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死刑要在“午时三刻”执行呢,这一说法有何意义?

作者&投稿:常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死刑要在“午时三刻”执行呢,这一说法有何意义呢?~

午时三刻
古代的午时三刻,是今天的几点几分呢?其实也不难,是今天的11点45分。古代的午时是指今天的11点到13点这段时间。以这样的时间来算,也就是说午时三刻其实没有意义,还是指的午时,那么,古代人为啥费尽心思的弄出来这么一个“午时三刻”呢?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个午时三刻的出现,确实有它的原因。古代的首都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但是后来古代的首都迁都了,迁到了今天的北京,这样一来,由于西安和北京有一段距离,他们的经纬度也有差别(西安东经108度54分,北京东经116度43分),这样一来,出现了时差,北京的午时三刻,才是西安的午时正点,本来古代人砍头,选择的是午时砍头,现在出现了时差,于是在北京砍头,古代人喜欢遵循旧例,就把在北京城的砍头时间定在了午时三刻。

午时砍头
午时三刻咱们弄明白了,那么古代人为啥要在午时砍头呢?太阳正午,围观的吃瓜群众也好、监斩官也好、刽子手也好,他们顶着大太阳在这里等时间,多热啊。就算对死刑犯也是一种折磨啊。
说道这里,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古代人一般斩首都讲究“秋后问斩”,所以炎热这件事儿您就不必担心了,毕竟秋高气爽,是个斩首的好时节,至于为什么要秋后问斩,这个问题留着下次再说。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研究为什么古代人要午时斩首,其实这个问题也没啥根据,因为古代人也没有非要午时斩首,有一种情况就不用午时斩首,那就是夜里宣布斩首,等到天明之后执行,这个时候就不用等到午时斩首。
只有白天行刑的犯人,才会安排到午时来斩首,而且斩首的地点一般都是在闹市口,以达到“刑人于市,兴众弃之”的效果,让周围的人们唾弃他,这是他作为犯罪的代价,也是警示其他人,不要犯罪。

午时斩首,还有一些没根据的说法,尽管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但是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我在这里也就简单提一下。
午时,阳光正当头,万物无影子,乃一天之中阳气最旺之时。在我国古代,封建迷信非常严重,砍头的犯人尽管罪大恶极,但是砍头这些人,监斩官、刽子手等等,都怕犯人死后对他们不利,于是阳气最旺的时刻斩首,以驱散他死后带来的威胁。而且,在这样的正午时分,将其斩首后,很难有机会走到奈何桥,这也是对犯人的最大惩罚。

大家常常在古代电视剧上见到犯人在死刑立即执行以后,一般是午时三刻处斩,古时候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间是两小时,每一个时间被分成100刻,每一个时间是25/3刻,午时就是指下午11点至13点中间这个时候,在再加上三刻,就贴近下午十二点了,而为何要在这时处斩呢?
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古时候没有时区时间定义,我国历史上数次建都西安市。因此,处决犯人时,是依照西安市“晌午(下午12点)”为规范的。明清时期,国都改到北京。而西安到晌午时,北京市才到午时三刻。因此,处决犯人改为“午时三刻”了。也是因而,“午时三刻开斩”就说逐渐流传开来。

午市三刻到底是个什么时候。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意味着两个小时,这一刻意味着十五分钟,因此测算出来,午市三刻便是下午的十二点四十五。照古时候阴阳家的叫法看来,这一时间点地面上的黑影最短,世间的阳气最大。并且古人很注重世道轮回,大家坚信逝者会前往另一个世界,随后再次转世投胎。
午时三刻行刑原因午时三刻,太阳光将要处于最大的部位,那时候大家的身影最少,在古人来看,它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情况下,依照古人的观点,行凶是阴之气至盛的,假如行凶的方法不适当的话,在人死之后,她们的阴魂会纠缠不清一声令下死刑立即执行的高官和行刑的屠夫及其有关人等,因为阳气能够抑制和祛散阴之气,因此在这时行刑,能够抑止亡灵的发生,尽管仅仅封建迷信的叫法,全是针对那时候的大家,是十分注重这种的,这也是在这时行刑的缘故。

