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看待尊卑问题?

作者&投稿:官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主张泛爱众是说要博爱大众,针对此观点,你认为人有尊卑贵贱之分吗你如何看~

按主流的观点,人是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的,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这是孔子作《系辞》开篇首句,意思是“天下万物上下左右杂然并陈。万物贵贱的地位也就排定了。”他所谓的泛爱众,只是统治阶级略发那么一点点善心,让手下的奴隶们过的好那么一点点。

尊卑是内在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贵贱是外在的表现,是人为划分的。人一出生就有尊卑,这在世袭制的社会里尤为突出,就是在提倡平等的现代社会,这种差别仍然明显存在。谁能说出生在高官家庭和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孩子,没有贵贱之分?而这种划分,是人们根据时代的特征形成的认识,逐渐被社会认同的。

人有贵贱之分,依据来自万物的卑高以陈。“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如果你把现代社会上吆喝的“公平、公正”,理解为“人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话,那很可能是错了;如果你认为“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不错的话,烦恼会接踵而来;如果你为“人无高低贵贱之分”而奋斗的话,十有八九会碰的头破血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周礼”即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制度几乎是最完美的制度。他说:“周兼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为到了春秋末期就是“天下无道”了。所谓“无道”,就是天子诸侯、大夫、陪臣等级制度不能维持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里有问号)”(《颜渊》第十一章)(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治。孔子答道:“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齐景公说:“太对啦!假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够吃得着吗?(这里有问号)”)周礼规定了社会等级,有在上位者,有在下位者,有治人者,有被治者。从整个国家,到每一个家庭,都有上下、尊卑的等级,孔子为此提出“尊尊亲亲”的原则。所谓“尊尊亲亲”,是一对叠字,前一个字作动词,意思是尊重在上位的尊贵的人,亲爱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尊者,上也,在上位者谓之尊。卑,与之是相对的,在下位者谓之卑。一层层的在上位者,对其下位者都是尊者。在普天下来说,最尊者是天子,他是天下的共主;在一国来说,最尊者是国君,他是一国之主。贵与贱是相对而言,贵指贵族,贱指为贵族服役的人。尊贵者也是有等级的,礼制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尊贵者享有不同的特权,从占有的土地数量,政治权柄的大小,到服饰、器物、日常享用的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尊尊,就是按照礼制的规定,尊重尊贵者的地位,服从他们的特权。这样,人民服从贵族的特权,各级贵族各守本分而服从比他更高一层贵族的特权。这样实行尊尊的原则,整个社会秩序的尊卑贵贱关系严格有序,社会秩序得以稳定。

孔子认为,如果取消了尊卑贵贱等级,统治秩序会发生混乱,国将不成其为国。尊尊,首先要尊君,所以,当季氏用了只有天子才能用的八佾乐舞,三桓奏了只有天子庙堂祭祀才奏的“彻”乐,还有人去祭天子才能祭的泰山,他都气愤地予以抨击;当陈恒弑君夺权,他就要求出兵讨伐了。

亲亲,就是亲爱亲族,这是宗法原则。亲族按血缘关系也有亲疏远近之分。最亲近的,是父母,其次是兄弟,所以亲亲以孝悌为先。同是兄弟,既有长幼之分,也有嫡子、庶子之分;既有子随母贵,也有母随子贵。

对外,家族团结,都把家族利益当作最高利益;在家族内部,既互相亲爱,又按性别、长幼、血缘远近的等级,得到的待遇各有等差。

为了贯彻尊尊亲亲,孔子提出“正名”的原则。所谓正名,即他所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四组重叠字,第一个“君”字,指作为君的个人,第二个“君”字指君的身份、地位、权利、责任、行为准则,等等,简单地说,就是君道。以下的“臣臣,父父,子子”依此类推。这句话可以这样译解:君要符合君道,即根据君的身份、地位享受应得的待遇,行使君的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一切行为符合礼制规定的准则;臣要符合臣道,即根据臣的身份和地位,享受应得的待遇,行使和履行臣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父要符合父道,根据父的身份和地位,享受应得的待遇,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子要符合子道,根据子的身份、地位,享受应得的待遇,行使或履行作为人子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君道、臣道、父道、子道,都有礼制的规定,一切行为符合礼制规定的准则,就是合于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一个字是“名”

,第二个字是“实”,合于道,便是名实相符。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得到自己应得的待遇,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整个社会自然和平相安、井井有条、向前发展。所以齐景公听了以后说:“这主张太好了,如果君无君道,臣无臣道,父无父道,子无子道,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必然天下大乱,即使有很多粮食,我们也吃不着啊!”

