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亦满门忠烈——北宋折家军戍边简史

作者&投稿:翁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位名叫康基田的官员。康基田活到了85岁,但他的仕途并不出众,仅担任江苏巡抚、河东河道总督等职务,因此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然而,作为山西人的康基田,曾撰写了一部编年体的山西通史《晋乘搜略》。这部作品共有32卷,从唐尧时代一直记载到明朝灭亡,详细而严谨地记录了近四千年三晋地区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如果要评选在民间声望最高、口碑最好的山西人物,北宋时期的“天波杨府佘老太君”肯定能名列前茅。在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佘太君作为北宋名将杨业的妻子,被誉为杨家将和天波杨府的定海神针,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围绕着她展开。然而,康基田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并亲自走访了佘太君的故乡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佘太君确实存在,但她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后人编造和加工的。
值得注意的是,佘太君的姓氏实际上应该是“折太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是因为“佘”和“折”两个字发音相同(作为姓氏时,“折”的读音为shé),说书人可能因此以讹传讹;也有可能是由于杨家将一门忠烈,折太君的丈夫、儿孙几乎全部战死,让她觉得自己的姓氏不祥,于是改为了同音的“佘”。
还有一种可能是后人有意为之。毕竟,折姓不仅听起来不吉利,而且对于宋明元清那些民族情绪强烈的汉人来说,折姓也不太受欢迎。因为“折”这个姓氏起源于匈奴的折兰氏和鲜卑的折娄氏,与汉人几乎没有关系。在大气磅礴又开放包容的汉唐时期,胡人要获得中原王朝的“绿卡”并非难事。然而,自从安禄山和史思明破坏了这些“华籍外人”的名声,汉人被异族欺凌了几百年后,像宋明这样的中原王朝对任何外族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接纳转为排斥,甚至严防死守。
因此,即使塑造出一位巾帼英雄,如果最终发现她是个外族人,编者和读者都不会开心。所以,干脆大笔一挥,就给老太太改了姓。这个理由是我猜测的,但并非没有根据。例如,“佘太君”真正的娘家——府谷折氏在北宋一朝就备受猜忌和打压,在本就不受待见的武人行列中,更是后娘养的中的后娘养的。
然而,身为鲜卑后裔却坚持自认为是炎黄子孙的折家人,却为前赴后继、死不旋踵,为大宋王朝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总让人想到一个词儿,那就是藩镇割据。然而,对于藩镇这个唐朝“特产”,人们还是存在着很多的误解。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到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黄巢之乱爆发的115年间,唐朝境内确实遍布着藩镇,但却谈不上割据。即使是势力最雄厚的河北三镇,虽然也经常跋扈几下,但跟安禄山当年却有着天壤之别。
因为现实就是“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唐纪第六十四》)为什么?因为大唐王朝的藩镇布局是颇为合理的——以东南藩镇的财力支撑国家开支,以河朔藩镇为震慑外夷的武力担当,以中原藩镇屏障关中、沟通南北。这就使得各处藩镇形成了一个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稳定结构,从而必须对朝廷表现出恭顺的态度,才能维系生存。否则在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也不可能又延续了近150年的国祚。
然而,李世民的子孙甭管本事大小,雄心壮志从来都没少过,根本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武夫在自己的枕头边上打呼噜,于是从唐德宗李适开始便对以河北三镇为主的藩镇展开打击。可是大唐朝廷既无强兵又没多少钱粮,所以只能鼓动藩镇打藩镇。结果100多年打下来,河北三镇倒是被打成残废了,可是那些在战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各地藩镇们又开始不服管了。尤其是在黄巢之乱中,他们更是看透了唐廷色厉内荏的本质,由此产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故此史有公论——唐之亡国,全是自己作的。而随着唐朝完蛋,“藩镇”这个词也在史书中失去了踪迹,于是给一些人留下了藩镇与唐同亡的印象。怎么可能!唐朝虽然没了,但藩镇仍在,而且小日子过得更美。只不过这时人家已经不满足于再当什么节度使了,纷纷称王称帝,这才有了五代十国。
前后交替的五代还好些,打石敬瑭往后就没有在唐朝当藩镇的经历。而所谓的十国(实际上共出现过20个左右的割据政权),基本上就是唐末藩镇的翻版——人还是那些人、地盘还是那些地盘,只不过把节度使的名头换成了帝王而已。
而唐末藩镇的残余一直到唐亡320年后才彻底消失于历史的舞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僖宗李儇任命李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此后由李氏后人世袭11代,直到北宋年间由末代节度使李继捧的侄孙李元昊在定难军故地开国西夏,又维持了189年的国祚。
当然,哪怕无法在“十国”中留名,但也能在青史中留下一笔的,最起码也得当过节度使、为一方藩镇。但那些在晚唐及五代还没混出头的小军阀们,称王称帝是不敢想了,甚至为了生存还不得不依附于强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得永远的默默无闻下去。
比如堪为北宋军中砥柱的折家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有“三大家将小说”,即《薛家将》、《杨家将》和《呼家将》。有时还会把《曹家将》加进来,凑成“四大家将小说”。四大家将中有三家都是北宋人物。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杨家自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后再无杰出人物,曹家除了曹彬、曹玮父子外尽是纨绔,呼家更是在呼延赞之外再无名将。在北宋,因为自澶渊之盟后与辽国百多年无战事,所以真正的将门世家尽出西军。比如折、种、姚、景、刘等家族,族中子弟世代在与西夏作战的第一线搏杀,才是北宋真正的“家将”。
但相较于种姚景刘等在宋夏战争中崛起的家族,折家更像一个另类。前文提到过,折氏是鲜卑后裔,所以其发家史可以一杆子支到南北朝时期。此后折家的历史不可考。但到了武德年间(公元618~628年),折氏曾以“土著强宗”的身份被大唐朝廷任命为府谷镇遏使,开始了为期500多年的为国戍边的历程。
折氏第一个留有姓名和事迹可考的人物叫折宗本,在唐末曾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之职。这位折氏先人颇有威望,“因其所居,人争附之”(引用同上),所以受到了时任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重用,以功封为上柱国。折宗本死后,其子折嗣祚继续追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累官至麟州刺史。至折嗣祚之子折从阮当家后,又历仕后唐、后晋和后汉,官至振武军节度使(后汉时,府州升为永安军,又改任永安军节度使)。至此,折氏作为府州之主的地位已不可动摇。
乾祐二年(公元949)后汉高祖刘知远罢永安军,将府州改隶河东节度使管辖,所以折从阮之子折德扆接班后只当上了府州团练使。不过后汉立国数年即亡,篡位的后周太祖郭威为了安抚人心,又将府州升为永安军,于是折德扆还是当上了节度使。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折德扆依照老折家谁当上了中原之主就认谁当老大的传统,上表降顺北宋。当时宋太祖赵匡胤正忙着一统天下,对这个送上门来的小弟自然不能怠慢,所以不但安抚厚待,还允许折德扆继续总领府州军政大权,并由此形成了惯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折德扆从来没跟北汉建立过


