色乍明”,用对偶的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初消,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始”、“乍”二字扣紧早春景象,十分贴切。“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是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镜之新开”、“冷光乍出”的“新开”、“乍出”,与“冰以始解,波色乍明”的“始解”、“乍明”,一是形容一天的起点,一是形容一年的起点,相互呼应,同一机杼,很有节候感,足见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刻画的工巧。另外,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也显得优美熨贴;同时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晨妆对镜的美人,从而具有表里相关的两层意蕴。 “山峦为晴雪所洗”几句,是写春山之美。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试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写水写山之后,转笔写植物。杨柳是敏感的春天使者,也是春色的象征。“柳条将舒未舒”,写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宛如朵朵蓓蕾,欲开还闭,别有一种风韵。“柔梢披风”,则写出杨柳的动态美。轻柔的柳梢,虽然还没有垂下万缕金丝,却已经迎着和暖的春风低昂而舞了。用一“柔”字、“披”字,写早春杨柳的风姿,很传神。这几句写杨柳,回应前面“高柳夹堤”一句,而作进一步的领略观赏。“麦田浅鬣寸许”,则回应前面“土膏微润”一句,视线由高而低:那一望无际的平畴上,浅绿的麦苗已经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刚刚只有寸把长呢,整齐得像短短的马鬃一样。作者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地表现出来,每一句都渗透着明朗而喜悦的感情色彩。 以上几小段,从初到野外的第一印象写起,进而逐层展示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苗之美,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一大层次。 接着写早春的游人。余寒刚过,盛春未到,游人也还不多。但是春天毕竟来了,第一批郊游者也跟着来了。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泉而茗者”,是饮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显得从容而舒适。“亦时时有”,是说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句反接“游人虽未盛”一句,说明游春者已颇有人在。作者对这些最早到郊外来寻春的游人,显然是欣赏而怀有好感的。“风力虽未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两句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尽管郊原的风还很有点劲道,但徒步而游,从背上沁出的汗水中,却分明可以感到暖融融的春意了。这一节从游人着笔,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异是一幅郊原春游图。他们既领略着最早的春光,又给余寒初退、大地回春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暖意。这一倒叙之笔,成为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二大层次。 “凡曝沙之鸟”几句,写大自然中的生物。“曝沙之鸟”,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呷浪之鳞”,指在水波中呼吸的鱼儿。曝沙,描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刻画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鱼鸟一动一静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他甚至发现和感受到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真是体察入微,化身为鱼鸟的代言人了。所谓“替山川写照,为鱼鸟传神”,作者以画工的手段、诗人的敏感,把早春景色写活了。这一节着眼于大自然的生物,构成了春光描写的第三大层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描写,得出一个审美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辜负春光,岂不可惜!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对照,可以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他在郊田之外,呼吸领略到初春的气息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心头的郁闷荒寒到这时便为之一扫。另外这与前面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也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这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始知”二字,得之于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也就是说,当他站立在郊田之外,沐浴着大好春光的时候,对于那些长期蛰居城内,感受不到早春气息的人,很有几分感慨。辛弃疾《鹧鸪天》词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袁中郎的感慨在这一点上颇有共同之处,因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含有引发人们摆脱尘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以上写景,写人,旁及鱼鸟,然后拍入到人自身。“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这几句是说: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只有我这个官员啊。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惟此官也”的“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结尾“此地适与余近”,从字面上是说此地刚好与我的住处接近,但这个“近”字,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水也有性情,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这里就体现了物我交融、如逢知己之感。“余之游将自此始”,表示这一次满井之游,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开端,怎么能不记下这美好的第一印象呢?把感受化为文字,是为了巩固记忆,时时回顾,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事实上,作者在写这篇游记的前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已经游过满井,而且写了一首诗;但他在这里却说“余之游将自此始”。这大概是因为这一次的感受特别深刻,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开端吧。最后点明写这篇游记的时间是“己亥二月”,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篇末记时,是古代游记的一种常见格式。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希望采纳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赏析 本文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满井是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井中飞泉喷礴,冬夏不竭。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的渠水,错落的亭台,景色优美,是当时京郊探胜的好地方。 开首点出时地节令。燕地,指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省北部,古代属燕国。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一说为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百花还没有消息,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来迟了。 下接几句承上文“馀寒犹厉”,着重写风沙的厉害。风是“冻风”,有起冻结冰之感;而且时常刮,一刮风,就沙砾飞扬,简直没法出门。一出门,冒风快走,不到百来步就挡不住要回头。这是写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是一位喜游爱动的人,如今花朝节已经过了,也不知花事如何,因而探春出游之意早已按捺不住,但却被寒风沙砾所阻,不得不“局促一室之内”,其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以下,作者记叙了廿二日偕友游满井时所见的融融春光。“廿二日天稍和”几句,状写天气和心情。