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爱情成语典故

作者&投稿:英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春秋战国时期也留下很多 爱情 故事 ,大家看过春秋战国时期哪个爱情故事呢?下面是我带来的春秋战国爱情 成语 典故 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秋战国爱情成语典故:千金一笑
  西周自武王立国至平王迁都洛邑算是划上了句号,自此历史进入了最动荡的东周时期。虽然史学家以历王迁都做为东周的开始,但实际上西周的灭亡还是缘于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烽火戏诸侯。

  话说西周传至历王时便已不得民心,历王被杀。虽然宣王有短暂中兴之意,但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宣王死后,周朝又迎来一位昏君——幽王。幽王虽即王位,但却不理朝政,他最大的 爱好 便是网罗天下的美女于后宫以供享乐。皇天不负有心人,幽王四年(公元前777年),幽王终于得到了令他可以付诸一切的女人——褒姒。这褒姒何许人也,能令幽王如此心动呢?

   传说 夏桀时期,一天早朝时突然飞来了两条巨龙盘于殿内,边流口水边说:“吾乃褒地二君也!”桀王非常害怕,便想杀了两条龙。但使人一算,杀之不吉利,便想赶走了之,再算仍是不吉利。于是一大臣出班奏报:据说龙之精华均在口水之中,不如收集起来加以 收藏 。又算一卦这回大吉。于是桀王命人取金盘收集龙之口水,放入金匣之中藏入金库。于是两条巨龙升空而去。斗转星移,转眼间来到周幽王的皇爷爷历王时代。一天历王忽见金库内一金匣光芒四射,忙命库官验看。库官取匣细看,其上记载详细,便向历王俱奏。历王好奇,命打开金匣。库官将金盘呈于历王时,历王却失手将金盘打碎,龙水立时化为一鼋跑了。此时洽有一十三岁的宫女路过,踩到鼋之足迹,顿觉腹中异动,便有了身孕。历王因宫女无夫而孕非常生气,将此宫女打入冷宫。时间转瞬又过了四十年,宣王时此怀孕四十年之宫女突然产下一女婴,王后认为怀胎四十年才产,必为妖人,于是命将其扔于河中。但女婴却三天不沉,后被一带罪之逃犯所救,逃至褒地抚养。十几年后,此女竟出落得如仙人一般。

  幽王初期,因一褒姓大臣犯颜直谏而获罪于幽王,被囚三年多了。其子洪德听说幽王除美女外并无其他喜好,为救其父便遍访民间美女,终得褒地美女名姒献于幽王,幽王大喜,便赦免了洪德之父。

  这幽王对褒姒真是一见倾心,也是这褒姒媚主功夫了得,没几年便让幽王废后而立已,且所生之子伯服也深得幽王喜爱,欲废太子宜臼而改立伯服。可见幽王还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之主。

  虽然这褒姒深得幽王宠爱,但也许深藏胎中四十处之故,褒姒却从来不笑,用现代话讲就是一十足的冷美人!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可谓费尽心血,有一事可见一斑:幽王曾问褒姒最喜欢什么,褒姒想了半天也无所喜,只说好象喜欢听织锦撕裂之声。于是幽王便命库官每日取最好织锦,令力大之宫女在褒姒面前撕扯。可那褒姒虽然心有愉悦,却仍无一笑。幽王无奈,遍令全国:有能令爱妃褒姒一笑者,赏金千斤!众赏之下必有能人,国中有一奸臣虢石父献上一计:“先王时国都常受到犬戎等胡人袭击,为了能快速集结部队保卫国都,先王在骊山之上修建了二十座烽火台,如果敌人来犯,先王即命点燃烽火,附近各路诸侯会以最快的速度带兵来救。现在大王为博王后一笑,何不于夜间燃起烽火,各诸侯见到烽火必然领兵前来,可来却无敌,只能撤回。各路诸侯以实战之情驱兵前来,再因无敌情而退,此大场面王后从未见过,定会一笑!”幽王初时还有顾忌,转念一想,此时并无兵乱,即召一回诸侯也无妨,即便诸侯相怪,为了博取美人一笑,便是付出再大也值!  
春秋战国爱情成语典故:大义灭亲
  说东周是个历史上最动荡的朝代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政权林立、政出多门导致政治上的不稳定,另外还有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稳定,导致杀兄弑父、血亲乱伦之事时有发生。本来骨肉相残的事情历来是被人所不齿的,但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发生在东周时期的一桩父子相残的故事却被历代史学家所赞誉,被称为大义灭亲!这就是石碏(音却)杀子的故事。

  人言虎毒还不食其子,这石碏何许人也,忍心杀子还能留名青史呢?

