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的第三句能用七个字的吗?

作者&投稿:宦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二四句是六个字,第三句是七个字的诗,属于什么诗词格式?~

第一二四句是六个字,第三句是七个字的词,词牌叫《西江月》。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是古代常用词牌。分上下阕,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一二四句六个字,第三句七个字。例如苏轼的《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又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写宝玉的《西江月》二首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绝句通常是四句三韵 有七言和五言绝句
(偶有六绝)

律诗通常是八句七韵 有七律和五律之分
(鲜有六律)


详见下解: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 、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

作诗,按标准填入汉字,不容易。因为有的汉字,义合适,声未必合适。有些字可以换,如"两"是仄声,如需平声可以换成"双";"此"可以换"兹";"彼"可以换"他";"碧"可以换"苍","神州"可以换"赤县";"长安"可以换"日下"……。但许多字、词很难换,如数字中除"三"、"千"是平声外,其余都是仄声。其中除"十"可以"旬"替代外,别的字都难到找平声替代。于是古人想出个变通的办法。七言诗的顶节、头节、腹节,每个音节都两个字,讲究的是第二字,它正在节奏点上,平仄不得通融,第一字好商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注意,不是无条件)该平而仄,或该仄而平。脚节只一个字,硬碰硬,通融不得。通融的规则有深有浅,先讲浅的,深的"拗救",后面再讲。
  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相传有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的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平仄可以不拘;至于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这是就七言诗而论的;其所以不提第七字,因为脚节只一个字,尤其要"分明",自不待言。由此推断,五言诗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简洁明快好记,但是不全面,不准确,对有些句式不适用。初学者如果仅凭这口诀来作近体诗,定会在平仄上犯规,乃至犯诗家之大忌。
  在近体诗句中,有两种大忌必须避免,有三种小忌应尽量避免。
  大忌之一是"孤平"。所谓"孤平",出现在乙2句式上,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当你用这种句式写诗时,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绝不可将平通融为仄,变成: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这叫"孤平"句,就是除了押韵那个平声外,只剩下一个平声了。诗词格律专家王力教授找遍《全唐诗》,只找到两个例子: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不能。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句数不定,但每句皆为五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轼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七言诗的平仄规律是什么
卧”跟着也是仄声。杜甫《绝句》第二句“行”字平声,第三句“含”字跟着也是平声。3、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又是相间的。相重相间交替用。七言绝句每句四个节奏,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七言绝句又称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平仄定格凡四式。

浣溪沙 苏轼 中的一个问题
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词牌由来《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

浣溪沙意思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请教,第3句是六个字并以逗号分开的七言诗,叫什么词牌名?
段),下片开头叫“过片”,过片为“三言两句”。上片第三、四句对仗,过片三言两句自身对仗。送你一阕拙作《鹧鸪天•又见枝头绽玉梅》:又见枝头绽玉梅,生来香著苦寒时。轻弹冠盖吟温语,怒指云涛唱冷辞。时有限,意无期,几回梦里奋征蹄。君将贺酒权留寄,寒尽春回再品诗。

诗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分别叫什么?
七八句为尾联。律诗介绍: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什么意思
前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五言律诗为四联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

五七言诗的格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

七言绝句如何押韵
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七...

七言古诗一般是写几句?
可以写4句,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就叫做“七言绝句”;也可以写8句,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就叫做“七言律诗”;也可以写8句以上,符合近体诗格律的就叫做“七言排律”;也可以写6句,那就是古体诗,若写更多的话,也可以是古体诗。七言格律诗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不是古诗,兴于唐代。这种诗有几种格式:1...

浣溪沙的意思
本意是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溪水。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今浙江省诸暨市南近郊的苎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相传这里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所以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原本意思是咏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浣纱...

宝坻区13621111394: 五言诗的规则 -
乘锦丹红: 作诗,按标准填入汉字,不容易.因为有的汉字,义合适,声未必合适.有些字可以换,如"两"是仄声,如需平声可以换成"双";"此"可以换"兹";"彼"可以换"他";"碧"可以换"苍","神州"可以换"赤县";"长安"可以...

宝坻区13621111394: 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区别 -
乘锦丹红: 简单地说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的诗,而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的诗,律诗是由八句组成的诗,而绝句是由四句组成的诗,如果弄明白了这几点,就很容易区分什么是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什么是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了.

宝坻区13621111394: 什么是七言诗,五言诗 -
乘锦丹红: 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因此是两句

宝坻区13621111394: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在哪里? -
乘锦丹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

宝坻区13621111394: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散曲各自的区别 -
乘锦丹红: 五言古诗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

宝坻区13621111394: 五言律诗七言绝句的意思? -
乘锦丹红: 诗大体分为律诗和绝句 每句七字的,共四句,成为七言绝句, 每句五字的,共四句,成为五言绝句, 每句七字的,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称为七律 每句五字的,共八句,称为五律

宝坻区13621111394: 五言律诗格式 - 请问:五言和七言古诗应怎样押韵?有格式吗!谢谢!
乘锦丹红: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七言诗 诗体名...

宝坻区13621111394: 古诗,五言律诗是四句诗,每句都是5个字,七言律诗也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古诗选集,其中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多12首,总字数却反而少了24个... -
乘锦丹红:[答案] 设五言律诗x首 则七言律诗(x—12)首 由题意得:4*7(x-12)-4*5x=24 解得:x=45 所以x—12=33 答:五言律诗共有45首,七言律诗共有33首

宝坻区13621111394: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与诗词与散曲的区别 -
乘锦丹红: 无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大体上很相像 都是8句 对仗 押韵都很相似 区别就在于每句的字数 五言每句都是五个字 如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

宝坻区13621111394: 五律诗可以是6句或者12句吗 -
乘锦丹红: 一般诗句都是前半句起,后半句收,意思就是逗号前的半句读第3或者第4声,逗号后的半句读1、2声. 七言律诗:每个句子都有7个字,共8句 五言律诗:每个句子都有5个字,共8句 七言绝句:每句子都有7个字,共4句 五言绝句:每个句子都有5个字,共4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