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洋务教育的开端对不对?

作者&投稿:说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理解由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清末,清政府出台了两个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体现教育层次结构的学制,其中在“中学堂”层次之上的是“高等学堂”,与高等学堂在同一层次的有“大学预科”和“高等实业学堂”。“高等学堂‘令普通中学堂毕业愿求深造者入焉,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是大学预科。……这一级的高等学校共有五种类型……高等实业学堂和实业教员讲习所,包括高等农业学堂、高等工业学堂、高等商业学堂、高等商船学堂,以培养高等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32]北洋大学堂的二等学堂即是大学预科。“头等学堂即现在之正科,以伍廷芳为总办;二等学堂即现在之预科,以蔡绍基为总办。”[33]北洋大学堂创办之初设立二等学堂是为解决头等学堂生源问题。为了与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的规定相一致,1903年北洋大学堂停办二等学堂,改为大学预科,召集二等学堂旧生和北洋水师学堂学生补习普通学科为预备科,1905年毕业升入正科第三班。为解决北洋大学生源问题,自1903年起将保定直隶高等学堂定为北洋大学堂的预备学堂。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的《大学令》,规定大学预科的学生入学资格须为中学校毕业,或经试验有同等学力者。1913年教育部决定将保定直隶高等学堂由保定迁入天津,作为北洋大学堂的预科。至于预科的性质,“大学的预科和普通高等学堂,他们是分科大学的预备教育阶段”[34]。1931年考入北洋大学预科,1937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本科的矿业系学生刘树人的在学过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情况。刘树人1931年夏报考了天津北洋大学预科,8月20日北平各大报纸刊登了北洋大学1931年度录取新生榜,他随即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名字榜列第9名。考入预科后,课程除每周有一次国文课为中国老师讲授古文外,其余的数学、物理、化学、英文等均使用英文课本上课,教师亦用英语讲授。下午时间都安排物理试验、化学分析、木金工厂实习、制图等。1933年暑假他升入本科一年级。因为他是二年级工科预科生,按学制规定需要取得高三毕业证书才能升入本科,故暑假留校集中受训。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大学预科的课程内容及办学层次。中国大学设立预科来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是学习美国大学的经验,美国在19世纪初为解决大学本科生源问题就开办有预科。[35]“美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显著的,无论是预科制,还是大学模式,都曾被引入中国。”[36]1902年后随着大学在我国的兴起,开办预科也随之在全国推开,并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
预科与正科的不同还可以从保定直隶高等学堂的例子中认识。该学堂是清末北方一所办学水平较高的重要学校,但是他的毕业生离进入北洋大学堂的正科还有差距。“保定直隶高等学堂成立之年,即在督署搭棚招考新生约250名为第一班。第一班学生在保定直隶高等学堂读完三年,第四年转入北洋二等学堂的四年级。翌年升入头等学堂(此时头等学堂改名为正科)。第二班学生在保定直隶高等学堂读了五年,因毕业时学部认为合格准予升入北洋大学堂正科。但北洋大学堂教务提调王劭廉亲往保定甄试,认为程度不够,又续读一年,才升入正科。第三班以后的课程进度经王劭廉予以调整,才与北洋的二等学堂程度一致,毕业生届时升入北洋大学堂正科。”[37]此外,北洋水师学堂学生进入北洋大学堂的预备科,也要补习普通学科的科目。由此可见,清末高等学堂的办学水平与“大学堂”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我们再将此问题放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整体过程中去认识。我们知道,大学教育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层次的教育,他的产生是建立在初等、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中国的近代学堂出现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但是当时多为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小学堂。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并没有建立西式学堂。