  石碏是东周初期一个诸侯小国卫国的的大夫。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庄公,庄公的王后是齐国的公主叫庄姜,据史料记载,这庄姜生得貌美如花,但却无子嗣,便收养了庄公另一位妃子戴妫的儿子姬完为子,被庄公立为太子。这庄姜不但长相完美,还是个善解人意的王后,不时给庄公献上宫女供其享乐,这其中一宫女便又为庄公生了个公子叫州吁。也许这州吁生得勇武,其深得庄公喜爱,庄公对州吁无论何事几乎有求必应,可谓溺爱至极。于是这石碏便加以劝谏:“大王有几位公子,对谁喜爱自是您的事情。但您终会将国事委于一人,如果大王喜欢州吁,尽可以立其为太子,否则应该对其严加约束,使其知人臣礼数。不然大王千秋之后定会给后世之君留下祸患无穷。”也许这庄公心中有数,并没有听从石碏的建议,虽然溺爱州吁如故,却仍立完为太子。

  由于父皇的溺爱,这州吁行事便非常嚣张。其时石碏之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甚密,往往助纣为虐,鱼肉百姓。石碏严厉管教甚至鞭刑加之均无济于事,后来石厚干脆住到了州吁的家里从此不归。

  庄公死后太子完即位,是为桓公。桓公即位不久,在石厚的帮助下,州吁果然发动叛乱,杀死桓公自立为王,封石厚为上大夫主政卫国。其时石碏早已归隐。毕竟国家得来有些不合法,虽然州吁采取了一些诸如发动战争以转移国内视线的办法,但其政权仍不稳固,于是想起了石碏老先生,便想请其出山辅政,可石碏并不应允,于是石厚自以为是其子而回家问计于石碏。谁知这石老先生却与自己的儿子耍起了阴谋。

  当石厚归家求教如何才能使政权稳固时,石碏说:“虽然现在周室衰落,但毕竟还是天子,如果能让周天子册封州吁为卫公,天下谁还能不服呢?”石厚有些为难:“现在王室多事之秋,若冒然前往必会引起天子猜疑,怎么还会加封我们呢?”石碏笑了笑:“孩儿你还是有些嫩哪,你不知道现在陈侯深得天子宠幸吗?如果你与卫君亲入陈国求陈侯相通,天子会不应承?”石厚果然上当,认为此计甚好。于是与州吁一起趋车向陈而去。

  却说那石碏,眼见自己计谋得逞,立即血书于陈侯,尽述州吁杀兄夺国之丑事,且言子石厚亦狼狈为奸之徒,恳求陈侯看在共事周王的面子上,务必诛杀此二贼以为冤死之卫桓公报仇!石碏怕陈侯不应,于是行贿自己的好友陈大夫子针,使其美言于陈侯。

  果然待州吁石厚至陈,陈侯立即将二人拿下,分别羁押于两处,并使人告于石碏,请其自行处置。石碏一听二人被执,立即出山。一面迎归公子晋归国为君,一面与群臣商议如何处置州、石二贼。群臣皆言州吁杀兄篡位,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石厚必竟只是个帮凶,与情与理均可从轻处罚。石碏一听火了:“诸公如此说法岂不是想陷我于不义?州吁虽坏,可如果没有石厚前窜后跳,州吁也断不敢发动政变。石厚罪该万死,如何可以轻判呢?诸公如果怀疑我的真心,我请求亲自到卫国处斩逆子石厚!”听到这里众大臣才知道石碏心意已决,于是不再劝说,使一大臣及石碏家奴分赴两处将二人斩首。

