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在佛语里面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恭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本文将举出几种代表性的说法并作一比较说明。
  一、各家所说的“自性”
  (一)有部的自性。有部,具称说一切有部,是上座部流出的大部派,盛行于西北印加湿弥罗一带,人才辈出,注疏丰富。主要论典有“六足一身”。“六足”即《法蕴足论》、《集导门足论》、《施设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和《论身足论》;“一身”是《大毘婆沙论》,及《发智论》等。其理论特点是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有部之所以得名一切有部,就是因为它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缘故。有部将一切法加以归纳分类,其中最完整的分类,要算世友的《品类足论》及世亲的《俱舍论》中所说的五位七十五法。五位.即色法、心法、心所注、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色法分为十一种,心法一种,心所法分为四十六种,心不相应行法分为十四种,无为法分为三种,共合七十五种法。这些法在有部看来,都有它的自性,此自性恒有。
  那么自性是什么呢?在《大毘婆沙论》中有自性门,说明某法的体性是什么,这就是出体。有部论师对世间、身心一切现象,了解为复杂的综合体,分析复合体而发现内在单一的本质,就是自性。这就是实有与假有。如《大毘婆沙论》卷一三三曰:“地云何?答:显形色,此世俗想施设。……地界云何?答:坚性触,此是胜义能造地体。”这里把地分为二种:常识中的地,是和合有,是世俗假想施设而非真实的;佛说的地界,那是胜义有。从复合的总聚,而探得一一法的自性,也称为分。分是不可再分析的,也称为我。如《大毘婆沙论》卷九曰:“我有二种:一者法我,二者补特伽罗我。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法性实有,如实见故。” 此外自性,还有本性等别名,显示了一切法自性,是自有、自成的,永恒存在的,所以《大毘婆沙论》卷二十一曰:“诸法实体恒无转变,非因果故。”
  对于这样恒有的自性,与现实的无常生灭现象似乎相违,与缘起因果也仿佛不合。针对这些疑问,在《大毘婆沙论》中有着详细的解释说明,兹略引几段。如《论》卷七十六曰:“未来诸法集现在时,如何聚物非本无今有?现在诸法散往过去时,如何聚物非有已还无?答:三世诸法,因性果性,随其所应,次第排立。体实恒有,无增无减,约依作用,说有说无。诸聚集物,依实有事,假施设有,时有时无。”这是说,诸法实体在三世中恒有,不能说从无而有,有已还无的,但依作用可以说有说无。
  又如《论》卷三十九曰:“问:诸行自性有转变不?设尔何失,若有转变,云何诸法不舍自相?若无转变,云何此中说有住导?答:应说诸行自性无有转变。复次有因缘故说无转变,有因缘故说有转变。有因缘故说无转变者,谓一切法各住自体、自我、自物、自性、自相,无有转变;有因缘故有转变者,谓有为法得势时生,失势时灭……故有转变。”这可见有为法的生灭有无,约作用、功能而说。自体是恒住自性,如如不变的,因此称为恒有。
  至于三世因果的建立,在有部有四大论师的不同主张,即法救、妙音、世友、觉天。这里但举出有部正宗世友的主张来介绍一下。如《大毘婆沙论》卷七七曰:“说位异者,彼谓诸法于世转时,由位有异,非体有异。如运一筹,置一位名一,置十位名十,置百位名百,虽历位有异,而筹体无异。如是诸法经三世位,虽得三世而体无别。此师所立,体无杂乱,以依作用立三世别。谓有为法,未有作用名未来世,正有作用名现在世,作用已灭名过去世。”三世但依作用有无建立,自体则是恒有不变,所以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二)中观家的自性。在佛灭度后的五、六百年间,印度佛教史上是部派佛教盛行时期,由其是一切有部影响极大。到了佛灭后七百年间,有龙树大士出世,因感于有部思想不契合佛意,遂依《般若经》,造《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针对着有部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思想,给予猛烈的评击。同时,高竖缘起无自性的中道法幢,在印度佛教史上放出异常的光彩。
  中观家的核心思想,就是缘起性空。缘起,即宇宙间一切有为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谓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一切现象,皆无自性。《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曰:“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又如《中论·四谛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是说一切法无不是缘起,缘起法必然没有自体,没有自体所以性空。
  自性与缘起,从有部的立场去看,本来可以并立而相成的,但到了中观家的经论里就变成水火不容了。以自性是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有自性就不必待缘起。既然待因缘和合而生,那就必然没有自性。因此,缘起必然性空,性空才能建立缘起,只有这样才是符合中道。像有部所说不仅不能建立,而且也是落于常见了。
  (三)唯识家的自性。唯识学是佛灭后九百年间,由无著、世亲兄弟共同兴起的一个教派。它与龙树倡导的中观学分庭抗礼,形成了印度佛教史上的空有二宗。前面说过,空宗的特征是彻底否定自性,阐明一切法都无自性空,可是,到了唯识家经论里又讲究自性。于是,又有了空有之争。
  唯识家的核心理论是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三性” 是唯识家对一切法的本质及状态所作的归类性的说明。其具体内容据《唯识三十颂》中说:“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此二颂中,前一颂解释遍计所执性。“彼彼”显示众多;“遍计”是周遍计度,谓我人能缘心不断地于所缘境上虚妄分别,错误的认为有我有法,我法二执即是遍计所执性。次一颂的前半颂解释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一切现象。次半颂显示圆成实性,圆成实乃圣智所缘的境界,是由远离我法二执而显。而三性的有无,颂中但曰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圆成都未提及,可见是有的。
  对三性有无作进一步说明的是三无性。《唯识三十颂》继三性之后曰:“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这里说明了一切法无性,即三无性是佛陀密意说的。在三自性中,遍计所执性的没有,是为“相无性”。依他起性,谓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事物现象是有的,而自生、自成的永恒性则是没有,是为“生无性”。圆成实性由远离二执而显,且不从其本身去看。相对遍计执性而言,则是有的。因此,在三无性中,只有遍计执性才是真实无性,依他、圆成皆是假说无性,非性全无也。
  中观家讲缘起性空,唯识家讲依他、圆成有自性,乍看之下似乎矛盾。其实,二者并不相违背。为什么?因为所说的自性含义不同。中观家破的自性,是有部所建立的自性。它具有自有、自成、永恒存在的意思,这种自性在缘起法中当然不能成立,是没有的,而唯识家也是反对的。《唯识三十颂》讲到依他起性时说无自然性,此自然性岂不是有部所立,而为中观家所破的自性吗?再看唯识家所说的自性,“自”是简别它为义;“性”是体义、质义。谓因缘聚合而成现象,具有相对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称为“自性”。此自性的含义正好与法的含义

