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阿凡达的影评

作者&投稿:鞠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篇阿凡达的影评~

《阿凡达》:神作的真谛

文/红袖添饭
大家都说《阿凡达》(Avatar)会是一部“神作”——或者至少期望如此——因为今年北美票房虽然创了记录,但那些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中,实在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年末了,不论中外,都有些“年终总结”的情结,于是乎大家的期望就高涨起来。

更何况,“神作”总得要“神导”出品才行,偏生今年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位够格的“神导”都偃旗息鼓,不是没推出新作、就是转移了阵地玩小众;真正镇得住岁末档压轴戏的,还真只有“卡大神”(James Cameron)。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阿凡达》就是“电影”神作了呢?会开创电影“艺术”的新纪元呢?

{一}

千万不能这么想。个人认为,“开创艺术新纪元”和“神作”没有必然联系——前者注重前卫而先锋的想法、概念、与意识,后者则需要完美的执行力。“完成”得不好的艺术理念,离“神作”的标准还很远。在电影这行,艺术家是一棍子可以打死一片,但真正能在实施过程中苛求完美、并且也能实现完美的没几个。从这个意义上说,“神作”不仅不应该被吹得如在云端一般飘渺,反倒应该是……像最强壮男人的胸膛那般……踏实,像这种非常坚实、能经受得住百般挑剔的状态,英语中有个非常适合的词叫“萝卜丝特”(robust)。是的,我认为,“神作”都应该是萝卜丝特的。

可是,“神作”难道不应该是“深刻”的么?

事实是:电影从来没有“深刻”过,而且也没必要“深刻”。个人觉得,“深刻”总得和“原创性”挂钩才有意义。如果电影表达的东西,都是前人思考过、甚至是思考过无数遍的东东,那有什么深刻意义可言呢?我还从来没有发现有一部电影所表达的思想是原创的深邃思考,所有表现的东西都有据可查、有前例可援。在这个意义上,且不说“电影一思考,人类就发笑”吧,至少“前人”是会发笑的。作为一种表现艺术,电影何必要深刻呢?再深刻的主题思想,表现方式很差劲,那也是垃圾;反过来,再烂俗的主题,表现方式新颖以至于令人对同一主题有前所未有的“感受”,那就是表现艺术的胜利。所以,作为“神作”的电影,“深刻”与否是无所谓的。

搞掂了“神作”的特性,评价《阿凡达》似乎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阿凡达》是萝卜丝特的么?是的。
《阿凡达》是深刻的么?无所谓。
所以,《阿凡达》是神作么?呃……暂时不太清楚。

{二}

“神作”的帽子很大、却很简单,不掰开了细说,是难以下结论的。以上说的都是“必要条件”,不具备铁定成不了“神作”;但是反过来,即使必要条件全具备了,那还得看电影整体以及各方方面面执行得如何,才能充分地下结论。

就电影故事而言,想必大伙都知道了,《阿凡达》的故事比较简单,也一点都不深刻。说白了,影片情节在大的层面上是太空版的殖民与反殖民斗争,在个体层次上则是一个跨越种族的爱情故事,都没啥新鲜的。但是,这种设定对电影而言是“萝卜丝特”的——换句话说——是足以支撑起电影叙事需要的。直观地说,一个“萝卜丝特”的故事给人的感受有二:一,既靠得住又不牵强。《阿凡达》的情节设定,基本上没有让人觉得荒诞或者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像那种在其他大片中常见的“危险总是追着主角走、但总是差一步”的情形基本没有。我一向比较佩服卡梅隆玩弄桥段的能力:他总是能将一些本来是俗套的东西,调度得让观众感觉“本应该如此”,这就是“萝卜丝特”的真谛;另外,影片故事“萝卜丝特”与否,还可从编导钩织情节背后的诚意与努力来略窥一斑。一般而言,从“诚意”来看影片的质量是很不靠谱的,因为没有哪个片方会在宣传时强调自己“没有诚意”。这里关键得看“人”,电影制作“人”里的核心是导演,导演实沉了,这电影的故事也“虚”不到哪去。向来崇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卡梅隆,绝对是好莱坞最“实在”的导演之一,再加上长达十年的打磨,包括对整个潘多拉世界的设定,积累了如此丰富的“营养”,《阿凡达》这个“孩子”想不强壮都难。

但是,一个“强壮”的、能担当得起整部电影架构的孩子,未必是顾盼生辉、富有魅力的孩子;而在个人的字典里,“神采”才是一个能达到“神作”级别的电影故事所具备的充要条件。《阿凡达》的故事,尤其是中间部分对于潘多拉星球地貌生态、以及Navi土著文明的展现,完美地弥补了通常大片第二幕比较沉闷无聊的缺陷,使得整部电影感觉非常紧凑,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也似乎过得特别快;不过,这个故事最终还是流于常规,因为可预期的转折与结果而缺乏惊喜,无法带给人新鲜的感触。

{三}

其实,像《阿凡达》这样常规的故事,即使不朝“深刻”的方向整,也是可以通过细节设定的丰富化、而带来一些更复杂因而也更有深度的元素的。对电影表现力而言,其实压根就没啥“先天深刻”的主题,只有对既定主题的演绎“深度”、才决定了电影本身的深刻与否。《阿凡达》所选择的主题,什么“反殖民”啊、“环保”啊、“生态和谐”啊,不管认同其中哪一个,在“唯深刻论者”们看来,无疑都是很深刻的、牛A的命题;然而,单单选择这样的主题,并不能保证电影本身是有深度的。对于《阿凡达》的故事,个人认为演绎得过于简单、以至于过于浅显了一些。我不需要它从深层次“打动”我,但我希望它能在需要观众情感参与的时候“煽动”我、好让我忘掉自己是在看电影而想跳进画面去和主角们一起大杀四方。

从大的方面来说,《阿凡达》对于剧情冲突的设定,是简单的正邪对立、非黑即白;而在每一阵营内部,也欠缺多样性,彷佛两块铁板在那相互碰撞,阳刚的氛围是有了,但稍微有些傻气。此外,这样一种简单对立关系的最大不良后果,是角色形象的单一。本来我以为在人类雇佣军这一方,应当是有不同意见的,特别是军事指挥官和行政首脑之间,其想法应当有细微区别才是,那样会使故事与人物都更立体化,可惜没有。作为一个整体,人类似乎是坏人,Navi人都是好人,坏人中的好人(主角和他的朋友们)的作为也是常见的典型;而且,每一个角色群,他们的想法都是单一的……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再“萝卜丝特”,也是老老实实、循规蹈矩的“萝卜丝特”;大家不妨想想:权老实再强壮,能敌得过未央生的俊俏风流么?所谓“神作”,是千万不能老实的(有不知“权老实”、“未央生”为何方人氏者,请致电小学语文老师强烈要求补课)。

