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观后感

作者&投稿:自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昨天花了三小时四十分钟把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看完了。此前还从未完完整整地看完过,觉得太长了。唯一的印象是坂本龙一创作的影片插曲,前阵子在坂本龙一的自传电影里也提到了那一段经历,记忆犹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影时长好像约定俗成似得一般都被设定为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或许考虑到坐在影城里的观众的注意力吧,也可能是其他商业考量就不得而知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对于电影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时,只是觉得它很长,很黑(影院环境的关系)。也是因为近期不能出门,才能看这么个长电影,看后感触良多。

开篇第一个人物的出场就让我一下子进入到了电影情境中,也就是卢燕(观影后上网查电影的相关信息才知道她居然是梅兰芳的干女儿,她和文艺界、演艺界的关系可想而知)饰演的临终前的慈禧太后,以及导演从整体的角度给观众展现的紫禁城,立刻让我觉得这个才是对的;瞬间推翻了我在今天的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和紫禁城有关的所有片子的印象。在贝托鲁奇的镜头下,那是个宽阔、距离感十足,又阴森,略显呆板的同时似乎少了些想象中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丝毫不让人向往的禁锢之地。这和我以往看到很多国内的清宫戏的观感很不一样,让我第一次会对中国皇族里的生活觉得乏味、苍凉。

电影采用双轨时间描述,我也不知道专业术语应该如何描述,一会儿回忆溥仪的童年、少年以及被赶出紫禁城的过往,一会儿就是此刻在战犯营里被“改造” 的此刻。无论从电影时长、电影语言和结构、拍摄手法、甚至在演员表演上,可能是因为距离,都让我有种“我是个思维上存在巨大困境的人”或“自己的语言体系的狭隘(由于环境和个人共同造成的)”的感觉。它对我来说,极为的不熟悉,不适感,但是是能把我完全吸引过去的不适感,和看一部时下的流行电影那种“在自己的范围内”的踏实感截然相反。把不熟悉的历史、从书里看来的历史瞬间拉近,让这段故事在眼前上演,如此之冲击仿佛它能锁住今天观众的思考能力。换句浅白的话说,我们很难用单一或简短的词汇去形容这部电影,同样的困惑也围绕在我们该如何形容溥仪这个人物上。就像溥仪这个人,太难比较、太难找到他的位置,甚至将他的呈现合理化也是妄想。

再说说演员。不得不说,尊龙真的是太帅了,我作为一个成年男性都被吸引,无论是贵族气息和落魄贵族的劲儿都刻画的入木三分。溥仪年轻时被摆弄的愤懑、内心满是心虚的贵族气息、被日本人利用后妄想复辟的野心、新中国后被“改造”时期的忍辱感以及通过在狱中看电影后得知自己在伪满时期所造成的罪责的歉疚感,作为观众都体会的到。尽管还有其他的好演员,除了彼得·奥图、陈冲和邬君梅,最让我眼前一亮和意外的是坂本龙一饰演的日本特务甘波正彦和英若诚扮演的监狱长。以前只听过这位前文化部副部长的名字,如何如何了得,也知道他是英达的父亲,但看电影的时候并不知道。至于坂本龙一,是少见的情况——作曲的同时还参与表演,就像他参与大岛渚的电影一样。我很喜欢他现在老年的样子,如他所述,年轻时的他的样貌确实不怎么样,至于是不是招人烦我们作为看客并不知晓。

