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百天,宋神宗为何为杀还是放左右为难?

作者&投稿:游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乌台诗案,苏轼是因为哪首诗差点被杀头的?~

乌台诗案是苏轼仕途上最大的挫折,也是他诗风转变的关键节点。支持变法的新党为了迫害苏轼,挑选了上百首诗词来诬陷他讥讽宋神宗,所以苏轼是因为很多诗差点被杀头,而不是单单一首诗。此外,乌台诗案的导火索是苏轼所上书的《湖州上谢表》,也不是他的诗词。
01.苏轼历任地方官,亲眼看到变法的弊端
苏轼在以王安石为首的激进派掌权之后,自请离开京城,去地方任职。他在数年里辗转数州,长期与普通百姓打交道。当时朝廷正在进行变法,推行青苗法、盐钞法等新政。苏轼亲眼目睹了这些新政的弊端,看到了它们给百姓带来的不便,于是就借景抒情,讽古喻今,创作了许多诗篇。苏轼在文坛可谓泰斗,他的诗词一出手就广为流传,天下士子争相抄诵,苏轼自以为自己的感情隐藏的很好,却不想被有心人挖掘了出来。
02.苏轼上书《湖州上谢表》,成为激进派攻击他的把柄
苏轼在朝廷将他调任湖州之后,上书感谢宋神宗的恩泽,称颂神宗的英明。但是苏轼或许是大意了,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对变法的不满,虽然只有一句,但足以成为激进派攻讦他的把柄。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苏轼甚至都没有给自己的反对态度盖上遮羞布,直接明了地表明了自己对因为支持变法而受到重用的臣子的不合作的态度。
激进派早对苏轼这个文坛风向标不满,于是抓住这一句,将其添油加醋,诬陷苏轼抨击圣上,阻碍朝政。这句话,就是乌台诗案的导火索,从一篇表文烧到了苏轼的全部作品。
03.苏轼的诗词激怒了宋神宗,差点被杀
宋神宗收到抨击苏轼的折子后深以为然,他也认为苏轼这是不敬的行为,并且苏轼反对变法就等于反对宋神宗这个变法的主导者,苏轼就相当于宋神宗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宋神宗授意激进派仔细搜寻苏轼的诗词,看看他到底有多少反对变法的诗句。
这一查可了不得,激进派本就存着搞死苏轼的心,到处搜罗苏轼在过去写的所有作品,然后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找出来上百首“讥讽时事“的大逆不道之作。宋神宗怒不可遏,想直接处死苏轼,但是由于王安石、太皇太后等人的力阻,最后只是将苏轼远谪黄州。苏轼逃过一劫,但是此后他也不再关注政治,转而思考人生,再也少见大气磅礴的直抒胸襟之作了。

元丰二年发生了在宋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人定罪,更是被差点弄死,后来侥幸于朝中大臣力劝宋神宗饶过苏轼,苏轼这才逃过一劫。其实早在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改革之后,苏轼就因为和变法派的意见不同,于是就自行外放了。
在苏轼到杭州、密州等地去担任知州之后,他发现王安石的变法实际上对于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好处,因此出于自己的反感,苏轼便是对在新法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不好的现象都用诗加以讽刺与批评。但是此时主导变法之人已经不单单是王安石,更是宋神宗这个皇帝本人,因此苏轼他此时否认变法的成果,就是在否认宋神宗的作为。
其实首先举报苏轼的诗的人也并非是何正臣,因为沈括早在之前就曾经向朝廷举报过苏轼了。但是当时宋神宗并不以为然,直到后来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联合上奏折举报苏轼,这才让朝廷重视了起来。后来苏轼被十分强硬地押解进了京,在苏轼他被逮捕的不到一个月之后,便是被送进了监狱。在苏轼进入监狱第3天,苏轼他便是被正式提讯。
虽然苏轼写诗意在讽刺王安石的变法,但是他所写和他所见也基本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这次的事件更类似于一场文字狱。宋神宗在一开始也是准备杀掉苏轼来平恨的,但好在朝中各个大臣的劝解,甚至是王安石也为苏轼去求情,苏轼这才逃过了一难。乌台诗案对苏轼的文风改变是很大的,在乌台诗案事发之前,苏轼他的诗的整体风格都是十分的豪迈的,并且大多内容就是写官员的生活日常。但在乌台诗案其后,苏轼他的诗作大体偏向于了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到了晚年他诗作中更是显示出了他的豁然淡然之情。

苏东坡的仕途非常坎坷,甚至在自己人生中因为“乌台诗案”被囚禁了白天,这时的宋神宗时非常左右为难的。一方面宋朝不杀士大夫,而另一方面,各大臣都在给他压力,向他列举苏轼犯下的各种死罪。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比较重文轻武,所以他甚至立了一块誓碑,上面就有写道君王不杀士大夫这一说。虽然这么规定了,但是不至于一个都不杀,也有一些人遭殃了的,你罪孽太重是没办法的。但是确实宋朝是杀士大夫很少的一个朝代,可以说是最少的一个朝代了。

苏东坡在犯下“乌台诗案”时候,也因此逃过一劫。苏东坡的仕途,比山间小路还要坎坷得多,一生起起伏伏。而被调为湖州知州时,上任后,写了一篇文章叫《湖州谢表》,也就是这篇文章,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新党的人就是非要挑出苏轼的不对,想把苏轼给搞下去,甚至搞死。