{四}

关于《阿凡达》的故事,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类比,个人觉得一个最恰当、却从来没人提到过的框架类似的电影,应该是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一样的本来不相干却卷入两大冲突群体的主人公、一样的关于资源掠夺与资源保护之间斗争、一样的跨越族群界限的情感关系。这样的故事,比《与狼共舞》更“绿色”,比《风中奇缘》更有社会群体背景,与《阿凡达》想要表达的东东基本一致。可是,稍微对比一下《阿》与《幽》,就会发现在框架设定的复杂微妙、以及由此影响到的角色性格的生动丰满、乃至最终的情感与思维震撼上,《阿凡达》都是无法比肩《幽灵公主》的。尤其是后者中的幻姬大人这个角色,虽说从行动上和《阿凡达》中人类军事以及行政事务官所作所为差别不大,但行为动机、以及这种动机所体现的人格复杂性,则相差太大了。

我自然也明白卡梅隆的良苦用心——最简单的才是最通用的——就像《泰坦尼克》中的爱情,其实是最烂俗的,但恰恰是这种没啥特色的故事吸出了全球各色女性的眼泪。偶当年曾幻想:要是《泰》的主角是那一对在漂浮的床上抱在一起、温馨面对死亡的老夫妇该多好!他们的人生,有可能是一个将《飞屋历险记》(Up)中那五分钟延长的感人故事……不过,这样一个故事恐怕就很难帮助卡梅隆站在世界票房之巅了。我从来都觉得,对于男女感情关系的处理,是卡大神为数不多的弱势之一。他最多能将这种关系整得滴水不漏了,但是往往会缺乏光彩——《深渊》(The Abyss)中那一对深海钻探的夫妻档,算是卡老师描绘得最有神采的男女关系了。《深渊》中的男女关系,看设定其实也很简单而典型,但是它有细节,而且是那些琐碎中更见细腻的描绘;而《阿凡达》中男女主角之间的互动,就缺少这种令人回味细节,一切交往的步骤都显得很程式化,没有任何硬伤,但也没有任何火花。这点直接影响了像偶这样爱胡思乱想的观众对这个故事以及其中感情的共鸣,比如说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比翼齐飞的场景,美是美极了,极具视觉冲击力;但偶就是忍不住联想起《狮子王》(The Lion King)中的“瀑布嬉戏”、与《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的“飞天旋舞”段落,耳朵里飘起的也似乎是《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之类的靡靡之音……

也就是说,《阿凡达》中不粗糙、但也不精细的故事设定,没能让偶激动起来;而这其中包含的一望即穿的思维层次,也不是那种能让人愿意静下心来从思考中获得乐趣的类型;就算是那些打“通俗”牌的温情设定,也有些滥觞。一般而言,叙事性的“神作”电影,要在以上“冷”、“热”、“温”中至少达成其中一项或者兼而有之;《阿凡达》的故事框架及具体演绎,距离那样的高度还有不小的距离;你可以说卡老师没有那样的野心、或者说不值得为了那样的目标而放弃商业上的成功,但同样也不能说《阿凡达》能在电影表述方面进入“神作”的范畴。
{五}
幸好,《阿凡达》不止是要讲一个故事。在个人看来,影片情节之外的设定,比这个故事本身要精彩得多得多。

作为类型片,《阿凡达》的定位是Sci-fi Fantasy;既然扯上了科幻之名,不整出些新鲜的理念来,实在对不住这史无前例的阵势。具体的科学的玩意偶就不提了,什么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各天体之间的运动轨迹、什么潘多拉星球的引力指数与Navi族人身高的关系、什么珍稀矿藏Unobtanium与圣域浮山的形成原理,等等,这些都大大超出一个高考物理差点没及格的理科败类的认知范畴。严谨的科学内容是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的,那些就留给物理满分的优等生去做好了;偶们废材只好鼓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或者说完全不需要研究——说白了就是只需瞎想——的东东。

最先吸引我眼球的,是卡老师的老朋友、也是本人时常YY能够拥有的一件物事——单兵武装机甲(Armed Personal Unit,简称APU)。想必大家对《异形2》结尾的一场地球女性PK异形皇后的终极大战印象深刻,进入本世纪以后,大伙也都在大银幕上领略过《黑客帝国3》中锡安机甲战团勇抗百万机械章鱼的壮烈,今年在《阿凡达》之前,《特种部队》与《第九区》中也有人形机甲的精彩展现,所有这些电影场景中,都有“人机合一”机械系统的参与。对于硬核派科幻作品而言,个人觉得在最近两百年的时空范围内(《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154年),“人机合一”系统都将是人类举足轻重的道具。

所谓“硬核”科幻,核心要义是其设定必须讲究逻辑依据与科技发展轨迹。“人机合一”兴起的必然性,是由人体的物理局限决定的。简单说来,在自动化机械智能有限、而人体又比较脆弱的情况下,“以人类智能控制准自动化机械、以机械增强并保护人体物理技能”的“二合一”方式,也就成为自主智能化机械完全成熟之前最合理的选择了。

“人机合一”对于科幻迷来说其实早就不新鲜了,动漫迷们可能还更早一些,因为日式动漫里最喜欢玩“高达”一类的美少女战士操纵大铁家伙的套路了。好莱坞主流作品接触这个方面相对较晚一些,所以《异形2》中的装置看起来颇具先锋性。不过,最近几年随着美国军方对“外骨骼”(exoskeleton)概念越来越感兴趣、并开始投入资金研究,这才激发了艺术人士在这方面的想象与创作热情。

{六}

在偶这不及格的理科脑子看来,“外骨骼”其实又是APU之前的一种过渡状态;如果把所有附属于人体的外在装置都归为一个体系的话,那这个体系的最原始状态,就是过去的士兵、和如今军警常用的护甲了,中间形态是“外骨骼”,高级形态才是APU。“外骨骼”系统相对于常规护甲最大的区别,在于能提供外在动力。比如美国军方“国防尖端研究项目司”(DARPA)就已投入5000万美元启动资金来设计与制造能让单兵负重更多、行进更快、并能进行超常规跳跃的机械装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原型产品“人体多适型负重器”已经可以帮助士兵轻松背负起重达200磅的装备而行进自如。

