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一剪梅》赏析(不少于600字),急需!!!谢谢了

作者&投稿:尉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李清照的一剪梅赏析题~

B.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赏析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它草之花就更难见到了,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独寂寞。“玉簟秋”,也不止是说天气变凉,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也是表现她的孤独感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独守空房的她想到了一个排遣寂寞的方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个“独”字用的很妙,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同去划船该多么快乐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正因上句中所说原因,她人在船上,心里却依然想着丈夫,想到丈夫的信该到家了,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这又给予她很大的安慰。这样一想,她仿佛觉得自己身处西楼上,望着天上的月儿,在计算着丈夫离家的日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女词人此刻又回到现实中来,“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写她在舟中所见。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词中“自”字也很妙,女词人移情于物又转过来借物抒情而炼字,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由此句再转入直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性的细腻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以上几句不过是 一种铺垫,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 上:“情”要用“计”来“消除”它,其沉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这是女词人特有的深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这首词是李清照用多情娟丽之笔书写的浪漫情怀,再现了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缱绻思绪。
这首词从思想上来说,首先体现了夫妻人格上平等,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相思之情。这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婚姻家庭观念背道而驰。这一点,在词中有深情的表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或者赵明诚有二心,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真爱不分阶级地位,没有金钱世俗名利夹杂,否则,就不叫爱情。这是我们现代人对爱情的诠释。古往今来,爱情是超越时空和阶级限制的。在封建社会里,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平等。但李清照是幸运的,和他的丈夫两相恩爱,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少有的。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也极为鲜见。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其次,这首词也体现了李清照感情的自我封闭,不能向外人诉说的孤独哀愁。这是封建社会闺中少妇处境的必然体现。词中有两句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作为富贵官宦人家的贵妇人,她外出荡舟竟然不带仆人随从。“此情无计可消除”,就是她真实心境的一种体现。毕竟“情爱”两个字在封建神会是避讳的话题,尤其对于女性,是难以向外人启齿的。所以,可怜的李清照就只能独吞相思之苦了。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的梦想步入婚姻的殿堂时,得到的是甜蜜的爱情,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可怜她生不逢时,在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给两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更不用说李清照了。当赵明诚外出做官时,她只能独守空房,无法和丈夫一起分享工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想当初她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她沉醉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再者,通过这首词,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李清照是一位柔情似水、细腻深沉、至情至性的女人。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情感上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波浪线,是相思愁苦挥之不去的魔绳。爱的深沉哀婉,缠绵悱恻,是一种甜蜜的忧伤,只能偷偷地咀嚼。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千古绝唱,成了她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但爱情是沉甸甸的奢侈品,多用心细想,就会愁肠百结,心力憔悴。而一个多情细腻敏感的人总是受伤很深,真应了“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时空总是在折磨有情人,天妒多情之人!
一个惆怅孤独的少妇,徘徊在家门前盼望自己远去的丈夫早归。“红藕香残玉簟秋”,目睹屋外荷塘里荷花凋残,回屋倚靠竹席冰凉,一阵秋风袭来,不禁打了寒战,好冷啊。此刻她多么需要丈夫的热烈拥抱,温柔呵护啊,而丈夫却远在千里之外,所以相思愁苦只能越来越重。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他们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竟然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完美结合,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却为我们留下了爱的甜美。这个经典爱情故事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泾渭分明。女主人公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有质的不同。“花自飘零水自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更是她满腔热忱,怀着无限柔情,执着等候夫婿归来的情感宣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出处】【注释】 ①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②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评解】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集评】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金兵入据中原,清照举家南逃。后明诚病故,战乱中书籍文物大部分散失,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遇极其悲苦。据传清照曾改嫁,后世学者对此颇有争议。其晚年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仅知她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另外,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的词论。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她还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自然清新。她的词富有音乐美,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连用,最典型的是〔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人称道。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北市区17368263426: 一剪梅李清照赏析100字 -
谭景齐宏: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

北市区17368263426: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简短一点不要太多就行 -
谭景齐宏:[答案]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叶韵则有上、下片各三平韵、四平韵、五平韵、六平韵数种,声情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1]如《一剪梅·温州》:“人说繁华比帝乡,馆厦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丽胜苏杭,楼外花香,楼...

北市区17368263426: 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短) -
谭景齐宏: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北市区17368263426: 李清照《一剪梅 》鉴赏 -
谭景齐宏: 这首词是写闺情的.这首词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它草之花就更难见到了,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再深一层说,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

北市区17368263426: 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
谭景齐宏: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北市区17368263426: 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
谭景齐宏: 作品内容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一剪梅 内容: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品注释 注释 ①玉簟:...

北市区17368263426: 赏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越短越好)
谭景齐宏: 一剪梅 作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

北市区17368263426: 谁知道古诗《一剪梅》的赏析 -
谭景齐宏: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

北市区17368263426: 李清照诗词赏析1.赏析《一剪梅》中词人的相思闲愁2.从动态细节入手分析《如梦令》中的人物形象3.《武陵春》中哪些句子表现愁的沉重复杂,具体分析 -
谭景齐宏:[答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

北市区17368263426: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 -
谭景齐宏:[答案]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