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是如何理解“雷电”的?

作者&投稿:真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雷电,是自然界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关于它的成因,今天并不难理解。两片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层,相互接近的时候,由于存在极大的电势差,致使空气电离,进行放电。极大量的电荷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中和,所以发出光和声来。那光就是闪电,声音就是雷鸣。如果云层接近地面,使地面感应带上异种电荷,当云层和地面之间的电势差达到定的程度,发生放电,就是落雷。由于短时间内释放能量很大,因而造成人畜死亡,房子倒塌。


一、我国古人对雷电的观察

人类一开始就要遇到雷电现象,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和倏忽耀眼的闪光,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畏惧的心理自然而生。所以古时候在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就想象出雷公电母的臆说来,甚至作为图腾崇拜。这种情况也决定了人类对雷电的注意和研究,必然开始得很早。

在我国,远在四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字中就已有了“雷”字。至于“电”字在西周的青铜器上也出现了。当然,这个“电”字并不是今天所理解的“电”的意义,而是专门指闪电而言。

我国古代对于雷电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十分重视。不过,这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把雷电当作上天的发怒,对人们的示警,因此就抱着诚惶诚恐的心理。


儒家的经典《论语》,要求人们遇到打雷闪电的时候,要肃立起敬,即使在夜间睡觉的时候,也必须起床,穿戴好衣冠,正襟危坐,表示虔诚的敬意。所以他们虽然对打一声雷,闪一下电,都加以记载,但都没有什么科学的价值。

另外一种态度,是把雷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加以观察,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记载。《南齐书・五行志》记载,公元490年,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为雷所击,“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这是个事实的记录。落雷时,地面和云层之间放电,佛面上必定刷有金粉,是一层导体,正是强大电流的通路,所以大量发热以致被熔化。窗木是绝缘体,或者不在电流的通路上,所以保持完好。


宋代科学家沈括对类似的现象记载得更加具体详细。他写道:“内侍李舜举家,曾经遭到大雷击,在他家正堂西边的房间里,雷火自窗户出来,亮晃晃地窜上屋檐。人们以为正堂已经着火焚烧,都出去躲避。雷停止后,房屋还是原样,只是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室里有一个木架,里面放着各种器皿,其中有镶银的漆器,上面的银全部熔化流在地上,而漆器都没有被烧焦。有一把宝刀,钢质十分坚硬,就在鞘中熔为钢水,而刀鞘依然完整。”

这段记载是十分翔实的。在落雷时,强大的电流只能在截面积不很大的通道通过,空气电离发出耀眼的光亮,并发生巨大的热量引起高温,传到墙壁和窗纸上,故被焦灼而变为黑色。木架恰好在通道上,电流经过金属的刀和漆器上的银,遂使它温度急剧升高,立即熔化。刀鞘和漆器等绝缘体,不通电流,只受到传来的热量,但因时间极为短暂,因而仍能保持原状。后来又有人见到类似的情况。


宋代庄绰在《鸡肋篇》里讲到,他在南雄任职时曾看到当地的福慧寺被雷击中,其中一尊骑着狮子的佛象也破裂了,那上面所涂的金粉都熔化掉,其他色彩却依然如故。这和上面沈括见到的“雷火熔宝剑而鞘不焚”是同一原因。所以庄绰也说,他见到的情况“与沈所书,差相符也”

上面提到的这三条记载,其意义不但在于如实描述了雷击的景状及其后果,并且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出了不同物质在导电方面有不同的效果。后来,明末的方以智根据这些记载得出结论:“雷火所及,金石销熔,而漆器不坏。”这初步已经有了一点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括性。至于严格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在古代是无法明确的。


二、我国古人对雷电的解释

观察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理论的解释才能探讨事物的本质。古代既然对雷电做了那么多观察和记录,必然对讨论它的成因提供了基础。

我国对雷电成因的探讨,从周代就开始了。那时的理论武器,主要是物质元气说基础上的阴阳学说。先秦以至汉以后的许多古书上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大概说来,都是认为雷电是阴阳两种元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如汉初的《淮南子》上说,“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意思是,阴阳二气彼此相击产生雷,相互渗透则产生电。这些说法虽然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但总显得过份粗浅笼统,不够具体。


东汉科学家王充,对雷电作了研究,专门写了一篇叫做《雷虚篇》(见《论衡》)的论文,竭力驳斥当时流行的“雷为天怒”的无稽之谈。王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雷与电不过是“一声一气”而已。

那什么是“气”呢?声音又是从何而来呢?