再往后发展的话,外在机械装置就不仅仅能加强人体的物理机能,还能添加有效的武器装备和防护装置,这就步入了APU的范畴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异形2》中的“人体叉车系统”还不是APU,只是“外骨骼”的高级阶段;《黑客帝国》系列中的“双枪铁疙瘩”的确是APU,却又是APU体系当中比较初级的阶段,因为它仅仅提供初级动能及火力系统,人机互动的形式是完全机械化的,更不用提那最微弱的、连个防弹玻璃护罩都没有的防护系统了;不过,人锡安兄弟们资源有限,简陋点是可以理解的;《阿凡达》中的人类雇佣军资金充裕,电影中的APU在灵动性上基本和常人无异,远超《黑客帝国》时期的笨重;人机交互系统也由纯液压联动、升级为虚拟感应系统;信息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虚拟显示屏对于战场动态与APU机能状态有了比较全局的把握。关键是,所有这些技术,不仅是基于目前阶段的科学原理可以实现的原型,而且在具体细节的先进程度上,是符合未来科技发展的时间逻辑的。由此可看出一个“萝卜丝特”的科幻导演,与那些纯粹以想象取胜的科幻作品之间的区别;这就是同样有APU展现的《黑客帝国》《阿凡达》与漫画改编作品《钢铁侠》与《特种部队》之间的区别了。
刚才说到APU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界面,这个有必要引起注意,因为它是引领下一个无聊话题、同时也是《阿凡达》电影中一个核心“花架子”设定的切入点。如前所述,“人机合一”系统的设计出发点,是加强与放大人体的机能,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包括更有效地作战)。“外骨骼”也好,APU也好,其性能在开始的阶段,都取决于人体之外的那些系统的效能;那部分的效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是会飞速发展到像指挥自己身体一样自如的阶段;可这种自如并不是“终极”的,因为在APU系统中人类对外在机甲的操控,还是要通过一些列中间传导手段的,即使高级到“钢铁侠”那样的智能阶段,还是得靠声控指令来指挥下一步反应。有没有不用自己说或者做某个动作、而外在机甲系统能“直接”掌握人类命令、从而即时做出反应的可能呢?也就是说,唯有将人类的意识(这里泛指人类所有神经感知与反应的系统与活动)直接赋予机械,才能达到终极的“人机合一”。

{七}

这种终极的合体状态,已经超出了APU的范畴,开始步入“化身”的领域。

也许有同学会使用“分身”一词,认为和“化身”意思差不多。个人建议最好不要,因为在H文明、BL文明滋润全世界的今天,“分身”是有某种特指意义的,而这种特指可能会让一部分传统女性面红耳赤、或让主流腐女们立刻“萌”得瞳孔放大、脑海里尽是闪烁“总攻总受鬼畜攻腹黑攻玩具攻女王攻帝王攻乙女攻无邪气攻天然受健气受强气受诱受平胸受推到”之类的纯洁字眼,看个电影而已,搞出精神分裂就不好了。另外,在我们想要使用的语境里,作为个体意识外化的途径与方式,“化身”与“分身”,还真有显著不同的意思,不能混用。简而言之,“化身”意味着主体意识与外化形态是同一的,是捆绑在一起的,无法独立运作的;而“分身”则意味着主体意识可以独立于外化分身,最古老的例子详见齐天大圣与他的一身毫毛。

现在不要说地球人,连潘多拉星球人都知道了《阿凡达》讲的是“化身”的故事,是将人类与Navi土著的DNA融合而创造出一种可以让人类意识进入并控制的、外表上与常规Navi族人无益的新物种。粗看起来,这里没多少新鲜的科幻理念,不就是“克隆”与“灵魂出窍”么?过往似乎已经有不少科幻作品玩过这些概念了。不过,个人觉得,卡梅隆老师这次还真玩了些比较具有开拓性的玩意儿,这主要得从“化身”这一复杂技术系统所包含的几个核心元素来看。

{八}

首先,从意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存在形态来看,《阿凡达》中的化身技术创造了一个新的体系。在以往的科幻影视作品中,有这么几种意识主、客体的存在组合:一,客体是机器人,人类意识通过某个系统灌注到机器人指挥系统中,说白了其实就是“以人脑代替电脑”。 09年的电影《未来战警》(Surrogates)中的未来社会模式,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人类都躺家里安安稳稳,出门工作生活的都是灌注了主人意识的机器人;二,客体是虚拟人,是不具备实体的,但在虚拟的世界里具备所有的主体意识特征。这个类型比较另类而古怪,所以,也只有那一对“龌龊司机”姐弟才能想到并在《黑客帝国》系列中具体实现。这与第一类状态的联系与区别是:主体的物理躯体都是不动的,意识也都灌注到了外在的“化身”上,只不过前一种“化身”是具备物理形态的,而后一种其实只是主体意识在虚拟世界的反映。《阿凡达》中外在的“化身”是真实存在的,这点与第一类状态相同而不同于《黑客帝国》的模式,但《阿凡达》中的“化身”不是机械或者电子躯壳,身上没带任何我们已知的无机元件,这种“意识灌注有机体”的模式,在科幻影视里是前所未有的,有些类似咱仙剑小说里“离体种神大法”;不知青帝灵感仰看了《阿凡达》会不会找卡老师要专利费?看老外科幻看到和中国古神怪志有如此相通的联系,实在是件趣事。

其次,意识在主客体间连通的方式来看,《阿凡达》中的设定也比以往要玄妙得多。不管是《未来战警》式的“以虚入实”(意识进驻机器人)、还是《黑客帝国》为代表的“以虚入虚”(意识成为程序世界的虚拟个体),这当中都是有物理设备连接、并管理意识与“化身”之间的联系通道,这是符合逻辑的。《阿凡达》中人类主体的意识,也必须通过一套设备来进驻Navi“化身”体内,但是,影片后来展现的情节,似乎在“化身”的物理身躯远离初始接入设备很远的地方、也能照样进行“种神大法”,点解?

答案有两种可能:其一,通过基因工程制造“化身”Navi人的时候、某种“无线神识接收装置”已经安装在体内了。这种无线意识植入的方式,很有可能类似《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系列的设定:草剃素子姐姐他们不是动不动就入侵人脑么,而且是在被入侵的那个家伙没有以任何数据线与公安九课的主机相连的情况下哦,这难道不说明真的可以有科学根据的“虚空种神”么?在《攻壳机动队》的设定里,世界是高度网络化的,基本上所有机器人、生化改造人、乃至绝大部分有机原生人类,其意识都是可以通过这个网络access的,也就是说,有机生物的中枢神经控制系统里只要植入了芯片可以实现无线上网的(泪目,偶也想装一套啊~~),而在黑客的世界里,只要连入了网络就能被入侵…….这样一种牛A无比的设定,方便了像素子姐姐和“木偶师”这样的超能黑客,他们玩起网络版的“种神大法”来才会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鉴于卡老师本身就是《攻壳机动队》的铁杆粉丝,《阿凡达》没准是借鉴了草剃素子们的招数。