  对于这件史实,后人多有褒扬,认为石碏不徇私枉法,亲手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断头台,此乃大义灭亲之举!经多世弘扬,石碏之名愈响。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石碏虽因法杀子,谁知道他当时就没有任何私心?一个连自己的亲骨肉都不爱的人还能真心爱别人吗?子不教乃父之过也,何忍儿子因已而亡却毫不动情?历代盗墓需二人合伙者均为父子,其中有一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逢需要进入墓室者皆为子,而父在外。为什么呢?就因为天下只有子不孝而无父不仁之说。可石碏的作法却让国人的世界观有了改变,尽管正面意义稍多,但也为很多后世无耻之徒找到了谋逆的借口,如世民杀兄而有大唐、则天诛子而君天下、雍正死弟而固权威,哪一个不是打着大义灭亲之大旗?

  一个不起眼的卫国之不起眼的大夫办了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事情(当时杀亲夺权之事比比皆是),竟然能在古老的中国一再相传,并将这件事传得近乎于神话,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光荣呢还是中国人的悲哀!
  春秋战国时期的爱情故事:退避三舍
  在历史上东周各诸侯国的君主虽然不能称为帝王,但有些诸侯国的君主在后人眼中却与帝王无异,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因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使自己的亲生子奚齐能即位,便设计陷害太子申生,使其自杀身亡。随后又诽谤献公的另两位成年公子重耳与夷吾,于是重耳不得已流亡国外19年。这19年重耳周游列国,历尽了千辛万苦,最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即位时重耳已经62岁!虽然重耳于花甲之年才得以承继君位,且在位时间也不过9年而已,但其在晋国为公子时便因其贤名而深得晋国一帮大臣及百姓的拥戴,周游列国时又有过不国寻常的经历,所以即位后在赵衰、狐偃、狐毛、先轸等人的辅佐下,最终实现霸主伟业,成为后人印象深刻的春秋时期著名的人物之一。

  当年重耳周游列国时,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既是晋国一位德高望重的贤公子,又是一个国家的最大通缉犯,所以他在各个国家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只看到了重耳逃亡者的一面而拒绝帮助甚至嘲弄他,这样的国家在重耳得国后均遭到了报复;而有的国家则看到了重耳贤能且德广的一面,对重耳敬重异常,甚至有的以君礼待之,这样的国家在重耳得国后均给予了报答。虽如此,但春秋时期毕竟是个混乱的年代,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相互攻伐的事情比比皆是,今天可能是很好的盟友,甚至是亲家、婿丈的亲密关系,明天可能就是战场上的敌人;刚才还是势不两立的仇人,一转眼却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是永恒的!晋文公与楚成王之间便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

  重耳逃难到楚国时,楚成王早就听说了重耳的大名,也知道重耳日后可能执掌晋国,于是以国君之礼待之。此时的重耳只不过一晋国的通缉犯,且到楚国之前经历了许多大小国家的白眼,到了南方大国楚国这里,却能得到君王般的待遇,心里自是说不出的感激。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时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公子他日若返回晋国承继君位,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想了想,也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我还真的想不起晋国能有什么奇珍异宝献给大王呀”楚王仍然不依不饶地追问:“不是吧,尽管楚国好象真的什么都不缺,但我这样善待公子,日后公子真有富贵的一天,总不会对我一点表示都没有吧?”重耳想了想,认真地回答道:“托您的福,如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一定与贵国友好。可如果事情有什么变化,万一有一天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那样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话,我才会斗胆与您交战。”重耳此言看似不合时宜,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重耳的志向,与其弟夷吾为了得国而许秦穆公河西五城之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重耳与楚成王之间的谈话虽然半真半假,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利益至上的处世原则可见一斑。成王与重耳虽说者无心,旁边楚国一大将成得臣却气得不轻,心想我主如此优待你这晋国逃犯,你不思报答便罢了,却还在这里想着两国交战的事情,真是无礼之至!可此时重耳是楚成王的座上宾,成得臣虽恨,却也拿重耳没什么办法。不过正是这种怨恨之情,最终导致了晋楚真正发生战争时,成得臣没能以平常心看待而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不久,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果然将自己的侄子——在位仅仅几个月的晋怀公杀死,自己即位,是为晋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国为了争霸中原,出兵攻打宋国。此时晋文公已经稳定了晋国内局势,且有能力也同样有了称霸诸侯的野心。于是在宋国的请求下,晋文公举全国之兵,以报仇为名讨伐曹、卫等楚国的附属国,楚王虽然立即分兵来救,但晋文公却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曹、卫两个小国拿下。楚成王见晋国势强,便有退兵回国之意,无奈楚将成得臣却自恃才高,认为晋国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并无真正的实力,于是不愿意舍下将灭之宋,向楚成王保证旦夕之日灭掉宋国再撤兵不迟。

