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明朝人为什么如此评价海瑞?

作者&投稿:门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明朝人会如此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明朝人之所以会评价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是因为海清是一个非常清廉的人,在他为官的33年里,一度做上了最高的官,但却是闲职,只当是个摆设。

海瑞是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里,从小就没有了父亲,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去参加乡试,考取了功名,升任了浙江淳安县令,在这期间,他整顿了治安,兴修水利,制定了兴格条例,在发展生产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获得了很多老百姓的称赞,他刚正不阿,清洁廉政,只是性格有些偏激迂执。



海清在明朝的时候被称为海青天,在他官阶为正六品,做户部主事的时候,他曾经向嘉靖上书,说他是一个虚荣自私,残忍愚蠢的君主,对于官吏贪污,没有宫廷的浪费,皇上本人都应该负直接的责任,现在整天和方士混在一起,寻求长生,这全部都是迷信,还说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不正确的。他之所以这样上奏,是想让皇帝能够振作,这也是封自虐的上奏。

嘉靖皇帝读完这封奏书。他的愤怒可想而知,当时就把奏书一扔,大喊着要抓住海清,不要让他跑了。宦官过去跟皇帝说,这个人不会跑,因为他在上书之前,都已经买好棺材,和家人告别,就连家里的仆人都跑了,他是不会跑的。但很奇怪,嘉靖皇帝后来并没有惩罚他。对于海清,他做官的33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罢官的状态里,但每罢一次官,再回去的时候就会升迁,到后来官职越来越大,但也都是闲职,实际上他只是成了一个摆设,给人当做是清廉的楷模。只有他能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人们之所以会有对海瑞“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的评价是因为海瑞对于忠、孝两字的理解比较极端,其实从这个评价就能看得出来。


毫无疑问的海瑞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官、清官,而且看海瑞的一生,他不是在下面当官治理民务,受到百姓爱戴,就是在与各种各样的的贪官污吏死磕到底,无论你犯了多么小的错误,有多么大的官职,他都会按照律法来处理,他认为这些人完全违反了为君子、为臣子、为父母官的义务与责任,所以他便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将这些官员批的体无完肤直至将他们彻底扳倒。不过这恰恰是普通民众所最希望的官员形象,所以海瑞非常受民间百姓爱戴。

海瑞之所以会拥有这样好的品质,是因为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名寡妇,一生守寡,她教会了海瑞忠孝这两个字的的概念,并且在之后也一直时刻提醒着海瑞不要忘记忠孝两全之事。但是海瑞却对忠孝的理解出了偏差,他认为忠和孝就是要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指令,以至于在国殇期间,他在牢中都披麻戴孝哭得昏天抢地,所以人们便说尽忠如蝼蚁。而之所以说尽孝似禽兽,是因为他对他母亲孝顺的过分,从而忘记了自己身为一个丈夫的责任,他前后共娶过三任妻子,还有两房小妾,但是都是没有男丁,而之所以说尽孝如禽兽是因为海瑞的母亲是一个比较霸道的人,曾经逼迫着海瑞休了儿媳妇,后来还逼得一名小妾自杀身亡,而海瑞对此没有什么异议,对他母亲依旧如故,但是这个时候的海瑞对于他的妻子来说,无疑是禽兽之行。


所以说海瑞虽然是为官之楷模,尽忠之臣,但是他在尽孝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份身为丈夫的责任,这难免让人所诟病。

这句话翻译过来应该是“效忠君主如同蝼蚁一般,孝敬母亲如同禽兽一般”蝼蚁尚且惜命,禽兽尚且反哺,这其实是比喻他尽忠尽孝及其坚定并到了那种顽固的状态。海瑞这个人虽然是中国几大清官之一,但是其风评远远比不上宋慈,更比不上包拯和狄仁杰。

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他的性子及其古怪,古怪程度甚至到了迂腐的状态。海瑞从小没了父亲,是由他的母亲一手带大,所以他非常孝顺。海瑞的母亲对海瑞极为严苛,如果海瑞想要玩,必定会遭到母亲的斥责怒骂。

