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典故叫做“国有三不祥”,你能谈谈对它的理解吗?

作者&投稿:余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一个典故叫做“国有三不祥”,你能谈谈对它的理解吗?~

这里的国有三不祥,是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与晏子之间的故事,这三不详分别为: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

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小故事,齐景公是姜齐倒数的第七位国君,之后再经过六位国君,姜姓齐国就被田姓的齐国所取代了,晏子是当时齐国的大夫,足智多谋。巧言善辩。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这段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有一次,齐景公去山上打猎,刚好看见了一只老虎,后来又在沼泽地里看见了一条蛇,所以,齐景公就觉得很不吉利,于是回来后就问晏子:“我今天打猎在山上不止看见了老虎,还看见了蛇,你说是不是预示着什么不祥呢?”
可是晏子却说,“一个国家只有三件事,能算得上不祥,一是国家有贤能的人而君主却不知道;二是君主知道了谁是有贤能的人却没有任用;三是即使君主进行了任用,但是却对他并不信任。你遇到的事情并不在其中,所以称不上不详。而且山上本来就是老虎的家,而沼泽是蛇的巢穴,这又怎么能说是不祥呢?”
其实,晏子通过这件事情,也是在向齐景公解释作为君主应该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信任人才,在晏子的观念中,如果一个人才不被发现、不被任用、不被信任,那才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不祥的事情。
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晏子的睿智,他借用齐景公对自己的疑问,劝谏齐景公要如何爱惜有才之士。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说苑》


(齐景公与晏子)
说的是齐景公去打猎的时候,碰见了老虎和蛇。回来之后,他心神不宁,便问晏子,“难道这些都是不详之兆吗?”晏子听了之后,对眼前的这位感到无语,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老虎和蛇住在山泽之间,那里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真有不详之事,那就是野有遗贤而国君却不知道,再不详的就是,明明知道是人才而国君却不用,更不详的就是国君用了他却不相信他,此之所谓国家之三不祥也!”
晏子所讲的话,其中所蕴含的大道至理,如果用来检验后世的君主,犹如圈印模刻,君主能做得到的,政权就兴起,反之政权则衰亡。
其一:一不祥——夫有贤而不知,这里讲的是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
野有遗贤而国家不知道,说明了国家在制度上关闭了或者没有开启一条人才向上竟升的通道。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全面执行之后,国家高位被世家门阀所垄断,导致了寒门再无出头之日。世家门阀把控国家高位,却无所作为,导致了中原粉碎,神州陆沉。元嘉南渡之后,司马氏为首的世家大族根本没有检讨自己的过错,反而兴起了一股有违礼法、纵情声色的魏晋风度。


(辩难谈玄)
因此,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而绝世大才王猛也毅然决然地北上投秦,为秦国开创了一片大好基业。
其二:二不祥——知而不用,这里讲的君主的用人魄力。
知道对方是个人才,而国君却不用,这可能是因为君主的个人感情因素而不喜欢,又或者是君主由于某一些原因而不敢用。
前者在历史上没有多少例,因为仅仅是不喜欢而不用,会给君主带来极坏的名声,因此历代君主都不想落下这个恶名。所以最多的都表现在了因为某一些原因而不敢用这个方面上。
汉末群雄割据的时候,郭嘉先是北上投靠袁绍的,但是因为袁绍帐下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都得到了重用,比如巨鹿大族出身的田丰、以及河北豪族出身的郭图,这些人团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


而寒门出身的郭嘉等人,遭受到了排斥,袁绍也不敢重用他们。因此郭嘉不得不离开了袁绍,来投靠“唯才是举”的曹操,因为曹操根本不在意世家大族的力量,他敢于任用寒门大才。
结果,袁绍败于官渡之战。
其三:三不祥——用而不任。用了而不信任,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就数不胜数了。
燕惠王忌惮乐毅,丢失齐地;魏惠王驱逐吴起,霸业调零;赵幽缪王杀了李牧,国破家亡;刘邦杀韩信,败于白登山;唐玄宗逼死王忠嗣,安史乱起;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从此偏安;崇祯杀袁崇焕,清朝入主中原,例子不要太多。
我们看史,有时候都会被君王的一波波操作惊得目瞪口呆,有时候都快要国破家亡了,仍然在自毁长城,但看了晏子的“三不详”之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做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了。

先讲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与晏子的故事,齐景公是姜齐的倒数第七位国君,齐景公之后再经过六位国君,姜姓齐国被田姓齐国取代。晏子是当时齐国的大夫,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人,我们知道晏子这个人,大多是因为他的故事出现在中学课本中,当时的课本上讲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知晏子足智多谋、灵活善辩。

有一天,齐景公去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地里看见了蛇,齐景公就觉得不吉利,回来后就问晏子:看见老虎和蛇这事是不是不祥?然后晏子就回答了说:一个国家只有三件事不祥,这事(指看见老虎和蛇)不在其中,哪三件事不祥呢?晏子接着说:一是国家有贤能的人而不知道,是不祥;二是知道了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是不祥;三是任用了贤能但却不信任,是不祥。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沼泽地里看见蛇,不是不祥,山是老虎的家,沼泽地是蛇的巢穴,怎么能说不祥呢?