  其实晋文公出兵也不单单只是为了救将灭亡之宋国,他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借此机会称霸诸侯。而此时晋文公称霸诸侯的最大障碍就是强大的楚国,若不将楚国击败,其他小诸侯国是不敢背楚而事晋的。于是晋楚之间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一场争霸之战。虽然如此,晋文公还是不想毁掉自己讲信誉的假面目,利用成得臣目中无人的弱点,将其激怒,最终放弃围攻即将攻陷的宋国转而向晋文公挑战。

  听说成得臣率大军向自己开来,晋文公便向手下的谋臣寻计。先轸便向晋文公献上了示弱骄敌之计:让晋文公先退兵九十里,这样做一来可以兑现文公当年“退避三舍”之诺,二来可以麻痹楚军的斗志。如果成得臣识趣退兵,两国各无损害,宋国之围已解,也算部分达到了晋国出兵的目的,如果楚军认为我们害怕而退,追击而来,则其兵必骄,骄兵必败,若借此大败楚军,则晋国霸业可成!晋文公听从了先轸的计策,命大军退兵九十里至城濮下寨。

  见晋侯退兵,谋士便向成得臣建议:“晋国以君避臣,虽然我们没有得胜,但却也算是赚足了面子,此时退兵回国一样算是凯旋而归。否则追晋兵败,咱们怕是在楚王面前无法交待呀!”成得臣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我王正欲称霸中原,重耳这小子就是那个最大的障碍。流亡楚国之时,重耳不过就是咱们砧板上的一块肉,那时他便不思报恩,却想着与我交战,我早就想将他解决了!今天他看到我大军压境早已吓破了胆而抱头鼠窜,我怎么能放过击败晋军助我王称霸中原的大好时机呢?”于是不听劝阻,起兵追击晋军至城濮,于是双方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晋文公大败楚将成得臣于城濮,得臣因不听楚王及谋臣小心与晋军交战的劝说,没有得到楚成王的谅解而自杀身死,晋文公重耳也因此战而奠定了晋国的霸主伟业!

  这个退避三舍的故事今天讲来很多人都是从晋文公重耳守信的角度出发,说晋文公不惜丧失军事优势为代价,只为履行当年的一个诺言,这充分显示出大丈夫一诺千金的本性。但仔细想想,虽然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做法的确不失言必行的君子风度,但实际上晋文公此举我想更多的还是从战术的角度考虑的。因为当时晋楚交锋之时,晋军还没有必胜的把握,不但如此,甚至在实力上应该略逊于楚军,如果正面交锋,楚军的胜面要大一些。而晋文公退避三舍的举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其君子的一面,更主要的还是利用这个举动麻痹了楚将成得臣,使其觉得晋文公惧怕自己而产生骄敌情绪。一般来说临阵骄傲乃兵家大忌,楚将得臣没有洞察晋文公此举的深意,真就着了晋文公的道,最终兵败自杀,这也是性格使然呀。

  同样是以仁、信为名,人家重耳是名利双收,而那个宋襄公却只能贻笑大方,不是造物弄人,实在是做人的差距太大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爱情故事:乘龙快婿
  春秋五霸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齐桓公的管仲射钩、晋文公的退避三舍、宋襄公的仁义之师、楚庄王的一鸣惊人,这些故事都被很多历史学家大书特书过。虽然秦穆公所谓霸主的地位看似有些尴尬,其实秦穆公的故事同样也有很精彩的,比如“穆公丢马”说的是秦穆公丢马后不但不罚反而赐予盗马之野人美酒,于是在一次战役中陷入被动时被这些野人舍命所救的故事;再比如“五羊大夫”说的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贤人百里奚,百里奚又推荐能人蹇叔为穆公所重用,在二人帮助下秦国称霸西戎的故事。不过今天我们不说这些历史上可能确有事的真实典故,而是 说说 一个关于秦穆公的美丽的传说,那就是冯梦龙先生在其《东周列国志》中描写的乘龙快婿的故事。