  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毗卢遮那佛--我们心中的光明力量,它带给我们温暖,治愈我们心灵的创伤,平息我们内心的情感风浪,它赐给我们朝气和活力,让我们不被消极的畏惧所慑服而转逃避为积极进取:它赐给我们精进的力量,让我们不被挫折打倒而转失败为成功;它赐给我们光明的智慧,让我们彻底破除内心的迷执和愚暗,让我们不被“贪、嗔、痴”三毒所蛊惑,而使我们能清醒地思考,明白事理,实践善行,表现同情和慈悲,发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光耀、亮丽我们的人生!
  毗卢遮那佛是精神生活的主体,是我们心中本来具有的光明性,本来具足的智慧,本来自在的菩提。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积极光明的心智,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扭转颓势,转败为胜,成就成功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首六祖大彻大悟后的见证偈颂。其中最重要一句就是最后的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既然能生万法,就说明这个“自性”是没有固定性状的,它可以在世间的万事万物之中表达出来,是飘乎不定的。所以就显示出自性是“无”的。这个“无”的性质,恰恰就是自性的“常性”,所以就勉强的把它叫做“自性”,但这个自性的特点就是“无”的。
比如说数字的“1”有自性否?按平常的理解,它是一个很准确的数字。但若按着实相来看,就有很大的问题了。这个“1”真的很准确么?要是准确的话,它到底有多大?一个地球也是1,一个国家也是1,一个西瓜也是1,一粒芝麻也是1.所从这个观点看来,“1”只是个假数而已,并非常数。所以可以肯定,“1”是无自性的。所以个人感觉,六祖所说的那个“自性”无非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认识事物的平台而已,当大家都看穿了自性的本质后,就完全可以把那个平台拆掉。(个人理解,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您好!

自性--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如来藏性,就是自性!楞严经中有详细论述,读懂楞严,知道如来藏性,三藏十二部经,皆是大乘经典!


何谓明心见性?
更须明白,明心见性的含义包括些什么?怎样才可以明它、见它,出离生死?现在让我们分为五节,详细讨论一下。 (一)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我人欲了脱生死,先须知道生死之由来。如欲断其流者,先须识知源之所在,而后方可塞其源、断其流,逍遥于生死之外。那么芸芸众生在六道内头出头...

经典佛语的语录96条
佛在心中,而不在脸上。佛是有生命有人性的,既然连鸟儿部有佛性,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可以多一些宽容和博爱呢?下面是关于佛语的语录96条,欢迎大家分享。 1、谁都会有欲望,但超过自己承受范围的欲望,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淖。学会满足,就是掌握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修炼一颗平常心,痛苦就会越来越淡,幸福就...

佛语:“寒时水结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
性和心分别代表人的自发状态与自觉状态。自发状态是天然的,本能的,下意识的;自觉状态是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有目标的。迷时结性成心,即迷糊懵懂的时候,靠本能、下意识去追求一种原始的、不成熟的理想,却约束或克制了自己的天性。悟时融心成性,即在人的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拥有智慧以后以后,能够...