在道教的理论中,其认为当然的运作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天地万物的发展趋势也一直遵照着这一规律性。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春季代表着春回大地,性命迅猛发展。而夏季高温天气,恰好是植物的生长的时节。秋季气温清凉,农作物大丰收。而且秋季伴随着气候的转变,小动物也逐渐提前准备越冬。
阳气重,没有阴气
因而古人就觉得,仅有在秋季要了死囚的生命,才算是合乎自然界的规律性的。因而古时候,死囚的惩罚便是在秋季开展的。而往往设在午时三刻,是午时三刻是下午的十二点。在这里时间中,太阳光在天上的最高点,而且在这里一时刻人士在地面上的身影最少。因而古人觉得这一时期人的阳气最大,能够抑制被杀之人的怨恨。因而行刑的时刻便是在午时三刻了。
说起是那样的叫法实际上也是没有很大实际意义的,假如确实有阴魂对付的话,那麼这些战功累累的大将们不早已在竞技场上被亡灵杀掉了么?还如何开拓创新。仅仅说,那样的叫法,能给人心理安慰,进而缓解精神负担。处决犯人时,要严格执行这一事件。假如到的早了,要等时间到了才可以行刑。假如,到刑场时间晚了,过去了“午时三刻”。就需要代选日子处决犯人。

“午时”是我国古代特有的说法。关于时间的名词,宋代以后使用时刻制,并采用“时辰+初正+刻数”就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午时三刻”,据研究证实古代的午时三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2点45分,一天的正中午,那为什么行死刑要在这个时间呢?

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古代封建迷信的解释,更是为了杀鸡儆猴

不管从影视剧还是从文献记载来看,很多朝代都会将处决死刑犯放在午时三刻,这种不只是一种“另类的传承”,也是一种统治手段。

古代信奉鬼神之说。古代鬼神之说也是一种统治手段,而古人往往把解释不了的事情归于鬼神之说。在这种思想观念下,人们普遍认为人死了以后是要变成鬼的,尤其是那些不是自愿赴死被刑罚制裁的人是要变成厉鬼的,监刑官和侩子手是亲手送死刑犯上路的人,还有周围的观众看热闹却没救的,那这些厉鬼肯定第一时间要找他们复仇,毕竟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有关系。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所以行刑会有许多讲究。古人认为一天中阳气最盛则阴气最弱,这时候是不会有鬼魂出没的,因为鬼魂见不得光。所以选择“午时三刻”在一天当中太阳最厉害的时候,执行死刑的话他们就不怕受到鬼魂的威胁,就会心安理得的执行自己的工作了。

当然就是罪犯也分三六九等的,一般来讲,罪大恶极的人才会在午时三刻行刑,因为这部分人手上沾染的鲜血太多了,也就只能用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才能压制,所以一般犯人只会在午时就会行刑,只有罪恶滔天的犯人才能“享受”午时三刻的待遇。

对死刑犯最后一丝的温柔死刑犯,上刑场之前肯定是要饱餐一顿的,因为不能叫人做饿死鬼,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犯人也不能坏了规矩,也要吃了这餐上路饭的。古代死刑一般是斩首,所谓快刀斩乱麻,侩子手的刀是一定要锋利的,最好是能削铁如泥。

死刑犯吃饱了上路饭,顶着一天中最烈的太阳,而且那个时间段,也是人比较犯困的时候,在刑场的犯人早已是浑浑噩噩不知所以,监刑官一声“午时已到,即刻行刑”,侩子手手起刀落,还没有等死刑犯反应过来行刑就已经结束了,让他们没有痛苦的快点走掉也算是对他们最后一丝的温柔了。从这方面可以说还是遵循儒家思想,不伤天和。

震慑普通百姓,杀鸡儆猴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这点跟第一条很像,但是问斩犯人很大程度上为了震慑普通百姓:做个安分良民还能在死后投胎转世,说不定下辈子还能做个有权或者有钱人,如果犯法了,搞不好鬼都做不成了。

