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释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童心说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龙洞山人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一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一胡一 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

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诗何必古《逊,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

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译文:

龙洞山农在为《西厢记》写的序文末尾说:“有识之士不以为我还有童心的话,就知足了。”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以为不该有真心。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一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儿童,起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水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会贸然失落呢?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而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的闻见和理性的道理一经入主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

久而久之,做得的道理、闻见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一来,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

人的闻见、道理,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可是,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关键在于,圣人们不读书时,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纵使多读书,他们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绝不像那班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雍塞了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现而雍蔽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至于迷人心窍呢?

童心一旦雍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就无法明白畅达。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童心已失,而后天得到的闻见道理却入主心灵的缘故。

既然以闻见道理为本心,那么说的话就成了闻见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哪怕他说得天花乱坠,跟我又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

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肯定信以为真;给假人谈假文章,必然赞赏备至。这可真是无处不假,便无所不喜呀!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原因何在?因为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

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闻见、道理就会失去立脚之地,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逊;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古诗演变成六朝诗外,近体格体。

古文也发展为唐朝传奇,金代院本,元人杂剧,《西厢记》,《水浒传》,还有当今应科举的八股文,凡是讲求圣人之道者都是古今杰出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厚古薄今。所以,我对那些发自定心的文章体会最深,实在用不着言必称六经,言必称《论语》、《孟子》。

六经、《论语》、《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不然的话,也是那班糊涂弟子们,追忆老师的言语,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全是圣人的一精一辟理论,而奉若经典。

又哪里晓得,这其间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一精一论呢!即使真有圣人讲的,也是有的放矢,不过就一时一事,随机应答,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罢了。对症下药,不拘一格,怎么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呢!

显而易见,六经、《论语》、《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呜呼!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作文之本呢?




文言文养心亭说的翻译
张子宗范有行有文,其居,背山而面水。山之麓构亭,甚清静。予偶至而爱之,因题曰“养心”。既谢,且求说,故书以勉。翻译:孟子说:“心性修养最重要的是节制自己的欲望。如果欲望很少,即便天生善良的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尽管还能保存本性,但为数也是很少的了。

世说新语15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15篇原文及翻译 品藻 第九(中)【原文】31.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道。”【翻译】简文帝说:“何晏的言辞精巧,拖累了他的义理本身,嵇康的俊才损伤了他自身的抱负。”【原文】32.时人共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①,其失孰多。多谓立惠帝为重。桓温曰:“不然,使...

世说新语三则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三则原文及翻译如下: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当初登上公车,手持...

杞人忧天原文文言文翻译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8. 文言文《杞人忧天》的译文 译文:杞国有一个人,...

论语全文翻译,谢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看看下面的论语原文及翻译吧! 【原文】 1·1子日(1):“学(⑵)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 而不 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⑴)子:中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及翻译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诗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所作的议论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该诗的原文以及翻译如下: 【作品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世说新语 有关王羲之 的篇目 原文及翻译中考篇
一、译文 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的见解新颖,对问题有独到的体会,心里所考虑的实在美妙,你想见见他吗?”王逸少本来就有超人的气质,很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一起坐车到王逸少那里,王总是着意矜持,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就告...

英耀篇怎么翻译 英耀篇原文及翻译
英耀篇原文及翻译 1、原文:入门先观来意,出言先要拿心。先千(恐吓)后隆(恭维),乃兵家之妙法。轻拷(旁击侧敲)向卖(卖弄),是江湖之秘宗。有问不可迟答,无言切勿先声。谈男命,先千后隆,谈女命,先隆后千。人人后运好,个个子孙贤。 三五成群,须防有假。嘻呵成,必定无心。来意慇勤,前运必非好景。

张仪者魏人也文言文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 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

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及翻译
《论语》二十篇节选原文及翻译如下:1、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

稷山县19282185188: 明代《童心说》的全文翻译???谢谢!!!本人急用明代李贽童心说
连楠研立: 李贽(明)《童心说》及译文龙洞山人叙《西厢》[1],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

稷山县19282185188: 《童心说》文言文翻译 -
连楠研立: 龙洞山农在为《西厢记》写的序文末尾说:“有识之士不以为我还有童心的话,就知足了.”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以为不该有真心.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稷山县19282185188: 文言文翻译.《童心说》中1“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
连楠研立: 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就无法明白畅达. 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

稷山县19282185188: 童心说翻译 -
连楠研立: 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古诗演变成六朝诗外,近体格体,古文也发展为唐朝传奇,金代院本,元人杂剧,《西厢记》,《水浒传》,还有当今应科举的八股文,凡是讲求圣人之道者都是古今杰出的文章,绝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厚古薄今.所以,我对那些发自定心的文章体会最深,实在用不着言必称六经,言必称《论语》、《孟子》.

稷山县19282185188: 李贽的 “纯假纯真” 的 “童心说” 怎么理解? -
连楠研立: 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这种“本心”是最纯洁的,未受一切污染的,因而他也是最完美的,最具一切美好的可能性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

稷山县19282185188: 高中语文课文翻译
连楠研立: 楼主 的本文出自李贽的《童心说》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

稷山县19282185188: 翻译翻译“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
连楠研立: 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而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

稷山县19282185188: 李贽的童心说讲的什么?
连楠研立: 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

稷山县19282185188: 翻译一段文言文的意思 -
连楠研立: 其实是作恶多端,却一味谈仁义不作恶;其实是偏私自己喜爱的,却大谈要泛爱,要博爱;其实是固执己见,却只说不可自以为是.PS,其实意思很直白了,几乎等同于白话文.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