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争霸中,中原诸侯国为啥越来越被动?

作者&投稿:籍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却成了弱国?~

春秋初期有四个中等强国,分别是郑国、宋国、鲁国和卫国,郑庄公时期的郑国一度成为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国;宋襄公曾和楚国争夺霸主地位;鲁国的地位一直很特殊,鲁僖公时期的鲁国实力不容小觑;卫武公勤王有功隐隐成为诸侯首领,而卫国更是在平王东迁后晋升为公爵国。可以说,春秋初期的四国是相当有分量的,但是这四个诸侯国几乎是肩并着肩紧挨在一块的,彼此实力相当,疆域相当,谁也吞不了谁,谁也兼并不了谁,想要寻求对外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来四国不占地缘优势,处在四战之地;二来本身四国国内的发展就比较僵化,不仅没有新东西注入,反而内乱比较严重,这在春秋初期似乎还算不得什么,但等到晋国、楚国、齐国、秦国强势发展的时候,这四国的劣势就真的拉来了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四国不仅没有实力争霸,即便是自保都要拼尽全力,后期更是直接沦为弱国。

在这四个诸侯国中,宋国和郑国都是比较特殊的。宋国是四国中唯一的初封公爵国,初封的时候疆域是方百里,诸侯有“方不过百里”的规定,其中公爵国和侯爵国都是方百里,当时的宋国、鲁国和卫国疆域上来说都是相同的,只是宋国是殷商遗民建立的诸侯国,因此分封的时候就是公爵国,天然地位是最高的,当然实际地位来说“以屏藩周”的鲁国和卫国的地位更高一些,他们是真正护卫周王室的存在。
与宋国、卫国和鲁国有专属封地不同,郑国一开始只是一个畿内国,郑国被分封的时候已经是西周晚期,而是在京畿之内有采邑,郑国与周王室共命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郑国的发展。
不过好在郑国开始连续出现了三位很有作为的国君,即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和郑庄公。正是这三位国君的不懈努力,郑国终于从畿内国中脱离出来,向东迁移,有了自己的地盘,而又因为郑桓公的牺牲以及郑武公的勤王之功,郑武公和郑庄公都做了周王室的卿士,他们利用这样的身份不断为郑国谋私利,先后吞并了不少的小诸侯国,使得郑国迅速在春秋初期崛起,成为春秋初期的第一强国,即便是齐国都不能与之争锋。

同样在平王东迁过程中收益的就是卫国,当时正好是卫武公当政,卫武公施行卫康叔政令,卫国国富民强,然后周幽王被杀后,卫武公领卫国兵士勤王,与晋国、秦国、郑国等赶走了犬戎,卫武公俨然成为诸侯之长,卫国从侯爵国升为公爵国。这是卫国最强盛的时候,但无论是卫武公还是郑庄公,都没有带领自己的诸侯国走向真正的霸主地位,反倒是齐国脱颖而出,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为真正的霸主。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看到了机会,当时晋国还处在内乱中,齐国更因为齐桓公的去世而陷入内乱,宋襄公就带领几个诸侯平定了齐国的内乱,他籍此想成为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只是宋襄公秉持礼仪,遇到的对手却是自称蛮夷的楚国,宋襄公最终还是败了。实际上宋襄公空有大抱负,但是宋国的综合实力撑不起宋襄公的野心,不过楚国也没有得逞,反而是晋文公成为新一任的霸主。
齐桓公在争霸之前,实际上鲁国还曾是齐国称霸的一个强大的对手,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一开始实力不弱,但在与齐国的较量中并没有占得上风,不过因为鲁国有最完备的周礼,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是很强大的,鲁僖公时期的鲁国实力很强,虽然没有称霸成功,但也曾和当时的争霸国晋国和楚国正面交锋过。

因此,我们看着四个诸侯国在春秋初期实力都是不弱的,疆域也不算小,算是中等强国,但是这也仅仅是在春秋初期,当时的兼并战争还不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不够激烈,争雄称霸还没有成为主旋律,因此这些国家还是挺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形就发生了改变,他们一步步沦为弱国,不仅在争雄称霸中陪跑,甚至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这几个诸侯国没有地缘优势,后来更是沦为四战之地。在最开始,这几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是很好的,地处中原的中心,有先进的文化支撑,所以发展的很快,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没办法再发展了,因为地就那么大,你扩张也得有数,吞并点小的诸侯国没事,一旦想吞并大的,就会引来更大的战争,最后得不偿失。中原之地就那么大,人人都在抢,地处中心的诸侯国反而被动,无法对外扩张,北有晋国,南有楚国,西有函谷关以及秦国,东有齐国,所以想要对外扩张难上加难,反而自身因为处在四战之地,经常接受战火的洗礼,疲惫不堪,像郑国,夹在晋楚之间没少挨打。
其二,这几个诸侯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内乱,内乱消耗国力也是惊人的。郑国自郑氏三公之后,即郑庄公之后就开始内乱,国力迅速衰落,卫国更是如此,卫国似乎一直处在内乱中。鲁国的内乱主要起自鲁国三桓,等鲁国国君终于将鲁国三桓打趴下后,外面的世界早就变了样,鲁国已然落后。这几个国家因为地处中原中心,有先进文化支撑,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国家和制度就会僵化,国内就会不思进取,反而容易出现动乱,对国家就是一种大的耗损。