不过,《攻壳》式的无线意识入侵方式,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DNA 一致的意识才能成功进驻化身”:即使DNA携带的遗传密码可以用来设置“化身”脑内无线防火墙的access code,只要这个密码是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无机元件上,理论上就能够通过黑客编程技术更改或破除,这样一来就用不到男主角了(直接刷“化身”体内的“网卡”就行)……个人猜测,《阿凡达》中所设定的“远程意识控制”技术,是比以电子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连接方式更玄妙、也更和谐的方式。人体脑意识可能被直接转换为能量,而Navi克隆体在DNA合成阶段就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了机体,变成可以进行类似“心灵感应”之类的远程意识交流;只不过克隆体没有主体意识,与人类主体意识的交流变成完全被动的接受,但这种“接受”的意识会被克隆体诠释成“原生”的、因而在意识指挥行动方面没有任何功能障碍。说白了,这种方式下的克隆体意识系统相当于“空有架构、没有内容”的容器,只有当接受传送过来的意识时才有了意识流量、才会激发各种生命机能的运行,而这个容器天生只能接受和本体生命信息一致的意识流。这就不止是电子信息技术那么简单了,而是一种生物科技与电子科技的融合,可以说彻底打破了有机生命元素与无机机电元件之间的壁垒(有机体与无机物都变成信息与能量的载体与传递工具)。

最后,与连接方式相关的,是意识在主体与“化身”之间的穿梭机制;更确切的说,是“意识紧急返回机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毫无疑问,在意识传送主体这边“强行关机”,是会造成“化身”的功能性死亡的,无论是《黑客帝国》还是《未来战警》都是这种设定,《阿凡达》这边也不例外。但是,反过来是否成立,就各有说法了:在《黑客帝国》里这是人类战士们最大的危险,如果母体中的虚拟化身死亡了,真实世界里的肉身也会“脑死亡”;《未来战警》里那些真实世界里的机器人“化身”遭攻击死亡也是会影响到主体肉身的;《攻克机动队》里的设置稍微有些复杂,按照电影版的设定,第一集里素子姐姐的意识入侵其他义体时如果被侵入体毁灭也是有危险的,但到了第二集里,素子姐姐的意识已经网络化了,简直无所不在,可以借助任何义体行动,义体的损害或毁灭再也无损素子的无上神识;素子姐姐的“神识”可以同时控制多具义体,就像偶们同时在两台电脑上玩《虚拟人生》似的。《阿凡达》中没有任何人像素子姐姐那么变成超越肉体的智慧体,但为什么也能做到“化身”的灭亡对人类本体没有任何影响呢?个人认为,《阿凡达》设定的存在于“化身”脑内的主体意识,不像《黑客帝国》那样是“同一体”,而只是主体意识的一个“镜像”而已,本体肉身与化身肉体就相当于不同的服务器,镜像服务器的“关闭”,并不会影响主服务器上资料(主体意识)的完整与可持续性。

本文来自:影评网{ yingpingwang.com }
本文链接:http://yingpingwang.com/ou-mei-dianying-857.html

阿凡达影评,阿凡达电影影评

詹姆斯·卡梅隆说过去14年里自己脑海里盘旋的一直是《阿凡达》,他没有骗人。看过阿凡达电影,想批评导演的唯一一句话就是:下次可不要让我们等这么久了,好吗?

当你听说曾经导演过《异形2》、《终结者》的人再次操刀科幻电影,甚至为了新片专门大手笔投资研发了一项新的电影技术,你会如何期待这部阿凡达呢?我可以保证,电影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放下先入为主的预期,耐心体味导演的精彩构思——就是说,你不要沦为还没有看到电影就指手画脚的网络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那么《阿凡达》将是一次视听的盛宴:丰富多彩,充满灵性,激动人心,一部只能出自大师手下的精彩杰作。

阿凡达这部电影获得最多的评价,就是“划时代之作”,真是如此么?没错。电影制作时广泛采用3D技术,将会让包括卡梅隆在内的导演们重新审视电影技术与电影本身,它的影响至少能持续数年。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划时代之作,它会改变电影银幕。

退一步说,也许它并没有开创一个新时代,但在此之前从没有导演在电影里如此野心勃勃,大规模地采用复杂的3D技术。《阿凡达》横空出世,其他导演若要不被人说“落伍”,只好也一头栽进3D的海洋。《阿凡达》是一场视听的飨宴,场景处处眩目: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脉,虚空中飞泻而下的千丈瀑流,无一不惊心动魄,各种微小的细节也令人叹服不已。

阿凡达电影开场十分钟,是观众视觉保守冲击的十分钟。然而导演卡梅隆一点都不打算让观众回神。瞬间观众就被带入了紧张的情节:潘多拉星球气候恶劣,土著敌意很深,男主人公进退两难,阿凡达计划没有人性,来自地球的侵略者冷漠无情。杰克的境地令人同情,而观众似乎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即将发生。

纳威族看起来似乎不像真人,但确实让观众感到他们是活着的生物,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特别是他们的眼部动作,令人印象深刻。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逐渐发酵,就是在一次次的视线接触中表现出来的:视线超出必要的长时间停留,瞳孔微微放大,泪珠将落未落……观众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有种东西在萌芽,长大。虽然他们是外星人,但不表示他们没有地球人的感情体验。

卡梅隆再次显现出他同其他动作片大师不一样的地方:他特意把阿凡达影片节奏放缓下来。男主人公用了三个月时间细心研究潘多拉星球上土著种族纳威的文化。观众可以看到他的头发和胡须慢慢变长,以示时光流逝。终于,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纳威的文化和人情,以及一个纳威女子——内蒂瑞。

这部分感受不到紧迫和压力,似乎有点和电影主线脱节,然而这也是导演卡梅隆的设计。毕竟,他可是导演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阿凡达》不是纯粹靠动作和奇观赢得票房的电影,阿凡达是一部爱情电影。对此千万不要怀疑。每一部卡梅隆电影,核心都是爱情。

卡梅隆用阿凡达这部影片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来说可能是很深奥的问题:“背叛你所属的种族是什么感觉?”电影中萨利被问及这个问题。卡梅隆的用意非常明显:电影中男主人公和人性未泯的科学家们是好人,代表光明和人性;而另一方代表邪恶,怪物,杀人凶手。虽然在生物种群意义上纳威人和地球人八杆子都靠不上边,但从他们的做事风格来看,他们比地球人中很多人更具有人性光辉。

潘多拉星球是资源、能源和人性情感的一个大拼盘。那里的人群和普通电影里的背景群体相比并不只是科幻设定的区别。熟悉科幻电影的人,可以很容易在电影对潘多拉的描述中看到其他著名科幻电影的影子。影片最后40分钟可以说分分钟精彩纷呈。卡梅隆在这一部分终于端上了动作特技的大菜,什么迈克尔·贝阿,罗兰·艾默里奇啊,还有什么冯·特里尔啊——统统未够班!

地球人对潘多拉星球发起攻击,随后潘多拉星球在操纵阿凡达的杰克带领下发动反击,场面宏大异常,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用一种不恰当的比喻,这里简直让人想起9/11事件,杀戮与毁灭中饱含史诗般的想象和创造力,而其焚天毁地的巨大破坏又是那么叫人目瞪口呆,后背发寒!

