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进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褒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这是宋代苏轼所作的《题西林壁》,白话文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此诗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全诗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扩展资料
诗的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释义: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原诗:
《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面。
4、各不同:各不相同。
5、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6、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7、缘:因为;由于。
8、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9、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扩展资料:
此诗寓意深刻,所用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求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从这首诗来看,语言表述是简明的,而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诗中,概括描绘了庐山形象的特征,同时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鲜明感性与明晰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
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西林壁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名《题西林壁》.其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意思是说,庐山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实际的意思是指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看是不一样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能欣赏庐山全景,只是你在其中.

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全诗原文如下:

如果物品比你大,你站上去看只能看到一个角,而其他的地方被物品本身遮住了,无法看到,而你所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就和人一样,你站他前面,能看见他的脸,如果你站在他的背后,只能看到他的头发。


关于高山的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3、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 是什么意思
横看意思是:从正面看。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因为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所以“横看”指的是从正面看起来。所以这句诗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

苏轼的诗及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

关于苏轼旅游的诗句
七首绝句中,除了《题西林壁》这一首,其他六首都不算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或者是过于激动,或者是拘于某事,没有体现出东坡居士的潇洒旷达.《题西林壁》这一首之所以成为名诗,是因为,十几天的游览,已经接近尾声,初入庐山的激动心情已经归于平静.平常、超然之心,使他有余暇作一点哲理的思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横看成岭侧成峰领会题意写作文
忧虑观之,乐观待之,你会横看成岭还是侧成峰?。 5. 急求篇题目关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议论文. 现是苏轼打破了传统的词都是用来写婉约风格的格局,将能写入诗的都试着写入词里,并开创了豪放派,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写豪放词写的好的,所以说苏轼和辛弃疾共同开创了苏辛词派.你可以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了解更...

苏轼《题西林壁》诗词鉴赏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整体上打量绵延起伏的庐山,因而目光所及丘壑纵横、峰峦起伏,但是,诗人客观指出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苏轼没有描写具体景观,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体印象。后两句“不...

形容局外人看得清楚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大夏天的,你冲进了公共洗手间,掬起一捧凉水泼到脸上,还有比这更凉爽的么? “云影!!!这儿,这儿

写两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4. 关于哲理的诗句 古代哲理诗: 人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苏轼诗集》卷二十三) 这首诗自宋以来传播极广,直至今天,中小学生也耳熟能详。常见的诗歌赏析认为,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游山所见。因为庐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变化多姿,所以游人所处位置不同,看...

关于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两句话
心远地自偏。 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5.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

涞水县1825111163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怎样翻译? -
大狐弦酒石: 1、解释: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2、出处: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含义: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丘壑纵横、峰峦起伏,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说明了人们应该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角度.

涞水县1825111163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翻译 -
大狐弦酒石: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原句出自于宋代的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涞水县18251111631: 《题西林壁》中"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意思? -
大狐弦酒石:[答案]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看都是不一样的. 表面意思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 用景物来表达一种人生的哲理!

涞水县1825111163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什么地方 -
大狐弦酒石: 江西庐山,原诗如下: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道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涞水县18251111631: 题西林壁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题西林壁前两句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大狐弦酒石:[答案]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涞水县18251111631: 题西林壁 苏轼 北宋 七言绝句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大狐弦酒石:[答案] 没错.是七言绝句. 作品:题西林壁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 侧:侧面. 各不同:不相同. 直译 从正面看...

涞水县1825111163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描写的是什么画面?概括就行了,不用那么多! -
大狐弦酒石:[答案]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涞水县18251111631: 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现象是 - _ - . -
大狐弦酒石:[答案] 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现象是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故答案为: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不

涞水县1825111163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大狐弦酒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横着看庐山像岭,侧着看庐山像山峰,从远近高低各个方向看庐山都不一样.也可以用来表达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的道理.

涞水县1825111163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么意思 -
大狐弦酒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名《题西林壁》.其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表面意思是说,庐山从正面看,它是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实际的意思是指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看是不一样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能欣赏庐山全景,只是你在其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