  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降生时恰好有人向穆公献上了一块璞玉,穆公命人将这块璞玉刨开后,得到了一块非常漂亮的碧色美玉。小女儿周岁时举行抓周礼,穆公便将这块美玉连同其他珍宝一起放在一个盘子内让小女儿抓,小女儿看到盘子后一下子便将那块碧玉拿在手里玩弄不止,而对其他宝贝则看都不看一眼,于是穆公便将小女儿取名为弄玉。时光荏苒,转眼十五年过去了,人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弄玉也的确出落得花容月貌。不但人长的漂亮,这弄玉还非常聪明,尤其喜欢音律,最擅长的是吹笙,基本上不用乐师便能自成曲调。于是秦穆公便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女儿,命能工巧匠将那块稀世碧玉雕琢成一支玉笙,以供弄玉吹奏,弄玉果然不凡,玉笙经其口所奏之乐恰似凤鸣一般!穆公还命人专门为弄玉建造了一座宫殿,命名为凤楼,楼前筑一高台曰凤台,这些都专为弄玉一人所建,穆公对弄玉喜欢之情可见一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尽管穆公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女儿,但总得为她找个佳婿吧,于是穆公征求弄玉的意见。这弄玉非常有主见,对穆公说:“女儿最喜欢吹笙了,今生只愿找个善于吹笙之人能与我音律相和,其他的人女儿是不会嫁的!”于是穆公遍访国内,但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这弄玉却也不急,每天仍在凤楼内与碧玉笙为伴。

  一天晚上,弄玉在凤楼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于是心情格外兴奋,让侍女焚香一柱,取碧玉笙临窗吹之,声音清越,响入天际。正当弄玉吹得如醉如痴时,突然觉得好象有种乐声相和,其声若远若近,弄玉心里觉得奇怪,于是停了下来静静地倾听,弄玉的笙音一停,那个相和的乐声也停了,虽如此,余音却袅袅不断。弄玉呆在那里听了好久,直至一点余音都听不到为止,心里不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凤楼内直到半夜,不知不觉中弄玉枕着碧玉笙睡着了。恍惚间,弄玉突然看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如白昼。一美男子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没等弄玉开口,那人便说:“我乃太华山之主,上帝命我与你结为伴侣,我们会在今年中秋日相见的,切记切记。”说罢从腰间拿出一根赤玉箫,倚栏吹之。其所骑之彩凤也舒翼鸣舞,与箫声相和,真宛若天籁之音。弄玉被这美妙的乐声深深地吸引了,下意识地问道:“这是什么曲子?”美男子说:“这是《华山吟》之第一章。”弄玉又问:“可以教给我吗?”美男子说:“咱俩已是夫妻了,我正想将此曲教与你呢!”说罢,便上前来牵弄玉之手。此时弄玉猛然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虽如此,梦中景象宛然在目。