《子路》篇记录孔子又一次谈论“正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这里有问号)”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第三章)(长期随从他的学生子路问他:“卫国等着你去治理国家,你准备首先干什么?(这里有问号)”孔子说:“那一定要正名分。”子路说:“是这样吗,老师您太迂了!何必去正名分呢?(这里有问号)”孔子说:“由[子路的字]呀,你太粗鲁了!君子对他所不懂的问题,要采取保留态度。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事不成,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刑罚无准则;刑罚无准则,老百姓就不知该怎么做。所以君子有其名,就有对其具体规定[实]的认识和要求。正名,就是使名实相符。”)孔子在这里谈的名实问题,从汉儒以来就有许多解释。法家、名家、墨家都有发挥。据《论语正义》注引,汉儒说孔子这段话是“正百事之名”,凡事物都求名实相符,有其名必有其实,有名无实则不成其名。法家的观点可以用我们现代的事物举例:电视机接通电源之后能够接收图像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图像,如果显不出图像,那就不叫电视机;一种电器在接通电源之后提高了室内温度,那不是电视机而是电暖器;扫帚所以叫扫帚,它的组合和功用是能够扫地,如果不能扫地,就不会叫扫帚。国家、君、臣、父、子,也是这样,对自己没有血缘承继关系又没有收养关系的,不能叫父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名有实,没有实际内容,那名也不会存在。法家发展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实相符的思想,提出“以名责实,循名求实”的政治思想。墨家则从语言学逻辑学理论提出“名理”学说。

孔子这段话先从名实关系,向子路解释正名的必要。礼乐征伐本应由天子出,这是天子的职责和权力,诸侯要颁布礼乐制度,肯定行不通。如果一个地方定一套典章制度,全国没有统一的法制和刑律,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孔子说君子必须正名,根据自己的名分发布政令或指示,才行得通。现在也是这样。委派一位县长,先要发个委任状或任职公告,这就是明确身份,给你这个“名”。没有这个委任状或公告,你到那个县里,谁理你?(这里有问号)你的意见或决定,谁听?(这里有问号)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可是,你只是个县长,有你的职权和工作范围,你越出了职权和管辖地区,也没人听。正名,可以适用在各个方面。参谋就是个参谋,老师要像个老师,学生要像个学生,百货公司就是百货公司,它不能织袜子自产自销,海尔电器集团买卖大,资金多,但是不准它制售冰淇淋……这些也是正名。

孔子在这段话里,把正名学说应用于政治伦理,提高到治国成败的高度。正名,也同样适用于家庭伦理,父子之间、兄弟姊妹之间、夫妻和妻妾嫡庶之间、主婢之间,各有名分,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孔子太迷信周礼了。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正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社会大动荡。他提倡尊王,而周王室已经衰微,那个周天子像个小孩子一样靠诸侯供养,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孔老夫子还让各国诸侯尊重天子的名分,恢复天子的权力,难怪本来想用他的卫君,终于不用他。在许多诸侯国,代表新兴地主利益的大夫篡夺了政权,老夫子还向他们谈君道、臣道,难怪有些大夫专权的国家拒绝他入境。

毛泽东在通信中也谈论了孔子的“正名”。他说孔子的“正名”思想并不全错,错只错在以周礼作依据,他的名实相符的“实”(周礼)落后、过时,行不通了。毛泽东认为在孔子“名不正”这句话前面,要再加上“实不明则名不正”这句话,承认实为根本。他说:

“正名”的工作,不但孔子,我们也在做,孔子是正封建秩序之名,我们是正革命秩序之名,孔子是名为主,我们是实为主,分别就在这里。




认识的人见面后,如何看待先打招呼的人?
认识的人打招呼是出于对别人尊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相尊重,至于先后当招呼并没有什么。一般性格内向的人语言较少,不会先当招呼,性格外向的人,善于交流,会抢先一步。另一种情况,对老师、兄长以及老一辈要先当招呼。对于同事之间谁先看到谁当招呼这个无谓。但是有些层次不同,地位不同,有极...

听说孔子是伪君子,很虚伪,叫会后人满嘴说仁义道德的话,不做人事,跪地...
他什么本事也没有,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甚至连纸上谈兵都达不到,当时的人也不是傻子,一眼就能看出孔丘这种人的虚伪。在春秋当时来说,根本没有所谓的“儒家”,不过是后来的人记载他,将他神圣化,把他捧得像圣人一样看待罢了。儒家是专门教人做奴才、固步自封的思想,专门教人怎么把一个...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还有别的国家认同吗?你是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的?_百度...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已经不仅仅是孔子的《论语》里面表现出来的思想了,夹杂了很多糟粕的成分,像是女子的裹足,还有三纲五常,还有封建思想,人的尊卑之别,这些都是不好的部分,不过现在已经消除了,基本上现在的儒家思想,也都是经过改变的更适合现在社会发展的思想。儒家思想历经千年,每个时代都...

