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城万仞山,诗人为什么不用一座孤城而用一片孤城?

作者&投稿:肇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出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凉州词二首·其一》。
原文节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扩展资料
诗的首句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出自《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原文如下: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如下: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扩展资料: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其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

一座孤城:就是单一的孤单的一座城堡。

一片孤城指的是玉门关,戍边的一片城池,包括汉长城,而不是单一的一座城堡。“万仞山”出现在“一片孤城”的塞上,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诗人看在诗中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描写塞外的孤城,属于静态描写。“一片”在这里是“一座”的意思,说明城堡十分孤立;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就将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与前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描述共同串联起来,更加凸显“孤城”与黄河、高山、白云等景物既相互对应又互相融合,从而描绘出边塞既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比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一片,是视觉。一座,是抽象的,非视觉的。视觉上,不可能一下就看到整座城池的。因而,一片更形象,与万刃共同构成形象的画面,造就视觉迫力。


王之涣的凉州词全诗
其中一个“上”字,可谓气格不凡。立足全篇看,这两句诗中的环境描写是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服务的,更是为抒发景中之人的情感,寄寓诗人自身的深沉感慨服务的。随后,诗人将视线从自然景物逐渐转移到与人的生活相关的对象上。“一片孤城万仞山”中,诗人以“一片”的数量词强调“孤...

唐诗三百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仍山谁写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

凉州词二首的意思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

《凉州词》王之涣的诗意,简洁明了!
《凉州词》王之涣的诗意:这首诗表达出戍边士兵的思乡怀土之情。诗的首句写极目远眺之景, 描绘出黄河的蜿蜒雄壮。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意境萧杀悲 怆。先写边塞的萧索悲凉,以衬托戍守者的孤苦寂寥。第三句忽而一转,引人羌笛之声。羌笛所奏是《折杨柳》的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哪一位
出自纪晓岚。“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写的《凉州词》。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来到纪晓岚家里,看到纪晓岚正在练习书法,便顺手把手中的纸扇交给纪晓岚,让他在上面题一首诗。纪晓岚接过纸扇,只见上面有远山、近城、杨柳春风。他略加...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1.出处: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2.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3.释义: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

远上白云间,孤城万仞山写的哪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词赏析 《凉州词(其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中的第一首,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

有关凉州词的古诗
有关凉州词的古诗如下:一、《凉州词》作者: 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带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何须怨是什麽意思
何须怨:何必埋怨。出自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诗句的意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它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地上奔涌的黄河...

莘县19499272107: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为什么不是一座而是一片?一片何解? -
琴柱百伦: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莘县19499272107: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是指哪里,诗人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呢 -
琴柱百伦: 孤城(凉州城)“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

莘县1949927210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是什么意思? -
琴柱百伦: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

莘县1949927210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景有什么作用 -
琴柱百伦: 你好,作用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望采纳谢谢.

莘县19499272107: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用的什么修辞 -
琴柱百伦: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凉州词》唐代 王之涣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孤城的巍然屹立及荒僻.

莘县19499272107: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孤字用得好的原因 -
琴柱百伦: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简析]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莘县19499272107: 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琴柱百伦: “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莘县19499272107: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意: 求大神回答 -
琴柱百伦: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莘县19499272107: 凉州词王之涣的孤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
琴柱百伦: 诗句中,“一片”为唐人习惯用语,常与“孤”连文,即今之“一座”.“孤城”指玉门关.将玉门关作“孤城”,显然与征人的离情别绪联结在一起 .“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