“佛养性,道养心”是什么意思?
书 名:佛养心道养性 作 者:宋天天 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这个字的来源,佛经是从梵文译来的,“空”字也由之而来。在梵文里,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义是 “性空”,玄奘法师简译为“空”。下面摘录一段澹思先生《论空即是色》的文章的一段,他把这个空字的来源和意义说得很清楚:“空、在梵文里叫做 Sunyata(音:舜若...

佛语经典语录参考内容
100句佛语经典语录参考内容 1、但离妄缘,即如如佛。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3、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4、一切皆为虚幻。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7、不可说...

禅悟人生佛语经典句子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禅悟人生的经典佛语句子,欢迎大家的阅读。 禅悟人生佛语经典句子1 1、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2、顺逆因比较而显,善恶以分别而生。 3、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4、口头禅人人会说,心头道个个难修。 5、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6、让别人快乐...

佛语经典语录
念:心念。修:修为。拘:拘谨、限制。须臾:极短的时间。佛祖说:我的般若法门并没有刻意动念而起念;行事没有专门为做什么而去行事。所说的没有为了说话而说话,修为没有为修为而修为。会意处其实不远,存在内心里面,迷误也是如此。言语上对道的断灭,并不是外物限制了你的佛性,一念之差就可以...

经典佛语的语录
在似水的流年里,应以无畏的智慧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但求奉献;不求被理解,但求去理解;不求被爱,但求去爱。 5、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一直觉得,等待是一种美好的状态,因为它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性。生活要踏实,平平淡淡的...

"自性"在佛语里面是什么意思?
于是,站在世界大门前,摸索意识钥匙,企图开门的心灵。试图以开门前行探索未来,来获取心灵维护存在感,持续性稳定支持。如果,我们通过修行,点燃了内心深处,觉性原始之光。觉光开启生命智慧,光明由内而外,普照我们的精神与肌体。就类似于,在深沉黑暗之中,突然间从四面八方,点燃了无数一万瓦特的...

常熟市19341498070: 佛教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
燕甄艾者: 这个对初学者一两句话不好解释.您可以看看楞严经、六祖坛经,还有现代大德元音老人关于自性的专著《略论明心见性》. 以下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

常熟市19341498070: 自性到底是什么 怎么解释 -
燕甄艾者: 自性见就是不变、永恒、绝对、完美、圆满、本体的种种心态、种种观念,谓之自性见.自性见分两种,一种是属于观念上的,在思想、观念上有圆满的、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万能的这一类执着,谓之'分别的自性见'.另外,一种是属于心态上的,在动机、心态上有绝对的、永远的、不变的、圆满的、永恒的、自我的、完全的、本来如此的这一类执着,谓之'俱生的自性见'.

常熟市19341498070: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
燕甄艾者: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

常熟市19341498070: 自性美啥意思 -
燕甄艾者: 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

常熟市19341498070: 自性和本性的区别
燕甄艾者: 自性和本性在佛学意义上没有区别,实际上指的都是一个概念. 自性,是佛教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中各个派别都讲自性,但赋予的内涵不一样.早期佛教...

常熟市19341498070: 佛学里“本性”和“自性”有什么区别? -
燕甄艾者: 本性、真如、自性、自心、真心、不二心、一心都没有区别,佛在说法的时候,怕我们执着于某一个词语,所以用不同的词语说同一件事情,意思是上大家不要执着

常熟市19341498070: 佛教中的“自性”简单的解释是什么意思? 类似的境界还有哪些? -
燕甄艾者: 自己本来真是面目,如未被灰尘玷污的明镜.

常熟市19341498070: 是心便是佛,自性即弥陀 什么意思 -
燕甄艾者: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以禅宗的义理来解释你,禅宗讲即心即佛,是心作佛.心外无物,唯心菩提.菩提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内外,是在人的本性里面的,所谓如来藏,不是外边的,成佛的是心. 唯识说有八识,转识成智,当你的识成为智的时候,那便是菩提到来的时候.当你的心清净了,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如净土般妙乐安好,而弥陀不在外求,不向内求,弥陀本就在你的内心里面,你把你内心的弥陀请出来了,你就是真正的弥陀佛了.

常熟市19341498070: 求解昭然自性的意思!谢谢 -
燕甄艾者: 昭然自性是佛教法号排序 通远无方 昭然自性 昭然是指很清楚 明明白白 自性的意思很复杂 是一个比较艰深的佛学或者哲学概念 我也说不太清 大概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常熟市19341498070: 自性无索挂碍的意思?
燕甄艾者: 写错了应该是自性无所挂碍,它是一句佛语,它的意思是一个人自己修养生息,便不会有所牵挂和阻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