1850年为抵制太平天国的影响,咸丰皇帝发出上谕,要求“书院家塾教授生徒,均令以御纂《性理精义》、《圣谕广训》为课读讲习之要,使之家喻户晓,礼义廉耻油然而生,斯邪教不禁而自化”[38],可见还在努力维护封建教育。中国的近代教育出现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60年11月,中国第一个赴美留学生容闳向太平天国提出7点改良建议,其中有关于建立军事学堂和实业学堂的建议。1862年恭亲王奕忻向清政府上《奏设同文馆折》,7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学。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西式学堂,随后1863年建立上海广方言馆、1864年建立广州同文馆等等。这些语言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被统称为“西文”学堂。而“西艺”学堂的建立则比“西文”学堂晚。郑观应曾指出:“今之学其所学者不过精通文学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外,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其本末,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语言文字其未也。”[39]在国人认识到“西文”学堂的不足之后,“西艺”学堂开始建立。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学,1876年福州电报学堂建立,1879年天津电报学堂建立,等等。“西文”、“西艺”学堂的建立为中国近代教育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就高等教育而言,他的贡献至少有三点:第一,丰富了教育层次,为高等教育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二,培养了具有新文化、新知识的学生,为高等教育准备了生源;第三,各类学堂的探索为高等教育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中国的近代教育发展是一个层次结构逐渐完善的渐变过程,这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从1860年洋务派开始创办西式教育,到1895年北洋大学堂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校的出现,就体现了这一发展规律。这也符合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我国的近代教育和日本的近代教育都起步于19世纪中晚期,有许多相近之处。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向欧美教育学习加快了近代教育的步伐,开始出现工业、农业和商业学校。1899年日本连续公布了《实业学校令》和工业、农业、商业及商船学校规程,“目的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产业界所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和中等管理人才”[40]。《商船学校规程》规定:商船学校可分为甲、乙两种。甲种商船学校的修业年限为三年,加上实习可延长一段时间。学习科目有作文、物理、地理、化学、外语等。科目(学科)分为航海科和机械装置科。航海科有航海术、运行术、机械装置概论、海上气象学概论和造船学概论等。机械装置科有机械装置术、机械制图、力学、应用力学和电器学概论等。两科分别有航海和造船的实习科目。这与我国培养“分驾驶一途,制造一途”人才的福建船政学堂十分相似,同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
  北洋大学堂的创建与日本大学的创建也有相似之处。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的前身是建于1871年的工部省东京工学寮。1872年3月公布的《工学部学校建设概要》规定:工学寮由小学部和大学部两部分组成。小学部学制2年,学习期满后,经过考试成绩合格者进入大学部的各门专业。大学部学制4年,专业教育2年,实际教育2年。设有土木、机械、电讯、矿山等6个学科。[41]
  北洋大学堂建立之初也是由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组成,设有土木、机械和矿冶等学科,其办学结构和性质与东京工学寮相似。当时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到:“该道拟请设立头等二等学堂各一所以资造就人才。惟二等学堂功课,必须四年方能升入头等学堂。头等学堂功课,亦必须四年方能造入专门之学。”二等学堂“此外国所谓小学堂也”,头等学堂“外国所谓大学堂也”[42]。为保证生源质量,北洋大学堂将小学堂2年制改为4年制。这一改变,使二等学堂达到高中教育水平,加上课程的调整,保证了大学预科的学生水平,从而保证了北洋大学堂本科的生源条件。
  综合分析北洋大学堂和中国高等教育起源的关系,乃至于对于中国近代社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影响,我们认为将北洋大学堂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点可能更为恰当。

