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纪念馆的赵执信故事几则

作者&投稿:歧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淄博赵执信故居旅游攻略~~

赵执信纪念馆坐落在博山著名古代园林因园旧址上,位于今博山区中心路东首,后乐桥以南,毗邻范公祠。由于因园旁边有一条南北狭长、树丛翠绿、溪水漫流的山谷,四季风高如秋,人们便把这一带称作“秋谷”。纪念馆背依荆山,下临秋谷,山岩重叠,泉水绕屋,天然秀色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是一处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胜地。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亦号无想道人,晚号饴山老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生于益都县颜神镇,即今淄博市博山城区;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卒于因园赵氏故居。他自幼聪颖过人,14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因文采、书法均出类拔萃,不久便任翰林院庶吉士,人称“赵翰林”。在初踏仕途的几年间,他年青有为,名声大振,23岁担任山西乡试正考官,25岁晋升为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参与修《大清会典》。其诗作被誉为“绝去雕饰,有初日芙蓉之目”。其诗论颇有创见,著《声调谱》以揭示诗韵的规律。面对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禛倡导的“神韵说”,他著《谈龙录》阐述自己不同见解,主张从诗里要看出作者来,要看出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要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张,要让语言为作品内容服务,要根据作者自身的条件选择艺术风格。他颇得比他年长三四十岁的名士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等人的赏识,成为忘年之交。一代诗宗王士禛也心折其才,和他相互酬答。朝中权贵都想和他结交。而他性刚骨傲,睥睨阿谀奉承,“耻有所依附”。他与当时的著名作家、诗人洪升等成为挚友。正因为与洪升的友情,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灭顶之灾。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八月的一天,洪升邀请赵执信在华盛楼观看他写的新戏本《长生殿》,次日被奸臣黄六鸿告发,因当时正值佟皇后丧期间,皇上闻之大怒,便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将赵执信等人革职,28岁的赵执信过早地结束了仕宦生涯。京城各界文人对他的遭遇深表惋惜,有诗曰:“秋谷才华迥绝俦,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赵执信自有“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 ”的诗句。此后数十年间,他漫游大江南北,足迹东至黄海,西至嵩山,南至广州,北至天津,在游历中排遣郁闷,访求知己,在山水景物中寻找精神慰籍,写下许多现实主义的优秀诗篇。晚年退居因园,83岁时去世,长眠于博山区土门头村西的“天阶”。

因园是一处倚山傍水的别墅,由赵执信祖父赵双美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建造,因年久失修已经坍塌多年。1994年,博山区人民政府投资700余万元,依据史料记载重建了因园,并在此组建赵执信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赵执信纪念馆(因园)占地面积15640平方米,建筑面积3970平方米,水面面积3540平方米,绿化面积6940平方米,种植花木69个品种。主要建筑物有:赵执信故居、深约堂、绿静轩、虚舵楼、览秋台、听泉榭、西笑亭、衔月亭等亭台廊榭十余处,另有摩崖石刻、石雕影壁、假山池塘、叠瀑溪流等作为点缀,还有文石盆景、古今陶瓷琉璃、名人字画、赵执信生平及学术成就等展览内容。

来到因园正门口,迎面可见一丈多高的摩崖石刻“秋谷高风”,系由赵执信书稿中集墨而成。字迹遒劲俊秀,一代书家的功力跃然石上,观者无不发出“书人俱佳”的赞叹。

向北穿圆门过三曲桥,就到了长5米高3米的石雕影壁前,上面刻有“饴山谈龙”4个隶书大字,由当代书法家王延山手书。影壁背面镌刻着赵执信生平传略。影壁后便是纪念馆的主体建筑——赵执信故居。这是一座比较标准的清代四合院,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286平方米,有房屋15间。门前一副抱柱联曰:“与昉思听曲竟被罢官曾自比伤弓断燕,同贻上论诗独成妙解至今想抵掌谈龙。”“昉思”是赵氏好友洪升的字,“贻上”则是诗坛上与赵氏观点相左的王士禛的字。以挚友和论敌入楹联,立意奇巧,对仗工整,内容亦十分耐人寻味。楹联左侧的清康熙初年碑刻,是明代监察御史、赵执信曾祖父赵振业的墓志铭,由“一代帝师”、“三部尚书”孙廷铨撰文,孙廷铨之侄宝仁书丹。全文2470字,详尽记述赵振业生平与赵氏家族的延续,具有重要文物价值。一对石狮列于门口,高1.6米,长0.9米,座高0.2米,正面平视,不分雄雌,各用前爪抚一绣球引一小狮,雕工玲珑精巧,微残而不失原貌,其完整精致程度可与颜文姜祠门前石狮相媲美。这对石狮,在执信曾祖父赵振业任邯郸令时运来,原置于赵氏祠堂,解放后因为修路而埋于地下,80年代初挖出展览于博山人民公园。1994年因园修复,遂以一对新石狮兑换来安放于此。石狮亦有情,在颠簸流离数十载后,终于物归原主。