如何看待中西方的餐饮礼仪
中国的餐饮礼仪,讲究的是:上下尊卑,恭谦礼让,用餐时也不能随意动菜,都要等长者或是上级领导动筷,才能跟着动筷。西方的餐饮礼仪,讲究的是:上下尊卑,绅士风度,除了对长者、贵族必要的尊敬外,对女性的尊重比中国更多些,用餐更随意一些。

儒家发展的阶段性,继承性,怎么样看待其对中华民族的功过
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

如何看待中国“辈分大就有理”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不但没有觉得长辈是充满智慧,阅历丰富的一群人。反而觉得他们是无理取闹,无法沟通的人群。这真的是一种非常让人沮丧的局面。希望大家可以比较理性的看待“辈分”这个问题,既不要忽略他的重要性,给予长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也不要曲解成辈分大就有理。

怎样看待非同系的人小辈分大?面对辈分小于自己的非同系长者该怎么称呼...
二、如何正确看待辈分差异 其实事实是无法被改变的,辈分差异一旦产生,其带来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事实,平常心去对待,顺其自然就好。每个人遇到“人小辈分大”的情况几乎都会手足无措,会觉得尴尬和害臊。其实我们转变一下思维,改善一下心态,这些烦恼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你是“...

作为00后,怎样看待酒桌文化?
再说到平时走亲戚时候也会被劝酒,特别是在你成年之后那些“远房”亲戚就会不断让你喝酒,有时还用“你爸这么能喝,你怎么不能喝”的荒唐理由来“要挟”你。关键是你还拒绝不了,只能装作乖巧顺从他们喝几口。🎈00后的酒桌文化会存在,但形式会变化 现在像我们这样的00后,至少在我无论是学生...

你如何看待酒桌文化?
中国的酒桌文化势大力沉,融合了太多的社会人文元素,已经难以一言而尽。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或城市,中国的酒桌文化开始出现分化,西方的酒桌文化开始融入,然后本土也诞生了一批脱离传统酒桌文化的群体。酒桌上的酒文化,看似文化满满,尊卑有序,实际上是对人的一种绑架。尤其是其中...

儒学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在当代又该如何辩证地看待儒学?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

朝天区18713126075: 论语中孔子是怎样看待富与贵贫与贱 -
壹蝶柏子:[答案] 首先,孔子认为:人人都想有钱,他承认自己也想求富,但求富欲望并不很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富贵合乎...

朝天区18713126075: 论语中孔子是怎样看待富与贵贫与贱 -
壹蝶柏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朝天区18713126075: 孔子思想保守方面是 -
壹蝶柏子: 克己复礼——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礼”是西周以来奴隶制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它是用来维护奴隶制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如何对待“周礼”,这个问题正表现了孔子作为从奴隶主贵族转化的封建主阶级思想家的特性,特别是表现这...

朝天区18713126075: 孔子“仁者爱人”的涵义是什么 -
壹蝶柏子: 涵义:仁者是充bai满慈爱du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zhi具有大dao智慧,人格魅版力,善良的人.是出自权战国孟子的《孟子·离娄下》. 一、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

朝天区18713126075: 孔子的仁学,仁政思想是什么? -
壹蝶柏子: 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

朝天区18713126075: 孔子是怎么对待小人的? -
壹蝶柏子: 敬而远之 他不赞同以德报怨,主张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何为以直抱怨?就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让这种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在这个时候,人们不需要什么宽容,不需要什么善心,需要的是理智和冷静. ...

朝天区18713126075: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
壹蝶柏子: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诸

朝天区18713126075: 如何评价孔子的仁礼思想 -
壹蝶柏子: 如何评价孔子的仁礼思想?兹简述如下: 1、孔子的仁礼思想:从思想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孔子的“礼”自然是对500年前的周公思想的继承,“仁”却是孔子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与补充. 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正可以从“仁”与“礼”两个...

朝天区18713126075: 《论语》孔子认为在实行仁的问题上,即使是老师也不要谦让.对吗 -
壹蝶柏子: 您好. 我对儒家文学研究不深,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在当时是先进性的. 他提出仁者爱人之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尊礼法,在乎文化之普及,社会之进步.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是倡导平等的学术探索与追寻真理之公德的,当然迫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男权主义或曰父权统治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之孔子在拥护公德,拥护善行这方面同苏格拉底没有区别,至于后人把孔子批判为盲从君主,压迫妇女的糟粕只是因为董仲舒独尊儒术时,为迎合统治者利益修改典籍所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