他的母亲也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于是海瑞因此在处理家庭矛盾这方面受人诟病。他结过三次婚,有两个小妾。前两个妻子因为和他母亲发生争执所以被休,第三任妻子又离奇死亡,更可怕的是在同一天,他的一个小妾也上吊身亡。第三任妻子和他生的儿子也没能活下来。他对于礼法之事讲究甚多,据野史记载,他的女儿有一次拿了家丁给的一块饼,就海瑞训斥,并说出“你要是不饿死就不配做我的女儿”这种话,女儿为求清白七天不吃不喝,活活饿死了。

在忠君爱国方面,海瑞的行为也很偏激,他骂同僚甚至骂皇帝。他上了一个《治安疏》,在里面将嘉靖帝骂得狗血淋头,嘉靖帝要杀他,还是徐阶替他求情才没被砍头,只是被关了几个月后放了出来,出来后的海瑞依旧是以前那个刚直迂腐的样子。对于海瑞来说,我觉得最符合他的评价大概就是“刚直近迂”了。



因为海瑞本身对忠、孝两字的理解比较极端,导致世人对他评价褒贬不一。
海瑞在明朝的民间,一直都是一个名声非常好的清官,而且他的一生也确实是如此,总是和各路的贪官污吏死磕,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完全背叛了一开始读圣贤书里面的教诲,所以他便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想要去将这些腐败的官员扳倒。所以在当时民间的人是非常喜欢海瑞这一类官员的。
他确实是一名非常好的清官,为了想树立一个绝对的清廉的环境,但是他之所以会形成这么好的品质,就是因为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名寡妇,而且海瑞的母亲是一个将忠和孝两个字作为人生的信条的,所以一直都在提醒海瑞必须要做一个忠孝两全的人。可是海瑞他对于这两个字的理解,却有些偏向极端。
他甚至认为忠和孝就是要无条件服从他们的指令,以至于在国殇期间,他在牢中披麻戴孝哭得昏天抢地,所以人们便说尽忠如蝼蚁。对于他的母亲,海瑞同样也非常的极端,在现在的话看来他就是妈宝男,因为海瑞前后娶过了三任妻子,而且还骂过了两房小妾,可是却从来都没有给家里留下任何一名男丁,而且还甚至有传言他们将女儿饿死了。
但至于有没有饿死女儿,这其实还是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我们所知道的是海瑞的母亲确实是一个比较霸道的人,曾经逼迫着海瑞修了儿媳妇,后来还逼得一名小妾自杀身亡,所以海瑞对于母亲的孝其实就是有些像禽兽一样的,不通任何人情,所以有人便称之为是尽孝如禽兽。
所以说海瑞他在官场上确实是一名楷模,但是他在家庭里面却实在是有些没有人性,和我们所讲究的道德礼仪有些背道而驰。