赵执信故居院内房屋,灰瓦粉墙,木格门窗,十分古朴典雅。正堂名曰“磺庵”,是赵执信晚年的著书立说之所,用作书房、客房兼卧室。室内正面墙上悬挂着赵执信画像,锦绣官服,顶戴花翎,刚毅安详,正襟危坐。画像两侧的楹联写着:“梦抛溟海三千里,身耐霜风七十秋。”这是他70岁时诗作中的一联,是他对自己坎坷经历的真实写照。室内陈列着古色古香的罗汉床、条山几、元魁椅、方衣架、书桌、书橱等。床头悬挂着自属“无想道人”的条幅,上书“虎帐酣眠是壮猷,故人龙卧隔三洲。争教管乐相与笑,大有人呼作武侯”,抒发了诗人隐居时的豪情壮志。东、西厢房分别是赵执信生平展览、学术成就展览。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赵执信青年时期的仕宦生活、壮年时期的漫游生活、老年时期的隐居生活,了解这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领域取得双重成就的优秀现实主义诗人坎坷、曲折的一生,体味他少年得志的激情,罢官漫游的感受,现实主义诗篇和诗论的内涵。

故居东面有一个独立庭院叫“深绿书院”,占地面积800平方米。院内北房曰“深约堂”,东房为“绿静轩”。现在书院已辟为博山藏石馆,展出淄博文石精品186件,其意境高远深邃,形神俱佳,取材于鲁中山地的石灰岩地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故居西面有“梅园”,植有红梅、绿梅、腊梅等10余种,隐喻赵执信的凌然傲骨。因园长廊由“衔月亭”起,自南向北经梅园向东折去,与整个建筑群浑然一体,韵味深邃,让人留恋忘返。

自“秋谷高风”摩崖石刻处沿石阶拾级而上,到纪念馆园林部分的最高处,有一飞檐斗拱的“西笑亭”立于悬崖峭壁之上。这是当年赵执信与友人小聚,谈古论今、吟诗聊天的地方;不远处的“听泉榭”,建于山上小湖一侧,水中莲荷怒放,游鱼可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亦是他经常驻足之处。当年他在《题因园听泉榭》一诗中,对四围佳境作过详细的描述:

池光回映曲栏平,涧水摇穿洞户行。

竟日深林响寒雨,四时空谷送秋声。

主宾谈向铿訇息,鱼鸟心从寂历生。

忆访仙人阅亭馆,水精帘槛坐分明。

览秋台是馆内园林部分的重要景点,赵执信晚年常与友人在此观景聊天、吟诗作画、弹唱娱乐。站在览秋台上,因园一年四季景色尽收眼底:春日可看桃花夹岸,溪水流红;夏日可见浓荫密蔽,杨柳摇青;秋天可闻松涛盈耳,桂花飘香;冬季可观竹石凝寒,泉水腾雾。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赵执信64岁时结束漫游生活回归故里后,一直在因园继续写作,直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83岁逝世。其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饴山诗集》19卷,《饴山文集》12卷,《诗余》1卷,《谈龙录》1卷,《声调谱》1卷,《礼俗权衡》2卷。其中《饴山诗集》、《谈龙录》价值最高,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声调谱》则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系统论述诗词声调音律的著作。1994年5月,全国首届赵执信学术讨论会在博山举行,会后由齐鲁书社结集出版《赵执信研究论文集》,进一步推动了赵执信学术思想的研究和挖掘,扩大了赵执信学术思想在国内外的影响。
这是一个了解古人、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注释〕
  ①缘:原故,如“无缘无故”。质:性质,本质。
  ②解识:理解和认识,即明白、知道。幽人:幽居之人,指隐士。
  ③聊:姑且。处囊(chǔnáng):放在袋子里。这里指“囊萤”。《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人把它作为勤学苦读的典故。
  ④落空:犹言“落寞”,寂寞、冷落的样子。
  ⑤何异:有什么不同。大星:形容天空广阔,星宿众多。芒:光芒。
  〔分析〕萤火,是萤火虫身上发出来的光亮。萤火虫是一种会飞的昆虫,腹部生有发光器,体内有发光的物质,叫“荧光素”。它发光的机理,是在呼吸时,“荧光素”氧化所致,人眼可见。
  赵执信的《萤火》,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它通过对“萤火”的描写和歌颂,寄托了深刻的含意:一个人只要品格端正,襟怀坦白地处世,不去投机钻营,靠着自己的积极努力,那么即使地位低微,也能够发出光和热,替社会作出贡献。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一、二两句点题,描写萤火虫夜游时的情景。夜幕降临后,人们就能看到萤火虫在空中飞游。它们随着风雨,穿户过墙,飞来飞去,象流星一样闪着亮光,划破了夜空。这在漆黑的夜空中,尤为引人注目。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三、四两句,赞扬萤火虫自力更生的精神。古人误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化成的,故称“草成质”。诗的意思是说:萤火虫生于腐草之中,出身低微,但这并不要紧;它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能自己发光引路,遨游夜空,而不屑于求助月亮照明。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五、六两句采用晋代车胤“囊萤照读”的典故,写萤火的功用。车胤家贫,好读书而无钱买灯油,于是就捉萤火虫装在布袋里,照着他彻夜读书,终于成为有学问的人。这说明“萤火”能体察穷人勤学的愿望,屈居在袋子里,但它的志向是高远的。
  你不相信么?“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别小看了这些点点萤火。它们在广阔的夜空里,闪闪发亮,多么象那满天的星斗啊!月亮和星星照耀着大地,但它们自己并不会发光,而是借助于太阳的反射。萤火的光却是自身所发,这就使人从渺小之中见出它的伟大。
  这首诗,采用形象的比喻,启示人们:有志之士,安于清贫,从不自卑,而要坚定信心,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力求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清朝,在淄博,孝妇河畔出了三位赫有名的人,那就是上游博山境内的著名诗人、官至翰林的赵执信;中游淄川境内世界短篇小说一代宗师蒲松龄;下游桓台境内一代诗宗、文坛领袖,官至刑部尚书的王渔洋。现在我向大家先介绍一下清朝著名诗人赵执信。赵执信,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五六岁能作诗,出口成章,人称为“神童”。成年后,官至翰林院赞善,人称赵翰林。赵翰林小时候有几件趣事,在这里我给大家讲来听听。有一天,教书先生在园子里散步,忽然看见碧绿茂盛的蓖麻叶很像人的手掌,于是诗兴大发,信口吟道:“堰头蓖麻伸手要啥?”正恰,这时赵执信也在院里玩耍,听到先生之言,便望了望水池里盛开的荷花,略一思索,马上说道“池中荷花攥拳打谁?”先生听了,见是小学生赵执信,心中暗暗高兴。
赵执信上学的书房附近,住着一家贫女,孤苦伶仃,度日艰难。赵执信是富家子弟,便偷偷地周济她点面食、衣物等,这事,传到先生耳朵里。先生怕发生意外,坏了赵家的名声,影响赵执信的前途。就借一联语来警告他。先生出的上联是:“钻狗洞,偷樱桃,不知是谁?”赵执信心中早已明白,便理直气壮对曰:“跳龙门,折桂枝,那就是我”。先生听了之后,觉得此子不凡,前途不可限量,不能等闲视之。
