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哪个朝代最受欢迎?为什么?

作者&投稿:荡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京剧是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的?什么朝代流行的?~

在乾隆之前基本上没有京剧的。京剧是在1790年,请了四大徽班进京,然后才逐渐有了京剧,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清朝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形成与传播: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嘉庆年间,北京文物荟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剧种艺人麇集。北京舞台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对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于"合京秦二腔"。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录》),徽班发扬其博采众长的传统,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因而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徽班本身的艺术特色,是它能够在争衡中取胜的主要原因。在声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黄调以新声夺人而外,它"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日下看花记》);在剧目方面,题材广阔,形式多样;在表演方面,纯朴真切,行当齐全文武兼重,因此适合广大观众的欣赏要求。

在演出安排上,据《梦华琐簿》载,四大徽班"各擅胜场"。三庆以"轴子"取胜(连日接演新戏),四喜以"曲子"取胜(善唱昆曲),和春以"把子"取胜(善演武戏),春台以"孩子"取胜(以童伶为号召)。在艺术和经营上备有侧重点,能够发挥专长,取得较快进展。至道光后期,徽班已在北京占据优势。《梦华琐簿》说:"今乐部皖人最多,吴人亚之,蜀人绝无知名者矣。"又说:"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擅变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完成,主要标志为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最早随同徽班进京的汉调演员是米应先(又名米喜子),湖北崇阳人(一说安徽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约于嘉庆年间加入春台徽班进京演唱,演正生,擅红生戏,声望极隆(见《梦华琐簿》及李登齐《常谈丛录》)。被视为著名汉调演员余三胜的先驱(当时曲艺唱词有"亚赛当年米应先"之句)。道光年间(1821-1849),汉调演员至京加入徽班演唱的逐渐增多,著名的有王洪贵、李六。粟海庵居士《燕台鸿爪集》(约作于道光十二年以前)说:"京师尚楚调。乐工中如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称于时。"楚调即汉调,也就是西皮调。可见当时北京已流行西皮调,王洪贵、李六"善为新声",又推动了西皮调的革新发展。在徽、汉演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实现了西皮与二黄两种腔调的交融。开始不同的剧目,根据不同的来源,分别唱西皮或二黄;后来,有些戏就兼唱西皮和二黄,甚至在同一唱段中先唱二黄,后转西皮,并能相互协调,浑然一体。《罗成叫关》(源出徽调《淤泥河》)就是一个例子。声韵方面,形成"中州韵、湖广音"的格律,字声间杂京音、鄂音,兼用北京、湖北两种四声调值,分别尖团字音,按照"十三辙"押韵。二黄的伴奏乐器,几经反复,终于在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废笛,而与西皮统一使用胡琴(定弦不同),但唱吹腔时仍按徽班传统用笛伴奏。

道光末年,西皮戏大量涌现,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据刊于道光二十五年的杨静亭《都门纪略》载,三庆班程长庚、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和李六、和春班王洪贵等常演的剧目,如《文昭关》、《捉放曹》、《定军山》、《击鼓骂曹》、《扫雪打碗》等,与嗣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剧目已大体相同,徽班向京剧的擅变到此已基本完成(虽然当时还不称京剧)。另一种说法,认为谭鑫培成名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才算形成。理由是到那时皮黄戏从音乐、表演,到唱念的字音、声韵,才具备了严格的规范;而在此以前,即程长庚时代,仍属徽调范畴。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新建的满庭芳戏园从天津约来京班,受到观众欢迎。同年,丹桂茶园通过北京的三庆班,又约来大批著名京剧演员,其中有老生夏奎章(夏月润之父)、熊金桂(熊文通之父),花旦冯三喜(冯子和之父)等。他们都在上海落户,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派京剧世家。嗣后,更多的京角陆续南下,知名的有周春奎、孙菊仙、杨月楼、孙春恒、黄月山、李春来、刘永春以及梆子花旦田际云(想九霄)等,从而使上海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

在这之前,约在咸丰初年,上海已有昆班和徽班演出。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梆子)同台的局面。这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班杰出演员王鸿寿(三麻子)到沪后,经常参加京班演出,并把一些徽调剧目如《徐策跑城》、《扫松下书》、《雪拥蓝关》等带进了京班,把徽调的主要腔调之一"高拨子"纳入到京剧音乐里,还把徽班的某些红生戏及其表演方法吸收到京剧中。这对扩大京剧上演剧目和丰富舞台艺术起了一定作用。此外,梆子艺人田际云在上海的艺术活动,对南派京剧的发展也有所影响。他的"灯彩戏"《斗牛宫》等,实为后来"机关布景连台本戏"的滥筋。从光绪五年(1879)起,谭鑫培六次到沪,后来梅兰芳等名演员也经常到沪演出,促进了北派、南派京剧交流,加速了京剧艺术的发展。