王充举出五条证据说明雷电在本质上就是一团火,所谓“雷,火也”,也就是“太阳之激气”。王充描写夏天阴阳二气的作用说,那时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同它相争,结果便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因此就形成雷电。


王充还用水浇火的过程来形象地说明雷电。他指出:在冶炼用的熊熊炉火之中,突然浇进一斗水,就会发生爆炸和轰鸣;天地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熔炉,阳气就是火,云和雨是大量的水,水火相互作用引起了轰鸣,就是雷,被这种爆炸击中的人无疑要受伤害。这一段说明,把阴阳作用发挥得很具体,对雷电成因的解释是很有独到之处的。

唐代,人们对雷与电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说明,孔颖达在《左传》“疏”里,说“电是雷光”。后来,有人还说,“雷电者,阳气也,有声名日雷,无声名日电”。在这一点上讲得最分明的是宋代的陆佃,他在《埤雅》一书中说,“电,阴阳激耀,与雷同气发而为光者也”。并且说阴阳相激,“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他还用铁与石相击所产生的火星与声响去比喻电和雷。


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一书,说得更加形象,他认为阴气凝聚,阳气被包固在里面,一下子爆炸起来,结果就“光发而声随之”。对于雷电威力的巨大,朱熹有个解释,他说雷电是“阴阳之气,闭结之极,忽然迸散出”。这里着重于闭结之“极”与进散的“忽然”

从今天的眼光看,就是说极大的能量在极短时间内的爆发,是值得注意的。明代的刘基有一段话,对雷电解释得最全面、生动。他说:

“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团于阴,必迫,迫极而进,进而声为雷,光为电。犹火之出炮也,而物之当之者,柔为穿,刚必碎,非天之主以此物激人,而人之死者适逢之也。”

他对雷电成因的解释,基本上继承前人的说法,可是他用炮弹出膛来比喻是很形象的;指出了人之被击毙,乃是“适逢之”,并非什么天意的惩罚,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应当指出,这些解释之中的阴阳,并不是正负电荷。在古代也根本不可能发生现代科学中的电概念。所有这些解释,也只能使我们看到阴阳理论的一些科学因素及其生命力而已。

三、我国古代的避雷设施

雷电既然能够造成灾害,迷信者除了惊恐畏惧之外,就显得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具有科学头脑的人们却要设法对付它。在今天,避雷针已是众所周知的有效的预防设施。

根据落雷的成因可以知道,地面上特别高耸突出的物体是比较容易受到雷击的。所以,在高层建筑物或烟囱的最顶处装上ー个金属的尖端,以粗导线引到地下,和大地相联结,就构成了避雷针。它所根据的原理是尖端放电。就是说,一个带电体,电荷总是密集在尖端,因此也比较容易逸出。当带电云层逐渐接近地面,因静电感应作用,地面就出现异种电荷,它将主要集中在屋顶的那个金属尖端上,并由此向空间逐渐逸出,跟云层中的电荷中和。这就避免了电荷的大量积集,引起突然性的集中放电,从而减少发生雷击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金属尖端有粗导线和大地相通,当雷击发生时,强大的电流就从避雷针的接地粗导线中流过,从而避免了建筑物受到雷击电流的破坏。

我国古代对尖端放电,当然是无法了解的,但对大气中存在的尖端放电现象却有所发现和注意。《汉书》上就有“矛端生火”的记载。矛是一种兵器,大约有三、五米长,锋刃就是一个金属尖端,当露天竖立着,上空有带电云层时,可能发生放电而产生微弱的亮光。

晋代的《搜神记》里记载,公元304年,成都王发动叛乱,陈兵邺城,据说夜间可以看见“戟锋皆有火光,遥望如悬烛。”实际上说的就是尖端放电现象。至于说“遥望如悬烛”,那可能是夸张之笔。