看这样的电影,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处于什么位置,是单纯观众的位置,还是一个读历史的后辈的角度。就比如看主人公溥仪,我们从道理上、情感上或许可能会理解他的焦灼和复杂,但从位置上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他,甚至可以说没人能理解他,如果从艾柯谈“误读”的角度上来说。毕竟不理解才是常态,理解反而是稀有、稀少的。这也是为何我说这样的电影对观众是有要求的,因为它会让观众来回摇摆,如果想让自己作为一个认真的观众的话。比如在皇宫外面已经是辛亥革命之后,清朝被推翻了,但作为皇帝的溥仪在“小皇宫”里还被蒙在鼓里,他的表现其内在深层原因是复杂的,是很难让人一下全盘否定的。可能是我的恻隐之心比较重,也没有作为伟人的坚韧和果敢,新中国之势无法阻挡,但我作为观众之一常常会对溥仪产生同情(也不排除潜意识里对尊龙的喜欢)。可是,当影片演到他在东北想要复辟时,同情心又减弱了,但我们也知道他是被日本人利用,复辟又是个梦,甚至是个他自己也知道是梦的梦……一个多么难描述的人啊。

如果我们从所谓的小爱中抽离出来,以今天普遍的人道主义、平民主义的视角来看,一个落魄贵族固然会因他作为时代牺牲品的命运让人唏嘘,但还有那些千千万万的孤苦贫民又将何去何从呢,他们又将怎么说呢?相比于溥仪,他们的一生是注定的悲惨和非自然死亡,只不过电影里没有特写而已。诸多的思考会让观众失语。还有一直在服侍溥仪的那个下人,直到他们作为战犯被关在战犯看管所的N年后,这个下人才脱离溥仪,临走时他对溥仪说:“你从来都不了解我”,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自白,只是被很平和地说出,但在溥仪听来是震撼的,在观众听来也是。好在溥仪1967年因癌症去世了,对他来说,应该不是个很坏的事吧。

这是一部很难说得完、说得清感受的电影,简单写一点,聊表寸感。若想有更多的了解,有两本书一定要读:庄士敦(也就是溥仪的洋教师)的《紫禁城的黄昏》和爱新觉罗·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如果这一篇文章被很多人看到我并不会觉得多么幸运,但如果有人看了电影之余又去读了这两本书的话,起码对人和人生有了更为丰盛的理解,这大体来说应该是幸运的。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在节目中,读信人,著名演员张国立、王耀庆、蒋勤勤、何冰等人需要朗读多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写出的信件,著名画家黄永玉、著名戏剧家曹禺、中国铁运之父詹天佑、诗仙李白、诗人顾城、末代皇帝溥仪、大文豪鲁迅以及科幻作家刘慈欣、歌手邓丽君等,“一封信将两段时空打通,历史感应运而生,与众多节目不同,越是在简单与质朴中,越...

看了寻莫耶故里颂红色安溪的观后感作文400字
出身在梧桐巷,所以,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 整个祠院是仿汉建筑,古朴肃穆,显得十分的安然。院落共分四径,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建筑。每一径都有名人留下的墨宝。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题写的“威震江东立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歌传亥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的对联,让项羽这位中国历史上因“...

谁有参观沈阳博物馆的观后感,650字的,谢谢。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
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辉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对文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定州增添了辉煌的一笔!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 篇6 《清明上河图》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
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辉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对文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定州增添了辉煌的一笔!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4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

巜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悟50字?
最让我触动的一幕是第一集中,一位修补陶瓷的年轻女孩,踩着自行车在故宫里骑行的场景,她说她最喜欢星期一的故宫博物院,因为星期一闭馆,骑行在没有人的故宫中最为惬意自在。纪录片旁白讲述道:“据说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的人是末代皇帝溥仪……”这句话一出,心里莫名的咯噔了一下,穿越百年的故宫,...

韩剧《请回答1988》值得看吗?
韩剧《请回答1988》值得看吗?回答:值得一看。《请回答1988》是由申源浩执导,李有静编剧,李惠利、朴宝剑、柳俊烈、高庚杓等主演的青春怀旧剧,2015年11月6日起在韩国tvN电视台播出 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住着五个家庭,这五个家庭都有一个生于1971年孩子。德善、善宇、东龙、崔泽、正焕,是从小一起长大...