其三,战斗力不强。四国虽然地处四战之地,经常有战事,但是战斗力不强,至少和晋国、齐国、楚国、秦国是没法比的,后面四个诸侯国常年和剽悍的夷狄开战、争夺地盘,战斗力自然很强悍。而中原之地的宋国、鲁国、卫国和郑国等则继续秉持礼仪之战,战斗力并不强,无法和晋国等强国争夺地盘。
第四,没有变法改革做为支撑。春秋时期诸侯国不断兼并扩张,最终剩下了十几个诸侯国,为了更进一步争霸称雄,诸侯国们纷纷进行改革变法,比如魏国的李俚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等,旧有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本身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吕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这过程中就是旧有的制度被打破,再加上后期的改革变法,自然发展更迅猛,而秦国更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反观宋国、卫国等,则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国内进行改革变法,还在坚持原有的东西,自然无法在战国七雄并立的年代立足。

1、平王东迁,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听天子号令,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互相征伐,开始争霸战争。
2、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奴隶制消亡封建制兴起,各大诸侯国兴起,分裂开始逐步走向统一。

在春秋和战国时代,中原地区文明程度较高,开发较早,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条件都十分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春秋列国中最早称霸的郑国就位于中原地区。但是,随着春秋历史的发展,中原国家在争霸的过程中越来越被动,最后由一流国家沦为二三流弱国。中个原因,我还是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春秋争霸开始时的列国

一.自然地理

从地形上看,中原地区以平原为主,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无险可守,不利于军事防御。而春秋时代是车战的鼎盛时代,战车只有在平原地带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这为中原各国的国土上战争多发、饱受兵祸埋下了祸根。后人的论述也提及了这一点劣势:比如在《增广廿四史论新编》的《鲁疆域论》中这样写道:“(鲁)其地平衍,无高山大川为之限隔,无鱼盐之利为饶沃,故终春秋之世,常畏齐而附晋;岂特其君臣孱弱,亦其地当走集,以守则不足以固,以攻则不足以取胜也。”《宋疆域论》:“周室棋布诸侯,各有分地,岂无意哉!盖自三监作孽,武庚反叛,周公诛武庚而封微子于宋,岂非惩创当时?武庚国于纣都,有孟门、太行之险,其民易煽,其地易震,而商丘为四望平坦之地,又近东都,日后虽子孙自作不靖,无能据险为患哉?”



水运有利于中原地区的贸易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原大地位置处于东亚大陆的核心,在地理上位于四战之地,四面受敌,是兵法中所谓的“衢地”,周边大国的北上南下东进西征都要经过中原地区。从军事角度看在地理地形上,齐秦晋楚都会经过这里,中原各诸侯国均无优势可言。事实证明,中原地区作为群雄争夺的战场,的确战争频发。春秋时代由中原周边国家发起的、改变列国地位的几场争霸大战均发生在中原地区:泓水之战发生于宋边境;鄢陵,城濮,邲之战发生在郑国境内。

从农业耕作条件看,中原地带比周边地区要优越很多:当地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于人们居住及农作物的生长;黄淮海平原及汝颍流域的丘陵坡地,土质肥厚软沃,易于耕作,豫东、鲁西南平原在古代地势卑湿,湖沼密布,较为著名的如孟诸、巨野、雷夏、荥泽等等,不胜枚举。湖沼附近草木丛生,有利于采集、渔猎活动的开展,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补充。


古代巨野泽在今天的遗存

根据宋杰老师在《春秋时期中国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和列强兴起的地理原因》的分析,中原的西部、中部河流众多,除了黄河、济水、淮河等巨川之外,还交织着伊、洛、汴等诸条水道,对发展航运和灌溉事业亦较为理想。比如宋国的陶就是一个以水运而闻名的贸易枢纽。因为当地具有许多优越条件,自武王克商、周公东征以后,西来的征服民族——周族便逐步占据了这片沃土,原有的土著民族——东夷、殷人则受到他们的驱逐和统治。诚如杨伯峻先生所言:“姬姓所封诸国,多在古黄土层或冲积地带,就当时农业生产而论,是最好或较好之土地。”