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于是立即同几位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去。“高柳夹堤,土膏微润”,是出郊所见;一个“局促室内,欲出不得”的人,忽然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芳香,心头不禁漾出一股春天的喜悦。他四望郊原,一片空阔,快活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之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若脱笼之鹄”,鹄就是天鹅,这是着力描写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冰皮始解”几句写春水之美。“冰皮解,波色乍明”,用对偶的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初消,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始”、“乍”二字扣紧早春景象,十分贴切。“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是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镜之新开”、“冷光乍出”的“新开”、“乍出”,与“冰以始解,波色乍明”的“始解”、“乍明”,一是形容一天的起点,一是形容一年的起点,相互呼应,同一机杼,很有节候感,足见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刻画的工巧。另外,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也显得优美熨贴;同时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晨妆对镜的美人,从而具有表里相关的两层意蕴。 “山峦为晴雪所洗”几句,是写春山之美。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试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写水写山之后,转笔写植物。杨柳是敏感的春天使者,也是春色的象征。“柳条将舒未舒”,写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宛如朵朵蓓蕾,欲开还闭,别有一种风韵。“柔梢披风”,则写出杨柳的动态美。轻柔的柳梢,虽然还没有垂下万缕金丝,却已经迎着和暖的春风低昂而舞了。用一“柔”字、“披”字,写早春杨柳的风姿,很传神。这几句写杨柳,回应前面“高柳夹堤”一句,而作进一步的领略观赏。“麦田浅鬣寸许”,则回应前面“土膏微润”一句,视线由高而低:那一望无际的平畴上,浅绿的麦苗已经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刚刚只有寸把长呢,整齐得像短短的马鬃一样。作者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地表现出来,每一句都渗透着明朗而喜悦的感情色彩。 以上几小段,从初到野外的第一印象写起,进而逐层展示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苗之美,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一大层次。 接着写早春的游人。余寒刚过,盛春未到,游人也还不多。但是春天毕竟来了,第一批郊游者也跟着来了。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泉而茗者”,是饮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显得从容而舒适。“亦时时有”,是说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句反接“游人虽未盛”一句,说明游春者已颇有人在。作者对这些最早到郊外来寻春的游人,显然是欣赏而怀有好感的。“风力虽未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两句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尽管郊原的风还很有点劲道,但徒步而游,从背上沁出的汗水中,却分明可以感到暖融融的春意了。这一节从游人着笔,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异是一幅郊原春游图。他们既领略着最早的春光,又给余寒初退、大地回春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暖意。这一倒叙之笔,成为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二大层次。 “凡曝沙之鸟”几句,写大自然中的生物。“曝沙之鸟”,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呷浪之鳞”,指在水波中呼吸的鱼儿。曝沙,描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刻画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鱼鸟一动一静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他甚至发现和感受到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真是体察入微,化身为鱼鸟的代言人了。所谓“替山川写照,为鱼鸟传神”,作者以画工的手段、诗人的敏感,把早春景色写活了。这一节着眼于大自然的生物,构成了春光描写的第三大层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描写,得出一个审美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辜负春光,岂不可惜!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对照,可以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他在郊田之外,呼吸领略到初春的气息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心头的郁闷荒寒到这时便为之一扫。另外这与前面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也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这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始知”二字,得之于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也就是说,当他站立在郊田之外,沐浴着大好春光的时候,对于那些长期蛰居城内,感受不到早春气息的人,很有几分感慨。辛弃疾《鹧鸪天》词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袁中郎的感慨在这一点上颇有共同之处,因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含有引发人们摆脱尘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以上写景,写人,旁及鱼鸟,然后拍入到人自身。“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这几句是说: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只有我这个官员啊。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惟此官也”的“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结尾“此地适与余近”,从字面上是说此地刚好与我的住处接近,但这个“近”字,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水也有性情,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这里就体现了物我交融、如逢知己之感。“余之游将自此始”,表示这一次满井之游,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开端,怎么能不记下这美好的第一印象呢?把感受化为文字,是为了巩固记忆,时时回顾,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事实上,作者在写这篇游记的前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已经游过满井,而且写了一首诗;但他在这里却说“余之游将自此始”。这大概是因为这一次的感受特别深刻,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开端吧。最后点明写这篇游记的时间是“己亥二月”,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篇末记时,是古代游记的一种常见格式。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第25课《可爱的西沙群岛》第26课《我能行》第27课《再来一次》第28课《我是最弱小的吗》第29课《掌声》第30课《晏子劝齐王》第31课《诺亚方舟》第32课《三借芭蕉扇(一)》第33课《三借芭蕉扇(二)》语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1.《古诗二首》(1)《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有哪些
第19课《滑铁卢之战》 第20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1课《周亚夫军细柳》 第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第23课《公输》 第24课《诗词五首》 第25课《桃花源记》 第26课《岳阳楼记》 第26课《醉翁亭记》 第28课《湖心亭看雪》 第29课《诗词五首》 语文版初二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邹忌...