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如天津及其周围的河北一带为京剧最早的传播地区之一。道光末年,余三胜即在天津活动(他和他父亲死后都葬在天津);丑角演员刘赶三先在天津的票房活动,后来才到北京"下海"。老生演员孙菊仙也曾经是夭津的票友。山东是徽班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山东帮商人又是北京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因而山东很早就有京剧演出。曲阜孔府早在乾隆时就有安徽艺人入府演戏。京剧的较早流布地区还有安徽、湖北和东北三省。至20世纪初,南至闽、粤,东至浙江,北至黑龙江,西至云南,都有京剧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在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地也有了较大发展。

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在苏联演出,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787895.html

京剧在民国时代非常的受欢迎,因为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京剧演员都开始不断的产生,且有大量的优秀的京剧演员开始诞生。1917年也就是民国时代,他被称为京剧的鼎盛年代。京剧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深受百姓和官员的喜爱,由于当时物资比较贫乏,而且没有现在电视以及电影的出现,人们在那个时候的娱乐消遣就只能是看戏,所以京剧也是人们在当时的一种消遣方式。

一、四大名旦的产生

在民国时代,由于京剧发展的鼎盛,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他们4个人就变成了京剧的四大名旦。这逐渐推动着京剧走向了鼎盛的时期,因为有四大名旦的产生,导致那些新来学习京剧的人有了在行业里有了努力的方向,开始逐渐向这些优秀的人学习并且模仿。于是行业里的优秀人才也在日益增多,他们都为中国的京剧事业做出了最好的努力。

二、京剧的魅力

京剧是非常有魅力的一种戏剧,人们在观看京剧的时候,可以深切的体会到表演者的一些形态,还有神色。最初的京剧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物角色,显得比较枯燥单一,但是之后在流入宫廷之后,人们对于京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京剧的行业发展才会逐渐的增强。他们每一种的人物形象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嗓音和特色,他们创造了舞台的完美,从刚开始的讨人们喜欢的人戏剧,最后变成了表演自己舞台风格的一种戏剧,从为别人服务到为自己的文化而传承,之间的跨越是非常大的,京剧也变得非常有魅力。

在民国时期,人们一旦有闲情逸致了,就会去专门的京剧馆去观看京剧,并且人们把这样的行为当做自己日常的娱乐消遣,这足够可以看出来民国人民对于京剧的热爱了。



京剧在民国时代非常的受欢迎,因为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京剧演员都开始不断的产生,且有大量的优秀的京剧演员开始诞生。1917年也就是民国时代,他被称为京剧的鼎盛年代。京剧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深受百姓和官员的喜爱,由于当时物资比较贫乏,而且没有现在电视以及电影的出现,人们在那个时候的娱乐消遣就只能是看戏,所以京剧也是人们在当时的一种消遣方式。

京剧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是最受欢迎的,这是因为当朝的慈禧,特别喜欢看京剧,所以手下的官员就纷纷效仿,然后又传到了民间。

京剧在民国时期是最受欢迎的,甚至都火到了国外。京城的四大名旦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直到现在他们还对中国的戏曲表演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隋,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有哪几次中兴?从...
589年,挥戈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开皇之治……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

戏剧《徐策跑城》剧中徐策是谁的后代?说的是什么朝代?
周信芳受其教益,把《法场换子》《举鼎观画》及此剧编入连台本戏《大闹花灯》之中,1918年4月7日在丹桂第一台首演。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16日在丹桂第一台首次单演此剧,以后不断加工,成为麒派代表剧目之一。唐代李治时期的一段史实 唐高宗李治由于软弱无能,致使奸党张泰等人把持朝政,结党营...

你认为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有趣?
明朝。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让人敬佩不已。更何况明朝的吏治、外交、经济无不强硬。

为何古装偶像剧更受欢迎?
现在的古装言情剧铺天盖地,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好像似乎达成了一致,都偏爱古装偶像剧,是因为剧情更精彩吗,是因为妆造更好看吗?古装偶像剧能够如此受欢迎,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一、古装偶像剧有它的巨大可塑性,能够满足观众的胃口。一部电视剧为什么能吸引巨大的流量?流量密码是什么?首先剧情...

晋代是哪个朝代
从拓跋_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公元550年为高洋所代,东魏共历17年。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

高湛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高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第四位皇帝。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母为武明皇后娄昭君。高湛仪表瑰杰,风度高爽,甚为高欢所喜爱。东魏元象年间,受封长广郡公。高洋创建北齐后,进爵长广王。后支持孝昭帝政变夺权,迁太傅、右丞相。皇建二年(561年)即位,改元...