这就是“国有三不祥”的故事,即:一、有贤不知,二、知而不用,三、用而不任。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其来源就是《晏子春秋》这本书,这本书中讲了很多晏子以各种方法劝告国君要勤于理政、爱戴百姓、任用贤能、虚心纳谏的故事,表达了晏子对于治国、治民、理政等各方面的主张。后来经过西汉的文学家刘向整理在《新苑》这本书中。《晏子春秋·谏下之十》: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先从这个故事本身来分析,齐景公在齐国历史上并不是一个非常贤能的君主,相反,齐景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君主,他既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又有贪图享乐的昏君之气,在他的身边有种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一种是正直有才能的大臣,比如晏子、司马穰苴,另一种就是崔杼、庆封这样的擅权小人。

正因为齐景公的这种复杂矛盾的性格,所以才更需要晏子这样的正直大臣的劝谏,齐景公有一个方面极像他的祖辈齐桓公,有好臣(管仲、鲍叔牙)辅佐就学好,有奸臣辅佐(易牙、竖刁)就学坏。齐景公上山打猎觉得看到老虎和蛇不祥,就来问晏子,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齐景公想的不过是自己会不会遇到不祥的事,影响自己,仅仅而已,但是晏子却以这件事为引子,引申到国家的治理上来,告诫齐景公治理国家要防备不祥的事只有三件。

再来看看晏子讲的三不祥:一、有贤不知一个国家如果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就是一件不祥的事,这是告诫齐景公要发现人才,这叫选拔人才。二、知而不用一个国家如果明知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就是一件不祥的事,这是告诫齐景公要任用贤能人才,这叫选贤用人。

三、用而不任一个国家如果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相信他,就是一件不祥的事,这就是告诫齐景公要信任人才,这叫用人不疑。晏子所说的三件事,都是关于如何选人--如何用人--如何信任人才,在晏子的理念中,人才不被发现、不被任用、不被信任才是最不祥的事,晏子借用齐景公的疑问,为齐景公劝谏自己的人才理念,国有三不祥其实是晏子劝谏齐景公要如何选人、用人、信人的故事,晏子所说的理念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是站在国君的位置想问题的。晏子也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而是自成一系,晏子关于选人、用人、信人的理念,为后世历代国君所采用,即使放到今天,这个理念仍然适用,要知道晏子的时代,齐国还没有稷下学宫这所历史上第一所政府主办的高等院校,还没有选人的更好途径,当时的春秋又是贵族政治,晏子本人就是出身贵族,出身不高的人才是极难得到国君的任用,更不用说信任了。

晏子的治国理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 以身作则”,告诫国君要以个人为楷模,号令天下臣民学习,晏子向齐景公所讲的“国有三不祥”除了向齐景公讲明道理外,也希望齐景公能够以身作则,向天下人作出良好的选人、用人、信人榜样。同时也因为齐景公矛盾复杂的性格,更需要晏子的劝谏,所以晏子寻找一切机会,利用合适的方法向齐景公进行劝谏,经过晏子的劝谏,齐景公也只是部分听从了晏子的建议,时间一过,齐景公又恢复了贪图享乐的本性,所以晏子就不停地劝谏,包括这次的“国有三不祥”的故事。




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因酒产生的10大典故(有关酒的历史典故)
5.曹植献诗书 据说唐太宗李渊在位期间写了一首诗叫做《赠范增》。有关酒的历史典故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关于饮酒的典故有很多: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刘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有很多有关酒的历史典故,它们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津津乐道的内容。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

古代军队打仗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是如何准确传达军令的?
首先方法的就是点燃烽火。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叫做“烽火戏诸侯”,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好例子。古代的烽火只有当敌人进攻的时候才可以点燃,烽火一点燃就是在告诉各处的大臣,有敌人进攻了,需要他们来保护帝王。其实就是建驿站,靠驿站来传递消息。一旦有紧急的军事,那就需要派人一站一站的送,有时...