有一年,赵府大兴土木,扩建宅院。很短的时间内,赵执信与工匠们混熟了。他一有空便跑去和工匠师傅们聊天,大家早就听说赵府的少爷聪明伶俐,对答如流,能诗善文,有意想考考他,试试他的才华。一天,师傅们把赵执信叫来说:“少爷,我出个题考考你行不行?”赵执信毫不犹豫地答道:“行啊!请师傅出题”。一位老师傅说:“我就以盖房子为题,出个上联,你对下联吧!”于是说:“俯瓦、仰瓦、瓦对瓦”赵执信聚精会神地听了后,连说:“好上联,好上联。”于是就立刻答道:“横砖、竖砖、砖顶砖。” 清康熙三年,吏部尚书孙廷铨辞官不做,回颜神为民。因为孙廷铨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颜神人称他为孙阁老。赵执信在上学读书的时候,孙阁老已回乡数年了。一天,孙阁老晚饭后到孝妇河边去散步,偶然发现河里有一少年正在摸鱼。这少年身穿绿裤绿褂,两手乱抓乱摸,溅起的水花将全身湿透了,很有意思。孙阁老越看越爱,就和他开玩笑道:“出水青蛙着绿衣。”这少年忽听岸上有人奚落他是青蛙,抬头见是一位身穿红袍的老者,他回敬道:“落汤螃蟹穿红袍”。孙阁老听罢,看了看自己一身红衣,不禁哈哈大笑,连声说对得好。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少年就是城里赵府上的公子赵执信,心里想:这小子才思这样敏捷,又长得天庭饱满,地阔方园,气宇轩昂,他日必是国家栋梁。于是,孙阁老亲自倒提媒,将他的侄孙女许配给赵执信为妻。
有一年,孙阁老被康熙皇帝召见,康熙皇帝为了叫孙阁老在京多住几日,便想了一条妙计:在宴会上康熙对他说道:“朕,现在撰一上联,孙爱卿来对下联,爱卿啥时对上,就啥时回府。”孙阁老听了,赶紧离座参拜道:“请赐上联,容老臣来对。”于是康熙便指着洒在龙案上的点点滴滴的琼浆玉液道:“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这上联,猛一听并不难,但仔细一琢磨,很难以工对。于是,孙阁老便耐着性子住下来,成天里苦思冥想来揣摩对对,但始终也没有确切的下联。每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一个老家人,知道这事后,就走近孙阁老附耳小声道:“奴才想来想去,要想对得好,阁老可派人回家问贵孙婿……”。阁老一听,顿开茅塞,立即派一个得力家人,忽忽返回颜神,向太夫人告之此事。太夫人一听,马上到赵府将赵执信叫来,如此这般讲了一遍,赵执信听了,神态自若道:“不必着急,这有何难。”说着提笔立即写出了下联,密封好交给来人。家人连夜赶路进京面交阁老,孙阁老打开一看,高兴地合不上嘴了。这日皇帝宴请孙阁老,见了面就问道:“爱卿,下联对上了没有”孙阁老答道:“老臣已思得一联,恭呈万岁御览。”康熙帝接过去一看,下联是: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康熙帝连声称妙,赞不绝口,龙颜大悦,厚赏阁老。
成年之后,赵执信是清代一位有骨气、有才华的优秀诗人,同时也是一著名的诗论家、书法家。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赵振业是明朝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后做过山西、江南两省布政司参议;叔祖赵进美,系明朝崇祯庚辰进士,入清后,曾任福建按察使。赵家在当时当地可谓赫赫大家。赵执信自幼受到当时朝内秘书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孙廷铨的喜爱与赏识。据说,孙廷铨曾以《海棠赋》为题试赵执信才华,见其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当面赞许他“远大器也”。赵执信也因此成了孙延铨的孙女婿。赵执信的一生也深受这位 “为文从政,一本经术”的老夫子的影响。同时,赵执信又是刑部尚书、著名诗人王士祯即王渔洋的甥婿。赵执信一生坎坷。其人生大致经历了青年时期的仕宦生活,壮年时期的漫游生活和老年时期的隐居生活三个阶段。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赵执信17岁考中举人第二名。18岁中进士,并入选翰林院检讨。23岁任山西分试正考官。25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并兼任翰林院检讨。然而正当他春风得意时,却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国恤中宴饮观剧案”。赵执信因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期间,被友人洪升邀请观(长生殿),被黄六鸿告发,以“国恤张乐大不敬”之罪,革职除名,当时他只有28岁。赵执信的许多朋友,无不对他的才华和遭遇表示惋惜,孙莪山曾在诗中写道:“秋谷才华近绝涛,少年科第尽风流。可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一直没能再踏入上层社会。赵执信具有一种清高的人格和对人生、对世事不怨不悔的超然精神,对《长生殿》事件的态度颇能说明这一点。事发后,有不少当事者千方百计开脱自己,极个别的人甚至不惜味了良心出卖朋友,而赵执信却说:“余至考功,一身任之”。把此次事件的责任尽揽子自身。他拒绝向刑部官员行贿,结果被革职削籍。之后,他也没有像慎行那样改名再登第,而是闲置终身。当他晚年寄居苏州时,得友人冯躬暨告知有复官机会,他写诗表示谢绝:“解道萧韶能得凤,何妨一鹤不来仪。” 赵执信18岁中进士,踏上仕途,28岁便被迫离开京城,前后只有10年时间,但严酷的现实却使他较早地成熟起来。