论灾难场景,《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不太一样,不过足以让观众头晕目眩。如果条件允许,绝对推荐观众去看3D版。通过迷人的数码技术,观众能更加充分地体会导演的良苦用心。

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卡梅隆很显然还没有讲完,仍会回去继续他的探险。而作为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好背包,随时准备和这位伟大导演共赴一段惊险的心灵历程。

阿凡达影评结论:
泰坦尼克号后12年,成就阿凡达。阿凡达未必没有瑕疵,但阿凡达将成为史诗。影片普通版可以打4星分数,5星的评分留给阿凡达的3D版。

更多阿凡达一句话影评: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综艺》影评人托德·麦卡锡(Todd McCarthy)写道:“卡梅隆这部历时十余年打造的史诗巨作呈现了独一无二的宏伟场面,壮观的视野,激动人心的叙事以及回归自然的主题。继《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并雄踞全球票房冠军的12年之后,卡梅隆再一次奉献出一部将吸引全球目光的电影。”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好莱坞报道》影评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评中对动作场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卡梅隆运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视觉工具,像一位战略大师一样引领着观众,为众人展示战斗中的每一个转折,展现每一个改变故事进程的勇士们的死亡与怯弱者的表情。大银幕因为这些动作戏还有振奋人心的音乐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好莱坞报道》影评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评中对动作场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卡梅隆运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视觉工具,像一位战略大师一样引领着观众,为众人展示战斗中的每一个转折,展现每一个改变故事进程的勇士们的死亡与怯弱者的表情。大银幕因为这些动作戏还有振奋人心的音乐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太阳报》--最后的决战长达20分钟,震撼无比……势不可挡,你完全被带进片子里和那些人物、故事融为一体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卫报》--之前有好多谣传……有说这部3D立体影片会令人作呕,还说这2小时40分钟犹如一场灾难,现在我们可以坚定地就这两点为《阿凡达》辟谣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Firstshowing》--卡梅隆的确是个天才!我不能说太多,哇,但我太爱这片子了!《阿凡达》太惊人了,彻底把我震撼到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ComingSoon》--我得遵守和福斯公司的协约……我只能说《阿凡达》太棒了,我喜欢!

《阿凡达》: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就跟之前众说纷纭的华语贺岁大片一样,在不同的标准之下,《阿凡达》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所以,在评说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把我的评价标准作一番说明:如果你是一个几乎不进影院或者只是逢年过节才进影院看几次电影,主要观影手段是通过网络下载和在线观看的普通观众的话,那么我可以说《阿凡达》想象力爆棚,视听精彩,场面宏大,立体画面逼真刺激,绝对值回你“一年等一回”的票价。如果你是一个引进大片影院必看、此外有着丰富DVD观影经验的影迷,那么我告诉你《阿凡达》除了完全虚拟的纳威族人的电脑特效出色之外,整部影片并无多少新奇之处,加之故事老套节奏稍缓,导致观影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波澜不惊,并没有什么超强刺激和快感,立体画面同之前公映过的其他立体大片相比并无明显提高,有负于本片“年度最受期待大片”、“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的作品之名。在这两种评价标准下,如果以前一种衡量的话,就没什么探讨的必要,“好”就一个字,而且在这种评价标准之下,90%的好莱坞大片都堪称水准之作;如果按照后一种标准衡量,才能在充分的观影经验基础上,讲本片同其他大片以及导演本人其他作品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中,细致分析影片的各个层面,从而给本片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本人下面对《阿凡达》的评论即是基于后一种评价标准。

  
一、剧情:故事老套,索然无味

  
作为一个享誉国际、几乎每片必是经典的大导演,且前一部故事片还是《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神作”,詹姆斯·卡梅隆笔下《阿凡达》的故事模式,相对来说无疑是太过老套了,比之他一贯求新求变的创作风格来说就是失败。拥有高科技的地球人殖民外星潘多拉,地球人战士在同当地土著“落后文明”纳威族人相处过程中,逐渐为他们自然和谐的生活所吸引,从而看清了地球人欲望驱使下的自私残忍的阴暗面,于是彻底转换身份认同,率领纳威族人以弱胜强,大败地球人军队故事,完全就是《与狼共舞》的翻版,此外诸如《风中奇缘》、《新世界》等影片也有类似的模式,片方在宣传中也毫不讳言这就是一部外星版的《与狼共舞》。这样一来,从筹备到制作期一直顶级神秘的影片,在故事上对观众来说算是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了。这样的结果我想也并非是卡梅隆创意衰竭,而是对创意的“坚持”所致,根据导演的自述,《阿凡达》的故事创意上世纪90年代就有,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水准未达标只能束之高阁,现在技术攻关完成又把剧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所以这个故事放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可以竖起拇指赞其创意,放在当下我们只能拇指朝下了。而且,从影片的实际呈现来看,跟《与狼共舞》各方面元素的相似度实在过高,人类战士跟外星公主的相识相恋,逐渐学习适应纳威族人生活的磨合过程、最后带领纳威族战士大战人类以及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殖民掠夺,除了添加了各种奇异的动植物和科幻元素之外,跟《与狼共舞》的故事主线完全吻合,甚至纳威族人的服饰造型、表情举止、生活习性,也只是让人感觉是印第安人换了个蓝身长尾、扁鼻大眼的马甲。对于这样一部年度顶级大片,故事从预告片发布到影片公映都无法给人惊喜,说轻点是平庸,说重点就是失败。

  
再来仔细分析一下剧情细节和内涵,也会发现有欠严谨、精彩稍逊之处。影片中地球人同纳威族人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一个已经进化到星际旅行时代的科技和武器水准,一个仍然是印第安式的原始生活方式,如果说印第安人还能依靠着地利、战术和人数优势,对当年的美国军队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甚至能偶尔获胜的话,那么地球人和纳威族人的战争数量级着实差得太远,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此过于强烈的反差,等于影片编导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无法在“以弱胜强”的剧情编排上自圆其说。即便影片在最终决战地“灵魂树”的区域内玩了一个磁场干扰的概念,让地球人的武器制导统统失灵,纳威族人都不具备同人类一战的能力,地面部队骑马冲锋看起来气势挺猛,实际上等同于送死,空中部队虽然情况好些,但在地球人的强大火力下也难以久撑。万般无奈之下,导演也只好让潘多拉星的“女神”爱娃显灵,发动星球的生灵对人类展开“人海战术”的攻击,这才扭转战局。这样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天意”的设计实在有些赖皮,看看影史上《勇敢的心》、《指环王》、《天国王朝》、《亚历山大大帝》等战争片以弱胜强环节的设计,都是通过巧妙地铺垫合理性和战争的层次感,令人信服地讲清楚弱势一方是如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强者的,而《阿凡达》过于悬殊的实力差距让自己在剧情上丧失了“以弱胜强”的转圜空间,最后只能以玄之又玄的“女神”和“天意”来解决问题,这样别说是片中的地球军抵挡不了,就算地球人再强大十倍百倍,也只能是战胜星球上的生物,也没法与拟人化的整个“星球”为敌啊,又是一个无法转圜的实力差距,编剧手法实在不高明。而且倘若星球如此“有灵”的话,早在巨树被毁灭的时候就应该给地球人点颜色尝尝,让他们知难而退,不至于人类都攻进星球圣地、距离毁灭千钧一发了,才召唤百兽救驾,星球女神也爱搞这种“玩的就是心跳”的游戏吗?