苏东坡不久被抓进牢中,这时朝廷上就几乎闹翻了,一方面是新党们想弄死苏轼,另一方面是旧党为苏轼所求情降罪。

这时的宋神宗非常为难,因为赵匡胤规定过,宋朝不杀士大夫。但是这帮新党列举的罪状却是够判苏轼死刑了。最后在旧党和王安石的努力下,苏轼成功被放出,流放黄州。



其一,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其二,很多正直人士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轼口中所不喜的“新进”章惇,也积极的营救了苏轼,并不惜与宰相王珪翻脸。最后贬至黄州团练副使也算是神宗为了了却此事所想的折中只法了吧。

因为宋神宗在当时还是比较欣赏苏东坡的,但是苏东坡卷入了乌台诗案,这是宋神宗不愿意见到的,想杀了他,但是却又不舍得杀了他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有遗嘱:除了犯叛逆谋反罪,一概不杀大臣。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叛逆罪,不该重处。另外新旧两派正直之士,均出面营救。由于各方面的营救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贷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最终,苏轼得轻判,以“蒙恩责授黄州团练副使”结案

毕竟是个名人。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印象。杀了他对他自己的通知。简称。不利。还是留着比较好。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他后来是如何逃过的?
乌台诗案涉及朝政,并且有多方力量想要致苏轼于死地,但苏轼最终逃过了死刑,只是落得被贬官的下场,这样的结局原因有二,一是他本人文采出众,二是仁宗皇后的保护。一、何谓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宋朝时期的一桩文字狱。因苏轼曾在谢恩表中,用诗文讽刺了朝政,同时也得罪了当时的政客,于是御史李定、何正臣...

东坡究竟有什么罪?乌台诗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同样,历史不会写没有功绩的小人物,李宜之参与这“乌台诗案”的原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碰瓷抬咖”。事实证明李宜之成功了,历史记住他了。还有那位著名科学家沈括,也曾因嫉妒而伤害过苏东坡。他批评苏东坡的诗中有讥讽政府的倾向,然而他们曾经却是好朋友,他拿来抨击苏东坡的...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乌台诗案”堪称是文字狱案,而著名诗人苏东坡也正是因为该案件被贬至黄州。总得概述来讲,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时,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并不支持,而苏轼在中间两边不讨好。最后被王安石派抓住了诗词中漏洞,肆意污蔑苏东坡是顶撞皇帝,这才被贬了官,该事件对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是造成了不小...

宋朝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的全过程,及当时的背景
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讥讽新政,诽谤皇帝的罪名逮捕了苏轼,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

苏东坡乌台诗案
苏轼的诗歌确实包含了一些对时政的讥讽,特别是对变法过程中的问题有所批评。这场案件最初由监察御史揭发,随后在御史台狱中展开审理,因其发生于御史台,又称“乌台”,因此得名“乌台诗案”。诗案的高潮发生在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被逮捕并关押了四个月。他表中的“新进”一词触怒了保守派...

苏东坡写了哪些诗词引发乌台诗案的?
苏轼“乌台诗案”即苏轼四十四岁时下御史台狱一案。“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而且苏轼案情涉及诗文,故史称“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日,苏轼在知湖州任上,因朝中监察御史何大正、舒直、御史中从李正、国...

差点让苏东坡丢命的“乌台诗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乌台诗案”差点让苏东坡丢命,因为苏东坡生性孤傲,然后用诗表达了对国家的不满,被人利用。这个案件是因为发生在常常有乌鸦栖息的御史台,因此被称为乌台诗案。发生这个案件跟苏东坡本人的性格特点都是有密切的关系,这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大文豪觉得差点因为一首诗而丢命,其中的原因...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乌台诗案受害人是苏轼。苏轼既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但是也没有完全否定变法,所以在朝堂上苏轼显得格格不入,被不少人针对。苏轼在湖州写过上表书,支持变法的人觉得这篇文章蕴含讽刺意味,于是新派人士对苏轼之前所写的文章断章取义,然后诬陷苏轼,导致他遭受了牢狱之灾。乌台诗案发生之前,苏轼对于自己...

苏东坡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

苏东坡 绝命诗
苏东坡乌台诗案(一):两首绝命诗(2006-04-19 22:02:38) 分类:诗海泛舟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

秀屿区19524472548: 苏轼笑看人生的故事 -
离秦思密: 苏轼笑看人生的故事: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

秀屿区19524472548: 乌台诗案结束时间 -
离秦思密: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秀屿区19524472548: 乌台诗案简介 急 !! 100字左右 -
离秦思密: 元丰二年 (1079),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补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

秀屿区19524472548: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苏轼写《赤壁赋》的背景 -
离秦思密: 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案后不久,就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所幸的是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与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前赤壁赋...

秀屿区19524472548: 前赤壁赋 作者 -
离秦思密: 《前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

秀屿区19524472548: 关于《前赤壁赋》的资料,详细点 -
离秦思密: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元丰三...

秀屿区19524472548: 赤壁是谁写的 -
离秦思密: 苏轼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在狱中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秀屿区19524472548: 给我一些苏轼的事迹或关于他的故事 不要太长 -
离秦思密:[答案]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 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

秀屿区19524472548: 宋朝 苏轼 -
离秦思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苏轼 是苏...

秀屿区19524472548: 《前赤壁赋》 -
离秦思密: 本文通过叙写苏轼与客游于赤壁的经过..抑客扬主..批评了客人对于名声和地位的过度追求..赞许不为名利而忧愁,.乐于生活的精神品质.人家只是要文章主旨..有必要写这么多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