北宋灭亡的时候,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去了哪里?
其实在北宋灭亡时候,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早已名存实亡,曾经骁勇善战的杨家已经没有可以出战的力量了;虽然杨家还有后人,但早已不再有从戎报国的雄心。一方面因为家族这些年在征战中丧生人数太多,已经导致家族人丁凋零;另一方面也因为杨家为国家鞠躬尽瘁,却并未换来应有的礼遇而心寒。所以在北宋灭亡时候,...

北宋灭亡时,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怎么不见了?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杨家将,精忠报国、抵御外敌、十分厉害。他们的故事千古流传,为民间百姓歌颂赞美。那么为什么在北宋灭亡的时候,这样一个家族却不见了呢?其实杨家将有着很多的心酸和无奈。杨家将其实主要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杨家几代人,大多都奔赴战场,守卫国家,最终都战死在沙场的...

请有智之人帮我女儿起个现代点,好听点的名字!
请有智之人帮我女儿起个现代点,好听点的名字! 我女儿是今年12月6号下午3点50分出生的我想给她一和新潮点,吉利点,好听点的名字!请大家费心了!!我在这里先谢谢了!!!:)我姓杨... 我女儿是今年12月6号下午3点50分出生的我想给她一和新潮点,吉利点,好听点的名字!请大家费心了!!我在这里先谢谢了!!!:)...