海瑞(1514-1587)海南琼山人,回族。字汝贤,号刚锋。是明代嘉靖年间的著名清官,海瑞的操守、海瑞的精神、海瑞的风骨,为世世代代国人所敬仰,民间流传了许多有关他的功绩和故事。东至县至今还遗有一块《巡抚都御史海公德政碑》。没有任何一本史书或者来自后人的笔记资料证明海瑞的学识和见地如何出类拔萃,倒是有很多同朝同代的闻人学者说他“以道德立身”。这句评价用今天的观点分析相当于“政治挂帅、品德过硬”,放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去看,各种势力交错复杂,文官集团不仅靠道德和无为左右国家前进的步伐,更用折中和官箴来平衡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所以黄仁宇先生说“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为全体文官们办事的准则”。归根结底,海瑞正是由于在儒家的学问上没有做足,剑走偏锋,妄想以一己之力扭转腐败的大明吏治,试图靠特立独行挽救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在这一点上,金性尧先生心到口到,说海瑞“读书不多,学问不深,才情不足”,“性格偏激迂执”(金性尧《闭关录》之《海瑞二三事》),很多行为有悖人臣、为臣的职责范畴。最典型的的实例,就是看到土地兼并到大地主、大富绅名下,他慨然而起,追随明初的方孝孺极力恢复渺茫遥远的“井田制”,认为只有恢复“井田制”,臣民才能真正体现出“以食为天”的农业特点,才能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少有所依,壮游所耕,老有所养,保万世太平。在他任职“南直隶”(黄仁宇先生语)巡抚时,竭力打击地主贪占土地的风气,以缩小贫富差距为口实,推行他的复古梦幻,致使大批乡绅退地退租,万顷良田,一时荒芜。不仅当朝的御史上折弹劾他,乡绅代表联名反对他,就是当年的大批饥民也“怨声载道,指斥海公愚懵”(《明史》卷57)。
正因为海瑞“主观偏激,不近人情”(金性尧先生语),加上学识一般,仕途蹇涩,在县衙“儒学教授”职务上竟然做了四年,他升任淳安知县的时候,已经45岁。让海瑞声名大振的是他上给嘉靖皇帝著名的《治安疏》,那是1565年的11月,大明的国都南京正是秋末冬初,乍暖还寒。已经是六品户部主事的海瑞时年53岁,很多现实和现状让他痛苦,他的抱负和他的身份是如此的天地相差,所有的理想都得不到实现,包括面见皇帝的机会对他这样一个言微人轻的下等官员来说,都那样的遥不可及。可能现在再多的语言也难以复原那年那日的心情,毕竟我们和他隔了500多年的历史和意识形态,但是可以想象海瑞如何辗转反侧,如何长吁短叹,他是在矛盾和焦灼中写好,在凛然和遗憾中装册。他实在不能摆脱卫道士的精神栉捁,为了皇帝的千秋基业他要以死上疏。
金性尧先生用通俗又确切的语言说海瑞是“以敢死队精神而上《治安疏》,由此而直声震天下”。现在我们再读《治安疏》,里面皆为逆批龙鳞,揭举嘉靖皇帝亲政40年来的种种过失,字字血,声声泪,说皇帝是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黄仁宇语),列举天下贪官污吏丑行,指责国家税收政策,反对皇帝相信术士等等不一而足。到最后,海瑞把最狠毒的一句话送给嘉靖帝:“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等于直接点明你嘉靖老头儿压根就不是个做皇帝的材料,天下人早就给你定论没有君临天下的资格!
关于这篇奏疏的直接和毒辣,李贽在《海忠介公传》里说:“其言皆敌以下所不能堪者”,更遑论身为一国之君的嘉靖帝?这一点有两种版本的说法——
一是黄仁宇的白话本:嘉靖皇帝……把奏折往地上一摔,嘴里喊着:“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旁边一个宦官为了平息皇帝的怒气,就不慌不忙得跪奏:“万岁不必动怒。这个人向来就有痴名,听说他已自知必死无疑,所以他在递上奏本以前就买好一口棺材,召集家人诀别,仆从已经吓得统统逃散。这个人是不会跑的。”嘉靖听完,长叹一声,又从地上捡起奏本一读再读。
另一个版本是屈大均的文言本,他在《广东新语人语》里说:世庙(嘉靖的谥庙)寻召黄中贵问状,对曰:“是人方欲以一死成名,杀之,正所甘心,不如囚之,使自毙。”庙是其言,囚之三年,得不死。
海瑞在锦衣卫东厂大牢囚禁了十个月。庭议要把他按照“子咒父”的律例处以绞刑,但嘉靖皇帝却没有下旨御批,而是在1565年的这个初冬放过了海瑞,恰巧十个月后,嘉靖帝龙驭殡天,隆庆皇帝登基,海瑞身在狱中,声望却在民心。于是善于秉和舆情的隆庆帝亲自到深牢大狱接出海瑞,授予他四品大理寺丞的官位。
2009-06-28

因为海瑞“主观偏激,不近人情”(金性尧先生语),加上学识一般,仕途蹇涩,在县衙“儒学教授”职务上竟然做了四年,他升任淳安知县的时候,已经45岁。让海瑞声名大振的是他上给嘉靖皇帝著名的《治安疏》,那是1565年的11月,大明的国都南京正是秋末冬初,乍暖还寒。已经是六品户部主事的海瑞时年53岁,很多现实和现状让他痛苦,他的抱负和他的身份是如此的天地相差,所有的理想都得不到实现,包括面见皇帝的机会对他这样一个言微人轻的下等官员来说,都那样的遥不可及。可能现在再多的语言也难以复原那年那日的心情,毕竟我们和他隔了500多年的历史和意识形态,但是可以想象海瑞如何辗转反侧,如何长吁短叹,他是在矛盾和焦灼中写好,在凛然和遗憾中装册。他实在不能摆脱卫道士的精神栉捁,为了皇帝的千秋基业他要以死上疏。