日偏食观后感怎么写?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1000字 急需!!!
据齐藤谦《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三国演义》的1191人、《红楼梦》的975人、《水浒传》的787人,都要多得多,堪称价值连城的国宝。颠沛流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流传后世后,以独具的艺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受到后人的关注。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末代皇帝观后感_影评解析评价_结局彩蛋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年仅三岁便即位为帝,见证了旧王朝的坍塌覆灭到新中国的旭日东升,从亡国之君到合法公民,在各方诡谲多变的中苟且求生,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洪流中几经浮沉,究其一生从未摆脱命运的桎梏,只留给后世无限的唏嘘和想象。由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就以极致的艺术表现...

商南县18570423249: 末代皇帝(1987年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电影) - 搜狗百科
察初丹参: 未代皇帝的观后感: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这个皇帝不是他想当的,小时候他问身边的太监,当皇帝是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太监回答说是.可是他连母亲去世都不能踏出紫禁城看一眼.从小就活在身边人编织的皇帝梦里,而手中却一点...

商南县18570423249: 《末代皇帝》电影什么意识?
察初丹参: 叙述得从皇帝到公民的经历,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的见证者 意义就是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导演)将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商南县18570423249: 《末代皇帝》中太监们隔着布 摸溥仪 是怎样的含义
察初丹参: 溥仪想了解皇宫外的事情,这是一个隐喻,那块白布就是将他困住的皇宫,他太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同样,外边的人对皇宫内的事情好奇.你也可以上百度查查《末代皇帝》的影评.有些影评说的很全很好.

商南县18570423249: 影评怎么写(六)影评标题的写作 -
察初丹参: 先述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居于最显赫位置、以最具抽象性或涵括性语文表意的一句或两句文辞.它的目的在于揭示内容、诱使读者阅读正文. 标题一定要与中心思想有关,越密切越好.标题应该是评论性的.标题中“试论”、“小议...

商南县18570423249: 《末代皇帝》中的溥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察初丹参: 电影中的溥仪是一个小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溥仪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本身就既具有神秘色彩.正是这部电影将一个末代皇帝的人生完美的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是喜或是悲只有观众自己明白.溥仪...

商南县18570423249: 有谁看过电影《末代皇帝》? -
察初丹参: 我看过这部电影.当到电影准备结束的片段特别让我感动:当溥仪买到紫禁城的门票后怀着侥幸心理进到了殿中坐上了他一生只为那奋斗的东西__龙椅上,他掏出了幼年登基时一位大臣送给他的蛐蛐罐送给了一位少先队员.当少先队员打开蛐蛐罐时溥仪已经离开了紫禁城.你看见了吗?溥仪在坐上龙椅那时是多么的激动.兴奋.我回过头来想了一下,溥仪他投靠日本建立满洲国不就是为了能坐上龙椅吗?这就是人的一生吗?想完,我不禁还是哭了!!

商南县18570423249: 请教电影高手,《末代皇帝》 这个电影怎么样
察初丹参: 非常非常的好!这片讲诉了清朝末代皇帝博仪从登上皇位以后所展开的一个又一个故事,绝对值得一看!但至于收藏方面,就看你买的是不是纪念版了~

商南县18570423249: 关于电影 《末代皇帝》 溥仪幼年时 接见他的老佛爷是谁 监狱长为什么后来会被抓 这部剧完全真实吗 -
察初丹参: 这电影主要是根据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改编的,但就是这本书也不是完全符合史实的,所以电影里有一些情节是虚构的.老佛爷就是慈禧太后监狱长被抓时那时全国都乱套了,想抓谁就抓谁,没有理由的婉容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处死,她受了很大打击,因此疯了小孩的父亲是溥仪的司机,不是什么外国人文秀在天津的时候就和溥仪离婚然后走掉了,后来电影里也没有交代教婉容吸yapian的是川岛芳子,也是满清皇族,完全投靠了日本,没什么企图,就是拉她入伙而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