这对于普通百姓是有很强的震慑作用的,避免犯罪,安定社会。这告诫所有人,不要做错事,不然下辈子啥都不是,哪怕投胎肯定是不用想了,魂飞魄散是肯定了,就此永远在世间除名!所以老百姓们在心底深处都会告诫自己要遵纪守法,不要造反,不然灰飞烟灭就是自己的下场。而且行刑的时候老百姓在旁边看着,或许自己的脖子都会感觉到一阵凉风,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个阴影。

举个例子,明朝,万历皇帝时期也就是那个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个“献俘”仪式,这个是极限严肃又惊悚。俘虏被带进午门,刑部尚书宣读俘虏的罪行,然后万历皇帝批准,斩首示众,那个时候没有扩音器,只能一传十,最后有320人的方阵一起吆喝,很多民众都被这个声音吓得不敢动,内心也是想着千万不要犯罪,不然可能下次午门的就是自己,顿时汗流浃背。

封建朝代行刑时间并都不是每天午时三刻

《唐六典 刑部》中曾明文规定:“每岁立春后至秋分,不得决死刑。”文献记载的内容,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词,秋后问斩。古人的科学文化比较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所以他们就把这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归于鬼神之说。所以他们做的事情一切都要符合天意,这就验证了天命的说法。

同时春夏季节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这个时候杀人非常不好,如果强行在这个时间斩杀犯人,那么一定会违背天意,最终会受到惩罚,说不定还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震荡。因此统治者都会规定将犯人押后,秋后处斩。所以并不是每天都会处理犯人,而是都要到立秋之后,这也体现了统治者们对于王朝命运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是严格按照秋后问斩的时间算的。如果今年没处死的囚犯,就又可以多活大半年,等到来年的秋天再处斩,如果来年还没处死,就又可以多活一年。

杀人哪怕是囚犯,都有伤天和。所以午时三刻处决犯人,是古人封建迷信的必然,但同时也是心理安慰,毕竟古代没有现在的科技,更是帝王统治民众的一种手段!



首先,午时三刻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是杀人的好时候,其次,午时三刻是犯人最为犯困的时候,受到的痛苦很少。

这个时间只是一直沿用的规矩,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那里的午时,到了北京就是午时三刻,存在时差

因为古代认为午时三刻,这一时间阳气最为旺盛,可以有效压制冤魂。




为什么死刑要在“午时三刻”执行呢,这一说法有何意义?
6. 一般只有罪大恶极的犯人才会在午时三刻执行死刑,因为他们的罪行严重,需要阳气最盛的时刻来压制。7. 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前会吃饱,以避免成为饿死鬼,这体现了对死刑犯的一丝温柔。8. 午时三刻执行死刑也有震慑作用,警示百姓遵纪守法,避免犯罪。9. 古代封建朝代并非每天午时三刻执行死刑,而是有特定...

古代死刑为何选在午时三刻执行?
1、原因有二,其一,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的阳气能够让阴气立刻散去,犯人不会成为恶鬼而回来找刽子手报仇。其二,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吃过午饭后,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会让人产生困意,有疲倦之感。在此时执行死刑,使囚犯有所放松,减轻囚犯的心理压力。古代小说有午时三刻开...

为什么死刑要在“午时三刻”执行呢,这一说法有何意义?
7. 此外,唐代还规定在雨天或夜晚不得执行死刑。因此,真正适合执行死刑的日子并不多,大约只有八十天左右,且执行时间多在下午一点到五点之间。8. 因此,“午时三刻”并非历史上的行刑时间,而是小说和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电视剧中的这种表述,仅仅是一种迷信的表现,并没有实际的历史依据。

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行刑
古人认为人死阴气太盛,故选在一日阳气最盛时行刑,方能压制。当为正午12点,此时间是根据西安时间所定。中国古代早期常定都西安,后改为北京,两地时差约45分钟,但仍以西安阳气最盛时行刑。即北京地区午时三刻正为西安地区午正。

古时罪犯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斩首
因此,选择在阳气最盛的时刻执行死刑,以防止鬼魂出现。午时三刻,即接近正午时分,阳光高照,地面阴影最短,被认为是“阳气”最盛之时。在此刻行刑,可以迅速消散阴气,防止被处决者变成鬼魂。因此,古代斩刑有特定的时间选择,轻罪者在正午执行,而重犯或极其罪恶的人则在午时三刻问斩,以确保其阴气...