关于我国古代的避雷措施,三国和南北朝时代的书上,已经出现“避雷室”的名字。但是这个屋子的结构和避雷原理都无从考证了,这是很可惜的事。

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游历中国之后,于1688年写了一部叫做《中国新事》的书,那上面记载说:“当时中国屋宇的屋脊两头,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上天空,舌根连接着一根很细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大显神通,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线下行地底,起不了丝毫破坏作用。”看来,这龙头既是种装饰,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避雷装置。


在这里,建筑艺术和避雷措施结合得很巧妙。这一类避雷装置在我国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据唐代王睿的《炙毂子》上记载,汉代的古建筑柏梁殿遭火灾,因此,有个搞巫术的人提出建议,把瓦做成鱼尾形状(叫做“鸱尾”“蚩吻”),放在屋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引起的天火。看来这就是《中国新事》上所说的“仰起的龙头”之类的东西了。

古书上还记载说,有人看见房屋顶上瓦质兽头的口中竟有二三尺长的火光。大概就是放电现象。这样看来,我国至迟从唐代开始,有的屋顶上所设置的动物形状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在古建筑里还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部分,譬如塔的尖顶常常被涂上一层有色金属膜。成了导体,那直达地下的塔心柱所采用的木料往往是容易导电的,塔心柱的下端又有贮藏金属等的“龙窟”。这样实际上就构成了避雷装置。


无怪明代就有记载说,嘉兴的东塔顶上夜间“放金色、若流星四散”。许多高大的殿宇,有所谓“雷公柱”等等的设置,也属于避雷措施。这些完全是古代建筑师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样说来,我国古代虽然不可能在避雷针的原理方面有所发现,但在实践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应用了。现在,人们一说起避雷针,就想到十八世纪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可是我们祖先的贡献也是不能抹煞的。



他们认为雷电就是,雷公和电母一对天神,他们两人司掌天庭雷电,他们寸步不离,捧着镜子,先行探照,明辨是非善恶后,雷公才行雷。

古代人他们很聪明甚至理解的和我们现在科学解释的意思差不多,最早的在一些古典里面就有记载,还有防护的措施。

很早以前都是认为雷电则意味着老天爷生气了,再惩罚他们,会比较害怕

我国古人不了解“雷电”真正的原理的时候,把这一现象神话为天上的雷公、电母在制造打雷闪电。


你如何理解古人所言的"饥时吃饭困时眠。"从中国哲学文化的层面分析...
就是告诉你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不要违背天道。晚上我就要睡觉就要吃,这是人最正常的需要。

如何理解中国是"礼仪之邦
周礼是古代约束所有人的行为准则,而周礼提倡的是女人是男人的财产,要服从三从四德。而现代各国提倡的“礼貌”是尊重并理解女性,是西方骑士精神演化而来的产物。所以按中国人自己的看法,中国古代的确是礼仪之邦。而能否因此认为别的民族都是蛮夷?未必,就跟有统一着装和发型甚至价值观的古埃及人也有...

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人千年来这种长生不死的渴望和追求的呢
追求和渴望长生的一般是王公贵族,而他们之所以追求长生不死是因为人都是耽于享乐的,这是人的天性。拥有过权势之后,很难接受自己会有朝一日失去它,所以要追求长生不死。

看看古人幻想中都有哪些神奇的国度 古人幻想中都有哪些神奇的国度_百 ...
1、看一看,在古人的眼中,上古世界到底有什么样神奇的国度。《镜花缘》中,主角出海游历,一路上碰到了非常多奇奇怪怪的国家,像是大家都谦让不争斗的君子国啦、一手一条鱼的长臂国啦、整个国家通体都是白色的白民国啦、耳朵长到必须用手捏住的聂耳国啦,只有更奇怪没有最奇怪。也不用佩服作者天马行...

求翻译:中国古人曾说过:“死生亦大矣,”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来自庄子,还有有下文,一起看就比较好理解了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 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意思是说死生问题够大了吧,不会触动他的内心, 影响他的行为。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不会使他有失落 感。他不假借什么...