他看透了官场的龌龊、世态的炎凉,尤其是对统治集团内部的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和某些势利小人的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极其厌恶。他要洁身自爱,保持人格,不与那班人同流合污,加之他认为自己有才华,有能力,不够谦虚待人、谨慎行事,必然使其成为被排挤的对象。所以,在他的笔下一度曾透出一种孤寂感和悲凉感。他在《除草》、《蝉》等诗中,都传达出这样一种情绪。比如,康熙二十一年,在所作《蝉》一诗中吟道:“蜕化知何故,传声秋树端。虚随貂作饰,剩有露为餐。蟋蟀劳相和,螳螂遣暂安。严霜休太逼,已怯早来寒。”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赵执信虽身处宦海时,仍能体会到百姓疾苦,其忧国忧民的意识展现于笔端。他在23岁时,曾在出典山西乡试的途中,作诗《道旁碑》,深刻揭露了道路两边许多功德碑的虚伪性、欺骗性,再现了劳动人民受之约束和 精神上的双重压迫。青年时期的仕宦生活以《长生殿》事件为结局,也是赵执信人生中一个重大转折。如果说,在此前赵执信要实现自我还有些顾虑的话,这时的他彻底解脱了,尽将一腔愤恨与不平倾泻于笔端。自被削职到63岁(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 年)时,是赵执信在全国各地的漫游时期。他以此排遣心中烦恼,在山水景物中寻求思想上的慰藉。通过漫游,深入社会,接近人民,体察民情民意,访问了许许多多知心朋友。他由官场的黑暗逐渐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由个人的不幸逐渐认识到了广大人民的痛苦。经过这一时期的漫游,赵执信的思想和文学创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他的平民意识在思想中越来越多,他和平民百姓多接触一分,对掌权者之愤恨就增加一分。正是在与平民百姓的不断接触中,他的思想与感情得到了真正的深化和升华,他个人与掌权者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社会化。他把漫游时期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在赵执信的创作中,无论是咏物诗、怀古诗,还是那些新乐府式的“民怨诗”,都力求对社会、对读者产生一种影响,以期引起读者或赞同、或同情、或怒恨的情感共鸣。现实主义是他诗作的一贯风格。他同情人民,一生写下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收录在他的《饴山诗录》里。该诗集共19卷,收录赵执信诗歌1044首。赵执信的诗有的反映清初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给人民造成苦难的原因,如《大堤叹》写的是水灾,《纪旱》写的是旱灾,《刈割二十韵》写的是霜灾,《记蝗》写的是虫灾等等。但赵执信不仅对天灾有怨恨,更对人祸有指责。在《记蝗》中,他劝说蝗虫不要吃农民的庄稼,最好到达官贵人的公馆里安家落户,表现了对统治集团的厌恶。在康熙四十四年的《碧波行》里,他把批判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皇帝:“连江千里号悲风,无由吹入长杨宫。翠华春日此徘徊,何不却趁清秋来。”指责皇帝不要只到江南游山玩水,应到江北察看一下灾情,体察一下民情。在《题搜山图卷》中,他借画面上的群妖,鞭挞了统治集团中荒淫无耻的大小官员。赵执信重社会、重读者,表现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诗作也因此充分体现了现实性,由此与王渔洋在诗坛上倡导的形式主义作风和宗派主义倾向针锋相对,出现了清初山左诗坛上一桩著名的“诗坛公案”。王渔洋是清初诗坛盟主,是“神韵说”的倡导者。在他的影响下,诗坛形成了形式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而受到严羽和吴乔思想影响较深的赵执信,则主张“诗中要有人在”,反对作家无病呻吟,脱离现实;主张“诗之外要有事在”,强调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教育意义;主张“文以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要求形式服从内容,语言为内容服务;主张作家“从其所进”,自由选择艺术风格,反对以“神韵”的惟一尺度衡量作品的好坏。他的诗论专著《谈龙录》,针对“神韵说”而作。赵执信还号召作家继承《诗经》、汉乐府和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不要被当时的形式主义诗论所迷惑。他的主张虽有过激之处,但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他的以上主张击中了形式主义诗风的要害,确有可取之处。
赵执信63岁时结束了漫游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虽然隐居,但关心现实、关注社会的思想没有变,反映现实的笔也没有放。7岁时虽因病失明,但仍笔耕不辍,又出诗作百余首。他的作品语言朴素,立意新颖,至今仍有许多作品广为流传。 纵观赵执信一生,作为仕宦中的他,的确不幸,然而,作为诗人、一个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却正是由于这种“不幸”成就了他这样一个“抱奇才、负奇才”的奇人。