杨家将满门忠烈,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上没有杨家将这个词,杨家府演义里吹起来的。只有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立过功,但并不突出。他们的下场都很好

百望山森林公园的地理环境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百望山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颐和园北3公里处,百望山森林公园面积2000...无论是走着看,还是坐着瞧,亦当在红雾弥漫中。另一处是登临百望山顶峰的揽枫亭,西眺太行群峰叠障,...百望山原名望儿山,相传是杨六郎与辽兵大战,佘太君为儿观战助威之地,后人为纪念杨家满门忠烈,而兴建了...

苦寻——有关宋都汴梁(开封)的各种资料
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封”一名是由“启封”更名而来。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为郑国的东北边陲。羽翼渐丰的“小霸”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

杨家将满门忠烈,杨门女将不让须眉,现实是怎样的?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家满门忠烈,为国为民与外敌浴血拼杀,保家守土义不容辞,其家族的英雄事迹在民间也源远流长。“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名将杨继业一家几代人奋力抵抗辽国入侵的故事,从杨继业幽州救皇上,一门忠烈大部分战死沙场,而死里逃生的杨...

北宋灭亡时,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怎么不见了
其实在北宋灭亡时候,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早已名存实亡,曾经骁勇善战的杨家已经没有可以出战的力量了;虽然杨家还有后人,但早已不再有从戎报国的雄心。一方面因为家族这些年在征战中丧生人数太多,已经导致家族人丁凋零;另一方面也因为杨家为国家鞠躬尽瘁,却并未换来应有的礼遇而心寒。所以在北宋灭亡时候,...

湖南省15978247292: 历史上的种家将 -
时黄仲维: 宋初大儒种]的后代,籍贯洛阳,累世从军,在北宋中后期为抵御西夏、金人的侵略前仆后继,可谓满门忠烈.号“山西名将” 种世衡(985年-1045年),大儒种放之侄子,北宋一朝种家将的开山人.为时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一手提拔.招抚...

湖南省15978247292: 宋朝到底有没有杨家将 -
时黄仲维: 有杨家将.搜寻史书记载,在历史的烟尘中发现真实的杨家将远不如在小说和民间传说中那么神奇,其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都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依据,然而大量的故事情节,却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塑造出来的.虽然如此,杨家将三代抗敌的忠勇,依然在北宋历史上少有人及.经过近千年的演义,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已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英雄,成为人们一种忠勇卫国精神的象征.

湖南省15978247292: 民族英雄故事,不要林则徐郑成功戚继光等,只要小学教材上有的都不要!重点是故事!(急!好心人帮帮忙! -
时黄仲维:七战匈奴——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幼...

湖南省15978247292: 什么是草沟 -
时黄仲维: 草沟镇位于泗县西南,北靠新汴河,东邻泗县丁湖镇,西与灵璧县接壤,南隔南沱河与五河县相望.镇域面积218平方公里,耕地22万亩,辖18个行政村,人口8.3万,属省级中心镇. 草沟始建于北宋时期,以盛产畜牧产品和水产品而得名,历...

湖南省15978247292: 请问杨家将遗址在那个省? -
时黄仲维: 山西省东北部 代县,位于雁门关下杨忠武祠又名杨令公祠,座落在鹿蹄涧村,创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是北宋名将杨业满门英烈宗祭之地.与此相关的七郎墓是雁门古战场杨家将镇守边关留下的唯一墓冢,胡峪口六郎城则为宋代边隘军...

湖南省15978247292: 岳飞37代传人是谁 -
时黄仲维: 其《岳氏宗谱》以岳飞的父亲岳和为第一代,至今已历37代,800余年,谱书记载岳云是岳飞的“长子”.所以,岳飞的第36代即是岳氏的第37代.岳飞的第28代孙岳朝亮,岳飞第29世孙岳邦杰,岳飞的嫡传第30世孙岳顺元,岳飞31...

湖南省15978247292: 百家姓当中杨是怎么来得? -
时黄仲维:杨姓源流·杨氏历史 本届总编:鵙远 律师:WGE CEO:YHJ WD 第1篇/章·发布人: 鵙远...

湖南省15978247292: 杨家将读后感 -
时黄仲维: 满门忠烈!仅北宋一朝有之!

湖南省15978247292: 甚比杨家将什意思 -
时黄仲维: 看问题,应该是堪比杨家将.堪比,就是可以与谁比较、媲美的意思.堪比杨家将,就是可以和杨家将相比.造个句,他们一家出了好几位烈士,堪比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