史上最乱的是哪个朝代,君王没到40岁就必死无疑,后宫女人更是苦不堪言...
非北齐莫属,这个王朝在历史上丑闻是最多的,而且男女之间的关系相当混乱,就拿开国皇帝高洋来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国之君,不仅不好好治国,反而还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尤其是他把自己的嫂子元氏给占有了这件事,简直就是道德沦丧,非常可耻。元氏本来是他哥哥高澄的老婆,以前哥哥在时,...

历史上的高湛(历史上的高湛和陆贞)主要经历
电视剧《陆贞传奇》中的高湛在真实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呢?事实上,《陆贞传奇》的高湛,正是电视剧史上洗白最成功的皇帝。历史上的高湛,是一位荒淫残暴程度令人发指的皇帝。高湛是北齐奠基人高欢第九个儿子,同母兄长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齐之后,封为长广王。高湛尚未做皇帝的时候,就表现出凶残的本性。因为高洋在位的时候...

京剧里的奸角一般穿什么衣服
康熙间,曲家张潮在《凯歌》中注明,剧中随驾侍卫的短外褂用老黄,“莫用娇黄,避僭也”。这种规矩,在京剧演出中保持了很久。其次以红为贵重,绿次之,黑最寒微。黑色表现贫困卑贱时,因无花绣,多称“青素”(青,可指深绿、蓝、黑;此处指黑色),如门官、驿丞的青素官衣,下级武士的青素箭衣,贫妇的青素褶子...

刁蛮公主演的是哪个朝代的事情
文章联络三藩向皇上逼宫。朱允御驾亲征叛军,被齐国公围困,白云飞、静公主、安宁公主等拼死相救,终于把敌军战胜。白云飞在交战中,安宁公主舍命相救,身负重伤。白云飞重燃爱火。朱允和静公主相爱,静公主入宫后宫廷里大乱,寂寞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引用地址:http:\/\/web.first01.net\/sina\/viewmovie.asp...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在哪个朝代最受欢迎?为什么? -
薛胆瑞香: 京剧在民国时代非常的受欢迎,因为在那个时候,所有的京剧演员都开始不断的产生,且有大量的优秀的京剧演员开始诞生.1917年也就是民国时代,他被称为京剧的鼎盛年代.京剧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深受百姓和官员的喜爱,由于当时物资比较贫乏,而且没有现在电视以及电影的出现,人们在那个时候的娱乐消遣就只能是看戏,所以京剧也是人们在当时的一种消遣方式.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是在什么时期
薛胆瑞香: A清朝 其实京剧的形成就是在清朝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 A.清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明朝中后期 D.元朝末 -
薛胆瑞香: A 试题分析:京剧在乾隆年间由安徽三庆班进京为皇帝祝寿演出,后逐渐吸收融合其他戏曲的精华发展而来.嘉庆、道光年间又和进京的汉调艺人合作,使西皮、二簧两种声腔合流,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北京市民承认,成为人民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很快风靡全国.故选A .BCD三项京剧尚未产生.点评:京剧可分为生旦净丑等角色.生,即小生,老生,武生等;旦,即花旦,饰演女性;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出现全面兴盛的时期是哪个时期? -
薛胆瑞香: 京剧的全盛时期是二三十年代,其后就逐渐走向衰落.由于社会情况变化,全面振兴,完全恢复往日的辉煌已无可能.以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状况来说,如对京剧发展的规律认识清楚,则在相当程度上再度振兴是完全可能的.可惜由于当时认识上有些偏差,虽然主观上是想爱护京剧,希望它能发展和发挥作用,但事实上却导致了京剧加速衰落,尽管这一时期也有相当成绩,如排演了一批好戏等.认识的主要偏差之一是没认识到发展京剧应以演员为中心.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繁荣在哪个朝代 -
薛胆瑞香: 清朝后期和民国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形成于哪个朝代 -
薛胆瑞香: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单县18496732694: 结合京剧形成的历史,谈谈京剧成为国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薛胆瑞香: 戏曲是中国的国粹,京剧是戏曲的代表剧种而已,其它剧种照样都是国粹. 之所以京剧能成为代表性的剧种,一流行地域广,二观众人群数量多.或者说这两者其实差不多就是一回事……京剧是各地戏曲曲艺的集合,它的唱腔本身起源是汉调徽调进京融合(史称徽汉合流),后大力吸收昆曲的表演程式和表现手法,并综合了当时很多地方性的杂腔小调,博采众长最终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地区专有的剧种. 它相对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最大,被当作国粹的代表是理所当然的.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
薛胆瑞香: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大量吸收当时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种戏曲艺术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北京的语言、风俗等地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古徽州...

单县18496732694: 京剧形成于清代什么年间 -
薛胆瑞香: 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单县18496732694: 中国京剧的由来 -
薛胆瑞香: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