因为海瑞将忠诚和孝顺做到了极致。他做官清廉,为了保护百姓的根本利益视死如归。为了孝顺自己的母亲,不惜休妻一保全自己的母亲。


人们为何用“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来说海瑞?
因为海瑞这个人是个对君主非常尽忠的,在海瑞心里,君臣之道大于天,甚至可以自己的性命都可以枉顾,而尽孝对于海瑞也同样如此。这样的海瑞,离不开他母亲对他的从小教育。01、海瑞的父亲早年去世,是母亲一个人把海瑞拉扯养大。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将孩子拉扯养大是一家你很不容易的事情。海...

海瑞为何将五岁女儿幽闭致死?大清官为何七十岁纳小妾呢?
对海瑞,史家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以“蝼蚁撼大树”的精神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前半句算是对海瑞的一个肯定,但肯定的同时也有些许苍凉和可悲。海瑞对朱明王朝的死忠固然天地可鉴,但他一系列的死忠之举要么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

明朝最大的清官海瑞,婚姻生活为什么会如此糟糕?
在他死后,获封太子太保,谥号忠介。但是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说他是个伟人,也有人把他比作中国的唐吉坷德,说他“尽忠如蝼蚁,尽孝如禽兽”。明朝太祖朱元璋以孝为治国之本,在朝堂之上对于官员忠孝则更为重视,明朝律法规定:家中长辈去世,有专门的假期准许其回家丁忧等一些列制度,...

海瑞武力孝敬母亲,为什么不惜休妻虐女?
海瑞是明朝清官的典范,他的一生刚正不阿,面对皇帝的昏聩,他敢于犯言直谏,面对官场的腐败,他选择洁身自好,他是百姓眼中的"海青天",但也因他性格上的耿直狷介,为了孝敬母亲,他甚至不惜休妻虐女,为世人所诟病,当时有史学家评价他"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他虽有清廉之名,却也有愚忠愚孝...

两幅面孔的海瑞,为孝敬母亲他都做过哪些事?
海瑞是明朝清官的典范,他的一生刚正不阿,面对皇帝的昏聩,他敢于犯言直谏,面对官场的腐败,他选择洁身自好,他是百姓眼中的"海青天",但也因他性格上的耿直狷介,为了孝敬母亲,他甚至不惜休妻虐女,为世人所诟病,当时有史学家评价他"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他虽有清廉之名,却也有愚忠愚孝...

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呢?
1. 海瑞的形象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经历了多方面的塑造,从吴晗的《海瑞罢官》到近年的《明朝那些事儿》,他的形象经历了从圣人到偏执狂的转变。2. 这些刻板印象多数是后人附会加之的,例如“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和“为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任栋梁”的描述,其实并不全面反映海瑞的真实...

在历史上,海瑞为什么敢上疏大骂嘉靖帝呢?
大抵是吴晗早年那部《海瑞罢官》闹的,刚峰先生明显有圣人化的趋势,这种脸谱多数人很腻歪;又大抵是近年《明朝那些事儿》闹的,海瑞又成了一个没有实际用途的偏执狂,只会骂人加偏袒穷人。只要多找点资料你就会发现很多刻板印象都是后人加在他身上的,比如什么“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嘉靖帝为什么没有杀海瑞?他是如何看待《治安疏》的?
后来有人评价海瑞,说他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只是蝼蚁尚且偷生,海瑞却时刻准备着为了明朝而死。对于海瑞这样的道德标杆,说实在话,别说是皇帝了,哪怕只是一个普通人,恐怕也只能将他放在心里供起来,然后对他敬而远之。所以,那时候还没糊涂透顶的嘉靖帝也拿海瑞没有办法,只能对他视而不见,对...

尽忠似蝼蚁,尽孝如禽兽。此人是谁
吕布

历史上海瑞为何有三妻二妾呢?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大清官,在人们的印象中清官都是很正直清廉的,而且不会是三妻四妾的男人。但是历史上的海瑞确实有过多位妻妾,这有点出人意料,但其实从当时的情况去看也不奇怪。在探讨历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加以分析,抛开历史情境不言,单从现代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上的事...