  
从整体的剧情安排和节奏看,虽然剧情组合没有太大毛病,从头至尾都通顺流畅,但节奏感明显稍缓,剧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波澜不惊,缺乏紧张刺激、一浪高过一浪的节奏感,只有在结尾大战上,纯商业的视听刺激才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除了外星球的奇异生物和自然景观吸引眼球之外,剧情上明显缺少同等程度的创意和亮点,对比一下导演经典前作《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影片中闪耀全片的亮点和创意,本片无疑是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生涯中排名倒数的剧本。从影片整个宣传上强调技术优势,甚少谈及剧情内涵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剧情在本片中的弱势地位。

二、内涵:物欲悖论,讽刺之极

格外讽刺的是,虽然导演极力歌颂原始社会的质朴真纯、和谐安详,极力抨击地球人科技进步、物质强大下的欲望膨胀、良心尽丧,但真正到了命运之战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手段缺还是少不了物质和科技。影片中,决定大战胜负的不仅仅是女神爱娃召唤来的飞禽猛兽,主人公的两颗手雷报废了两艘巨型飞船,才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拯救纳威族人的不是他们的常规武器弓箭匕首猛兽,而是纯属地球舶来品的手榴弹,看来无论导演怎么在影片中否定物欲崇尚自然,关键时刻也不能无视科技和物质的决定力量,这也说明导演虽然在创作立场上站在纳威族人一边,但心底里对“原始”战胜“科技”也没什么信念,因而片中对美好原始社会的营造以及渲染纳威族人以弱胜强的胜利,不过为了逃避过于的物欲横流的现实,而营造的虚幻梦境罢了。

  
戏里戏外导演对“物欲”的态度,如果细想一下的话,更感觉无比荒谬与讽刺。片中通过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珍贵矿藏的开发掠夺,对人类因为自身物欲毁灭自然,泯灭人性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试图让观众明白,在现实中追求极致的物欲是不对的,自然和谐才是王道。但是,反观《阿凡达》影片本身的出炉,不就是人类在电影方面追求极致物欲的一种体现吗?从少则3亿、多则5亿的天文数字投资,就尽显横流的欲望,以此雄厚资金为基础,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手法、摄影技术、后期制作技术上不断突破现有水准,把原本依靠剧情、内涵取胜的本片,在宣传上生生给掰成了一部力压《变形金刚》、《2012》的技术型大片,导演四处宣传也总是强调非3D立体不能领略魅力的影片特性,给广大观众脑海中营造出一幅只有戴着立体眼镜、坐在IMAX巨幕下才能实现完美享受视觉的画面,看看身边人谈论《阿凡达》的观影计划,不都是在讨论哪个影院的3D效果最好,哪个影院有IMAX银幕,平时不舍得花钱到影院看电影,如今上百元的票价也不当回事了,这一切不正好是人类物欲淋漓尽致的体现吗?挑动人类物欲涌动的不正是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吗?一方面在影片中说教远离物欲回归自然,一方面在现实中极力强化影片的物欲属性,吸引观众观看;同时,观众一方面带着十足的物欲去观赏影片,一方面还要认同影片否定物欲的观点,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啊!这么说来,卡梅隆通过影片内涵实现了对自身拍摄影片行为的否定,观众通过观看影片实现对自己观影行为的否定,真是越想越有趣啊,还有比这更吊诡的事情吗?我不知道本片的技术是不是像宣传中的说的那样“前无古人”,但影片内外这种物欲悖论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荒谬和讽刺感,我相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了。

三、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最后,重点谈谈在宣传中强力打造、无限夸大、成为影片最大看点的3D立体技术以及用此技术打造的视觉效果,我想说的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大赞影片的视觉效果有多么多么震撼,只要你是个这两年看过大部分引进立体电影的观众,今年《变形金刚2》、《2012》等特效大片也基本没落的话,我不信你仍然会对《阿凡达》的画面和立体效果产生强烈的惊喜和震撼。因为《阿凡达》实际呈现的水准,离宣传上吹嘘的“独一无二”的境界差得实在太远了。宣传上一直在强调卡梅隆的3D立体系统是如何如何非同凡响,让人产生极大的立体技术提升的观影期待,然而实际观看效果让人感觉跟之前看过的立体大片的视觉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并不强烈,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并不分明,反倒是别的立体大片打“立体”牌总要玩些物体冲突银幕飞向观众立体噱头,而《阿凡达》连这些噱头都没有,就更让人觉察不到明显的立体感了。

  
说句大实话,根据笔者近两年立体大片一场没落的观影经验,所谓立体电影不过是好莱坞为了提升票价、更快圈钱玩的一种蒙人概念,堪称最成功的一次集体炒作、精心策划的惊天骗局,只要给观众带上个立体眼镜,就有充足的理由收取比普通影片高出一倍的票价,而且还不打折,反正观众已经被“3D立体影片”的概念忽悠得晕头转向,大部分人又没有足够的3D立体观影经验,这剩下跟着喊好的份儿了。其实,立体影片的成像效果跟现实生活中人眼对周遭景物的立体感知还有很大差距,只要看过立体电影的人,肯定会对这一点有鲜明感受。而且立体电影也存在审美疲劳问题,看多了立体电影,新鲜感一过,立体效果就没法对眼球形成最初的那种强烈的刺激的和冲击力了,久而久之让人也不会觉得戴眼镜看立体电影,跟观影普通3D电影有多么大的不同,不觉得立体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有多么强的优势,也许这也是现在的立体技术还不够强大的缘故吧,什么时候立体效果能完全突出银幕时刻把观众包裹在立体画面中,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突破。反正以目前的立体水准,笔者看过IMAX加3D立体的《阿凡达》之后,明显感觉视觉冲击力甚至不如在普通2D银幕观看过的《2012》和《变形金刚2》。

  
当前的3D立体影片优点并不明显,缺点却十分突出,必须戴个眼镜看银幕,本来就感觉有些不适,有的近视眼还要眼镜套眼镜,感觉就更不爽了,看画面就像隔层纱看东西,总是觉得看不真切。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亮度太低,3D立体的银幕亮度只有普通是2D的1/4到1/5,画面明显偏暗,画面一暗清晰度就受影响,景物的边缘都略显模糊,一模糊立体层级感的效果也差了起来。以笔者在北京观看《阿凡达》效果最好的影院之一石景山万达影院IMAX加3D立体的实际观影感受来说,立体感表现平平,清晰度和色彩层次都较差,估计观看普通2D银幕,清晰度和色彩感要比3D立体要更好些。