古代死刑为何选在午时三刻执行?
最后,选择午时三刻行刑是因为这个时间是正气最盛的时候。犯人被判处死刑,被认为是邪气当道。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显示皇权或司法的公正性,表明替天行道、惩奸除恶的原则。这也教育民众不要犯罪,不要与朝廷作对。因此,监斩官员会严格遵守午时三刻的时间,如果来得晚了要延期执行,来得早了,...

古代的死刑为什么总是在“午时三刻”执行?
对于罪行较轻的犯人,或其他特殊情况,官府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时间执行死刑。例如,唐代法律就规定,死刑只能在未时到申时(大约是下午一点到五点)执行。综上所述,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习惯,主要反映了古人对于阴阳五行和鬼神观念的信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为什么死刑要在“午时三刻”执行呢,这一说法有何意义?
午时指的是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而午时三刻则接近正午十二点,此时阳光最为强烈。在电视剧中,午时三刻成为杀人时辰的原因,与民间关于鬼魂的传说有关。当时的人们认为,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驱散阴气,从而避免鬼魂纠缠执行死刑的相关人员。因此,午时三刻成为行刑的重要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是,午时三刻时...

古代死刑要午时三刻才进行,这其中有什么意义?
古代首都曾位于西安,以当地的午时(下午十二点)为标准。后来国都迁至北京,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北京的午时三刻实际上比西安要晚一些。因此,北京的午时三刻大约是下午一点十五分左右。这种时间差导致“午时三刻”执行死刑的做法在北京逐渐流行。3. 道教理论与行刑时间 道教认为,自然界的运作有其规律,...

古时候的死刑犯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推出去斩首呢?
中国古代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午时三刻(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此时太阳挂在...

长垣县18539298261: 古代死刑为何选在午时三刻执行? -
仲长亭金达: 原因有二,其一,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重的时候,此时的阳气能够让阴气立刻散去,犯人不会成为恶鬼而回来找刽子手报仇.其二,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吃过午饭后,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会让人产生困意,有疲倦之感.在此时执...

长垣县18539298261: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大多选在午时三刻呢?
仲长亭金达: 不管《大明律》还是《大清律》里, 都找不到正法犯人要在“午时三刻”的 硬性规定.但是明清各级政府在处决死 刑犯时都选择“午时三刻”却是一个不 争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呢? 午时三刻开刀问斩这其实源于古人的一种迷信心理. 古人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 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 纠缠对他做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 行刑的刽子手等人员.而要想压抑其鬼 魂的出现,古人认为就要选择阳气最盛 的时候行刑.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 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 最短的时候,古人认为这一时刻恰恰就 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 个时刻行刑最为妥当.所以,“午时三刻”这个时刻就被古人选作了对犯人执 行死刑的时刻.

长垣县18539298261: 为什么古代斩首或者执行死刑时一般都选在午时三刻? -
仲长亭金达: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 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长垣县18539298261: 封建社会为什么都要在午时三刻行刑?
仲长亭金达: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地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长垣县18539298261: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要午时三刻?
仲长亭金达: 午时三刻处斩: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差十五分钟到正午),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长垣县18539298261: 下午3点处决人犯是什么意思 -
仲长亭金达: 古时才有午时三刻处决人犯 “午时三刻”的意思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

长垣县18539298261: 为什么,古代判死刑的犯人都是<午后>处斩呢?而不是早晨或晚上!! -
仲长亭金达: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长垣县18539298261: 为什么古时候处斩犯人都要选择在午时三刻在古时候处斩死囚基本上都回
仲长亭金达: 这是网上搜索来的别人的答案.供参考: 这就跟午时三刻的阳气有关.(注意:午时三刻是十一点四十五分,不是十二点!因为午时指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这个时辰) ...

长垣县18539298261: 古代行刑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
仲长亭金达: 因为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在被砍头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如此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也有一些体谅犯人的考虑,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的一丝人道主义.

长垣县18539298261: 古代执行死罪为什么在午时三刻?
仲长亭金达: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3.关于午时三刻处斩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