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的晚唐诗人是谁

作者&投稿:汤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晚唐诗论家是司空图

司空图(837年—907年),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评论,著有《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都有深远影响。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就是说,好的诗词,会有一种神韵和韵味,能够让人体会到那种回味无穷的美感,从而引起读者共鸣,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也。

司空图的美学思想

司空图的美学思想包含多个层面。在其美学代表著作《二十四诗品》中,不仅有各类风格论的阐释,而且蕴藏着创作方法的探索,还有诗人自身修养的指迷。这些对当代美学亦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司空图艺术风格上体现了由阳刚、阴柔两种基本风格美所发展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风格美。《四库总目提要》说它“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许印芳在跋中也说“其教人为诗,门户甚宽,不拘一格”。

然而《诗品》在艺术风格理论上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从一般地论述文学的语言风格转向研究文学的意境风格。唐代开始诗文分论,诗论中的风格论逐渐转向诗歌的意境风格,这在皎然的十九字风格论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诗品》则是纯粹的诗歌意境风格论。这就和刘勰有了很大的不同。




五营区14767232601: 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人是谁? -
倪食木香: 是刘禹锡提出的. 盛唐以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发展.王昌龄在《诗格》中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诗僧皎然《诗式》中的“静,非如松风不动,林...

五营区14767232601: 司空图是哪个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有何特点?
倪食木香: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著 名诗人、诗... 明.但他的诗论缺乏严密的系统性,尤 其是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 过分强...

五营区14767232601: 唐朝时学术文化分为几个流派,中心思想是什么? -
倪食木香: 1.殷璠“兴象论” “兴象论”是殷璠从反齐梁的角度以及总结盛唐诗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他从诗歌艺术形象塑造的角度,指出六朝人过于偏重在词藻、声律等具体形式、技巧方面,而轻视了审美意象的创造,因此提出了诗...

五营区14767232601: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
倪食木香: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雪酒,日往烟梦;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黎行过,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这是晚唐司空图的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的二三.唐·司空图 简介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

五营区14767232601: 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谈谈谈谈晚唐司空图的韵味说 -
倪食木香: 司空图的“韵味”说是我国诗味论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他提出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以及“思与境偕”,“直致所得”等诗学主张,是他对艺术美的独特见解和要求,文章阐述了“韵味”说的意蕴,揭示了其在诗...

五营区14767232601: 司空图提出的重要诗学观点有哪些? -
倪食木香: 司空图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淡泊.他还写诗表白:“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在文学史上,他主要以诗论著称.他的《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

五营区14767232601: 文言文开头予尝以谓 -
倪食木香: 书黄子思①诗集后 苏轼 ①予尝论书,以谓钟、王②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②至于诗亦然.苏、李③之天成,曹、刘④之自得,陶、谢⑤之超然,...

五营区14767232601: 西汉以来的文学评论家...急!!! -
倪食木香: 1、晋 陆机 《文赋》 2晋 刘勰《文心雕龙》 3晋钟嵘《诗品》 4唐皎然《诗式》 5唐司空图 “味外之旨”,影响很大,主要是在一封书信《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的,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6宋 严羽《沧浪诗话》 7清叶燮 《原诗》 8清李渔《李笠翁曲话》 9 清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附:古代很多文学家本身就是文学评论家,比如韩愈、白居易、苏轼等人,都提出过自己的诗论或文论.很多思想家也都有文学评论,比如李贽. 近现代的就太多了...很多人都写过文学评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 胡适《红楼梦考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当代的比较著名的,李欧梵,王德威等等.

五营区14767232601: 如何评价晚唐诗歌? -
倪食木香: 晚唐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情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晚唐社会的混乱,政局走向逐渐崩溃,宦官专权、藩镇跋扈以及牛李两党的激烈斗争,严重地削弱了唐王朝中央政权.在这样的政权中,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虽然仍眷念朝廷、关心朝政、怀抱希望,但已经失去信心,他们中的不少人对于政局、对于历史的思索,表现出这个时期特有的忧郁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