  
3D立体影片还有个技术缺陷是在不稳定的镜头中,无法流畅表现剧中角色的快速运动,就拿《阿凡达》里,男主角在丛林里被野兽追逐那段,高速的奔跑、躲闪、跳跃,结合着立体画面,产生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我身后坐着的一位女生就连呼“看得真晕”,而在普通2D银幕中,类似的镜头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于宣传中大肆渲染的詹姆斯·卡梅隆费尽心血打造潘多拉星球,号称“为了让银幕展现最精细的生态,卡梅隆和他的团队甚至研究到了细菌层面”,实际观影的效果也没那么夸张、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主要还是以噱头感十足的奇异生物这种传统套路来吸引眼球。潘多拉星球的大致样貌基本就是以地球为蓝本,展现的奇异动物也就是迅雷兽和长颈马两“主角”,加魅影、槌头雷兽、闪雷兽、毒狼这几个“配角”,没费劲一数就数完了,植物最有共性,都跟撒了过度荧光粉似的,总体上讲展现的物种并不丰富,因而影片构建的这个潘多拉星球也并不显得多么宏大。

  
其实,影片在技术上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提升,宣告“技术狂人”罗伯特·赞米基斯彻底败在了“技术大神”詹姆斯·卡梅隆手下,赞米基斯也是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忠实爱好者,在《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三部影片中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尝试,也一直无法取得完善的效果,难逃“死鱼眼”的恶名,角色动作也明显欠缺流畅,而詹姆斯·卡梅隆只出手这一部《阿凡达》,就立马让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动作流畅、表情生动、情感饱满,让观众完全认同纳威族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纯在,而不是电脑动画的虚拟人物。这是这才是本片在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之处,这才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解开3D立体电影的骗局,下面干脆连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话也一并戳穿得了。综上所述,《阿凡达》故事算不上精彩,立体效果称不上出众,仍然能在全球引得万众追捧,票房突破10亿,成功的因素中,影片质量最多占到一半,卡梅隆确实拍了部好片,但还未到《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前作的经典水准;另一半应该是导演自身名气和超强宣传的合力在起作用。本片的宣传堪称09年度最成功的电影营销,极力强调影片在技术上的至尊地位,以及非立体电影不能表现其视觉效果的唯一性,虽然之前也不乏立体影片,但这些影片只是告诉你“立体效果好”,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而《阿凡达》在宣传中把这个“为什么”解释得十分清楚,这就超越了其他立体影片,让所有人形成观看本片必须看3D立体的信念,无数人为本片献出观看立体电影的“第一次”。你要问为什么之前也有不少立体电影,那么多观众非要把“第一次”献给本片呢?除了刚才提到的强大、到位的宣传非其他影片能比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超强人气也非其他导演可比。此人之前但凡出手必是大片、必是经典,上部剧情片《泰坦尼克号》更是全球无差别大卖、影史票房第一、无人可比的“神作”,“卡梅隆作品”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同“好片”、“经典”划上等号,而且观众足足等了12年才等来一部《阿凡达》,期待心情积压得越久,观影热情也就爆发得越强烈,《阿凡达》最终顺利实现大卖也应该在出品方的意料之中了。这点跟张艺谋的《三枪》有些类似,都是导演透支个人信誉,帮助平庸的影片平步青云,票房爆棚,影片质量真的没人去较真了,这也怨不得人家卡梅隆,谁让他有这个资本呢?人家已经是是个传说,就让观众去迷恋哥吧,哈哈

影片科学创意的精华所在,当属电影里的“奇观”:
其二,开发商那小子说,家园树和灵魂之树,怎么就那么背,长在了超导矿石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上。这是巧合吗?要知道,电影,尤其是大牌导言的大牌电影,没有什么是巧合,一切的情节安排,细节的暗示,都有其原因有其用意。土著人奉为神灵的树恰恰是因为地下有矿才长在矿上。为什么?超导矿石与电磁科学有关,而我们想想影片中,格蕾博士提到,遍地的草木,每株植物都和附近植物有数以万计的电化学联系,整个星球有数以亿计的树,形成一个星球的网络,比人脑的神经网络还复杂!之所以有会这样的电化学联系的原因,必定跟超导矿石有直接联系。因此,为什么纳美人把辫子联到树上能听见祖先说话,为什么最后主角的精神能从人身转移到阿凡达身体里上,这些问题也就一一得到了解释:由植物神经组成的如此复杂的全球网络,就像个超级生物电脑,土著人能够用它存取信息,死了之后能把意识转移到星球网络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接着活着,还能用它当中介转移精神,也能跟地母说话请求救兵。。。反正是各种牛逼,想想都带感,而且带感得有理有据,不得不服!
整个星球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就是说整个星球就是个“大脑”,每个动植物的一举一动诞生死亡星球都感觉得到,这样大自然就有了一个超级灵魂,这也怪不得为什么水母一样的圣树种子能落在主角身上,主角的请愿能让大自然发动各种生物抵抗外来者,这都是大自然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所做出的行动嘛。只不过土著人文明程度低,把这些现象奉为神灵了,但是不得不说,潘多拉上的地母之神真正存在。
最后再提一句,开发商办公室里的那块小超导矿石能够磁悬浮,那么哈利路亚山脉的群山为什么会在天上,大家懂得~
一个科幻片,能拍得如此深刻,发人深省,构思又是如此合理,不得不说是部巨作。不过貌似出不了续集了,第一次入侵,往返时间长达10年的天文数字的太空旅行费,加上输了战争赔的本,再加之地球矿业公司暴跌的股价,如果地球人再花钱发动第二次进攻,天价的成本早就超了采矿的收益了。


求阿凡达影评600字以上
灵树的种子,正落在我们身上 我属于很难会被科幻电影打动的那类观众,但是《阿凡达》不仅打动了我,还让我感受到一种灵异的能量,让我这样的凡人在哪怕短暂的时间内灵魂出窍,像影片中那位下肢瘫痪的男主角杰克一样,得以从另一个星球人眼里审视自己所属的人类。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送给...

阿凡达2影评
《阿凡达2:水之道》在豆瓣、灯塔和猫眼上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1、豆瓣影评8.0分 在特效方面自然是没得说,特效画面依然是全球顶级规格,但剧情有些难以支撑这190分钟的时长。有观众看完成其剧情老套没有惊喜,看完除了惊叹特效之外,没有其他能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了。2、灯塔专业版荣登票房第一名 ...

《阿凡达》影评 急急急急
初看阿凡达,被他的绚烂的背景所吸引,我敢说,很多人多幻想过如此美丽的背景,而卡梅隆的确是大师,区别就在于,大家都想得到,但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而卡梅隆把我们想象中的变成了现实。而梦幻般的背景,包裹着一个简单的反战,保护环境的故事,但里面的道理太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在一颗美丽的潘多拉...