苍南县19810207373: 历史上既尽忠又尽孝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
祢迫消肿: 唐朝的名臣魏征,有胆量、有谋略,善于挽回君王所做不恰当的决定.无论大事小事,只要皇帝不对,魏征一定是毫不留情苦苦的劝谏;纵然皇帝非常的生气,魏征仍然是不肯停止.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很好的鹞子,非常的喜爱,经常把鹞子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立著.有一次,看到魏征来了,怕他看见,就赶紧把鹞子藏在怀里;魏征心里有数,向太宗奏事的时候,就故意的拖延时间,鹞子因此而闷死在唐太宗的怀里.(这是因为魏征不想唐太宗玩物丧志,有损君威的缘故,就用这种方法劝谏.)

苍南县19810207373: 忠.孝.义哪个更重要? -
祢迫消肿: 忠和孝是一对矛盾体.所谓“尽忠则不能尽孝,尽孝则不能尽忠”、“忠孝不能双全”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限制,成为朝廷命官后,就身不由己了.有些官员,出了家门,就没进过家门,叫做“死归”.一般情况下...

苍南县19810207373: 孟子尽忠尽孝的故事 -
祢迫消肿: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苍南县19810207373: 中国古代有很多让百姓痛恨的人,如王莽,董卓,蔡京,贾似道,魏忠贤,和珅,为何就没人去刺杀他们呢? -
祢迫消肿: 作为现在人,你通过畅通和多样的信息知道这些人是历史中的奸臣. 大奸似忠,而在当时那个特定的环境中,信息不发达,百姓无知如蝼蚁,这些名字也许一辈子也没听过,更不可能去知道朝堂决策对小百姓带来的后果. 这些人的对手在朝堂,而不在民间,而对于这种权利对决刺杀是最下等的策略,不论成功失败只能对实施方带来不利的后果,所以还出现过奸人自伤来打击对手的事情.明末出现过袁崇焕被凌迟,而京城百姓吃其肉,骂其人的惨景,说明皇权就是小百姓的意志导向.

苍南县19810207373: 解释一下词语 尽忠 尽孝 -
祢迫消肿: 尽忠(尽忠) 竭尽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 尽孝 对父母尊长尽孝道

苍南县19810207373: 中国爱国的谚语 -
祢迫消肿: 一寸国土一寸金 ²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 ² 舍命才算真豪杰,爱国方成大丈夫 ² 国强民也富,国破家也亡 ² 尽忠报国,尽孝守家 ²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² 金窝银窝,不如家乡狗窝 ² 爱乡人,常恋土 ² 家乡水甜入心,十年不改旧乡...

苍南县19810207373: 为什么忠孝总是两难存呢?
祢迫消肿: 这是古时候的一句名言、尽忠是为国、尽孝是为家,古时候做官都要跑到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信息更不用说,那时候为国就不能为家,为家就很难为国家做事,丢小家顾大家就是这个道理.在为国尽忠的时候你只能一心扑在国家的事业上,在尽孝的时候你同样也只能一心扑在家庭的索事上,这二者之间是不可能同时兼顾的.尽忠就很难尽孝,尽孝就很难尽忠.现在不同了,交通方便,信息畅通,做官也不象过去要跑到很远很远有地方,现代人是可以忠孝两全的.

苍南县19810207373: “忠孝的享荣昌,叛逆的受灾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祢迫消肿: “忠孝的享荣昌,叛逆的受灾殃”这句话的意思是 尽忠尽孝的人会尽享繁荣昌盛,叛逆 无道的人会遭受灾害祸殃.出处:明•无名 氏《四马投唐》四折:“常言道:'忠孝的享荣 昌,叛逆的受灾殃.'这的是断大义施纲纪, 正人伦训典常,自古贤良,麒麟阁图仪象, 史记内传扬,博一个清名万古香.”

苍南县19810207373: 比喻 尽忠尽孝的成语 -
祢迫消肿: 【愚忠愚孝】:指不明事理,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忠臣孝子】: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忠孝两全】: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忠孝双全】: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同“忠孝两全”.

苍南县19810207373: 人言“自古忠孝难两全”,你是如何理解李密先尽孝后尽忠的做法的?请?
祢迫消肿: 忠臣不事二君,他心底是不愿效忠新皇的.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在孝道与国忠之间,在亲情与君臣之情之间,哀婉曲折,幽径沟回,《陈情表》达成了一种“无咎”的圆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