  天亮后,弄玉进宫将自己的梦与穆公说了,穆公立即派大将孟明按照弄玉梦中所述,到太华山寻访弄玉梦中之人。孟明到了太华山,经过多方打探,得知山上有个明星岩,住着一位异人,从不与人交往,只是每日下山沽酒自酌。每到晚上一定要吹箫一曲,箫声四彻,好象是个高人。于是孟明赶到明星岩下,果然看见一个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脱俗之姿,于是孟明将其人带回参见穆公。那人在凤楼拜见秦穆公说:“臣名叫萧史,是山野村夫,只喜欢音律,不知宫中礼法,请大王见谅!”穆公见萧史形容潇洒,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早有三分欢喜,于是赐坐于旁问道:“听说你善于吹箫,不知道能不能吹笙呢?”萧史回答:“我只能吹箫,不能吹笙。”穆公听了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真可惜呀,我女儿弄玉只想找个精通笙乐之人相伴,虽然你的箫吹得非常好,但箫与笙必竟不是同一种乐器,所以你可能不是我女儿的选择呀。”说罢便想让萧史退下。弄玉得知孟明从太华山请来一位箫乐能人,怕父王将此人放走,立即派人给穆公传话说:“箫、笙虽不是同一种乐器,但也是同类乐器。其人既然擅长吹箫,何不让其吹奏一曲呢?”穆公觉得弄玉说得有道理,便命萧史演奏一曲。于是萧史从怀中取出一支赤玉箫,那箫玉色温润,光彩照人,一看就知道是希世之宝。萧史不紧不慢地将赤玉箫含在口中,一曲奏罢清风习习,二曲奏罢彩云四合。奏至三曲,便有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听罢非常高兴,弄玉于帘内也听得真真切切,高兴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人呀!”

  于是秦穆公便对萧史说:“寡人有个小女儿叫弄玉,颇通音律,我不想让她嫁给一个不通韵律之人,既然你的箫艺如此精湛,就做我的女婿如何?”萧史赶紧说:“我不过是一介本山村夫,怎么敢娶大王的千金呢?”穆公说:“这也不仅仅是寡人的意思,小女弄玉曾有誓言在先,必须找个善于吹笙的人为夫。今天听你的箫声,简直能通天地万物,这不是比笙强多了吗?况小女前几天便有梦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这是天缘呀,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于是萧史不再推辞,与弄玉结为夫妻。


急求30个春秋战国成语典故
2007-09-27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成语典故和小故事,急求 218 2007-10-20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611 2012-10-07 列举五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96 2015-11-02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成语 137 2012-10-10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要简洁一些 639 2018-07-31 春秋战国爱情成语典故 更多类似...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十个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十个如下:1、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有关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
1、退避三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2、一鸣惊人——楚庄王:相传...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

春秋战国典故成语
春秋战国典故成语如下:1.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

发生于春秋时期的相关成语典故有哪些?
4、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滑稽善辩的淳于髡(kǚn),知道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知道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手抄报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手抄报制作方法步骤如下:1、选择主题和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成语典故,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三令五申”等。你可以选择一两个你感兴趣的成语,也可以选择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或文化的整体内容。2、研究成语典故:对于你选择的成语典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这18个成语典故就能体会到。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

春秋战国时期为后世所传颂的成语和典故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成语故事和典故,比如:1、成语: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带兵进攻赵国。齐将孙膑为解赵国之围,带兵去进攻魏国都城大粱,魏将庞涓不得不带兵回援,在途中又中了齐军的埋伏。赵国之围被解。2、成语:卧薪尝胆 吴国打败越国后,吴王夫差强迫越王勾践和...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围魏救赵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和故事 -
酉房奥芬: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爱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代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望着疲惫受骗的将士...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成语故事? -
酉房奥芬: 有以下成语故事: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沉鱼落雁成语故事 -
酉房奥芬: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70字左右 -
酉房奥芬: 1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
酉房奥芬: 齐大非偶,原作齐大非耦,语出《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非吾耦也.”旧时凡门第不相当,常用此语辞婚,表示不敢仰攀.] 简单地说,条件相差太大的人,不适合在一起.这种“齐大”,包括成长环境、学历、个人发展、人生观念等等.婚姻是否幸福,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但双方条件相差太大的婚姻,走向悲剧的可能性确实会大大增加.这跟两个人是否都本性善良之类,并没有太大关系. 送上一幅有趣的对子: 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大家给我一个春秋战国有关成语的故事 -
酉房奥芬: 完璧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春秋时期成语四字词语 -
酉房奥芬: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盟誓.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
酉房奥芬: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秦晋之好 结草衔环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关于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
酉房奥芬: 爱毛反裘:比喻本末倒置,贪小失大 魏国国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而又背着柴草,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让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回答:“我这是因为爱...

宁夏回族自治区18952005623: 求春秋时期的成语故事!详细的! -
酉房奥芬: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