再加上中原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所以,在经济活动方面,中原华夏诸邦不仅有着“重农”的历史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很高,很多产品闻名遐迩,“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势平坦,人众车马行驶便利的洛阳与曹、宋的陶均被称为“天下之中”,这两地与郑国都城均是交通枢纽,道路交汇,是西方邦国、部族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处。


春秋时代的列国货币

不过,频繁发生的战争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各国的农业生产与商业经营。春秋时代的军队在征伐他国时,都会从敌国的田地中收取粮草补充给养。一来缓解己方后勤压力,另一方面打击敌国士气,诚如孙子所言:“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所以,要使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怒之,激励之。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以缴获的财物作奖赏。所以,在车战中,抢夺十辆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抢得战车的。而夺得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抢得的战车编入我方车队。)


中原小国很容易成为大国的粮仓

因此孙子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如果迫不得已要打消耗战持久战的话,就要“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意思是说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所以中原列国的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优势在有些时候难以有效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一定能助力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墨子救宋就讨论了中原的物产和楚国物产的差异

此外,中原列国的物产不一定有中原周边国家丰富。由于中原地区不临海、地理单元较为单一、地形变化小、经纬度跨度小,所以,中原地区的矿产、植被带、动植物种类不及中原周边国家丰富;而且中原地区国家林立,种类并不丰富的自然资源分摊到各个国家,每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量与种类自然也不大。这一残酷现实在墨子救助宋国的论述中一目了然:“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二.人文地理

中原大地与中原周边区域相比并不缺乏活力,中原地区的正统华夏族此时也是活力四射激情迸发。


子路就是著名的卫国壮士

虽然后人多用“郑卫之声”来代指靡靡之音,但是中原地区的民风并不颓废,位于四战之地的中原长期处于战争威胁下,民风也很刚健。《汉书 地理志》记载卫地喜好壮士,以勇力为上。《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鹪;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因为蒲地多壮士,所以英雄惜英雄,好汉重好汉,孔子教导子路以恭敬周全的礼数来对待勇士,才能治理好蒲邑。

郑国位于四战之地,常年的征战与郑庄公在春秋早期进行的军事改革让郑国在整个春秋时代拥有一支强大的步兵军——徒兵。徒兵由士和民组成。 “士”本是武士,是贵族阶级中的最底层,他们文武兼修。至于普通人民,平时三季务农,一季演武,又在四季农闲的时候举行狩猎以讲习武事。三年大演习一次。遇到战事,便征士民为兵。至于平时国家的常备军大约就是些武士。郑国将士的风采,从诗经 里的兔罝 中仍可以窥见一二:


兔罝


射猎图

而在男女情爱上,国风中的众多诗篇无疑都是多情男女们的真情流露。《史记·货殖列传》称郑之西境,“土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国男女有共同春游的习俗,其间不乏男女野合的开放之举。所以有人说诗经里的郑风开艳诗之先河。“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称郑卫之音。”除此之外,《诗经》中有《陈风》十章,专叙陈国风俗。当地民众信巫鬼,喜歌舞,乃至“亡冬亡夏”,陈国还有长女不出嫁的习俗,长女留在家中作为“巫儿”,主持家中的巫医祭祀活动。巫儿虽然不出嫁,但她们可以自由选择性伴侣享受男欢女爱。


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卫之音在古代有着负面的评价

《汉书·地理志》说“吴札闻陈之歌,曰:‘国亡主,其能久乎!’”春秋时代的郑卫之声,往往与亡国之音划等号。其实不光是在郑卫,在齐楚秦等国,性开放程度与男女关系的自由度很大,与我们印象中的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有天壤之别。月下幽会美女,少女爱慕勇士,痴情女苦苦守候出征的良人,直白的求爱大胆的告白,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真性情的体现。


云梦泽

虽然有一群浪漫多情,充满血性且文明程度高的国民,但是中原诸国的战略态势由主动滑向被动,除了自然地理上的劣势,也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中原各国主要为守旧文化传统与战略空间有限 这两点所累,最终未能勇立在春秋历史前进的潮头。




春秋五霸都是谁?
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尤以当今视角来看,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所以在各史籍当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庄王也得到了宽泛认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失为一时之雄,但问题是,勾践灭吴已然不能算是春秋争霸,而是战国兼并,再加上...