问一个典故
【译文】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庄周梦蝶该典故到底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庄周梦蝶的故事体现的道理:众生平等,人与物合。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

20个中国人不可不知的20个成语典故
【典故】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看过一个典故,不知道真假,请知道的人提点下、
这是春秋时的故事,说齐王下令,全国的官员必须穿丝绸面料的外套,但本国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植桑树。齐国对丝绸的需求量大增但却没有桑树,所以桑树叶很紧俏,于是齐国周边的鲁国、梁国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突然下令,全国的官员只准穿棉质的外衣,不准穿丝质外衣,而且所有粮食一律...

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引起热议,哪些典故里蕴含着中国智慧?
中国有很多典故蕴含着很多智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智慧一 学有用的东西首先是战国庄周里面的一篇。大意是,很久以前一个叫做朱泙漫的人,想掌握一种神奇的本事,听说支离益会屠龙,觉得这个本领世界上没几个人会,于是就拜师学艺。他费了大力气折腾了几年,家中东西都被搬空了,才学会宰龙。...

中国有哪十大古代友谊典故?
10个古代友谊典故如下:1、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2、忘年之交:孔融字文举,鲁国...

"头悬国门"是一个怎样的典故?
1. "头悬国门"的典故源自《史记·伍子胥列传》,讲述了伍子胥对吴国事业的忠诚以及他的悲剧结局。2. 伍子胥在吴王夫差即位后,继续辅佐并助其击败越国。然而,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到夫差的猜忌,最终在公元前484年被赐死。3. 在临死之前,伍子胥预言自己的眼睛将被挂在吴国的东门上,以见证越国的复仇。

关于一国三公的成语典故
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附近的一些小国,成为一个大国。有一年,晋献公在战争中夺得美女骊姬,带回去立为夫人。不久,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骊姬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既年轻美貌,又善于献媚,晋献公对她宠爱无比,竟然想废去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这本是骊姬的心愿,但她顾忌群臣不服。又故...

徐水县15281724509: 《国有之不祥》翻译一下 -
淡家盐酸: 有一次,齐景公出外打猎,登上高山遇见猛虎,下到沼泽遇到毒蛇.他连忙返回皇宫召见晏子,问晏子道: “今天我出外打猎,登上高山就遇见猛虎,下到沼泽就遇见毒蛇,这大概是不吉利的预兆吧.” 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吉利,但您说的这种情况不在其中.有贤人却没有发现,这是第一种;发现了贤人但不任用他们,这是第二种;任用贤人但不相信他们,这是第三种.平时所说的不吉利就是讲的这三种情形啊.今天您登上高山遇猛虎,因为高山是猛虎的藏身之所;下到沼泽遇见毒蛇,因为沼泽是毒蛇的洞穴.到猛虎和毒蛇的洞穴里遇见他们,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有什么不吉利的呢?”

徐水县15281724509: 杜鹃啼血的典故(50字) -
淡家盐酸: 据《史书.蜀王本纪》载,望帝(“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时间约在公元前666年以前的[春秋]时代.)称王于蜀,相思于大臣鳖灵的妻子,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

徐水县15281724509: 一只乌龟爬在井沿上,井里一只青蛙,打一成语 -
淡家盐酸: 成语是井底之蛙. 解题过程:青蛙在井底,只能看到一方的天空,上面的乌龟代表在高处,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是从一个寓言故事里出来的成语,表示只能看到一方的天空,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读音:jǐng dǐ zhī wā 意思:井底下的青蛙...

徐水县15281724509: 咨询一个古代故事 -
淡家盐酸: 《范仲淹的故事》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

徐水县15281724509: 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史人觉得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 -
淡家盐酸: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徐水县15281724509: 棋盘摆米的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就是这个:棋盘上的米有这样一个关于某一个古代国王的故事.国王爱上了一种称为“围棋”的游戏,决定嘉奖此项游戏的发... -
淡家盐酸:[答案] 2的64次方减1 2的64次方是18446744073709551616 所以计算结果正确. ----------------------------------- 学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今天温习了一遍.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有的知识,而是不断地学习”,孔子说“温...

徐水县15281724509: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面两个成语与本课拿一则故事相关.谢谢你的理由,这是那个故事二则里面的四年级? -
淡家盐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 释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徐水县15281724509: 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人深夜时经过王府门口还要下车 -
淡家盐酸: 卫国的国君卫灵公一天晚上和妻子夜坐,听到车声辚辚,由远及近,到宫门而止(按古礼,臣下乘车过宫门应下车步行并减慢车速),过了宫门又响了起来.卫灵公问妻子:“不知道是谁经过?”夫人答到:“这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问:...

徐水县15281724509: 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
淡家盐酸: 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

徐水县15281724509: 一诺千金的故事20字 -
淡家盐酸: 20字有些困难,还望见谅,这是有关一诺千金的所有故事 千金一诺,又称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以前有个叫做季布的人,为人非常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因此在当时就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