大汉美女纤弱羸瘦,大唐美女却丰腴满盈,中国古人究竟以何为美?_百度知...
大概一个朝代一个流行吧,就像现在去年流行长发今年却流行短发,大汉美女以瘦为美,大唐以胖为美,这里的胖并非大家想的200斤大胖子, 只是丰满而已,据说杨贵妃身高165,体重120斤,放到现在也是不错的身材呢。审美。本义解释为欣赏、品味或领会事物及艺术品的美,意为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

中国古人最早提出文化概念是相对于武功而言,那么文和化分别指什么?_百 ...
文化其实比文字出现的更早,在有语言的时候文化就开始形成。文化两个字应该拆开来叫“以文化之”。文在古时候同“纹”,比如花纹,鸟纹。化就是转化和教化的意思。用花纹、鸟纹将一个人从朴素的状态教化成一个漂亮的状态的过程就叫“以文化之”。演变到现在文化已经变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它变成了...

中国古人将宇宙之道哲理话用于指导人类的人生和社会?对不对?
有的人才智足以胜任一方官吏,行为足以称誉一乡一地,德性足以使一君一国信服,按儒家、墨家的观点,可称得起是德才兼备的人,但庄子认为他们时时刻刻追求如何效一官,比一乡,合一君,信一国,仍有所待。宋荣子略胜一筹。宋荣子能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已属不易,然而他能“存我”而未能“...

中国古人是如何处理蝗灾(通过吃等)
中国古人是如何处理蝗灾(通过吃等)可以通过吃、通过鸡鸭或者是鸟、最有效的是通过掩埋方法以及篝火诱杀方法。古代虽然没有先进的科技,但在处理蝗虫这一方面会有着比较智慧的手段,轻松就可以解决许多的问题。可以通过吃、通过鸡鸭或者是鸟、最有效的是通过掩埋方法以及篝火诱杀方法。古代虽然没有先进的科技...

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
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1、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2、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3、传统文化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 -
滑豪熊胆:[答案] (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3)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 -
滑豪熊胆: (1)云与大气摩擦使云带上电荷,这是云与大气之间的电荷发生转移,属摩擦起电现象; (2)佛面是导体,放电时有电流流过而烧坏,窗户是绝缘体,放电时没有电流流过从而烧不坏; (3)大意是:人们梳头时,头发随梳子飘起,头发变得蓬松,同时看到光和响声. 故答案为: (1)电;荷摩擦起电; (2)导体;绝缘体; (3)“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1、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 -
滑豪熊胆: 2.导体、绝缘体.3.静电,摩擦生电.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古人对雷电有认识吗?我没猜错的话是有的,要不,咋有“雷”字呀?请大师来说说.谢谢! -
滑豪熊胆: 《庄子》(东周)云:“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 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可以追溯至周朝吧!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古代人们如何解释打雷的正确性 -
滑豪熊胆: 好像是天地交合之象;天地生灵出了混沌之中就有或是盘古变化而成意外,都是天地初开,天与地交合而成. 以此雷在中国古代,又代表造化,创造与毁灭. 又云,天雷的最纯正的,代表正,要是地面上有什么及其污秽之物就会落下来毁灭了.恩!恩!!好像就是这样!!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冬至打雷老古人说法 -
滑豪熊胆: 古人觉得冬天打雷是非常罕见的形象,要是发生了,那么就预示着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雷电的属性是阳性,只有在夏季阳气旺盛的时节才会出现. 而冬天为万物归藏的季节,万物因温度下降,阳气都藏而不露,很难有雷电...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防雷的吗 -
滑豪熊胆: 古人眼中的雷电 公元前,中国发明了汉字“电”,现在我们简写为“电”.繁体字的“电”是带雨了哦.所以,我们的“电”字,在古代其实是专指的“雷电”.那个时候,人们对天上的雷电充满了疑惑和恐惧,甚至把雷电比作神和上帝的化身.比如我国古代雷电的神话人物“雷公”和“电母”(如图),还有《山海经》中的雷神、《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古代人怎样预测天气? -
滑豪熊胆: 夏代前期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与社石有关的正南北线,由此可以推断二分二至.利用天象、物候进行农事活动. 商代很重视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当时用 甲骨文表述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还利用占卜来预求天气信...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中国古代建筑避雷措施 -
滑豪熊胆: 避雷针

乌兰察布市18433475674: 闪电是怎么产生的? -
滑豪熊胆:[答案] 科学的说法是:闪电是带电云层的放电引起的. 传统的说法则不尽然也.那个正确呢?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验证,还是很好判断的. ("电"这个字不是现在才有的,是古人所造的.可见:古人早就认为闪电就是电的现象,但这个电来自于哪里呢?传统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