春秋争霸的开始
繻葛之战是春秋诸侯抗王命的第一战,周王尊严扫地。此后,华夏诸侯几乎悉聚庄公的旗帜下,庄公遂成为春秋初年的首霸者,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庄公死后,二子争位20余载,内耗国力,外起强齐,霸业遂衰。 2.齐桓公"九合诸侯" 郑霸衰后,戎狄南侵,荆楚北渐,中原势危。齐桓公继位,用管仲为相,施富国强兵之策,如今...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原因: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春秋争霸与民族交融:春秋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有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

春秋争霸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争霸的原因: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在周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这些诸侯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局面随之出现。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出现过哪些主要的霸主?这些霸主能够称霸...
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1.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在周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2.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局面随之出现。出现过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即春秋...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先决条件是国家要做到什么?
无论古今,各国之间争霸都靠的是国力。可以说,国力强盛是争霸的先决条件。在春秋争霸过程中,任何一个诸侯成为霸主之前都有一个经济变革过程。有了经济实力,才有组建强大军队的财力,而有了强大的军队,才能攻城掠地 取得战场上的胜利而成为霸主。因此,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先决条件与现在一样,同样是经济...

春秋诸侯脸谱
就这样,武公硬生生从中原富庶之地,为郑国撬下了一块地盘。 武公之后,太子寤生继位,是为庄公。这人厉害,是“春秋三小霸”之一。在 历史 进入春秋之前,他隐忍克制,并没有太大动静。到了上任的第二十二年,进入春秋后,他带领郑国立刻打响了春秋争霸的第一枪。 07 宋 宋国始祖是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周成王...

简述春秋出现大国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一、春秋争霸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生产力的变革,导致周朝原有制度不适应其发展,逐渐走向灭亡,新制度在诸侯国争霸中产生。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牛耕和铁制农具的推广,由集体劳动转向为以家庭单位为主的劳动,井田制瓦解,私田数量增加,荒地持续开垦,地主所有制经济发展,国家所有的...

越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
越国的实力展现在于春秋争霸,传说中的春秋五霸有越国一个席位,但是由于地处偏南,从没有向中原挺进的大战役,故而在中原诸国征伐的影响力也不如其它7个国家,故而也没有列入7雄之中。越国亡国时期属于战国初期,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都没牵扯到越国,这说明在战国时期的越国的地位以及越国的早亡使其...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这个说法能站住脚吗?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后,秦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其实这个制度最早是由楚国推出的。它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加强君权,也正因为如此,楚国的整体效率要强于中原诸侯国。所谓春秋争霸,晋国维持了百年霸业,其实就是和楚国争雄,由此也可见楚国实力之强。这么一个强国,非但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反被列国瞧不起的...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的原因 -
昔呢新杰: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争霸的原因和作用 -
昔呢新杰: 春秋争霸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土地和财产还有权利都没有以前大,从天子开始往下面分,越来越少,所以人人都想当地位高的.作用是当时人人都有自己的私人财产,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时代在进步.历史课上讲过了的,请采纳我哦……谢谢,谢谢……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
昔呢新杰: 春秋后期和战国初期,由于周天子实力衰弱,各国诸侯都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各诸侯国通过不同程度的变法,国家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新思想的萌芽和成长.反过来,新思想的发展又指引着社会的前进方向.奴隶社会向封...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争霸的原因 -
昔呢新杰: 春秋争霸的原因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在周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春秋争霸局面随之出现.春秋争霸实质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每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分封制是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春秋争霸反映了分封制的崩溃.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何争做霸主 -
昔呢新杰: 原因:由于周室王权日趋式微,各诸侯国内则篡弑迭生,外则互相兼并,加上夷蛮、戎狄等异族时常侵扰中原,全国局势非常紊乱.一些势力强大的诸侯,不仅想吞并小柄,而且想取代天子的地位;但在列国竞争之下,一时无法君临全国,只得...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战国时期,个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
昔呢新杰: 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兼并战争,最后发展为统一战争,消灭其他国家,才是主要目的.

华坪县13984844654: 简述春秋出现大国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昔呢新杰: 1.“春秋五霸” (1)春秋的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在周天子王权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争霸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什么 -
昔呢新杰: 有利于最终统一. 春秋争霸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这种集权趋势的加强,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了奠基的作用.

华坪县13984844654: 春秋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
昔呢新杰: 1因为周王势力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2成就一番伟业,不仅要有人才的辅佐,君王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纵观春秋五霸,他们自己首先都是当时的优秀人才,一旦他们得到权利的宝仗,便不遗余力的招揽人才,重用人才,终于成就历史的伟业,自己的英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