《阿凡达》最精彩的影评
我看《阿凡达》时的感受和我1977年看到《星球大战》时一样。那时我也是抱着忐忑的期望走进电影院的。跟《泰坦尼克号》一样,卡梅隆的新作在上映前就受到热烈到令人生疑的追捧。但再一次地,他用一部出色的电影让怀疑者都闭上了嘴。在好莱坞,至少还有一个人懂得如何善用2亿5千万或者3亿的投资。《...

写一篇600字的电影影评
《阿凡达》观后感 看过《阿凡达》有几天了,一直没有动笔写点什么,不是不想写,除工作忙没有时间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只要不是以挑刺为职业的人,刚看完《阿凡达 》心情肯定是激动的,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溢美之辞全部用尽估计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 心情,所以,先让自己冷静了...

求电影《阿凡达》影评
我自己写的,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在我心中阿凡达永远无法超越泰坦尼克号 刚刚看了一直沸沸扬扬了很久的《阿凡达》,据说是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又是3D,便也去凑凑热闹。看的时候的确很令人震撼,两个半小时的钱没有白花,可是出场后却没什么感觉,似乎没看过这部电影,心里也没留下些经典片段,只剩...

阿凡达好看吗?介绍一下内容
Jake透过“阿凡达”重生后再次健步如飞,但他进入Pandora异境不久旋遭巨型外星生物袭击,幸得Na'vi公主Neytiri救回一命。Jake与Neytiri渐渐互生情愫,更意识到人类对Pandora环境造成祸害,此时Na'vi族人与人类的世纪冲突一触即发,末日浩劫即将淹至,处于两难的Jake要在情义间作出决择。 影评: 占士金马伦的...

阿凡达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
在网上看到一篇影评,挺有意思的!其实看了就知道,《阿凡达》是一部反映钉子户抗暴力拆迁的影片,剧情如下:第一阶段:2154年,一个叫RDA的土地开发公司,来到一个叫潘多拉的地方搞开发,号召大家只要搬家就可以有诱人的赔偿。可那条街居民大多一根筋,说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再多的钱也不干...

急需 一部电影的影评!……急急
剧情就不讲过多了,因为关注阿凡达的人早已经把剧情了解的滚瓜烂熟,即使少数头一次听到这个电影的人,我想也会百度谷歌必应的搜索一下.剧情的老套确实是电影的弊病,无非是侵略,战争,种族的优劣.不过是外星人侵略地球变成了地球人侵略阿凡达星球.其实大体还是一样的.就如同美国电影常反应的那样,白人对有色...

求阿凡达电影的影评
对我来说,潘朵拉星球很像是海底世界的地上版,天上飞的恐龙是好几种鸟、翼手龙及其他生物的综合体,攻击男主角的动物是狮子、狼、狗数种猫科动物的还原,纳美人与阿凡达的形象则像老祖宗现身,既古老又新颖的感觉,他们的宗教仪式很有非洲原住民的味道,整个纳美人的组织也来自于人类的思惟模式。但...

武冈市19122348591: 阿凡达影评 -
东野鱼田可: 在潘多拉星球,有颗幽萤圣洁的灵魂树,灵魂树是纳美人的根,是纳美远古祖先生生不息繁衍下的种族精神,是凝聚潘多拉星万物万灵和谐共处、平等尊重的图腾.纳美人单纯善良,心地澄澈,因为他们懂得,万物惺惺相惜,生命的存在不过是...

武冈市19122348591: 求阿凡达影评600字以上 -
东野鱼田可: 灵树的种子,正落在我们身上 我属于很难会被科幻电影打动的那类观众,但是《阿凡达》不仅打动了我,还让我感受到一种灵异的能量,让我这样的凡人在哪怕短暂的时间内灵魂出窍,像影片中那位下肢瘫痪的男主角杰克一样,得以从另一个星...

武冈市19122348591: 求阿凡达影评? -
东野鱼田可: 《阿凡达》的确是天神下凡,一瞬间——就如影片的对白所言——让我又成了一个孩子.毋庸置疑,影片对于3D技术的使用堪称完美.其完美就在于,没有炫耀,而是真实到了让你几乎意识不到的境界.影片没有令人眩晕的重影,也没有令人...

武冈市19122348591: 阿凡达观后感500字小学
东野鱼田可: 阿凡达观后感500字篇1我看的是英文版的《阿凡达》,我的理解是:故事讲述的是美国人为了赚钱,跑到外星球去了.他们要破坏那个星球的能量.美国人用高科技让jack...

武冈市19122348591: 《阿凡达》影评 急急急急 -
东野鱼田可: 初看阿凡达,被他的绚烂的背景所吸引,我敢说,很多人多幻想过如此美丽的背景,而卡梅隆的确是大师,区别就在于,大家都想得到,但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而卡梅隆把我们想象中的变成了现实. 而梦幻般的背景,包裹着一个简单的反战,保护环境的故事,但里面的道理太多.值得我们去深思. 在一颗美丽的潘多拉星上,有地球人想要的能源,于是地球人打着“文明”的幌子,准备着又一场侵略.人类侵略的本性永远没有改变,从印第安人,到非洲的部落,从伊拉克到朝鲜,从地球到潘多拉星,不断的战争、杀戮,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文明?公路?医院?学校?还是持弓持剑与同一颗星球上的物种和谐的相处? …… …… 兄弟,剩下的自己搞定吧.初一的作文还是需要原创的..

武冈市19122348591: 求阿凡达的影评 -
东野鱼田可: 技术革命

武冈市19122348591: 求一篇好的影评,要蕴含道理的电影的影评,最好是阿凡达的,谢谢 -
东野鱼田可: 詹姆斯·卡梅隆说过去14年里自己脑海里盘旋的一直是《阿凡达》,他没有骗人.看过阿凡达电影,想批评导演的唯一一句话就是:下次可不要让我们等这么久了,好吗? 当你听说曾经导演过《异形2》、《终结者》的人再次操刀科幻电影,甚...

武冈市19122348591: 《阿凡达》影评~~拜托各位了~
东野鱼田可: 我自己写的,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 在我心中阿凡达永远无法超越泰坦尼克号 刚刚看了一直沸沸扬扬了很久的《阿凡达》,据说是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又是3D,便也去凑凑热闹. 看的时候的确很令人震撼,两个半小时的钱没有白花,可是出场...

武冈市19122348591: 《阿凡达》到底是怎样的神作(阿凡达)影评 -
东野鱼田可: 阿凡达影评,阿凡达电影影评 詹姆斯·卡梅隆说过去14年里自己脑海里盘旋的一直是《阿凡达》,他没有骗人.看过阿凡达电影,想批评导演的唯一一句话就是:下次可不要让我们等这么久了,好吗? 当你听说曾经导演过《异形2》、《终结者》的人再次操...

武冈市19122348591: 急!!!求一个阿凡达影评的开篇及题目 -
东野鱼田可: 开头:某时某刻,我看了电影《阿凡达》.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 题目:看《阿凡达》有感 或 你的中心思想 ----- 看《阿凡达》有感 一般题目都这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