初二语文(语文版)第23课游恒山记的全文解释是什么?
二、此题旨在让学生从读徐霞客登恒山的经过中了解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 三、1.风平云散,澄碧的天空像水洗过一样。 2.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 3.山崖崩落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 四、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做,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知识点 【原文】: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 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

二年级语文部编版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部编版知识1 第一单元 知识要点 ①小蝌蚪找妈妈 (1)好词积累: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 (2)数量词积累:一群小蝌蚪 四条腿 一只乌龟 两只大眼睛 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脑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 组词 :两(两个两人) 就(就是成就)哪(哪里哪儿) 宽(...

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翠鸟》课文及教学设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翠鸟的可爱,产生对小动物的观察兴趣和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谜语促疑,使学生产生新奇之感 1出示谜语:一双眼睛一张嘴,一对翅膀两只爪,羽毛丰满真漂亮。猜猜这是什么鸟? 2老师对学生的答案都予以肯定,让学...

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总汇
第30课《开天辟地》第31课《爱斯基摩人》第32课《白雪公主(一)》第33课《白雪公主(二)》第35课《语文百花园一》第36课《语文百花园二》第37课《语文百花园三》语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1.《古诗两首》(1)《敕勒歌》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日月潭》教案
以下是 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日月潭》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
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猴子种树》课文
猴子一想:“对,四年太长了,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杏树,改种桃树。正当桃树快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yīng)二。种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结果,你不着急吗?”猴子一想:“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

南召县13950636640: 满井游记原文及全文 -
漆珠散痛: 满 井 游 记(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

南召县13950636640: 初2语文上册24课满井游记的描写句有哪些 -
漆珠散痛: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比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以人比物的比喻句: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物比人的比喻句:若脱笼之鹄 以物比物的比喻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南召县13950636640: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游满井记》翻译
漆珠散痛: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后,冬天的余寒还甚为逼人.冷风时时刮来,刮风时一片飞沙走石,只得拘束在房间里,想出来也不能够.每每顶着寒风快步行走,不到一百步就又回来了.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稍微暖和了一点,同几个朋友一起出东...

南召县13950636640: 八下语文满井游记 城居者未之知也 的之 -
漆珠散痛:[答案] 第一段:后花节城市犹他州Li韩宇的视线段落:蔓菁早春风光第三2月22日:我交融(谈话)3的东西,作者描述几个方面那里的春色?从水光山色的作者,柳枝麦芽,游人欢乐,音乐等方面来描述春天的景色?4,春游满井的作者,有什...

南召县13950636640: 满井游记译文 -
漆珠散痛: 《满井游记》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

南召县13950636640: 满井游记翻译 -
漆珠散痛: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

南召县13950636640: 满井游记第二段散文 -
漆珠散痛: 天气稍暖,我和几位朋友一同经过东直门到达了近郊的满井.两地相隔不远,景色大异,这里已然是春意盎然.虽不似纯净婉约的西湖庭阁,也不像辽阔缥缈的漓江山水,但在阴晦萧索中在我心中蒙上了一丝微妙的感觉.旖旎的风光,别样的诗...

南召县13950636640: 满井游记的第二段描写春初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
漆珠散痛: 作者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 感受:“若脱宠之鸽,”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入”、“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南召县13950636640: 满井游记的译文 -
漆珠散痛: 《满井游记》译文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

南召县13950636640: 满井游记译文 -
漆珠散痛: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冒着风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