求淄博赵执信故居旅游攻略~
赵执信纪念馆坐落在博山著名古代园林因园旧址上,位于今博山区中心路东首,后乐桥以南,毗邻范公祠。由于因园旁边有一条南北狭长、树丛翠绿、溪水漫流的山谷,四季风高如秋,人们便把这一带称作“秋谷”。纪念馆背依荆山,下临秋谷,山岩重叠,泉水绕屋,天然秀色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是一处文化底蕴...

阳谷县17075056935: 山东省淄博市古建筑有哪些
华孔去甲: 1、颜文姜祠年龄,1436岁,位于孝妇河源头.博山颜文姜祠(俗称大庙),位于城郊西南凤凰山南麓,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为纪 念一位勤劳、善良、孝敬老人的民间劳动妇女而修建的祠庙.它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更建...

阳谷县17075056935: 谁不说陕西好 作文 -
华孔去甲:谁不说陕西好 我的家乡陕西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对它充满了热爱.我来跟你说说我眼中的淄博,希望你会和我一样喜欢它,并欢迎你到淄博来做客. 陕西处于鲁中地...

阳谷县17075056935: 淄博有那些名胜古迹 -
华孔去甲: 峨庄瀑布群 [淄博] 峨庄乡地处鲁中山区,淄川城东40公里.这里青山、碧水、蓝天,空气清新宜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平均海拔45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500-900毫米,年...周村古商城 [淄博]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

阳谷县17075056935: 山东淄博有什么名胜古迹 -
华孔去甲: ★淄博旅游★ 淄博聊斋城 淄博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1.淄博宝山滑雪场 淄博玉黛湖滑雪场2.聊斋园 蒲松龄故居 东周殉马坑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原山泰山行宫 鲁山森林公园 齐国历史博物馆3.齐故城遗址 中国古车博物馆 淄博市博物馆 泉河头风景区 ...

阳谷县17075056935: 关于参观华中纪念馆的作文大全 -
华孔去甲: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游览了赵执信纪念馆.赵执信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心路东首,后乐桥南,毗邻范公祠,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来到赵执信纪念馆,只见迎面石壁上刻着“秋谷高风”四个大字,旁边一块大石头上...

阳谷县17075056935: 济南去沂源九天洞旅游? -
华孔去甲: 自驾吗? 相九仙洞临景点大全 马鞍山 王渔洋纪念馆 管仲纪念馆 东周殉马坑 桓台马踏湖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白石洞风景区 金牛山风景区 颜文姜祠 范公祠 赵执信纪念馆(因园) 中国陶瓷馆 峨庄瀑布群 梓童山景区 梦泉生态旅游区 玉黛湖生态庄园 奎盛公园 周村古商城 齐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古车博物馆 聊斋城 姜太公祠 鲁山森林公园 樵岭前风景区 开元溶洞 石门景区

阳谷县17075056935: 淄博旅游景点有多少 -
华孔去甲: 周村古商城,碧霞元君行宫,高阳故城,齐故城 ,聊斋城 ,沂源溶洞群风景区,文峰山公园,中外酒瓶博物馆,淄博陶瓷博物馆 等...

阳谷县17075056935: 淄博那好玩啊
华孔去甲: 张店区 中国陶瓷馆 玉黛湖庄园 临淄区 齐国历史博物馆(AA) 中国古车博物馆(AA) 东周殉马馆 临淄墓群 姜太公祠 淄川区 聊斋园(AAA) 蒲松龄纪念(AAA) 奎盛公园 梓童山风景区 博山区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AAA) 开元溶洞(AA) 樵岭前风景区 鲁山森林公园 赵执信纪念馆 周村区 周村古街 桓台县 马踏湖 王渔洋纪念馆(AA) 沂源县沂源九天洞 圣佛山

阳谷县17075056935: 谁能告诉我二桃杀三士这个典故的完整故事?
华孔去甲: “二桃杀三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比喻借刀杀人.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载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齐景公时,有三个勇士,名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