  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同文馆,派遣留学生,设立译书局翻译西书等,开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同文馆的建立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从事翻译工作,但正式设立外语学校却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1861年奕䜣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丁韪良从1869年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监察官,实际控制了经费和人事大权。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只招收13、14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一是年龄稍大、仅借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翻译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戊戌变法有关。

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

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同年,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师范馆成立,师范馆为北京师范大学(以及由北京师范大学临时西迁中创办的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 。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利用不平等条约 取得在华办学特权 ,传教士在澳门办了 马礼逊学堂 ,相继在五个通商口岸 办理一批教会学校 。

早期教会女学堪称 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先声。

187年5月,在华传教士 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 传教士大会 ,建立了全国性 联合组织 ;

教会学校侵犯了 中国的教育主权 ,但也突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与制度 ,培养了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人才 。

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 的举办 类别 和特点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农民革命运动的冲击后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两派 ——顽固派和洋务派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出于自强 ,进行了近代第一次社会和政治改革,即洋务运动,其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从 自强 到 求富 ,洋务教育从此起步。

洋务教育以学习西方为追求 ,包括举办学堂 派遣留学生 和教育观念的部分转变 ,中国近代教育由此开端。。1862年 ,第一所洋务学堂 ——京石同文馆 在北京创立 。其后创设了30多所洋务学堂 。

洋务学堂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方言学堂,也就是外国语学堂 ,主要有1862年 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1863年上海方言馆 ,1864年广州同文馆 等 ,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第二类 军事学堂,主要有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 ,训练水师 人才 ,1881年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等,这些学校培养能使用洋枪洋炮的士兵和军官。

第三类 技术学堂 ,1865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附设 机械学堂 ,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的人 等,培养会使用、维修洋机器的人员和一些通讯人员。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京师大学堂 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它的创办与近代哪一重大事件相关???该...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有了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高等教育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各种人才。它的创办与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请问北大和北师大前身分别是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由中华人...

北京师范大学校徽的含意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什么?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亲笔题写校名。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

大学堂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1898年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

北师大的地标是什么?
1.木铎,木铎是一种铜质的铃铛,但是它的舌头是木头的,北师大的校徽就是木铎金钟,所以它就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所有北师的学生,对木铎都怀以崇高的敬意和无比的亲切之感。木铎又是是“教师”的别名,所以是北师大的代表,每年毕业季的时候,每个北师人都要在下边合照。可见它就是我们学校最有标志性...

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北师大还有很多地标性建筑,比如敬文讲堂、京师学堂、五四纪念碑、木铎、牡丹园...1.牡丹园。唯有牡丹真国色。北师大图书馆和主楼旁边的牡丹园是情侣,大爷大妈,孩童必去之地。花开正盛,花香四溢!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

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建筑地标?
木铎”是我们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木铎的下面写有“木铎金声一百年”,因为它是在2002年9月8日北师大一百周年的时候揭幕的。木铎大概高12米,是紫铜铸造的,里面是木舌,代表了教师的教化支舌。很多来北师大参观的人,木铎都是必合影的一个建筑~邱季端体育馆,由大馆和附属训练馆两部分组成。馆内的...

川东师范学堂的介绍
1950年,以川东师范学堂(后来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为主体,同时合并其他院校系科,分裂并分别组建了西南师范大学(我国四大老牌著名师范学府,也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重点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业大学)。西南师大和西南农大身出一体,同为一源,组成两校...

阜城县17735233159: 近代教育的诞生是在什么时候? -
凤肾安中:[答案] 西方近代教育以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为诞生的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发轫于洋务运动初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各地兴办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真正起...

阜城县17735233159: 为什么中国的近代教育开始的标志是京师大学堂而不是京师同文馆区别是?
凤肾安中: 总的来说,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新式学校,但最初就是做翻译,所以不是"体制完备"的学校.京师大学堂迟一点创立,是近代最早的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1902年的时候京师同文馆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改名译学馆.1912年,就改成了北京大学.

阜城县17735233159: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大学? -
凤肾安中: 中国从1898年开始有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

阜城县17735233159: 北京大学是谁建立的 -
凤肾安中: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这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建立者为清政府 民国初...

阜城县17735233159: 京师大学堂 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它的创办与近代哪一重大事件相关???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急!! -
凤肾安中: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有了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高等教育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各种人才.它的创办与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有关,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阜城县17735233159: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开始创办新式学堂,其中 - _____________ - 是这一时期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 -
凤肾安中:[答案] 京师同文馆

阜城县17735233159: 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中开办的京师大学堂.___(判断对错) -
凤肾安中:[答案]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期间,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

阜城县17735233159: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洋务运动的产物.错误:___理由:___. -
凤肾安中:[答案]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不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答案为: 错误:京师大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产物.理由:京师大学堂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